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色创新与角色协调: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角色成长逻辑
1
作者 薄燕 马延滨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共16页
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一直是关键的参与者,但中国的角色概念和角色行为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成为很多学者的研究议题。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描述和解释这种变化。在与角色理论对话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提出角色成... 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一直是关键的参与者,但中国的角色概念和角色行为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成为很多学者的研究议题。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描述和解释这种变化。在与角色理论对话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提出角色成长的概念,强调国家角色成长作为角色变化方式的持续性、方向性和建设性,并提出角色创新和角色协调是实现角色成长的重要路径和逻辑。其次分析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角色成长的实际表现,接着从角色创新和角色协调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实现角色成长。中国正是基于内生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主动统筹经济发展、国内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治理,并通过与全球南方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积极对话合作,协调国际规则和国内规则,成长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更具雄心的贡献者和引领者。这对广大的全球南方国家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 角色成长 角色创新 角色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边缘学生的生活现状与转变路径 被引量:5
2
作者 杜敏菊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22,共8页
基于S大学的田野调查表明,边缘学生在大学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与主流文化和公众期待不相符的"不协调角色"。从边缘学生的立场出发、借助拟剧理论和越轨理论分析发现:文化差异、广义紧张等是产生边缘化的结构性因素;而社会纽带张... 基于S大学的田野调查表明,边缘学生在大学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与主流文化和公众期待不相符的"不协调角色"。从边缘学生的立场出发、借助拟剧理论和越轨理论分析发现:文化差异、广义紧张等是产生边缘化的结构性因素;而社会纽带张力变更、来自同伴的负面影响、通过仪式中的失败等"过程-事件"又引发或加剧部分学生的边缘化。"边缘"的存在既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也阻碍部分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进程,成为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再生产机制。因此,减缓学生群体的"被边缘化"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学生广泛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实践可以培育主体意识,重塑社会控制纽带、实现角色规范内化,从而促进"边缘-中心"关系由对立转向整合,为学生打通从边缘走向中心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学生 协调角色 结构性成因 过程性因素 规范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