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缝合张力分析与缝合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洋 王璐 邓世靖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8,共5页
根据角膜移植手术缝合的技术要求,建立了形状记忆合金(SMA)角膜缝线与角膜软组织作用的有限元模型,探究了缝线对粘弹性角膜的作用效果。按照缝线张力等要素与角膜组织最大变形的关系,建立了在临床手术中的缝合效果评价准则;根据... 根据角膜移植手术缝合的技术要求,建立了形状记忆合金(SMA)角膜缝线与角膜软组织作用的有限元模型,探究了缝线对粘弹性角膜的作用效果。按照缝线张力等要素与角膜组织最大变形的关系,建立了在临床手术中的缝合效果评价准则;根据缝线张力等要素对角膜组织最大应力的影响,进行了在微创伤方面的缝合效果评价。提出的缝合效果评价方法为角膜缝合操作提供了依据,为设计一种能够自成结的角膜缝线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缝合 缝线 有限元模型 张力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角膜裂伤缝合术后早期角膜伤口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建毫 郑康铿 +3 位作者 陈浩宇 彭坤 陆雪辉 刘昕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0-642,645,共4页
目的利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技术分析角膜裂伤缝合术后早期角膜伤口形态学的特点。方法选取196例(196眼)角膜裂伤患者,于角膜裂伤缝合术后第1天,运用AS-OCT分析角膜伤口对... 目的利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技术分析角膜裂伤缝合术后早期角膜伤口形态学的特点。方法选取196例(196眼)角膜裂伤患者,于角膜裂伤缝合术后第1天,运用AS-OCT分析角膜伤口对合情况,测量角膜厚度,同时观察患者对侧眼相应部位角膜厚度情况,以作对比。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裂隙灯下检查角膜伤口均闭合良好,无渗漏。根据AS-OCT的表现,患者角膜伤口形态分为4型,其中27眼(13.78%)为Ⅰ型对合良好;123眼(62.76%)为Ⅱ型错位对合;41眼(20.92%)为Ⅲ型内口哆开;5眼(2.55%)为Ⅳ型虹膜前粘连。4种类型中,患眼伤口处最大角膜厚度平均值均明显大于对侧眼相应部位角膜厚度平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种类型中患眼与对侧眼角膜厚度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结论角膜裂伤缝合术后早期角膜伤口形态差异大,ASOCT可精确观察、定量分析角膜伤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角膜伤口 角膜裂伤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剂在角膜外伤缝合术中的应用14例观察
3
作者 刘泊明 陈晓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0-480,共1页
关键词 黏弹剂 角膜外伤缝合 术中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摘出术中角膜后弹力层分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沈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白内障摘出术 角膜后弹力层分离 全层角膜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针刺入角膜组织的力学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轩新想 杨洋 +2 位作者 王哲 邓世靖 刘笑宇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51-956,共6页
首先通过分析缝针刺入角膜组织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将缝针与角膜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解为表面接触力、摩擦力和切割力。根据修正的Karnopp摩擦模型,进行了正弦加载的摩擦力提取实验。根据摩擦力-时间变化曲线,得到了针刺角膜的摩擦力... 首先通过分析缝针刺入角膜组织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将缝针与角膜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解为表面接触力、摩擦力和切割力。根据修正的Karnopp摩擦模型,进行了正弦加载的摩擦力提取实验。根据摩擦力-时间变化曲线,得到了针刺角膜的摩擦力模型。其次,基于针刺角膜过程中表面接触力的实验结果,通过二次曲线拟合方法建立了表面接触力模型。最后,根据针刺角膜的力-位移关系和摩擦力模型,得到了对应的切割力模型。此研究为手术机器人进行角膜缝合精细作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缝合 针轴力 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