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Parks切口显微术与角膜缘梯形结膜瓣切口术治疗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杨道锋 王应飞 李杰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Parks切口显微术与角膜缘梯形结膜瓣切口术对共同性斜视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113眼)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36例,56眼)... 目的探究改良Parks切口显微术与角膜缘梯形结膜瓣切口术对共同性斜视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113眼)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36例,56眼)、研究组(36例,57眼)。常规组予以角膜缘梯形结膜瓣切口术进行矫治,研究组予以改良Parks切口显微术进行矫治。比较两组矫治效果、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泪膜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干眼症状问卷调查表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25%)高于常规组(85.71%)(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两组BUT、SIT较术前缩短,研究组较常规组长,CFS评分、干眼症评分升高,研究组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4周两组BUT、SIT、CFS评分、干眼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51%)较常规组(16.01%)低(P<0.05)。结论同角膜缘梯形结膜瓣切口术相比,改良Parks切口显微术矫治水平共同性斜视效果显著,能优化手术情况,减轻泪膜功能损伤有助于缓解患者干眼症状,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arks切口显微 角膜缘梯形结膜瓣切口术 共同性斜视 泪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结膜瓣的角膜缘切口ECC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
作者 匡大立 尹忠贵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 观察无结膜瓣的角膜缘切口 ECCE+IOL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方法 将 16 7例 (175只眼 )白内障患者按手术切口分为两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以下简称 ECCE+IOL ) :A组作无结膜瓣的角膜缘切口 ,B组作常规角巩膜缘切... 目的 观察无结膜瓣的角膜缘切口 ECCE+IOL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方法 将 16 7例 (175只眼 )白内障患者按手术切口分为两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以下简称 ECCE+IOL ) :A组作无结膜瓣的角膜缘切口 ,B组作常规角巩膜缘切口 ;分别比较两组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恢复情况及角膜散光变化。结果 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 ,A组的平均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 (以下简称平均视力 )分别是 0 .32± 0 .15、0 .6 1± 0 .2 4、0 .72± 0 .32 ,平均角膜散光 (以下简称平均散光 )分别是 4 .5 2± 1.5 1、2 .99± 1.2 3、2 .4 6± 0 .84 ;B组的平均视力分别为 0 .30± 0 .14、0 .6 2± 0 .2 8、0 .71± 0 .34,平均散光分别是 4 .0 5± 1.4 2、2 .89± 1.33、2 .4 3± 0 .88。虽然术后 1周两组的平均散光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但术后 1个月、3个月两组的平均散光以及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两组的平均视力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无结膜瓣的角膜缘切口 ECCE+IOL与常规角巩膜缘切口 EC-CE+IOL的疗效相同 ,但前者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 角膜切口 人工晶状体植入 适应证 角膜散光 ECCE I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158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经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和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后病情复发的情况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雪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3期57-58,共2页
目的 :探讨158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经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后其病情复发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丽江市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收治的158例(186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 目的 :探讨158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经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后其病情复发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丽江市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收治的158例(186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术后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 :在这158例患者(186眼)中,有5眼术后复发翼状胬肉,其术后病情的复发率为2.69%(5/186)。结论 :使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病情的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切除 角膜干细胞结膜移植 原发性翼状胬肉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筋膜的垂直切开可调节线小梁切除术探讨
4
作者 胡础图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5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筋膜的垂直切开可调节线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262例(400只患眼)青光眼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132例,200只患眼)与对照组(130例,200只患眼)。对照组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进行小梁切除术,实验组则... 目的探讨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筋膜的垂直切开可调节线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262例(400只患眼)青光眼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132例,200只患眼)与对照组(130例,200只患眼)。对照组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进行小梁切除术,实验组则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进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术后结膜切口渗漏、滤过泡、眼压、前房深度、术后视力、前房积血及脉络膜脱离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结膜切口渗漏率12.00%低于对照组的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Ⅰ、Ⅱ型滤过泡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低眼压发生率0.50%低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Ⅰ度浅前房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129只患眼术后视力提高1行以上,对照组中62只患眼术后视力提高1行以上,观察期内无一例术后视力下降;实验组术后视力提高1行以上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脉络膜脱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房积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筋膜垂直切开可调节线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高、滤过泡形成更好,适用于各型青光眼。为防止角膜缘切口渗漏,应优先选择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筋膜垂直切开可调节线小梁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 角膜 穹隆 基底结膜 筋膜 切口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角膜缘结膜瓣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三联术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梁玉伟 张君 张凡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 探讨近角膜缘结膜瓣在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实验组 1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行以近角膜缘结膜瓣的三联术 ,对照组 1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行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的三联术。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 1... 目的 探讨近角膜缘结膜瓣在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实验组 1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行以近角膜缘结膜瓣的三联术 ,对照组 1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行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的三联术。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 1、4、12周眼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 ;术后视力及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 ;但两组术后 12周功能性滤过泡存留有显著差异 (t检验 ,P <0 .0 5 )。结论 近角膜缘结膜瓣之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结膜 青光眼 白内障 三联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角膜缘干细胞颞上健康球结膜瓣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6
作者 王育文 张大矛 +3 位作者 金亚明 杨梁燕 龚雁 王夏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9期949-950,共2页
翼状胬肉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翼状胬肉组织向角膜中央生长,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散光、视力下降、眼部不适感及影响美容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但传统的翼状胬肉手术复发率较高,达30... 翼状胬肉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翼状胬肉组织向角膜中央生长,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散光、视力下降、眼部不适感及影响美容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但传统的翼状胬肉手术复发率较高,达30%~69%。复发性胬肉再手术后复发率更高,再手术时易发生角膜、巩膜穿孔及内直肌损伤。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本院采用自体带角膜缘干细胞颞上健康球结膜瓣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翼状胬肉 角膜干细胞 移植治疗 身心健康 结膜 翼状胬肉手 后复发率 复发性胬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弘 楚蒙 白玉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19-120,共2页
目的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采用自体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63例(68眼) 翼状胬肉患者。结果68眼中显效62眼,有效4眼,复发2眼,总有效率97%。结论采用自体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可有效维持角膜上皮与... 目的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采用自体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63例(68眼) 翼状胬肉患者。结果68眼中显效62眼,有效4眼,复发2眼,总有效率97%。结论采用自体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可有效维持角膜上皮与结膜上皮之间的屏障作用,阻止异常结膜源性组织的再侵入,从而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带结膜 角膜干细胞移植 治疗 翼状胬肉 后复发 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 被引量:5
8
作者 苏楠 刘向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 探讨新型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 (A组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 (B组 )和新型的结膜瓣转位术 (C组 )治疗翼状胬肉方法学的研究 ,对比 3组手术方法 2a复发率及创面修复时间。结果... 目的 探讨新型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 (A组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 (B组 )和新型的结膜瓣转位术 (C组 )治疗翼状胬肉方法学的研究 ,对比 3组手术方法 2a复发率及创面修复时间。结果 A组角膜创面修复时间平均为 8.5 2d ,B组 4 .85d、C组 4 .4 1d。经 2a以上随访 ,A组治愈率为77 8% ,B组为 10 0 %、C组为 10 0 % .结论 新型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 ,与传统方法相比 ,具有操作简单 ,创伤小 ,恢复快 ,复发率低等优点 ,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很有前途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结膜转位 自体角膜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白莎 王国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447-1448,共2页
关键词 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 临床疗效 疗效观察 翼状胬肉 治疗 结膜移植 羊膜移植 后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结膜瓣移植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钟干芳 张晓华 吴仲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7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结膜瓣移植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患有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患者均实施胬肉切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自体结膜瓣移植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患有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患者均实施胬肉切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惧光、流泪、异物感、眼痛不适、视力不良评分分别为(1.23±0.12)、(0.15±0.07)、(1.54±0.21)、(0.55±0.05)、(0.65±0.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1±0.15)、(1.04±0.05)、(1.98±0.11)、(1.75±0.09)、(1.87±0.12)分(P<0.05)。结论自体结膜瓣移植联合胬肉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有显著效果,能提升患者治疗后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移植 胬肉切除 角膜干细胞移植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翼状胬肉切除与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黎鹏 李晓燕 刘燕琼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4期188-190,244,共4页
目的探析改良翼状胬肉切除与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0例(80只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40只眼),观察组进行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目的探析改良翼状胬肉切除与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0例(80只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40只眼),观察组进行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小切口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疗法,对照组进行自体结膜瓣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疗法,比较两组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比较两组的复发情况、患者的不适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适感、复发情况、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性翼状胬肉应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法不适感轻,恢复迅速,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结膜角膜干细胞 翼状胬肉 改良翼状胬肉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