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血清培养基对Marc-145细胞增殖与产毒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吴丽兰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4-6,共3页
为了探究低血清培养基对Marc-145细胞增殖与产毒能力的影响,本试验在低血清培养基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牛血清后,分别在方瓶与转瓶上培养Marc-145细胞,培养3代后进行接毒、收获抗原。检测每次传代后培养48 h的细胞密度与抗原效价,培养基添... 为了探究低血清培养基对Marc-145细胞增殖与产毒能力的影响,本试验在低血清培养基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牛血清后,分别在方瓶与转瓶上培养Marc-145细胞,培养3代后进行接毒、收获抗原。检测每次传代后培养48 h的细胞密度与抗原效价,培养基添加3%~4%血清,细胞密度与对照组较一致,同时低血清培养基培养的Marc-145细胞对PRRSV的产毒能力低于对照组约0.2~0.3 lgTCID50/mL。结果表明:低血清培养基培养Marc-145细胞可将血清添加量降低至3%~4%,产毒能力符合产品质量要求,该数据可为Marc-145细胞低血清或无血清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培养基 MARC-145细胞 MEM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及无血清培养 被引量:19
2
作者 丁锐 沈彤 +3 位作者 涂登云 魏凌珍 孙美芳 朱启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 探索用DMEM SF培养基对经胰蛋白酶两步消化分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进行培养的方法和条件。方法 取临床整形外科手术后剩余皮肤 ,用 0 2 5 %的胰蛋白酶经冷和温两步消化分离后 ,用DMEM SF完全培养基于 5 %CO2 、37℃培养 ,绘制生... 目的 探索用DMEM SF培养基对经胰蛋白酶两步消化分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进行培养的方法和条件。方法 取临床整形外科手术后剩余皮肤 ,用 0 2 5 %的胰蛋白酶经冷和温两步消化分离后 ,用DMEM SF完全培养基于 5 %CO2 、37℃培养 ,绘制生长曲线 ,并用单克隆抗角蛋白抗体和鼠 IgG免疫组化试剂盒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用胰蛋白酶两步消化分离的角质形成细胞在DMEM SF培养基中可正常生长 2周以上 ,生长曲线显示细胞在第 4天进入对数生长期 ,第 10天进入停滞期。鉴定显示角质形成细胞占 95 %以上。来源于 3个不同个体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经等量混合后培养与单独培养相比 ,细胞生长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用胰蛋白酶对人皮肤进行冷和温两步消化分离的角质形成细胞 ,在DMEM SF完全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良好 ,其他细胞污染少 ,实验成本低廉 ,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胰蛋白酶 无血清培养 细胞培养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清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对体外诱导免疫细胞支持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婧 陈红松 +3 位作者 高燕 王松霞 张毅 王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 :多方面比较无血清培养基AIMV与完全培养基对体外诱导免疫细胞支持作用。方法 :分别用AIMV及完全培养基在IFN γ ,IL 2 ,及抗 CD3单抗存在的条件下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比较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能力 ,... 目的 :多方面比较无血清培养基AIMV与完全培养基对体外诱导免疫细胞支持作用。方法 :分别用AIMV及完全培养基在IFN γ ,IL 2 ,及抗 CD3单抗存在的条件下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比较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能力 ,并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细胞回输体内后的抑制病毒效果。结果 :与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相比 ,无血清培养基AIMV培养细胞增殖能力与之相当 ;CD2 5的表达率增高 ,表达持续时间延长 ;细胞因子IFN γ的分泌时间延长 ;回输体内后的抑制病毒作用更明显。结论 :无血清培养基AIMV用于培养临床治疗用的免疫细胞 ,综合效果优于完全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培养基 免疫治疗 细胞表型 细胞因子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属真皮成纤维细胞在不同血清浓度培养基中生长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刘鹏 金岩 +4 位作者 刘源 聂鑫 赵宇 姜明 刘小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不同种属动物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 ,以获得最佳生长状态的种子细胞。方法 :分别配制体积分数为 10 0、50、2 0ml/L血清和 2 0ml/L血清 +牛垂体提取物 (BPE ,0 .0 2 5g/L) 4种培养... 目的 :探讨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不同种属动物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 ,以获得最佳生长状态的种子细胞。方法 :分别配制体积分数为 10 0、50、2 0ml/L血清和 2 0ml/L血清 +牛垂体提取物 (BPE ,0 .0 2 5g/L) 4种培养基来培养人、York猪、SD鼠的真皮成纤维细胞 ,通过MTT比色和BrdU检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 :成纤维细胞在 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有所不同 :人成纤维细胞在 10 0、50ml/L血清和 2 0ml/L血清 +BPE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York猪成纤维细胞在 50ml/L血清和 2 0ml/L血清 +BPE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SD鼠成纤维细胞只有在 2 0ml/L血清 +BPE的培养基中生长状态好 ,增殖快。结论 :不同浓度血清的培养液对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生长都有影响 ,血清体积分数为 2 0ml/L(含BPE ,0 .0 2 5g/L)的培养液对3种真皮成纤维的生长都适合 ,血清体积分数为 10 0ml/L和 50ml/L的培养液也分别适合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 成纤维细胞 血清 培养基 组织工程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学义 刘飞 +1 位作者 向双云 周珍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2,共4页
随着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种类、规模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制已经成为细胞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许多类型的哺乳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配方得到了研究开发和优化,且有些已经进入第3代无蛋白无血... 随着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种类、规模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制已经成为细胞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许多类型的哺乳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配方得到了研究开发和优化,且有些已经进入第3代无蛋白无血清培养基研制阶段。论文重点概述了无血清培养基在添加因子作用机制、细胞分化条件、细胞和组织移植以及肿瘤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培养基 细胞工程 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清专用培养基体外快速培养临床级树突状细胞的实验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清 吴一龙 +3 位作者 郭爱林 王坤 徐崇锐 杨学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05-607,61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无血清专用培养基从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快速培养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方法:将1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同时采用含人AB型血清培养基和无血清DCs专用培养基(DCMedium)培养,5例于第7天加入促成熟细胞因子组合,第9... 目的:探讨采用无血清专用培养基从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快速培养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方法:将1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同时采用含人AB型血清培养基和无血清DCs专用培养基(DCMedium)培养,5例于第7天加入促成熟细胞因子组合,第9~10天收获成熟DCs,另5例于第5天加入促成熟细胞因子组合,且TNF-α剂量加大5倍,第7天收获成熟DCs。结果:DCMedium培养的DCs形态变化快,细胞出现突起的时间早;9~10天收获的两种培养基培养的DCs性能无差异;7天收获的DCs中,DCMedium培养的DCs得率和纯度、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均优于含血清培养基。结论:无血清DCs专用培养基可以在体外快速培养临床级DCs,为肿瘤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分离与原代无血清培养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勇 戴和平 +5 位作者 龙志高 文娟 潘乾 陈玉祥 夏昆 夏家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 :采用两步消化法对皮肤进行消化 ,获取角质形成细胞进行体外无血清培养基培养 ,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鉴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与分析。结果 :该方...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 :采用两步消化法对皮肤进行消化 ,获取角质形成细胞进行体外无血清培养基培养 ,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鉴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与分析。结果 :该方法可获取较多高纯度的角质形成细胞 ,且在体外可快速稳定增殖。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角质形成细胞 分离 原代培养 无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无血清培养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习玲 连小华 +1 位作者 杨力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42-134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研究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细胞培养方法。方法细胞培养采用无血清无钙离子的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培养基(keratinocytegrowthmedium,KGM),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的钙离子浓度来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状态,并对分化标记物K10以及在银... 目的建立一种研究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细胞培养方法。方法细胞培养采用无血清无钙离子的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培养基(keratinocytegrowthmedium,KGM),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的钙离子浓度来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状态,并对分化标记物K10以及在银屑病患者受损表皮中表达异常增高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ICC)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低钙(0·09mmol/L)培养条件下,细胞处于未分化状态,K10染色为阴性,tPA呈弱阳性表达;高钙(1·5mmol/L)条件下,细胞出现分层分化,K10染色为阳性,tPA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通过改变KGM的钙离子浓度来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可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培养基 钙离子 分化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商瑜 张启明 +1 位作者 李悦 王莹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72,共5页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对动物细胞培养规模、效率和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扩大和提高,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制和开发已经成为细胞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历经了无血清来源、无动物源、无蛋白和化学成分限定培养...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对动物细胞培养规模、效率和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扩大和提高,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制和开发已经成为细胞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历经了无血清来源、无动物源、无蛋白和化学成分限定培养基等四个阶段,逐步使得无血清培养基的成分更为明确和简单,进一步提升了无血清培养基在细胞培养中可避免外源物污染等的优势,使其在生物制品和生命科学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主要系统总结了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历程、组分构成和优化方法,尤其对无血清培养基近年来在生物制品、干细胞培养及肿瘤研究等方面的最新开发应用进行了扼要分析述论,以期对无血清培养基在生物学前沿领域的应用和优化提供可借鉴的方向,尤其在肿瘤干细胞的方面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培养基 生物制品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清培养基IVD101和G1/G2在牛体细胞核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荣 刘颖 +7 位作者 赵兴波 王莉莉 王海萍 丁方荣 李京 李松 高凤磊 戴蕴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87-1492,共6页
通过考察牛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在无血清培养基(IVD101、G1/G2)条件下培养的囊胚发育率及其质量,从而评估无血清培养基支持牛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体外发育的能力。采用IVD101和G1/G2对牛体细胞核移植胚胎进行体外培养,并以CR1aa+5%FBS作... 通过考察牛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在无血清培养基(IVD101、G1/G2)条件下培养的囊胚发育率及其质量,从而评估无血清培养基支持牛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体外发育的能力。采用IVD101和G1/G2对牛体细胞核移植胚胎进行体外培养,并以CR1aa+5%FBS作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IVD101和G1/G2的囊胚发育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41.2%±9.1%、42.2%±10.8%,48.0%±9.2%,P>0.05)。通过囊胚差异染色和冷冻/解冻胚胎存活率分析胚胎质量,发现无血清培养基ICM/Total略低于对照组(31.8%±10.5%、29.5%±11.9%vs.33.0%±14.8%),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组别的囊胚经程序化冷冻/解冻后无血清培养基的存活率(IVD101、G1/G2)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84.8%、80.4%vs.77.3%,P>0.05)。结果证明无血清培养基(IVD101、G1/G2)可以支持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的体外发育,且其对程序化冷冻的耐受性与添加血清组(CR1aa+5%FBS)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培养基 细胞核移植 差异染色 胚胎冷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K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技术在流感疫苗研究与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靳莉武 张震宇 +4 位作者 靳冬武 马花 马玉梅 乔自林 王家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7,共10页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MDCK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s)具有易于培养和高产量的特点,可以支持流感病毒的复制和增殖,被广泛用于流感疫苗的研究和生产。随着对流感病毒...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MDCK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s)具有易于培养和高产量的特点,可以支持流感病毒的复制和增殖,被广泛用于流感疫苗的研究和生产。随着对流感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拓展MDCK细胞用于流感病毒研究和工业应用的能力,研究人员开始发展MDCK细胞无血清全悬浮培养技术。通过长期的培养和优化,驯化的MDCK悬浮细胞株可以更好地适应流感病毒的生长环境,提高流感病毒的产量和感染性。总之,MDCK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技术在流感病毒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流感疫苗生产和抗流感药物研发提供更好的工具。同时也必须重视MDCK细胞的安全性,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确保其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CK细胞 细胞悬浮驯化 无血清培养基 流感疫苗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小鼠原始生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筛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书伟 冯秀亮 +3 位作者 段艳萍 杨春荣 杨学义 窦忠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1,共5页
【目的】筛选体外培养昆明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最佳无血清培养基,为昆明小鼠胚胎生殖细胞(EGCs)建系奠定基础。【方法】以妊娠8.5-12.5 d昆明小鼠PGCs为材料,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组分,组成A、B、C、D、E、F、... 【目的】筛选体外培养昆明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最佳无血清培养基,为昆明小鼠胚胎生殖细胞(EGCs)建系奠定基础。【方法】以妊娠8.5-12.5 d昆明小鼠PGCs为材料,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组分,组成A、B、C、D、E、F、G 7种培养基,对昆明小鼠PGCs进行体外培养,分离培养胚胎原始生殖细胞,以筛选出其最佳培养基。【结果】D、E、F组均能得到较多的小鼠PGCs阳性集落。MEF-CM和GR-CM组的效果与细胞因子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降低了培养基的成本。【结论】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0.1 mmol/L RA或使用条件培养基MEF-CM和GR-CM,均有利于小鼠PGCs增殖。经过EGCs鉴定,本试验得到的细胞是PGCs,并且在各组培养基中均能够形成EGCs集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胚胎生殖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昆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添加B27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后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云逸 杨锦培 +4 位作者 傅国 周攀 刘阳 李志忠 焦根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40-1345,共6页
目的评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经添加B27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后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能力和效率。方法将第4代HUCMSCs分为4组:A组:血清培养基(SCM)处理14 d;B组:给予SCM+20 ng/mL神经生长因子(NGF)+10 n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目的评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经添加B27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后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能力和效率。方法将第4代HUCMSCs分为4组:A组:血清培养基(SCM)处理14 d;B组:给予SCM+20 ng/mL神经生长因子(NGF)+10 n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14 d;C组:无血清培养基(SFM)处理14 d;D组:SFM+20 ng/mL NGF+10 ng/mL bFGF处理。每3 d更换各组细胞培养液。倒置显微镜观察神经球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人重肽神经丝蛋白(NEFH)、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定量。结果在诱导前,HUCMSCs表现出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和CD105分别为99.5%、49.6%和77.7%)的表达。在第7、10、14天观察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成,D组最优,其次是C、B、A组。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B、C、D组Nestin和GFAP表达逐渐减少,NEFH和NSE表达逐渐增加,A组与其他3组的GFAP、NEFH、Nestin和NSE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B27的SFM可以有效地将HU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添加细胞因子(NGF和bFGF)使分化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分化 无血清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否细胞条件培养基及混合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T6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强 杨雁 +3 位作者 张宵翔 薛绍礼 邹宇宏 陈敏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探讨枯否细胞条件培养基 (KCCM )、混合的新生牛血清 (NBS)和大鼠血清 (RS)对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KCCM、单纯NBS及混合血清刺激大鼠HSC T6细胞 ,用3 H TdR和3 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HSC增殖活性和... 目的 探讨枯否细胞条件培养基 (KCCM )、混合的新生牛血清 (NBS)和大鼠血清 (RS)对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KCCM、单纯NBS及混合血清刺激大鼠HSC T6细胞 ,用3 H TdR和3 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HSC增殖活性和胶原合成状况。结果 不同刺激剂作用 4 8h后 ,HSC均体积增大 ,胞突增多延长 ,核分裂像增多。 4 8h的3 H TdR和 96h的3 H 脯氨酸掺入明显增加。结论 混合血清对HSC T6的综合激活作用较KCCM和单纯 10 %NBS的作用明显 ,能明显促进其增殖和胶原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否细胞 混合血清 肝星状细胞 HSC-T6 刺激作用 条件性培养基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无血清培养基中代谢副产物对杂交瘤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 III.丙氨酸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立 张元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7-359,379,共4页
研究了无血清培养中的代谢副产物丙氨酸对杂交瘤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丙氨酸浓度在0~ 8.9mmol/L范围时 ,丙氨酸对细胞生长影响不大 ,对单抗的生成没有直接影响 ,但对细胞代谢有较大的影响。随着丙氨酸浓度的提高 ,葡萄糖的消耗增加 ;同... 研究了无血清培养中的代谢副产物丙氨酸对杂交瘤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丙氨酸浓度在0~ 8.9mmol/L范围时 ,丙氨酸对细胞生长影响不大 ,对单抗的生成没有直接影响 ,但对细胞代谢有较大的影响。随着丙氨酸浓度的提高 ,葡萄糖的消耗增加 ;同时 ,乳酸的生成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培养基 代谢副产物 杂交瘤细胞 细胞培养 丙氨酸 细胞生长 细胞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狄正鸿 孙晓冬 +2 位作者 王雅坤 陈洪铎 高兴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建立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体外无血清、无牛垂体提取物及无饲养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应用胰蛋白酶-EDTA冷温两步消化法消化健康青年包皮皮肤,获取角质形成细胞并置于无血清、无牛垂体提取物、成分确定的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中进行... 目的建立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体外无血清、无牛垂体提取物及无饲养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应用胰蛋白酶-EDTA冷温两步消化法消化健康青年包皮皮肤,获取角质形成细胞并置于无血清、无牛垂体提取物、成分确定的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并传代。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及绘制生长曲线,分析、评价细胞质量。结果该方法可稳定获得高纯度、活性好的角质形成细胞。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可稳定增殖2周左右,至少可稳定传代增殖5代。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99%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结论冷温两步消化法及体外无血清原代培养技术可为科研工作提供足量高质量的角质形成细胞,是高效经济的获得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皮肤 角质形成细胞 无血清 无牛垂体提取物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牛血清-裂解红细胞琼脂培养基分离禽弧菌及其特性鉴定
17
作者 苏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1-85,共5页
用牛血清-裂解红细胞(BS—dRBC)琼脂接种含禽弧菌的病料,在37.5℃,7—10%CO_2的培养箱内培养24—48小时后,即可观察到禽弧菌的典型菌落,将该培养基置透射光下观察菌落,弧菌菌落的无色透明性,易与其它杂菌菌落相区别。经纯培养后再进一... 用牛血清-裂解红细胞(BS—dRBC)琼脂接种含禽弧菌的病料,在37.5℃,7—10%CO_2的培养箱内培养24—48小时后,即可观察到禽弧菌的典型菌落,将该培养基置透射光下观察菌落,弧菌菌落的无色透明性,易与其它杂菌菌落相区别。经纯培养后再进一步作鉴定证实。用含0.05%巯基乙酸钠、0.1%琼脂的糖培养基接种弧菌经培养后再加入酚红指示剂的方法,对鉴别禽弧菌的糖发酵试验,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裂解红细胞 禽弧菌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ji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上的生长研究
18
作者 盛祖恬 范.胡瑟 玛.沙立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46-48,共3页
Introduction Ac 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is the first Human Retrovirus. It neither curable nor vaccinable, is the most contagious disease to the human being. Many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develop a vacc... Introduction Ac 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is the first Human Retrovirus. It neither curable nor vaccinable, is the most contagious disease to the human being. Many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develop a vaccine against the simian AIDS (SAIDS) from monkey to prevent the AIDS. Raji cell line, one of myeloma cells, is usally used to test the isolation and toxcity of SAIDS. Ten percent fetal bovine serum (FBS) is necessary for the suspension culture of Raji cell, which is easily affected by mycoplasma. Therefore,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JI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类爱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
19
作者 王家敏 马桂兰 +4 位作者 冯玉萍 马伟 马祺 马忠仁 乔自林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第11期44-46,共3页
为开发昆虫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基,以基础培养基Grace’s Insect medium为基础,添加葡萄糖、水解乳蛋白、酵母粉和PF-68等组份后,分别接种Sf-21、Hi-five两种昆虫细胞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结果显示:两株昆虫细胞生长均较好,均能够很好的... 为开发昆虫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基,以基础培养基Grace’s Insect medium为基础,添加葡萄糖、水解乳蛋白、酵母粉和PF-68等组份后,分别接种Sf-21、Hi-five两种昆虫细胞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结果显示:两株昆虫细胞生长均较好,均能够很好的全悬浮生长,Sf-21细胞最高密度可达(39.8±2.6)×105/ml,Hifive细胞最高密度可达(44.4±1.0)×105/ml。本研究为昆虫细胞培养提供一种无血清悬浮培养基配方,为我国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生产生物制品提供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悬浮培养 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基与血清的培养体系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群 王菲 +5 位作者 王丽萍 杨黎 张震 岳冬丽 王盟 张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0-68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培养基及血清的培养体系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按照不同血清与培养基分为8组:GT-T551培养基+患者自体血清组、GT-...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培养基及血清的培养体系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按照不同血清与培养基分为8组:GT-T551培养基+患者自体血清组、GT-T551培养基+健康人血清组、GT-T551培养基+FBS组、GT-T551培养基组、RPMI 1640培养基+患者自体血清组、RPMI 1640培养基+健康人血清组、RPMI 1640培养基+FBS组及RPMI 1640培养基组。采用CFSE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CD3+CD8+T细胞及CD3+CD4+T细胞颗粒酶B、IFN-γ、穿孔素的分泌情况及以白血病NB4、K562细胞为靶细胞时CD3+CD56+T细胞、CD3+CD4+T细胞及CD3+CD8+T细胞表面CD107a的表达。结果:GTT551培养基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CIK细胞的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GT-T551培养基或RPMI 1640培养基中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CD4+T细胞颗粒酶B的分泌水平均显著高于加健康人血清组[(22.85±3.50)%vs(13.28±1.75)%,(22.57±3.45)%vs(15.37±4.08)%,均P<0.01],而且GT-T551+患者自体血清组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显著高于加健康人血清组(P<0.05)。以白血病细胞系NB4和K562细胞作为靶细胞时,检测CD3+CD56+NKT细胞表面CD107a的表达,GT-T551培养基中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优于加健康人血清组[(7.10±1.94)%vs(2.73±0.79)%,(8.00±1.82)%vs(3.03±0.78)%,P<0.01],同时优于RPMI1640+患者自体血清组[(4.45±1.96)%、(3.30±1.47)%,P<0.01]。结论:GT-T551培养基加患者自体血清的培养体系更有利于CIK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分泌及发挥杀伤功能,可推荐作为CIK细胞最佳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培养基 血清 增殖 细胞毒性 白血病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