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抑制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冯怡 冯玉梅 +1 位作者 朱旭东 马清钧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检验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效果,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MTT方法检验重组内皮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用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治疗小鼠角膜碱烧伤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结果 重组人内...  目的 检验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效果,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MTT方法检验重组内皮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用重组人内皮抑素滴眼液,治疗小鼠角膜碱烧伤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结果 重组人内皮抑素 10μg/mL时可抑制bFGF刺激下HUVEC的增殖,抑制率达到 42 1% (P<0 05); 100μg/mL的内皮抑素可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治疗 7d时新生血管长度较未治疗组减少 30 9%(P<0 01),新生血管化面积减少了 13 7% (P<0 01)。 结论 内皮抑素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成为临床上预防、治疗相关眼科疾患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角膜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水通道蛋白-1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红旭 张红梅 +1 位作者 张惠成 董映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3-954,共2页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水通道蛋白-1 干扰抑制 RNA 角膜透明性 大鼠 角膜基质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vacizumab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荆国利 高晓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5-628,共4页
目的观察bevacizumab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鼠龄6~8周、体质量(180±10)g的雄性Wistar大鼠40只,建立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个不同剂量药物治疗组(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20眼),大鼠角膜碱烧... 目的观察bevacizumab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鼠龄6~8周、体质量(180±10)g的雄性Wistar大鼠40只,建立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个不同剂量药物治疗组(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20眼),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分别给予结膜下注射不同剂量(0.5mg、1.0mg、2.0mg)的bevacizumab,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然后进行角膜新生血管的各项数据观察,观察期为16d,主要观察项目包括各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碱烧伤后第7天和第16天后采集角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第16天,计算平均OD值;评价药物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效果。结果碱烧伤后第7天、第14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各实验组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染色明显增强,实验组的表达明显减弱。碱烧伤后第16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VEGF染色阳性细胞数和VEGF平均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后第7天、第16天大鼠角膜CD34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及新生血管密度计数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一定浓度的bevacizumab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新生血管生长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VACIZUMAB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