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内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卢建民 宋秀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90-1093,共4页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成熟树突状细胞可引发机体免疫反应,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则会诱导机体免疫耐受。最近研究表明,角膜中央区内的树突状细胞完全处于未成熟状态,而角膜周边区内的树突状细胞则大多处于...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成熟树突状细胞可引发机体免疫反应,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则会诱导机体免疫耐受。最近研究表明,角膜中央区内的树突状细胞完全处于未成熟状态,而角膜周边区内的树突状细胞则大多处于成熟状态;树突状细胞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角膜内的树突状细胞以及其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角膜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滴眼液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邓宏伟 李辰 +4 位作者 陈建苏 侯励 杨皓庄 赵松宾 张穗梅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TⅡ)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组:A,B,C组为SD大鼠-Wistar大鼠组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其中A...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TⅡ)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组:A,B,C组为SD大鼠-Wistar大鼠组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0.02%TⅡ滴眼液组、C组为0.03%TⅡ滴眼液组,另设D组为SD大鼠同种间对照组、E组为SD大鼠自体对照组。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移植排斥指数(RI),包括角膜植片透明度、水肿度、新生血管程度,并比较角膜排斥发生时间。结果 术后各组移植排斥指数及发生角膜移植排斥时间,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和E组两对照组之间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Ⅱ滴眼液可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0.03%比0.02%TⅡ滴眼液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滴眼液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抑制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兵 洪晶 +1 位作者 孙昱昭 刘广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以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分为4组,手术当日起分别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雷帕霉素(2.5mg·kg-1·d-1)、环孢霉素A(10...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以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分为4组,手术当日起分别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雷帕霉素(2.5mg·kg-1·d-1)、环孢霉素A(10mg·kg-1·d-1)、雷帕霉素+环孢霉素A(RPM1.5mg·kg-1·d-1+CsA5mg·kg-1·d-1),共12d。对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观察,以混浊、水肿和新生血管3项指标作为临床评估标准。结果4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1.29d±1.50d、20.57d±2.37d、20.86d±2·12d及22.57d±1.99d,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雷帕霉素能显著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对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总甙滴眼液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孟晶 陈建苏 +4 位作者 李辰 赵松滨 杨皓庄 张穗梅 狄静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1-513,T004,共4页
目的 :观察山茱萸总甙 (COG)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角膜排斥反应发生时间 ;并进行病理学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病理学检查B、C组 15d时的角膜... 目的 :观察山茱萸总甙 (COG)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角膜排斥反应发生时间 ;并进行病理学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病理学检查B、C组 15d时的角膜植片淋巴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明显少于A组。免疫组化显示 :ICAM - 1的表达在 15d时B、C组明显少于A组。结论 :COG滴眼液能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总甙 滴眼液 防治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志杰 李辰 《眼科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6-78,共3页
用兔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观察了雷公藤多甙及联合环孢霉素A对植片存活时间和移植抗原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多甙组、环孢霉素组和两种药物联合组植片存活时间显著延长,移植抗原诱导的迟发型... 用兔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观察了雷公藤多甙及联合环孢霉素A对植片存活时间和移植抗原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多甙组、环孢霉素组和两种药物联合组植片存活时间显著延长,移植抗原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也显著受到抑制;其中联合组的作用又大于两种药物单独应用组。结果提示:雷公藤多甙具有显著延长角膜移植存活和防止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作用;与环胞霉素A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角膜移植 排斥反应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滴眼液治疗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接英 张文华 +3 位作者 潘志强 徐亮 武宇影 王颖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滴眼液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后行角膜移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 ,实验组分别用IL 1ra 1、3、5mg/mL点眼。同时设...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滴眼液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后行角膜移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 ,实验组分别用IL 1ra 1、3、5mg/mL点眼。同时设IL 1ra 1mg/mL结膜下注射组。观察植片的存活情况并检测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IL 1ra 3、5mg/mL组和结膜下注射组均可明显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P <0 0 5 )并减少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的浸润。结论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滴眼液 治疗 大鼠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OS共刺激通路参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袁伟 陆晓和 +3 位作者 宫玉波 周瑾 杨旭冉 汤明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研究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共刺激通路与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穿透角膜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7d、14d取植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RT-PCR法检测植片组织ICOS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植片... 目的研究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共刺激通路与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穿透角膜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7d、14d取植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RT-PCR法检测植片组织ICOS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植片组织淋巴细胞ICOS蛋白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ICOS+T/CD3+T的表达情况。均以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正常大鼠角膜组织未检测到ICOS蛋白及ICOS mRNA的表达,移植术后植片组织可以检测到ICOS蛋白及ICOS mRNA的表达,且术后14d高于术后7d(P=0.000);与正常大鼠外周血CD3+ICOS+T/CD3+T的表达相比术后表达皆升高(方差齐性,P=0.156),且术后14d外周血CD3+ICOS+T/CD3+T的表达高于术后7d的表达(P=0.000)。结论共刺激分子ICOS与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排斥反应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瑾 陆晓和 +3 位作者 党森涛 白浪 张永强 徐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9-541,共3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促进植片存活的作用。方法对40只SD大鼠(40眼)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选取其中的30只大鼠(30眼)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及对照组Ⅲ组,每组均接受同...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促进植片存活的作用。方法对40只SD大鼠(40眼)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选取其中的30只大鼠(30眼)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及对照组Ⅲ组,每组均接受同种异系(Wistar大鼠)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组于术后第1日起分别滴用50 μg/ml的IL-1ra滴眼液(Ⅰ组)和1%的CsA滴眼液(Ⅱ组),每日3次。受试动物术后均每日滴用典必殊滴眼液及托品卡胺滴眼液3次,连续14 d。术后比较各组大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对角膜植片存活情况进行评分,观察其效果。结果两实验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2.00±1.50) d和(10.44±1.13) d,明显高于对照组(8.00±1.25) d,差异有显著性(P<0 01);两实验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 01)。结论IL-1ra可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减轻免疫性炎性反应,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大鼠 高危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滴眼液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宏伟 侯励 +4 位作者 陈建苏 李辰 张穗梅 赵松宾 杨皓庄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6期393-396,共4页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 (T1 0 )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随机分组 :A、B、C组为 SD- Wistar组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 ,SD为受体 ,Wistar为供体 ,其中 A组为空白对照组 ,B组为 0 ....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 (T1 0 )滴眼液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随机分组 :A、B、C组为 SD- Wistar组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 ,SD为受体 ,Wistar为供体 ,其中 A组为空白对照组 ,B组为 0 .5 mg· L- 1 T1 0滴眼液组 ,C组为 1mg· L- 1 T1 0 滴眼液组 ,D组为 SD- SD对照组 ,即 SD大鼠间同种异体移植组和 E组 SD自体角膜移植对照组。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 :角膜透明度、水肿度、新生血管度、移植排斥指数 (RI)以及角膜排斥发生时间。结果 术后各组角膜植片透明度、水肿度、新生血管程度以及发生角膜移植排斥时间 ,A组与 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D组和 E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1 0 滴眼液可有效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滴眼液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解孝锋 田庆梅 +3 位作者 毕宏生 温莹 张竖 郭爱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2-907,共6页
背景高危角膜移植患者虽然常规应用免疫抑制性药物,但角膜移植片的排斥率仍很高。近年来传统中药在角膜移植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 背景高危角膜移植患者虽然常规应用免疫抑制性药物,但角膜移植片的排斥率仍很高。近年来传统中药在角膜移植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黑睛排斥汤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16只正常雌性SD大鼠角膜作为供体,32只雌性Wistar大鼠作为受体,用角膜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建立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模型,然后行封闭群大鼠SD.Wistar组间同种异体全板层角膜移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包括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灌服)、CsA组[10mg/(kg·d)CsA灌服]、黑睛排斥汤组[4g/(kg·d)黑睛排斥汤灌服]和联合用药组[10mg/(kg·d)CsA+4g/(kg·d)黑睛排斥汤灌服],各组大鼠均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后4d开始灌服相应药物,于术后第4天起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眼前节反应,每隔2天观察1次,连续观察30d。参考Larkin等的标准对角膜}昆浊程度、水肿程度及新生血管程度进行评分,记录移植排斥指数(RI)并观察植片的存活状况,对角膜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受体角膜局部和全身免疫状态进行检测,对4个组大鼠的各种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10d左右发生排斥反应,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大鼠均于术后12~13d发生排斥反应,而联合用药组大鼠于术后22d发生排斥反应。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sA组、黑睛排斥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移植后角膜混浊程度评分、角膜水肿评分和新生血管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用药组上述各指标的评分均明显低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sA组与黑睛排斥汤组的各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平均为(10.38±1.69)d,联合用药组平均为(22.50±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0,P=0.000)。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术后15d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基质中淋巴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评分少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流式细胞学检查证实,黑睛排斥汤组、CsA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模型对照组,联合用药组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CsA组和黑睛排斥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睛排斥汤对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大鼠术后角膜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其疗效与0.1%CsA接近,二者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术/高危 免疫排斥反应 祖国传统医学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细胞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丹 赵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8-851,共4页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存在着许多不良反应。细胞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在诱导、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调...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存在着许多不良反应。细胞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在诱导、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能直接参与角膜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形成。近年来,树突状细胞被发现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双重角色,除作为抗原递呈细胞诱发免疫反应外,不成熟或表达抑制性细胞因子的树突状细胞还可诱导免疫耐受。体内外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基质细胞,可通过对免疫细胞的影响,诱导抗炎效应和/或免疫耐受状态,有效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而作为继Tregs之后的又一热点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能由多种途径抑制效应性T细胞增生,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T细胞凋亡,抑制B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活动,甚至能诱导Tregs的产生,在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上4种细胞的免疫特点及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排斥反应 细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兵 洪晶 +1 位作者 孙岩 孙昱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38,141,共3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以角膜新生血管化SD大鼠为受体,W istar大鼠为供体,分别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对照组)、雷帕霉素、环孢霉素A、雷帕霉素+环...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以角膜新生血管化SD大鼠为受体,W istar大鼠为供体,分别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对照组)、雷帕霉素、环孢霉素A、雷帕霉素+环孢霉素A,共12 d。用裂隙灯显微镜对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观察,记录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用药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显著增加(P<0.01);组织学发现联合用药组的角膜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及水肿程度均明显好于其他各组。结论:雷帕霉素能显著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对大鼠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与环孢霉素A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优于各单药物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高危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在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萍萍 吴京 +2 位作者 马明 于健 王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6-519,531,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取Wistar鼠4只(8眼)为正常对照组(A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取Wistar鼠4只(8眼)为正常对照组(A组),另取24只Wistar鼠作为自体角膜移植组(B组),最后取24只SD鼠和48只Wistar鼠行SD-Wistar鼠之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C组、D组),术后D组每日滴典必殊眼液(每日2次),共2周。参照Larkin法对各组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评估;分别于术后第5天、第14天取材,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各组角膜组织内IL-33 mR 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为(10.13±0.44)d,D组为(18.00±0.66)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33 mR NA在A组和B组角膜组织中均有表达,C组角膜组织中IL-33 mR 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在D组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IL-33可能参与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大鼠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褚建 谢立信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免疫应答 移植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载体RNA干扰阻断ICOS共刺激通路抑制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15
作者 袁伟 陆晓和 +1 位作者 宫玉波 周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1-724,共4页
目的观察携带有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且表达ICOS-si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siICOS-EGFP阻断ICOS共刺激通路对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供体)及SD大鼠(受体),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将SD大鼠... 目的观察携带有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且表达ICOS-si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siICOS-EGFP阻断ICOS共刺激通路对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供体)及SD大鼠(受体),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各20只:A组为单纯角膜移植对照组;B组为Ad-siICOS-EGFP注射组,术后即刻于球结膜下注射Ad-siICOS-EGFP;C组为Ad-EGFP注射组,术后即刻于球结膜下注射Ad-EGFP;D组为生理盐水注射组,术后即刻于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每眼选择角膜缘1200位、600位两个注射点,每个注射点注射剂量为15μL。术后每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排斥反应指数的变化并记录植片的存活时间。各组分别于术后5d随机取10只大鼠,麻醉后取角膜,部分植片行RT-PCR检测,部分角膜冰冻切片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其余大鼠进行角膜植片存活时间统计。结果 A组、B组、C组、D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9.800±0.632)d、(14.700±1.418)d、(10.000±1.054)d、(10.100±0.876)d,其中B组存活时间最长,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C组、D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及C组角膜植片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GFP绿色荧光表达,表达位于角膜植片上皮层及整个角膜基质层;A组、D组角膜植片未见绿色荧光表达。A组、B组、C组、D组植片组织ICOS的PCR产物凝胶电泳条带灰度值比值分别为1.004±0.164、0.621±0.096、0.929±0.134、0.918±0.120,其中B组最低,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C组、D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d-siICOS-EGFP可以有效地抑制大鼠植片组织ICOS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阻断ICOS共刺激通路;移植术后即刻受体鼠球结膜下注射Ad-siICOS-EGFP,可以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RNA干扰 ICOS共刺激通路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毒素IL-2-PE66抑制小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16
作者 吴京 于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52-2155,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毒素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nterleukin-2-pseudomonas exotoxin 66,IL-2-PE66)对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疗效。方法建立小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36只鼠随机分为IL-2-PE66治疗组及生理盐...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毒素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nterleukin-2-pseudomonas exotoxin 66,IL-2-PE66)对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疗效。方法建立小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36只鼠随机分为IL-2-PE66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临床观察两组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并在术前及术后第10、15、25、35天分别取出鼠眼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收集外周血行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数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31.2±2.9)d和(15.8±2.1)d,术后第15天治疗组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率分别为(1.26±0.23)和(2.01±0.23),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数分别为(201±18.2)和(286±16.8)。结论IL-2-PE66可推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有明显减少外周血中辅助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作用;并能减弱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提示IL-2-PE66是一种高特异性的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免疫毒素 移植排斥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易锐文 易果果 +3 位作者 冯松福 杨济泽 彭玲 陆晓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RelA基因修饰供体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穿透性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60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 目的探讨RelA基因修饰供体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穿透性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60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对照组(造模前7 d尾静脉注射PBS 1 mL)、mDC组(造模前7 d尾静脉注射mDC 1 mL,共5×10~6个细胞)、imDC组(造模前7 d尾静脉注射imDC 1 mL,共5×106个细胞)及RelA-DC组(造模前7 d尾静脉注射RelA修饰的DC 1 mL,共5×10~6个细胞)。术后每天观察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情况并记录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术后14 d每组随机处死5只受体大鼠取其角膜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RelA-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26.2±2.3)d,较对照组(11.4±1.3)d、mDC组(9.3±1.3)d及imDC组(19.4±2.6)d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mDC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mDC组(均为P<0.05);与mDC组比较,对照组植片的存活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植片组织病理学(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mDC组角膜植片明显增厚、水肿,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及新生血管;imDC组角膜植片呈不同程度水肿,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轻度紊乱,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RelA-DC组角膜植片轻度水肿,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较规则,几乎没有单核细胞浸润。结论静脉输注RelA基因修饰的DC能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明显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基因 树突状细胞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局部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旺 赵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5-800,共6页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角膜移植术后局部抗排斥治疗以其用药剂量小而局部药物浓度高、副反应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年来用于局部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药物的相关研究,分析该类药物的作用...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角膜移植术后局部抗排斥治疗以其用药剂量小而局部药物浓度高、副反应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年来用于局部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药物的相关研究,分析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局部用药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剂 血管生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植片IL-1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晓莉 周炼红 +3 位作者 艾明 朱祥祥 邢怡桥 谭锦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mediate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rAAV-TGF-β1)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mediate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rAAV-TGF-β1)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rAAV-TGF-β1真核表达质粒载体。40只角膜新生血管化的SD大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组(20只):角膜植片预浸泡在rAAV-TGF-β1(10×1012v.g.L-1)的达尔伯克必需基本培养液F12混合培养液中37℃孵育30min;对照组(20只):角膜植片预浸泡在0.1mol.L-1磷酸盐缓冲液中37℃孵育30min。裂隙灯观察TGF-β1对大鼠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排斥反应指数的影响。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2个月对角膜植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膜组织中IL-10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0.40±2.45)d,实验组为(18.70±1.51)d,比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2周实验组角膜植片排斥反应指数(3.48±0.86)明显低于对照组(7.65±0.4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L-10在术后主要表达于角膜的上皮层与内皮层。术后各时期实验组IL-10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AV-TGF-β1能显著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其机制与提高角膜组织中IL-10的表达有关。重组腺相关病毒是眼科基因治疗的有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相关病毒 高危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olvinE1对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菡 罗丹 +1 位作者 李婷 赵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9-215,共7页
背景 以往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药物存在诱发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研究表明resolvinE1(RvE1)能够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型免疫反应,但其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有无抑制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高危角膜移植... 背景 以往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药物存在诱发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研究表明resolvinE1(RvE1)能够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型免疫反应,但其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有无抑制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局部应用RvE1对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BALB/c小鼠为受体、C57BL/6小鼠为供体行角膜移植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异体角膜移植组、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每组各30只。BALB/c小鼠右眼先用缝线法刺激2周以建立高危角膜移植眼模型,然后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右眼行异体角膜移植,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将右眼角膜植片旋转180°后缝合于植床上。异体角膜移植组及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10 μl结膜下注射1次,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术后同法注射终质量浓度为0.1 μg/μl的RvE1 10 μl,连续7 d。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植片反应并对其排斥反应进行评分。术后21 d处死各组小鼠各20只,收集小鼠术眼角膜、眼球和术眼侧颈部淋巴结,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角膜植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眼角膜中CD4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眼侧颈部淋巴结淋巴细胞中Th1细胞(CD3+CD8a-IFN-γ+)比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h1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28.5±1.7)d,明显长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4.0±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P〈0.001),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植片在术后50 d存活率为100%。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植片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轻于异体角膜移植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各组角膜全层均有CD4表达,而IFN-γ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异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组织中CD4和IFN-γ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淋巴细胞中Th1细胞比例分别为(1.07±0.25)%和(0.85±0.12)%,明显低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56±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异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中IL-2、TNF-α、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vE1可抑制小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角膜植片和淋巴细胞中Th1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免疫 角膜移植/免疫 植片排斥反应 十二碳戊烯酸/拟似物&衍生物 ResolvinE1 辅助性T细胞1 细胞因子 动物模型 近交系BALB/c小鼠 近交系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