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意报复还是认同驱动?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对其职场排斥行为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海波 严鸣 +2 位作者 吴海波 黎金荣 王晓晖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以往关于职场排斥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冲突-报复的视角,验证了人际冲突对职场排斥具有稳定的预测作用,而这个解释逻辑很可能对新员工并不适用。本文基于角色认同理论,考察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对其职场排斥行为的作用机制。通... 以往关于职场排斥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冲突-报复的视角,验证了人际冲突对职场排斥具有稳定的预测作用,而这个解释逻辑很可能对新员工并不适用。本文基于角色认同理论,考察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对其职场排斥行为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多阶段收集的249对新员工上下级匹配问卷分析发现,在控制了经典的冲突报复机制之后,角色认同机制能够解释新员工的职场排斥行为。具体来说,结果显示:(1)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负向影响其职场排斥行为;(2)工作疏离感在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与职场排斥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发展性反馈在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与工作疏离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进一步,(4)发展性反馈调节了工作疏离感对角色社会化程度-职场排斥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不仅从理论上拓展了职场排斥行为的研究视角,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框架,而且从角色认同的视角为组织管理新员工的职场排斥行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员工 职场排斥 角色社会化 工作疏离感 发展性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研究 被引量:59
2
作者 栗振宇 彭爌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0-54,共5页
作为国家宏观政策鼓励下的结果,大学生"村官"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中一个独特的群体。身份和生活世界的巨大变化是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角色身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角色社会化"过程。本文以... 作为国家宏观政策鼓励下的结果,大学生"村官"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中一个独特的群体。身份和生活世界的巨大变化是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角色身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角色社会化"过程。本文以在两个专业网站上收集到的28份大学生"村官"的自述作为研究材料,通过自我身份认同、和农民的心理距离、价值实现度三个向度,来探讨他们在这种强烈反差下的"角色社会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角色社会化 角色认同 心理距离 价值实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调与重构——论当代青年学生的角色社会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潮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6-188,共3页
当代青年学生在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现实存在着角色冲突、角色紧张、角色转移障碍、角色失范以及角色失败等失调现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多个角度,对引发当代青年学生角色失调的社会诱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代青年学生多元角... 当代青年学生在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现实存在着角色冲突、角色紧张、角色转移障碍、角色失范以及角色失败等失调现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多个角度,对引发当代青年学生角色失调的社会诱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代青年学生多元角色和谐重构的建议和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失调 角色重构 当代青年学生 角色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梁丽萍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6-58,共3页
论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梁丽萍山西大学政治学系人类是由男女两性共同组成的一个自然整体。由于男女两性的解剖生理结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分工的不同,在长期的社会牛活实践中形成了男女两两性迥然相异的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正是由于... 论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梁丽萍山西大学政治学系人类是由男女两性共同组成的一个自然整体。由于男女两性的解剖生理结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分工的不同,在长期的社会牛活实践中形成了男女两两性迥然相异的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正是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男女有别的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差异 儿童 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恒常性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 人格特征 观察性学习 科尔伯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的角色社会化教育问题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树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6期163-166,共4页
大学生的角色社会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大学生角色社会化适应不良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和根源,阐述了大学生角色意识的主要内容,通过角色社会化与自我角色实现之间的关系对比... 大学生的角色社会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大学生角色社会化适应不良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和根源,阐述了大学生角色意识的主要内容,通过角色社会化与自我角色实现之间的关系对比,提出大学生角色社会化教育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角色社会化 角色适应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家长选择玩具的态度与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关系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华 李苏 张瑜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7-50,共4页
关于家长选择玩具的态度与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关系的调查分析郭华,李苏,张瑜近年来,对男女幼儿性差方面的研究的确很多。仅选择“父母性别观对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影响”这个项目的研究就不少。那么,在我们研究父母性别观对幼儿性别... 关于家长选择玩具的态度与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关系的调查分析郭华,李苏,张瑜近年来,对男女幼儿性差方面的研究的确很多。仅选择“父母性别观对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影响”这个项目的研究就不少。那么,在我们研究父母性别观对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时,应选取什么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社会化 调查分析 幼儿 智力玩具 家长选择 性别观 布娃娃 性别差异 性别倾向 变形金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漆昌柱 邱泽瀚 +1 位作者 赵丹妹 肖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3-66,共4页
采用玩具选择任务研究范式,对81名来自小学和业余体校的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受到儿童的性别、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参加该运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参加跆拳道和体操训练都会强化男孩的男性化性别角色,... 采用玩具选择任务研究范式,对81名来自小学和业余体校的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受到儿童的性别、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参加该运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2)参加跆拳道和体操训练都会强化男孩的男性化性别角色,弱化女孩的女性化性别角色。参加跆拳道训练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较参加体操训练更明显。(3)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越长,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性别角色: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实践在大学生角色社会化中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彤梅 杨婕筠 +3 位作者 甄珠 刘彦华 丁善芹 侯绍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38-41,共4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实现大学生角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为探究志愿服务、兼职和实习三类社会实践在大学生角色社会化中的功能效应,通过问卷调查从太原工业学院各年级学生中获取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实现大学生角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为探究志愿服务、兼职和实习三类社会实践在大学生角色社会化中的功能效应,通过问卷调查从太原工业学院各年级学生中获取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模型拟合,采用变量权重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度。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志愿服务对大学生角色社会化的进程作用较明显,社会实践的功能也更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 大学生角色社会化 转化能力 社交能力 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进程述论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美芳 郑金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58-60,共3页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成年女性性别角色的现状是在其成长过程中经过幼年期、童年期、青年期的连续发展才逐步达到的。女性性别角色的发展包括女性性别的认知、女性性别角色的理解和对性别角色行为的采纳三个过程。
关键词 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 女性角色 女性性别 职业女性 发展进程 女大学生 性别恒常性 女生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练型领导影响新员工角色社会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楠 马清栋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教练型领导能够影响新员工角色社会化,在此过程中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分别发挥着中介和调节作用。笔者基于社会交换和组织认同理论,剖析了教练型领导影响新员工角色社会化的机理。通过对6家大型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并采用层次... 教练型领导能够影响新员工角色社会化,在此过程中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分别发挥着中介和调节作用。笔者基于社会交换和组织认同理论,剖析了教练型领导影响新员工角色社会化的机理。通过对6家大型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并采用层次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教练型领导与新员工角色社会化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教练型领导对新员工角色社会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其中发挥着中介效应;自我效能感在教练型领导与新员工角色社会化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当新员工处于高自我效能感状态时,可以强化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中介效应。基于此,笔者建议企业应注重对新员工的指导和帮助,为其提供便捷有效的沟通渠道,从而提高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水平;管理者还可根据新员工情况进行适度授权,增强新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本研究通过揭示教练型领导影响新员工角色社会化机理,从角色社会化层次拓展了组织认同方面的学术性探讨,可为企业激发新员工潜能并增强其组织归属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练型领导 角色社会化 自我效能感 领导 成员交换关系 组织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艺术活动及其社会化功能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卫民 黄文伟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18,共4页
幼儿艺术活动及其社会化功能探析张卫民黄文伟艺术是美的象征,它体现着人类对美的追求。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新近推出的《2000年大趋势》一书中认为,未来世界走向的十大发展趋势之一就是“艺术在90年代将会有空前的发展”... 幼儿艺术活动及其社会化功能探析张卫民黄文伟艺术是美的象征,它体现着人类对美的追求。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新近推出的《2000年大趋势》一书中认为,未来世界走向的十大发展趋势之一就是“艺术在90年代将会有空前的发展”。艺术的繁荣发展,必然向艺术教育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活动 幼儿社会化 社会化功能 幼儿艺术教育 角色社会化 社会行为 道德社会化 探析 社会角色 教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角色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解读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曹殿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7-209,共3页
青少年是热衷网络游戏的主要群体,网络游戏自身的逼真性、多元性、互动性和虚拟现实性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从而对青少年的角色社会化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在角色扮演中克服角色紧张、进行角色定位、促进角色社会化,增... 青少年是热衷网络游戏的主要群体,网络游戏自身的逼真性、多元性、互动性和虚拟现实性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从而对青少年的角色社会化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在角色扮演中克服角色紧张、进行角色定位、促进角色社会化,增强自我意识与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容易导致青少年角色认知不清,产生角色冲突,引发人格的自我同一性,影响正确角色观念的形成。社会角色理论是一种以角色概念为核心的解释人类行为的研究取向,强调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个体角色行为的形成和完善,基于此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进行有效的匡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角色理论 角色社会化 青少年 网络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的社会化刍议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艳秋 范亚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21,共3页
笔者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研究生社会化的目标、内容及途径等问题。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 角色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化对青年夫妇家庭角色认同的影响
14
作者 徐俊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6-89,共4页
社会文化通过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对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青年夫妇家庭角色的认同。认清中国当代青年夫妇家庭角色认同的特征,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社会文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 青年夫妇 家庭角色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与传统:“80后”性别角色的双重标准 被引量:8
15
作者 姜云飞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28,共6页
由于当代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政策,走过文革时代的母辈们独特的性别体验,纠合转型期社会的竞争性与资讯的开放性等多重因素,使得"80后"青年男女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独立"与"传统"并存的"双... 由于当代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政策,走过文革时代的母辈们独特的性别体验,纠合转型期社会的竞争性与资讯的开放性等多重因素,使得"80后"青年男女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独立"与"传统"并存的"双重标准"。本文通过对其复杂成因的解析,揭示双重标准所带来的逻辑矛盾与难以避免的两性冲突,提出只有扬弃"男强女弱"传统性别刻板观念,才能建设真正平等的两性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社会化 “80后” 双重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杜拉和科尔伯格:性别角色发展观的分歧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晓虹 《心理学探新》 1986年第3期44-52,共9页
性别角色是指由于人们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人们获得特定文化中的性别角色特征的过程,它构成了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并延宕... 性别角色是指由于人们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人们获得特定文化中的性别角色特征的过程,它构成了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并延宕终生的内容。弗洛伊德,象在我们文化中的许多其他领域一样,又一次率先涉足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研究,他在《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著作中对儿童的心理——性(Psychosexual)发展所作的描述,称得上是有关性别角色发展的滥觞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发展 科尔伯格 儿童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性别行为 弗洛伊德 社会化过程 侵犯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学生的角色期待
17
作者 唐文 《教育科学》 1988年第1期41-43,共3页
角色,一般指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人物。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汇,是指个体在社会(或团体)中所占的位置所规定的社会模式。人生活在社会中要扮演许多角色。例如:一个大学生,在他一天的生活中,在不同的场合分别是学生、儿女、顾客等等(其中... 角色,一般指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人物。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汇,是指个体在社会(或团体)中所占的位置所规定的社会模式。人生活在社会中要扮演许多角色。例如:一个大学生,在他一天的生活中,在不同的场合分别是学生、儿女、顾客等等(其中学生是他的主要角色)。人的每一个角色在人们的心目中大致都有一定的行为要求,社会和群体对这些角色行为方式的要求,社会心理学上把它叫做角色期待。期待是一种主观心理趋向,而期待的行为则是一种社会规范了的行为。所以,角色期待是个体实现角色社会化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会心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期待 社会心理学 角色社会化 角色行为 心理动力 社会规范 社会模式 心理趋向 个人行为 行为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