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碱烧伤后VE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周炼红 邢怡桥 张云成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研究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化的关系。方法30只SpragueDawleg(SD)大鼠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碱烧伤后不同时间形态学分析来评价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免... 目的研究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化的关系。方法30只SpragueDawleg(SD)大鼠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碱烧伤后不同时间形态学分析来评价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评价角膜VEGF的表达。结果角膜碱烧伤后24hVEGF的表达开始增高,伤后4d达高峰,伤后7dVEGF的表达下降,14d后显著下降。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的平行关系。结论碱烧伤后大鼠角膜VEGF的表达水平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相关性,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角膜新生血管化 碱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vacizumab(Avastin)抑制兔眼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章玉群 彭清 赵培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07-912,共6页
目的:观察Bevacizumab(Avastin)球结膜下注射对兔眼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只)、模型组(B组,9只)和Bevacizumab(Avastin)治疗组(C组,36只),C组... 目的:观察Bevacizumab(Avastin)球结膜下注射对兔眼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只)、模型组(B组,9只)和Bevacizumab(Avastin)治疗组(C组,36只),C组又再次分为4组:1d小剂量治疗组(C1组,9只),1d大剂量治疗组(C2组,9只),14d小剂量治疗组(C3组,9只),14d大剂量治疗组(C4组,9只)。B组和C组采用角膜缝线法制备CNV模型,C组分别在相应时间点眼球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25mg/ml),小剂量组0.1ml,大剂量组0.2ml。术后每天观察兔眼角膜CNV生长情况并计算其面积,且于建模后7、14、28d分别拍照记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房水内VEGF含量。结果:CNV生长情况:7、14、28dC1和C2组均较B组明显减轻(P<0.01),28d时C3、C4组较B组明显减轻(P<0.01);28d时C1组较C3组明显减轻(P<0.01),C2组较C4组明显减轻(P<0.01)。角膜组织中VEGF表达和房水中VEGF含量:B组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且与CNV面积大小呈正相关(P<0.01);7、14、28d时,C1、C2组均低于B组(P<0.01);28d时C3、C4组均低于B组(P<0.01);28d时C1组低于C3组(P<0.01),C2组低于C4组(P<0.01)。C1和C2组之间以及C3和C4组之间在CNV面积、角膜和房水中VEGF水平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球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可抑制CNV生长,且早期用药比晚期用药疗效更加显著,Bevacizumab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角膜组织VEGF的表达及房水中的VEGF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VACIZUMAB 角膜新生血管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角膜 眼房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碳五烯酸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包永琴 马景学 +1 位作者 杜颖华 王淑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066-2070,共5页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7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碱烧伤0.02mgEPA治疗组(A组,24只...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7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碱烧伤0.02mgEPA治疗组(A组,24只)、碱烧伤0.03mgEPA治疗组(B组,24只)、碱烧伤对照组(C组,24只)、正常组(D组,6只),除正常组外,均选用右眼制作碱烧伤模型。A、B、C组碱烧伤后立即分别球结膜下注射0.02mg/0.04mlEPA、0.03mg/0.04mlEPA、0.04ml生理盐水。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水肿、新生血管情况。碱烧伤后1、4、7、14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角膜VEGF的mRNA表达及Flk-1的蛋白表达。结果碱烧伤7d和14d,角膜新生血管相对面积A组:(15.80±6.43)%、(11.06±2.14)%,B组:(16.10±7.41)%、(11.06±2.51)%,均显著少于C组:(84.74±7.77)%、(89.63±7.50)%(P<0.05)。碱烧伤后7d,C组CD34在CNV内皮细胞强阳性表达,A、B组未见CNV内皮细胞,CD34无表达。C组Flk-1蛋白及VEGF的mRNA表达,碱烧伤后1d最高,持续高表达至4d,随后逐渐下降。碱烧伤4d,A、B组VEGF的mRNA表达及Flk-1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EPA能通过VEGF途径,抑制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化 二十碳五烯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小鼠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吴联群 卢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3,共9页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C57BL/6J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分为EGCG组和磷酸盐缓冲液( PBS)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EGCG溶液或者等量PBS,裂隙灯显微镜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评价...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C57BL/6J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分为EGCG组和磷酸盐缓冲液( PBS)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EGCG溶液或者等量PBS,裂隙灯显微镜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评价小鼠角膜上皮修复、新生血管生长以及炎症反应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髓过氧化物酶定量测定评价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EGCG组小鼠角膜上皮修复速率显著大于PBS组,碱烧伤后第1、3、7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CG组和PBS组小鼠均见新生血管生长,在碱烧伤后第3、7、14天EGCG组新生血管评分和角膜切片中新生血管数量均显著低于PBS组, EGCG组的VEGF蛋白表达量在碱烧伤后第3、7天显著低于PBS组,EGCG组VEGFmRNA表达量在碱烧伤后第1、3、7天均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碱烧伤后第7、14天EGCG组的炎症指数低于PBS组,第3、7、14天EGCG组角膜组织切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值均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注射EGCG可有效促进碱烧伤后小鼠角膜上皮修复,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药理学 没食子酸/药理学 角膜/药物作用 烧伤 学/病理 角膜新生血管化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覆盖治疗急性期眼烧伤24例临床观察
5
作者 卢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4-574,共1页
关键词 羊膜覆盖 眼烧伤 急性期 临床观察 角膜新生血管化 治疗 角膜上皮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