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Epi—LASIK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珂
李志敏
谷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3-746,共4页
背景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是一种新的角膜激光屈光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值得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行Epi—LASIK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
背景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是一种新的角膜激光屈光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值得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行Epi—LASIK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08年1—9月行Epi—LASIK矫治近视并随访1年的患者共104例208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低中度近视组111眼(屈光度≤一6.00D)和高度近视组97眼(屈光度〉-6.00D),分析比较2组手术眼术后的眼部刺激症状分级、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1、3、6个月、1年的视力、屈光度、眼压、手术安全指数、有效指数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形成情况。结果与低中度近视组比较,高度近视组术后眼部刺激症状1级以上的眼数分别为20眼(18.02%)和29眼(2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0,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5.49±0.83)d和(5.85±0.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77,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术后1年术眼的裸眼视力≥1.0者分别为101眼(90.99%)和73眼(75.26%),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1行者分别为1l眼(9.91%)和16眼(15.46%);下降≥1行者分别为4眼(3.60%)和6眼(6.18%),残余屈光度≤±1.00D者分别为102眼(91.89%)和83眼(85.57%),安全指数分别为1.04和1.01,有效指数分别为0.98和0.96。2组间术后1年内的视力、残留屈光度、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度近视组6眼发生haze,高度近视组9眼发生haze,但术后1年内2组间平均haze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术后出现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者分别为10眼和9眼,噻吗洛尔滴眼液点眼后恢复正常。结论Epi—LASIK术后刺激症状轻,haze的发生率低,对不同屈光度的近视眼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矫治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
角膜
上皮瓣下磨镶术
角膜雾状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Epi—LASIK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
4
1
作者
吴珂
李志敏
谷浩
机构
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3-746,共4页
文摘
背景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是一种新的角膜激光屈光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值得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行Epi—LASIK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08年1—9月行Epi—LASIK矫治近视并随访1年的患者共104例208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低中度近视组111眼(屈光度≤一6.00D)和高度近视组97眼(屈光度〉-6.00D),分析比较2组手术眼术后的眼部刺激症状分级、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1、3、6个月、1年的视力、屈光度、眼压、手术安全指数、有效指数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形成情况。结果与低中度近视组比较,高度近视组术后眼部刺激症状1级以上的眼数分别为20眼(18.02%)和29眼(2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0,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5.49±0.83)d和(5.85±0.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77,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术后1年术眼的裸眼视力≥1.0者分别为101眼(90.99%)和73眼(75.26%),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1行者分别为1l眼(9.91%)和16眼(15.46%);下降≥1行者分别为4眼(3.60%)和6眼(6.18%),残余屈光度≤±1.00D者分别为102眼(91.89%)和83眼(85.57%),安全指数分别为1.04和1.01,有效指数分别为0.98和0.96。2组间术后1年内的视力、残留屈光度、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度近视组6眼发生haze,高度近视组9眼发生haze,但术后1年内2组间平均haze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术后出现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者分别为10眼和9眼,噻吗洛尔滴眼液点眼后恢复正常。结论Epi—LASIK术后刺激症状轻,haze的发生率低,对不同屈光度的近视眼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矫治手术方式。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
角膜
上皮瓣下磨镶术
角膜雾状混浊
Keywords
Myopia
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Haze
分类号
R779.63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Epi—LASIK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评价
吴珂
李志敏
谷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