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恶意报复还是认同驱动?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对其职场排斥行为的作用机制 |
王海波
严鸣
吴海波
黎金荣
王晓晖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6
|
|
2
|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研究 |
栗振宇
彭爌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9
|
|
3
|
失调与重构——论当代青年学生的角色社会化 |
高潮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4
|
论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
梁丽萍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6
|
|
5
|
大学生的角色社会化教育问题研究 |
赵树江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6
|
关于家长选择玩具的态度与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关系的调查分析 |
郭华
李苏
张瑜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6
|
|
7
|
体育锻炼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
漆昌柱
邱泽瀚
赵丹妹
肖潇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4
|
|
8
|
社会实践在大学生角色社会化中的功能分析 |
郭彤梅
杨婕筠
甄珠
刘彦华
丁善芹
侯绍江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9
|
女性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进程述论 |
王美芳
郑金香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8
|
|
10
|
教练型领导影响新员工角色社会化机理研究 |
杨楠
马清栋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1
|
幼儿艺术活动及其社会化功能探析 |
张卫民
黄文伟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12
|
社会角色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解读 |
曹殿朕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13
|
研究生的社会化刍议 |
黄艳秋
范亚苇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4
|
社会文化对青年夫妇家庭角色认同的影响 |
徐俊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5
|
独立与传统:“80后”性别角色的双重标准 |
姜云飞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6
|
班杜拉和科尔伯格:性别角色发展观的分歧 |
周晓虹
|
《心理学探新》
|
1986 |
1
|
|
17
|
试论学生的角色期待 |
唐文
|
《教育科学》
|
198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