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lileiⅡ双通道Scheimpflug眼前房分析系统测定LASIK术后角膜屈光力的可重复性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华焱军 王勤美 +1 位作者 黄锦海 潘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7-362,共6页
背景准确评估角膜总屈光力对于白内障术中拟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力的预测和角膜膨隆的诊断至关重要。目的研究GalileiⅡ双通道Scheimpflug眼前房分析系统评估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屈光力的可重复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背景准确评估角膜总屈光力对于白内障术中拟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力的预测和角膜膨隆的诊断至关重要。目的研究GalileiⅡ双通道Scheimpflug眼前房分析系统评估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屈光力的可重复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1年7—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LASIK的术后复查者36例68眼,术前受试者等效球镜度为-1.75~-10.00D,平均(-4.95±2.08)D。利用GalileiII双通道Scheimpflug眼前房分析系统对角膜模拟屈光力(SimK)、前表面屈光力(Ka)、后表面屈光力(Kp)、基于高斯厚透镜公式的总屈光力(KG)和基于光路追击原理的总屈光力(K)进行测量,每眼重复测量3次。采用变异系数(CV)、标准差(SD)、Cronbach a系数及组内相关系数(ICC)对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各次测量之间95%一致性区间(LoA)。结果GalileiⅡ双通道Scheimpflug眼前房分析系统重复测量的SimK、Ka、Kp、KG和Kray参数的cV分别为0.24%、0.28%、-0.37%、0.31%和0.32%,Cronbachd系数均〉0.9,ICC均〉0.982。Bland—Altman分析显示各次测量结果之间的95%LoA比较窄,SimK、Ka、Kp、KG和Krey的95%LoA上下限绝对值的最大差值分别为0.37、0.46、0.09、0.45和0.49D。结论Galileill双通道Scheimpflug眼前房分析系统检测LASIK术后角膜屈光力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各次测量间的误差在临床上是可以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量 角膜屈光力/测定方法 可重复性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检查仪器/眼科应用 Galile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元力 何燕玲 黎晓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4-646,共3页
目的探讨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前表面屈光力的准确性,并分析测量结果与患者屈光度改变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17例(233眼)的临床资料,测量术后S imK和E ffRP值,分析其与患者屈光度改变量的关系并加以... 目的探讨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前表面屈光力的准确性,并分析测量结果与患者屈光度改变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17例(233眼)的临床资料,测量术后S imK和E ffRP值,分析其与患者屈光度改变量的关系并加以校正。结果S imK术后平均值(38.51±1.84)D大于K理论的平均值(38.29±2.34)D,两组数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 ffRP术后平均值为(38.24±2.27)D,与K理论值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屈光度改变量的增大,S imK术后和E ffRP术后的实际测量值均有逐渐过高估计角膜屈光力的趋势。经过屈光度改变量校正的S imK校正值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结论角膜地形图中的S imK和E ffRP值在屈光手术后的角膜屈光力测定上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屈光度改变量校正后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地形图 角膜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倪海龙 王勤美 瞿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6-539,共14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对角膜总屈光力的影响及其在术后屈光回退中所起的作用;分析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47例89眼施行LASIK,其中49眼高度近视,40眼中低度近视。术前与术...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对角膜总屈光力的影响及其在术后屈光回退中所起的作用;分析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47例89眼施行LASIK,其中49眼高度近视,40眼中低度近视。术前与术后1个月,应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网检测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及隆起度。分析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隆起度变化的相关因素。 结果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角膜后表面隆起度的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64±0.23)D/(-7.19±O.28)D,P<0.05;(24.57±10.74)μm/(56.98±15.60)μm,P<O.05,两者均与屈光角膜平面等效球镜度改变量之间有相关关系(R=O.23,P=0.032;R=O.25,P=O.02)。高度近视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角膜后表面隆起度改变量大于中低度近视组的改变量(P<0.05)。 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角膜后表面隆起度增加;两者变化程度与近视矫正程度相关。LASIK术后近视回退与角膜后表面前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表面屈光 LASIK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回退 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屈光力新公式与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的角膜屈光力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唐 秦爱玲 +3 位作者 李一壮 孙小银 钱涛 王梓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6,共6页
推导出新的角膜屈光力公式,并以此探讨由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引起的角膜屈光力变化.收集710只近视眼(362例)LASIK术前、术后数据,获得本组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曲率增量(ΔSIMK)与眼总... 推导出新的角膜屈光力公式,并以此探讨由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引起的角膜屈光力变化.收集710只近视眼(362例)LASIK术前、术后数据,获得本组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曲率增量(ΔSIMK)与眼总屈光力增量(ΔD)的回归方程:ΔD=1.209ΔSIMK-0.265(r=0.979,P=0.000).由角膜屈光率得出:正常角膜前表面屈光分力F1=K/[1-(n2-n3)/(n3-n1)];后表面屈光分力F2=K/[1-(n3-n1)/(n2-n3)].结合上述回归方程和角膜前表面屈光分力的关系式可以得出近视眼LASIK术后ΔD=1.065ΔF-0.265.结论:LASIK术后的角膜总屈光力:FL=1.135 14KL-0.135 14K;近视眼LASIK术后的角膜总屈光力增量(ΔF)与眼总屈光力增量(ΔD)基本一致;LASIK术后,常规角膜曲率测量仪测出的仅为角膜前表面曲率,不能代表整体的角膜曲率;近视眼LASIK术后的角膜总屈光力小于角膜曲率测量值;该角膜屈光力公式计算过程简单、结果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屈光 计算公式 角膜曲率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力的计算 被引量:8
5
作者 郭海科 金海鹰 张洪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不同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力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及Orbscan对角膜屈光力测量准确性和对IOL屈光力计算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以OrbscanⅡZ对18例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屈光力进行检查,分析角膜中央直径3mm区域...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不同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力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及Orbscan对角膜屈光力测量准确性和对IOL屈光力计算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以OrbscanⅡZ对18例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屈光力进行检查,分析角膜中央直径3mm区域的角膜总体屈光力(KT)与角膜地形图屈光力(KK);根据高斯光学理论推导优化的IOL屈光力计算公式,应用SRK/T、HofferQ、Holladay、Holladay2与本公式分别计算IOL屈光力和IOL植入眼屈光状态的预测值(REpredict),以IOL植入眼的实际屈光状态(REpost)为标准,REpredict与REpost的差异为预测误差(PE),PE的绝对值为绝对预测误差(AE),比较不同计算公式的PE与AE的差异;将REpost分别代入IOL屈光力计算公式与Holladay2公式回推计算角膜屈光力的理论值,比较本公式计算所得角膜屈光力(Kback)、Holladay2公式的计算值(KbackH)与KT、KK的差异。结果IOL屈光力计算公式、Holladay2的PE值(D)均小于Holladay、HofferQ、SRK/T公式的PE和AE,均小于其他计算公式(P<0.05),IOL屈光力计算公式与Holladay2公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backH值、Kback值与KT值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小于KK值(P<0.05)。应用KT计算IOL屈光力产生的AE小于KK产生的AE。结论本公式与Holladay2公式测试角膜屈光手术后IOL的屈光力较为准确;Orbscan分析所得角膜中央直径3mm区域KT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KT联合本公式或Holladay2公式计算IOL屈光力可得到较为准确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屈光 角膜屈光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理论计算值与Orbscan测量值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倪海龙 陈彬彬 王勤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7-649,共3页
目的 比较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理论计算值与角膜地形图(Orbscan)测量值之间的差异,评价Orbscan在角膜屈光手术领域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球面折射公式计算64例64眼角膜后表面屈光力;Orbscan测量受试者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结果 角膜后表面... 目的 比较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理论计算值与角膜地形图(Orbscan)测量值之间的差异,评价Orbscan在角膜屈光手术领域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球面折射公式计算64例64眼角膜后表面屈光力;Orbscan测量受试者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结果 角膜后表面屈光力Orbscan平均测量值为-6.59 D±0.22 D,平均理论计算值为-5.04 D±0.14 D,Orbscan平均测量值与平均理论计算值差异为-1.55 D±0.19 D(P<0.01)。 结论 角膜后表面屈光力Orbscan测量值大于理论计算值-1.55 D。Orbscan测量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的准确性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地形图 角膜后表面 角膜屈光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屈光力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孙同 李桂荣 +1 位作者 赵梅生 张威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屈光力的影响。方法使用角膜地形图仪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前后的角膜形态改变进行比较分析。共检查50例病人52只眼,其中三角形巩膜瓣组26只眼,长方形巩膜瓣组26只眼。结果分别对两组手术前的...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屈光力的影响。方法使用角膜地形图仪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前后的角膜形态改变进行比较分析。共检查50例病人52只眼,其中三角形巩膜瓣组26只眼,长方形巩膜瓣组26只眼。结果分别对两组手术前的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A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模拟角膜计读数(SimK),角膜最小曲率值(MinK),角膜表面柱镜值(CYL)与手术后1周及1个月时的角膜SAI、SRI、SimK、MinK、CYL等数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论采用三角形巩膜瓣或长方形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屈光力改变不大,不会造成术后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角膜屈光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内角膜环植入后角膜屈光力变化实验研究
8
作者 倪卫杰 沈泽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基质内角膜环(ICR)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60只兔眼随机植入不同厚度的ICR,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天,1,2周,1,3,6月作裂隙灯检查及角膜生物测量。结果术后各术眼角膜屈光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目的观察基质内角膜环(ICR)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60只兔眼随机植入不同厚度的ICR,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天,1,2周,1,3,6月作裂隙灯检查及角膜生物测量。结果术后各术眼角膜屈光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ICR厚度与角膜屈光力变化之间存在直线相关(Y= 1.435 3-32.87X)。术后角膜屈光力稳定。角膜切口愈合良好,中央角膜保持透明。结论ICR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好、屈光效果稳定的角膜屈光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内角膜 近视 角膜屈光 眼外科手术 ICR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IA2、IOLMaster 700和Pentacam对白内障眼角膜屈光力及散光测量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婷婷 王抒阳 +2 位作者 张敏 秦鲁宁 林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55-1061,共7页
目的比较CASIA2、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3—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0例200眼,分别采... 目的比较CASIA2、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3—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0例200眼,分别采用CASIA2、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角膜前表面及全角膜的陡峭轴角膜曲率(Ks)、平坦轴角膜曲率(Kf)及平均角膜曲率(Km)、散光度数及轴向。采用傅里叶转换公式将散光矢量转换成J0和J45。3种仪器测量值的差异和相关性分析分别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一致性评估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结果CASIA2、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的角膜前表面Kf和J0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563、16.172,均P=0.001),CASIA2测量Kf值大于IOLMaster 700,IOLMaster 700测量J0值明显大于Pentaca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仪器测量全角膜Ks、Kf、Km、J0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00.447、1274.117、1609.713、10.372,均P=0.001),其中IOLMaster 700测量值最大,CASIA2次之,Pentacam最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3种仪器测量角膜屈光力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均r>0.935,P<0.01),散光度数值相关性均弱于角膜屈光力测量值(r=0.623~0.908,均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3种仪器测量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角膜前表面散光及全角膜散光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而测量全角膜屈光力的一致性较差。其中,IOLMaster 700与Pentacam测量全角膜屈光力值差异较大,CASIA2与Pentacam差异相对较小。结论CASIA2、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及散光一致性较好,可以互相参考,而测量全角膜屈光力的一致性较差,其中IOLMaster 700测量值最大,Pentacam测量值最小,临床上不建议互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角膜地形图 散光 角膜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D-ScanⅢ测量角膜屈光力和散光的可重复性及其与Pentacam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盼盼 袁幽 +3 位作者 黄黎黎 朱妍 李俊杰 宋愈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分析OPD-ScanⅢ测量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可重复性及其与Pentacam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50例100眼,采用主觉验光测量受检者... 目的分析OPD-ScanⅢ测量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可重复性及其与Pentacam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50例100眼,采用主觉验光测量受检者球镜度数、散光度数及轴位。分别采用OPD-ScanⅢ和Pentacam行角膜生物测量且连续测量3次,记录平坦轴角膜曲率(K1)、陡峭轴角膜曲率(K2)、散光度数、散光轴位、散光矢量参数J0(0°或180°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J45(45°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2种仪器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分别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图表法分析2种仪器测量数据的差异、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OPD-ScanⅢ测得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以及J45的ICC均>0.900;Pentacam测得散光度数的ICC为0.896,其余测量数据均ICC>0.900。OPD-ScanⅢ测量K2、散光度数、J0及J45值明显高于Pentacam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D-ScanⅢ测量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和J45值与Pentacam的测量值均呈正相关(r s=0.981、0.982、0.900、0.737、0.921、0.703,均P<0.01)。OPD-ScanⅢ与Pentacam测量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及J45差值的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0.52~0.50 D、-0.39~0.59 D、-0.37~0.48 D、-17.29°~20.38°、-0.12~0.24 D和-0.22~0.28 D。结论OPD-ScanⅢ在测量高度角膜散光患者的角膜屈光力及角膜散光度数时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其测量散光轴位的95%LOA较大,不能被临床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屈光 角膜散光 OPD-ScanⅢ 可重复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蕊 杨瑾 +2 位作者 尹则琳 田晓峰 李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2-389,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角膜生物力学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青光眼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7月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缓解期或慢性期)患者61例61...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角膜生物力学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青光眼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7月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缓解期或慢性期)患者61例61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94例94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70例70眼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64例64眼。采用Corvis ST测量活体角膜的生物力学参数,分析并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术前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差异以及青光眼手术后的变化,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年龄、矫正后眼压(IOPcc)、中央角膜厚度(CCT)、眼轴长度(AL)、平均角膜屈光力(K)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与ARC组相比,术前CPACG组和POAG组第一压平速度(A1V)、第二压平时间(A2T)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RC组和APACG组相比,术前CPACG组和POAG组第二压平速度(A2V)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V、A2T、角膜顶点改变的最大垂直距离(DA)及最大压陷时角膜表面未发生改变的两点距离(PD)与IOPcc均呈负相关(r=-0.494、-0.612、-0.652、-0.277,均P<0.05),A2V、第一压平时间(A1T)及最大压陷曲率半径(CCR)与IOPcc均呈正相关(r=0.508、0.960、0.249,均P<0.05);第一压平长度(A1L)及第二压平长度(A2L)与K均呈负相关(r=-0.323、-0.227,均P<0.05),A1V、A2T及DA与K均呈正相关(r=0.214、0.256、0.242,均P<0.05)。与术前相比,CPACG组术后1个月A1T、A2V减小,A1V、A2T、DA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OAG组术后1个月A1T、A2V减小,A2T、DA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APACG组、ARC组术后1个月角膜生物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PACG和POAG患眼角膜形变能力较差,青光眼手术后角膜形变能力逐渐恢复;APACG(缓解期或慢性期)由于眼压一过性升高,对角膜形变能力影响较小,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角膜生物力学各参数受IOPcc和K值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角膜生物 青光眼手术 角膜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测量系统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状况 被引量:5
12
作者 倪卫杰 蒋坚 +1 位作者 施彩虹 沈泽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 分别使用 O rbscan角膜地形测量系统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及角膜总屈光力 ,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选择 50 0只正常人眼使用 O rbscan裂隙光扫描角膜层面照相 /测厚系统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及角膜厚度 ,计算角膜... 目的 分别使用 O rbscan角膜地形测量系统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及角膜总屈光力 ,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选择 50 0只正常人眼使用 O rbscan裂隙光扫描角膜层面照相 /测厚系统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及角膜厚度 ,计算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及总屈光力。再用 N idek KM- 450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前曲率 ,计算角膜前表面屈光力 ,据此估算角膜总屈光力。比较 2种方法测量所得结果。结果 使用角膜曲率计及 O rbscan角膜地形测量系统测得的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分别为4 8.3 1D± 1.2 4 D、4 8.12 D± 1.3 6D,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角膜总屈光力分别为 4 3 .19D± 1.4 5D、4 1.78D±1.3 9D,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角膜总屈光力的测定不应忽视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厚度这 2个因素 ,Orbscan角膜地形测量系统是一种较好的测量角膜屈光状况的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屈光 角膜曲率计 角膜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旋转Scheimpflug照相系统对角膜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欧忠敏 郭海科 +2 位作者 金海鹰 Gerd. U. Auffarth 张洪洋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以旋转Scheimpflug照相技术(Pentacam)研究角膜前表面曲率(Ra)、后表面曲率(Rp)及角膜厚度;根据测量结果,探讨角膜屈光力的计算方法。方法应用Pentacam对302名正常角膜的Ra、Rp、角膜厚度及测量所得K值(Km)进行测量,计算Rp与Ra比值(... 目的以旋转Scheimpflug照相技术(Pentacam)研究角膜前表面曲率(Ra)、后表面曲率(Rp)及角膜厚度;根据测量结果,探讨角膜屈光力的计算方法。方法应用Pentacam对302名正常角膜的Ra、Rp、角膜厚度及测量所得K值(Km)进行测量,计算Rp与Ra比值(Rp/Ra)、角膜前表面屈光力(Ka)、后表面屈光力(Kp),以几何光学公式计算角膜屈光力(KO)与标定的角膜系数(Nc),对角膜各参数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直线回归分析Rp与Ra的相关性。结果各参数均服从正态分布。Ra为(7.74±0.26)mm,Ka为(48.62±1.61)D,CT为(0.545±0.036)mm,与既往报道的数据相似;角膜后表面参数与既往报道的数据及Gullstrand模型眼不同,Rp为(6.44±0.25)mm,Kp为(-6.22±0.24)D,Rp/Ra为0.832±0.017,低于Gullstrand模型眼的参数;Rp与Ra呈直线相关,回归方程为Rp=0.81×Ra+0.17(R2=0.71,P<0.05);Nc为1.3288±0.0010,低于标准的角膜系数1.3375。KO为(42.52±1.42)D,低于Km(43.64±1.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87,P<0.01)。K1.3288为(42.52±1.41)D,与K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2,P=0.96)。KO与K1.3288呈直线相关,回归方程为KO=1.006×K1.3288-0.241(R2=0.99,P<0.05)。结论旋转Scheimpflug照相技术与传统角膜地形图仪原理不同,应用该技术发现Rp、Kp、Rp/Ra及Nc与Gullstrand模型眼参数不同,对于标准化角膜光学模型及角膜屈光力的计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Scheimpflug照相技术 PENTACAM 角膜参数 角膜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bscan-Ⅱ评估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庄文娟 纳莉 +2 位作者 李自立 梅惠香 杨默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采用Orbscan-Ⅱ测量方法对LASIK术后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 Orbscan-Ⅱ测量95例189眼LASIK术眼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的曲率参数,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对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屈光力的比较采用... 目的采用Orbscan-Ⅱ测量方法对LASIK术后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 Orbscan-Ⅱ测量95例189眼LASIK术眼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的曲率参数,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对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屈光力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Bland-Altman用于其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的评估。结果手术前后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分别为(6.42±0.23)mm和(6.32±0.24)mm,即LASIK术后角膜曲率半径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后表面屈光力手术前后分别为(-6.24±0.22)D和(-6.33±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的差异值与矫正近视量呈正相关(r=0.326,P=0.0004)。Bland-Altman显示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的一致性界限为(-0.118mm,0.31mm),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的一致性界限为(-0.116D,0.308D)。结论 Orbscan-Ⅱ可用于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的测定,联合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对于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计算的评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后表面屈光 Orbscan-Ⅱ 高斯光学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生物测量仪测量白内障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的比较
15
作者 李逸丰 杨文利 +5 位作者 李栋军 王子杨 陈伟 赵琦 崔蕊 沈琳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目的比较基于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生物测量仪子午ZW-30和IOL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差异性、一致性及眼轴长度(AL)检出率。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并拟行白内障... 目的比较基于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生物测量仪子午ZW-30和IOL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差异性、一致性及眼轴长度(AL)检出率。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并拟行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126例(233眼)为研究对象,使用两种生物测量仪分别测量患者的AL、平均角膜屈光力(K m)、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中央角膜厚度(CCT)及水平角膜直径(即白到白距离,WTW),分别计算两种设备的AL检出率及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子午ZW-30和IOLMaster 700测量结果的平均差值:AL为(-0.006±0.042)mm,K m为(-0.074±0.204)D,ACD为(0.031±0.051)mm,CCT为(0.001±0.005)mm,WTW为(-0.286±0.33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T为(0.008±0.21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9,P=0.563)。差值95%一致性界限范围:AL为-0.011~0.000 mm,Km为-0.474~0.326 D,CCT为-0.010~0.012 mm,ACD为-0.068~0.131 mm,LT为-0.116~0.159 mm,WTW为-0.947~0.376 mm。各测量值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790~1.000。IOLMaster 700对白内障患眼AL的检出率为95.3%,子午ZW-30的AL检出率为95.7%,后者经手动标记视网膜识别线位置后检出率提高为98.7%。结论子午ZW-30与IOL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眼的AL、K m、ACD、CCT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但均不具有临床意义,二者一致性良好。子午ZW-30的AL检出率更高,尤其对于检出困难眼的手动识别功能,可进一步提高AL检出率,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生物测量 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眼轴长度 角膜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眼屈光参数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雷 吕帆 +1 位作者 薛安全 孙金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250-2252,共3页
目的:研究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眼屈光参数变化规律。方法:对171例(299眼)高度近视患者,应用IOL-Master(德国Carl Zeiss公司)测量眼轴(AL)、角膜屈光力及前房深度(ACD);采用日本产Nidek综合验光仪进行医学验光。按屈光度不同将所有患者编成A... 目的:研究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眼屈光参数变化规律。方法:对171例(299眼)高度近视患者,应用IOL-Master(德国Carl Zeiss公司)测量眼轴(AL)、角膜屈光力及前房深度(ACD);采用日本产Nidek综合验光仪进行医学验光。按屈光度不同将所有患者编成A、B、C 3组,A组(-6.00 DS~-10.00 DS)30眼,B组(-10.25DS~-15.00 DS)104眼,C组(≥-15.25 DS)165眼。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结果:3组AL差异有显著性(P<0.001)。3组等效球镜屈光度(SE)均与AL明显相关(-0.531≤r≤-0.434,P<0.05)。C组ACD明显低于A、B组(P=0.023,A组;P<0.001,B组)。屈光参差度与眼轴差明显相关(r=0.862,P<0.001)。C组总体散光度大于A、B组(P=0.004,A组;P=0.013,B组),而角膜散光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3组散光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78),散光类型构成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202)。结论:眼轴延长对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程度的加深具有决定性意义,而角膜屈光力只是在SE>-15.00 DS时才发挥微弱作用。随着眼轴的延长,ACD有减小的趋势。屈光参差的生物学基础为双眼眼轴的差异。随着高度近视屈光度的增加,散光度有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眼内散光的增加。散光发生与否及散光类型构成均与屈光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散光 眼轴 角膜屈光 屈光参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高度病理性屈光参差屈光要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震 荆翠红 +4 位作者 蔡娟娟 赵丽君 韩九娥 吴化宇 余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高度病理性屈光参差同例双眼的屈光要素构成差异,探索影响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相互关系。方法收集136例等效球镜>3.00D的单纯近视性、远视性屈光参差,复性近视性、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屈光度数不同分...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高度病理性屈光参差同例双眼的屈光要素构成差异,探索影响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相互关系。方法收集136例等效球镜>3.00D的单纯近视性、远视性屈光参差,复性近视性、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屈光度数不同分为高屈光眼组和低屈光眼组;按屈光状态不同分为近视性屈光参差组(104例)和远视性屈光参差组(32例)。对所有患者双眼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屈光力,眼部A超检查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对各屈光要素与眼球屈光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角膜屈光力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79.81%,高于远视性屈光参差组的68.75%(P<0.05);前房深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68.27%,远视性屈光参差组为59.3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厚度近性视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79.81%,远视性屈光参差组为90.6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12.50%,远视性屈光参差组为18.75%,相似率均较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近视性屈光参差屈光度数与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关系(b=0.836、1.406、2.279,均为P<0.05),与前房深度呈负相关关系(b=-2.051,P<0.05);远视性屈光参差屈光度数与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成负相关关系(b=-0.912、-1.389、-2.318,均为P<0.05),与前房深度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角膜屈光力及眼轴长度是影响眼球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在眼纵轴线上的位置对眼球屈光状态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近视 远视 角膜屈光 晶状体厚度 眼轴长度 前房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2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曲率和散光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桂梅 谭青青 +4 位作者 廖萱 钱玖林 唐玉玲 杨丽 兰长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扫频OCT(SS-OCT)原理的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2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曲率和散光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7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患者91例114眼(右眼64眼,左眼50眼)进行检测。术前检查... 目的探讨基于扫频OCT(SS-OCT)原理的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2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曲率和散光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7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患者91例114眼(右眼64眼,左眼50眼)进行检测。术前检查者A连续测量受检眼3次,检查者B也连续测量相同受检眼3次,记录模拟角膜陡峭曲率(K_(s))、模拟角膜平坦曲率(K_(f))、模拟角膜平均曲率(K_(m))、模拟角膜散光(J_(0)和J_(45))、角膜后表面K_(s)、角膜后表面K_(f)、角膜后表面K_(m)、角膜后表面J_(0)和J_(45)、全角膜K_(s)、全角膜K_(f)、全角膜K_(m)和全角膜J_(0)和J_(45)。通过组内标准差(S_(w))、重复性限(2.77 S_(w))、组内变异系数(CoV)、组内相关系数(ICC)来评价重复性和再现性。S_(w)、2.77S_(w)、CoV越小,ICC越接近1,说明重复性和再现性越好。结果重复性评价方面,两名检查者测得的各角膜曲率(K_(s)、K_(f)、K_(m))值和散光(J_(0)和J_(45))值的S_(w)、2.77S_(w)、CoV均较小,并且ICC均值均≥0.903,其中各角膜曲率(K s、K f、K m)值的ICC均值均≥0.993(接近于1),说明CASIA2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曲率和散光的重复性较好。再现性评价方面,各角膜曲率(K_(s)、K_(f)、K_(m))值和散光(J_(0)和J_(45))值的S_(w)、2.77S_(w)、CoV均较小,并且ICC均值均≥0.902,其中各角膜曲率(K_(s)、K_(f)、K_(m))值的ICC均值均≥0.991(接近于1),说明CASIA2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曲率和散光的再现性较好。结论基于SS-OCT原理的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2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曲率和散光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频OCT 模拟角膜曲率 角膜后表面曲率 角膜屈光 重复性 再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后不同测量中心患者角膜参数的差异和一致性
19
作者 刘明明 姜雅琴 +1 位作者 夏飞 高章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后不同测量中心患者角膜参数的差异和一致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潍坊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Pentacam检查的白内障患者共148例(148眼)。根据Pentacam测量模式“以角膜顶点为中...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后不同测量中心患者角膜参数的差异和一致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潍坊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Pentacam检查的白内障患者共148例(148眼)。根据Pentacam测量模式“以角膜顶点为中心”或“以瞳孔为中心”分为角膜顶点组和瞳孔中心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通过Pentacam测量手术前后以角膜顶点为中心和以瞳孔为中心2 mm、4 mm、6 mm圆环和区域模式下患者角膜前表面屈光力(ASF)、角膜真实净屈光力(TNP)和总角膜屈光力(TCRP);以角膜顶点为中心和以瞳孔为中心测量的同一指标之间采用Kendall W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术前圆环模式下:角膜顶点组4 mm ASF、4 mm TNP、6 mm TNP、4 mm TCRP均较瞳孔中心组高,6 mm TCRP较瞳孔中心组低(均为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区域模式下:角膜顶点组4 mm ASF、2 mm TNP、4 mm TNP、6 mm TNP、4 mm TCRP均较瞳孔中心组高(均为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仅圆环模式下角膜顶点组2 mm ASF较瞳孔中心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不同模式下两组患者各指标Kendall W值位于0.978~0.999间,各项结果一致性较好(均为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后患者角膜不同区域和不同中心范围内部分角膜参数有所变化,总体比较以角膜顶点为中心和以瞳孔为中心测量的角膜参数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中心 角膜顶点 角膜前表面屈光 角膜真实净屈光 角膜屈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干涉技术在测量眼科生物参数中的应用
20
作者 刘柏东 申高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6-162,共7页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精密测量设备应用于眼科。许多眼科手术的术前、术后,通常需要对各种眼前节生物参数进行准确测量。常见的影响人眼屈光力的生物参数包括: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等。综述了三种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精密测量设备应用于眼科。许多眼科手术的术前、术后,通常需要对各种眼前节生物参数进行准确测量。常见的影响人眼屈光力的生物参数包括: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等。综述了三种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采用光学干涉技术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这些设备获得眼前节生物学参数的测量原理。可以为眼科临床研究及医疗器械技术审评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干涉技术 眼轴长度 角膜屈光 前房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