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小鼠干扰素诱导蛋白-10抑制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文朋 刘高勤 +1 位作者 李龙标 陆培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2-305,共4页
背景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作为趋化因子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其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与多种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有关,IP—10对CNV形成的作用及机制尚... 背景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作为趋化因子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其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与多种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有关,IP—10对CNV形成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外源性小鼠IP-10点眼对角膜碱烧伤诱导CNV形成的作用。方法选用SPF级BALB/c小鼠82只,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采用浸润1mol/LNaOH的滤纸贴附于左眼角膜中央40S的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小鼠模型,角膜碱烧伤后1d及7d开始局部应用IP-10共7d分别作早期点眼组10只眼和中晚期点眼组5只眼,各自的模型对照组均给予质量分数0.2%透明质酸钠(HA)点眼(分别为11只眼和6只眼)。早期点眼组于造模后2周,中晚期点眼组于造模后3周取角膜组织以CD31免疫荧光标记法比较模型对照组及实验组的CNV面积。收集早期IP-10碱烧伤后2d及4d小鼠的角膜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情况。所有实验动物的使用、饲养及处死均按照视觉及眼科学研究协会的有关规定及苏州大学的《实验动物管理及使用指南》进行。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CNV占角膜面积的比例为(88.67±10.22)%,IP-10早期点眼1周组小鼠CNV占角膜面积的(70.06±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P=0.00)。角膜碱烧伤后21d,模型对照组小鼠CNV占角膜面积的比例为(87.33±13.47)%,IP-10中晚期点眼1周组CNV占角膜面积的(86.56±1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0,P〉0.05)。IP-10早期点眼2d和4d的小鼠角膜组织中CXCR3的表达较模型对照组I司期值明显升高(t=3.13、3.07,P〈0.05)、VEGF表达降低(t=5.99、6.27,P〈0.01)、TGF—β1表达降低(t=8.50,P〈0.01;t=4.53,P〈0.05)。结论角膜碱烧伤后外源性IP-10蛋白早期干预可通过上调CXCR3和下调VEGF及TGF—β1的表达抑制CNV的形成,中晚期干预不能减少角膜碱烧伤诱导的C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角膜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霉素抑制鼠眼化学伤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丹 颜世龙 +2 位作者 林妙丽 李永平 汪振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观察强力霉素对鼠眼化学伤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42只,制成眼碱性化学伤模型,随机分为强力霉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1只大鼠(右眼),治疗组强力霉紊30mg/(kg·d)灌胃给药,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裂隙... 【目的】观察强力霉素对鼠眼化学伤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42只,制成眼碱性化学伤模型,随机分为强力霉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1只大鼠(右眼),治疗组强力霉紊30mg/(kg·d)灌胃给药,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水肿、上皮缺损愈合及眼前段情况,分别于3、7、14、21、28、35 d裂隙灯照相并计算新生血管面积及新生血管抑制率。【结果】两组大鼠伤后第1天角膜缘血管网扩张充血.3 d时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14 d时新生血管达到高峰,14-21 d后新生血管逐渐回退;两组角膜新生血管长度、新生血管面积及角膜水肿程度存在差异P<0.05);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抑制率为35.8%-53.3%,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结论】强力霉素能有效地抑制眼化学伤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霉素 化学 角膜新生血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高勤 肖艳辉 +2 位作者 陈志刚 徐静 陆培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背景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多采用非角膜新生血管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目的探索从碱烧伤诱导实验性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组织中分离和培养血管... 背景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多采用非角膜新生血管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目的探索从碱烧伤诱导实验性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组织中分离和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并检测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为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7—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10只,采用NaOH碱烧伤法构建小鼠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31在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在碱烧伤后2周摘取眼球分离角膜组织,眼科手术剪剪碎角膜组织后应用胶原酶D消化获取单个细胞,使用包被CD31抗体的磁珠分选获取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1在细胞中的表达以鉴定培养的细胞,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基因的表达。结果碱烧伤后7d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小鼠左眼角膜出现新生血管,碱烧伤后2周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达高峰,免疫荧光检测可见角膜组织内特异性CD31染色的血管网。角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后2h贴壁生长,形态呈扁平多边形,体积较大,传代培养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培养的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CD31表达阳性,细胞质中呈棕黄色染色,而角膜基质细胞中CD31表达阴性。逆转录PCR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中CCR1、CCR2、CCR3和CCR4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CXCR3、CCR6、CCR10和CX3CRlmRNA呈中等强度表达,CCR5、CCR8mRNA相对表达量较低,而CCR9、CXCR4和CXCR5mRNA表达未检测到。结论CD31抗体的磁珠分选法可有效分离纯化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并可进行体外培养且培养的细胞可表达趋化因子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角膜新生血管来源 细胞培养 角膜新生血管/化学诱导 趋化因子受体 动物模型 近交系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移植抑制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邱培瑾 姚克 +1 位作者 陈茂华 钱羽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 比较采用保存羊膜和新鲜羊膜移植抑制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效果 ;探讨应用保存人羊膜移植防治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手术时机。方法 制备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动物模型 ;2 2只家兔 ( 2 2眼 )随机分为4组 :A组 ( 4... 目的 比较采用保存羊膜和新鲜羊膜移植抑制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效果 ;探讨应用保存人羊膜移植防治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手术时机。方法 制备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增殖的动物模型 ;2 2只家兔 ( 2 2眼 )随机分为4组 :A组 ( 4眼 )作为对照组 ;B组 ( 6眼 )在碱烧伤的急性期行新鲜羊膜移植 ;C组 ( 6眼 )在急性期行保存人羊膜移植 ;D组 ( 6眼 )在瘢痕期行保存人羊膜移植。应用计算机彩色图像处理系统测定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结果  3个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 ,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组的新生血管面积明显少于D组 (P <0 0 1)。结论 保存羊膜和新鲜羊膜移植均能有效地抑制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增殖 ,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在角膜碱烧伤的急性期施行羊膜移植防治新生血管增殖的效果要优于在瘢痕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化学烧伤 羊膜移植 角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广莉 张明昌 +1 位作者 程蕾 蒋丽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诱发CNV模型,采用裂隙灯照相、免疫组化和RT-PCR等方法,分别检测使用Tet前后HIF-1α和VEGF在SD大鼠CNV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角膜,HIF-1α和VEGF没有表达或在上皮基底膜有微弱表达;在新生血管对照组,角膜全层HIF-1α和VEGF表达明显增强,其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新生血管形成区域和上皮全层;用药组角膜新生血管密度明显减低,HIF-1α和VEGF相应在角膜基质层新生血管形成区域表达减少。经SPSS软件分析,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et可以有效地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诱发CNV的生长,降低角膜新生血管HIF-1α和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角膜新生血管 缺氧诱导因子 -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物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赵 巍 张晓农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型抑制剂(TIMP-2)在角膜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碱烧伤大鼠角膜建立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2及TIMP-2在角膜新生血管模型不同阶段的表达...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型抑制剂(TIMP-2)在角膜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碱烧伤大鼠角膜建立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2及TIMP-2在角膜新生血管模型不同阶段的表达和变化。结果 实验鼠于伤后3~4天开始形成大量新生血管,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伤后14~21天新生血管和炎性细胞均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显示MMP-2于伤后1天表达开始升高,3天达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而TIMP-2则于早期变化不明显,7天表达开始升高,14天达高峰。结论 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早期MMP-2活性增高,继而TIMP-2分泌增多,MMP-2活性受抑,基底膜降解受阻,新生血管延伸停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 免疫组织化学 CN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代震宇 李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81-2283,共3页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碱烧伤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碱烧伤法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实验分为3组,每日球结膜下注射青蒿琥酯0.3mg组,0.6mg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角膜混浊情况,测量新生血管长度...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碱烧伤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碱烧伤法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实验分为3组,每日球结膜下注射青蒿琥酯0.3mg组,0.6mg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角膜混浊情况,测量新生血管长度及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VEGF)表达,光镜下观察角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青蒿琥酯治疗组角膜混浊轻,新生血管长度、面积、VEGF蛋白表达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光镜下,治疗组较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少,炎症反应轻。结论青蒿琥酯可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角膜新生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OS对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8
作者 修立恒 刘洪涛 曾小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探讨iNOS对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大白兔30只建立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液与缓冲液滴右眼。观察并比较两组碱烧伤后第4天、第7天、第1... 目的探讨iNOS对兔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大白兔30只建立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液与缓冲液滴右眼。观察并比较两组碱烧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及iNOS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iNOS和VEGF蛋白的IOD值均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均为P<0.05)。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50.18±1.60)mm2、(86.53±2.27)mm2、(108.31±2.01)mm2和(70.04±2.85)mm2、(116.34±2.02)mm2、(151.40±0.58)mm2;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VEGF蛋白的IOD值分别为6410.51±156.16、4395.18±165.07、3566.27±236.48和13 092.53±159.42、10 682.30±253.65、8582.35±371.16;iNOS蛋白的IOD值分别为6566.09±194.56、4528.03±181.15、3472.62±131.87和12 618.60±196.63、10 438.68±176.89、8110.68±209.19。且iNOS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r=0.998,P<0.05)。结论 iNOS和VEGF可能参与了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氨基胍可通过选择性抑制iNOS的产生来降低VEGF的表达,进而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碱烧伤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穆四清 张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175,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对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对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肝癌组织中的肿瘤MVD。结果:肝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75%,MVD为41.32±9.47,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HIF-1α与VEGF的表达及MVD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5;r=0.685,P<0.001)。HIF-1α、VEGF、MVD与肝癌的淋巴转移、包膜及静脉侵犯密切相关(P<0.05)。结论:HIF-1α的表达与肝癌新生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HIF-1α的过表达、高MVD与肝癌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影响肝癌的预后,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复发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角膜化学伤后PEDF和VEGF的不平衡表达
10
作者 金姬 马建兴 +3 位作者 关明 楼善贤 王利霞 黄文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比较硝酸银化学伤后大鼠角膜和正常角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揭示两者与角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10只大鼠左眼角膜硝酸银化学伤后为实验组,右眼为正常对照组,伤后15d行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及W... 目的比较硝酸银化学伤后大鼠角膜和正常角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揭示两者与角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10只大鼠左眼角膜硝酸银化学伤后为实验组,右眼为正常对照组,伤后15d行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及Westernblot定量检测样本角膜PEDF、VEGF等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实验组角膜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强表达,PEDF未见表达或弱表达。正常组角膜PEDF高表达,VEGF弱表达,bFGF几乎不表达。WesternBlot分析实验组角膜PEDF表达明显下降(t=8.0049,P<0.01),VEGF表达显著升高(t=48.3637,P<0.01)。结论角膜严重化学伤后新生血管抑制因子PEDF破坏,刺激因子VEGF产生增加,PEDF/VEGF比值降低,角膜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角膜化学 角膜新生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角膜碱烧伤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利安 王从毅 +3 位作者 杨文 杨新光 张林 王佳慧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8-804,共7页
背景 眼表碱烧伤可引起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角膜混浊,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已有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具有修复角膜损伤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对角膜碱烧伤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 眼表碱烧伤可引起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角膜混浊,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已有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具有修复角膜损伤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对角膜碱烧伤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SCs)对碱烧伤角膜的抗炎机制.方法 抽取2~3月龄日本大白兔骨髓,经体外分离培养得到BMSCs并进行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对细胞进行生物学鉴定.采用角膜贴敷NaOH滤纸法在24只日本大白兔的右眼建立中度角膜碱烧伤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兔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于碱烧伤后1h分别在模型眼结膜下注射同种自体BMSCs悬液300μl(细胞密度5×106/μ1)(BMSCs组)或等容积PBS(PBS组),每组各12只.分别于移植后3、14和28 d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混浊度变化并进行评分,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角膜组织中炎症反应程度并进行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定位并检测角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兔BMSCs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细胞形态均一,传代后其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标志物CD29和CD90阳性表达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9.18%和97.94%,而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和CD31的阳性表达分别为0.74%和0.15%.造模后兔右眼出现角膜混浊、上皮脱落、角膜基质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移植后14d和28 d BMSCs组混浊度评分分别为2.37±0.52和2.25±0.50,均明显低于PBS组的3.00±0.53和3.25±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6、2.828,均P<0.05);移植后14 d和28 d BMSCs组角膜中PMNs数目分别为(34.17±1.85)/12个视野和(25.64±3.86)/12个视野,明显少于PBS组的(42.70±1.54)/12个视野和(32.67±1.42)/12个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21、4.832,均P=0.000);移植后14 d和28 d BMSCs组角膜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量(A值)分别为0.388±0.016和0.384±0.006,明显低于PBS组的0.438±0.006和0.412±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05、13.514,均P=0.000).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早期行自体BMSCs移植可减少PMNs浸润,减轻角膜的炎症反应,下调或抑制MMP-2在受损角膜处的表达,抑制基质胶原纤维的降解,从而减少碱烧伤后角膜溃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法 生物分子标志物 化学烧伤/治疗 角膜病/治疗 病理性新生血管/化学诱导 炎症/预防和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兔VX2肝癌模型TACE术后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延波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34-338,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兔VX2肝癌模型TACE术后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24只荷VX2瘤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2ml;TAE组:单纯碘油(UFLP)0.5~0.8ml栓塞,TACE组:碘油抗癌药混悬液...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兔VX2肝癌模型TACE术后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24只荷VX2瘤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2ml;TAE组:单纯碘油(UFLP)0.5~0.8ml栓塞,TACE组:碘油抗癌药混悬液(UFLP+THP)栓塞,UFLP0.5~0.8ml,THP2mg。于术后2周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TAE组和TACE组HIF-1α、VEGF表达与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VEGF的表达及MVD的变化呈正相关(rS=0.537,P<0.01;rS=0.423,P<0.05)。结论TACE能明显上调HIF-1α的表达,HIF-1α通过调控其下级基因VEGF的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影响肝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新生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小鼠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联群 卢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3,共9页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C57BL/6J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分为EGCG组和磷酸盐缓冲液( PBS)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EGCG溶液或者等量PBS,裂隙灯显微镜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评价...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制作C57BL/6J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分为EGCG组和磷酸盐缓冲液( PBS)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EGCG溶液或者等量PBS,裂隙灯显微镜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评价小鼠角膜上皮修复、新生血管生长以及炎症反应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髓过氧化物酶定量测定评价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EGCG组小鼠角膜上皮修复速率显著大于PBS组,碱烧伤后第1、3、7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CG组和PBS组小鼠均见新生血管生长,在碱烧伤后第3、7、14天EGCG组新生血管评分和角膜切片中新生血管数量均显著低于PBS组, EGCG组的VEGF蛋白表达量在碱烧伤后第3、7天显著低于PBS组,EGCG组VEGFmRNA表达量在碱烧伤后第1、3、7天均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碱烧伤后第7、14天EGCG组的炎症指数低于PBS组,第3、7、14天EGCG组角膜组织切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值均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注射EGCG可有效促进碱烧伤后小鼠角膜上皮修复,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药理学 没食子酸/药理学 角膜/药物作用 烧伤 化学/病理 角膜新生血管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中HIF-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颖丽 梁志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HIF-1α表达,并检测其微血管密度(CD34标记)和癌细胞增殖指数(PCNA标记)。结果:卵巢上皮性...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HIF-1α表达,并检测其微血管密度(CD34标记)和癌细胞增殖指数(PCNA标记)。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HIF-1α、微血管密度(MVD)、PCNA指数明显高于良性肿瘤;HIF-1α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与病理分级和组织学分类无相关性;HIF-1α表达与MVD及PCNA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HIF-1α过度表达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且与卵巢癌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反映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血管生成 表达及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 血管密度(MVD) 缺氧诱导因子-1α 免疫组织化学 PCNA标记 细胞增殖指数 PCNA指数 癌生物学行为 组织学分类 良性肿瘤 临床分期 病理分级 发生发展 过度表达 密切关系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易小灵 张明昌 +1 位作者 张奕霞 张红旭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75-578,共4页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角膜碱烧伤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HIF-1α在角膜各层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角膜碱烧伤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HIF-1α在角膜各层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角膜组织中,角膜各层均未见HIF-1α免疫染色,碱烧伤后1d时HIF-1α免疫活性增强,且3d时表达最强,15d时明显下降,30d时仍有高于正常水平的弱表达。原位杂交检测中正常角膜组织有极弱的HIF-1α mRNA表达,碱烧伤后HIF-1α mRNA表达增强,在伤后3d、7d时表达最明显,15d后表达强度恢复至正常组织水平。结论HIF-1α参与碱烧伤后角膜的损伤病理机制,其表达变化影响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为寻找角膜碱烧伤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角膜 碱烧伤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基亚硝基脲诱变的一种角膜混浊小鼠及其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兵 糜婷 +2 位作者 倪俊达 耿滕 薛整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01-704,共4页
背景乙酰基亚硝基脲(ENU)诱导小鼠基因突变是研究基因功能及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一种有效手段。目的研究ENU诱变获得的1只角膜混浊小鼠角膜组织形态变化,并对其突变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方法选用8-10周龄的C57BL/6J(B6)雄鼠40... 背景乙酰基亚硝基脲(ENU)诱导小鼠基因突变是研究基因功能及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一种有效手段。目的研究ENU诱变获得的1只角膜混浊小鼠角膜组织形态变化,并对其突变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方法选用8-10周龄的C57BL/6J(B6)雄鼠40只,腹腔内注射ENU。将注射后的雄鼠与同品系母鼠交配,在其后代小鼠中筛选眼部突变个体,并将突变个体与同品系小鼠配种以确定是否遗传。对ENU诱变获得1只角膜混浊小鼠的角膜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繁殖[(B6xD2)F1xB6]N2角膜混浊小鼠,用平均分布于小鼠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对N2小鼠染色体进行扫描。采用优势对数计分法(LOD)判定突变基因与微卫星是否连锁。结果将角膜呈现混浊小鼠与B6背景小鼠配种,在其59只后代中出现19只类似表型的突变小鼠。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该例角膜混浊小鼠角膜基质增厚,出现新生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多。突变基因与微卫星间的连锁分析发现,26个N2样品中突变基因与位于小鼠2号染色体63.42eM处的D2Mi307位点发生3例交换,LOD值为3.79,该突变基因位于小鼠第2号染色体。结论成功获得角膜混浊小鼠并将其突变基因初步定位于2号染色体,有望为人类角膜混浊疾病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基亚硝基脲 角膜混浊 突变诱导 新生血管 基因定位 表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3CL1和CCL2对人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高勤 陈磊 +3 位作者 陈源 周文娟 张文朋 陆培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6-210,共5页
背景 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趋化因子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发生相关.巨噬细胞具有异质性,在不同的微环境以及不同的刺激条件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目的 检测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对巨噬细胞增... 背景 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及其分泌的趋化因子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发生相关.巨噬细胞具有异质性,在不同的微环境以及不同的刺激条件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目的 检测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对巨噬细胞增生的作用,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7~8周龄雄性BALB/c小鼠20只,用角膜碱烧伤的方法构建左眼CNV模型,术后4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小鼠CNV情况,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并制备角膜切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角膜组织中巨噬细胞表面两种趋化因子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和CX3CR1的表达.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30 μg/L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诱导和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CD68+CCR2组和CD68+CX3CR1组,分别加入CD68+CCR2抗体和CD68+CX3CR1抗体,每组2管,其中一管作为IgG同型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小鼠碱烧伤角膜组织中巨噬细胞和人外周血巨噬细胞中CX3CR1以及CCR2的表达.分别用人重组CX3CL1和CCL2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干预后巨噬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样模体的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1(ADAMTS-1)、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角膜碱烧伤后4d,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角膜局部有新生血管发生,CNV沿角膜缘向角膜中心区域延伸.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角膜组织内有F4/80阳性的巨噬细胞浸润,其表面可见CCR2和CX3CR1分子的表达,呈绿色荧光.未受GM-CSF诱导培养的巨噬细胞能维持生长约2周,但死亡细胞较多,而经GM-CSF诱导培养的细胞生长稳定,细胞数量增加,无明显悬浮死亡现象.培养的巨噬细胞中CX3CR1表达率平均约为75%,CCR2表达率为45%.Real-time PCR法检测发现,CCL2干预后巨噬细胞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其中150 mg/L CCL2组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P=0.03),而ADAMTS-1 mRNA、TSP-1 mRNA表达下降,其中150 mg/L CCL2组ADAMTS-1 mRNA、TSP-1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4;t=4.27,P=0.02).CX3CL1干预后巨噬细胞中VEGF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而ADAMTS-1mRNA、TSP-1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150 mg/L CX3CL1组VEGF mRNA表达量下降,ADAMTS-1 mRNA、TSP-1mRNA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5,P=0.02;t=-2.92,P=0.04;t=-3.81,P=0.03). 结论 CCL2、CX3CL1能通过其对应受体影响巨噬细胞VEGF、ADAMTS-1、TSP-1等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提示通过CCL2、CX3CL1等干预靶点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化学诱导 趋化因子 受体 巨噬细胞 代谢 烧伤 化学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