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D波前像差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对正常人眼角膜球差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彧琦 王静 +3 位作者 于佳明 徐微 李博文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差情况,比较OPD波前像差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在测量角膜球差时的一致性,并探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角膜球差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11月在我院入院做过OPD波前像差分析仪或Pentacam... 目的探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差情况,比较OPD波前像差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在测量角膜球差时的一致性,并探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角膜球差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11月在我院入院做过OPD波前像差分析仪或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检查的20~89岁调查对象各350人,分别记作OPD组及Pentacam组。记录瞳孔直径为3 mm、4 mm、5 mm、6 mm、7 mm、8 mm、9 mm时的角膜球差值;分析6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差频数分布情况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角膜球差特征。结果两组比较发现,瞳孔直径在3 mm、4 mm、5 mm、7 mm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瞳孔直径为6 mm、8 mm、9 mm时,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大瞳孔直径下,两种检查的一致性较好。6 mm瞳孔直径时OPD组和Pentacam组角膜球差值分别为(0.271±0.069)μm、(0.310±0.158)μm,两组角膜球差均具有明显的瞳孔依赖性,并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高。6 mm瞳孔直径时,OPD组和Pentacam组角膜球差分布于0.10~0.40μm的比例分别为97.71%和66.28%。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得的角膜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而OPD波前像差分析仪测得的角膜球差与年龄无明显关系。结论角膜球差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高。瞳孔较大时,OPD波前像差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得的角膜球差的一致性较好。不同设备测量的角膜球差值随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球差 瞳孔直径 OPD波前像差分析仪 Pentacam三维眼前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2
作者 焦一典 闫志 +1 位作者 牛雨(综述) 赵海霞(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2-345,共4页
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是一种基于Scheimpflug的旋转角膜和眼前节断层扫描仪,可对角膜3D几何形状进行综合分析和三维断层重建,是分析角膜表面的常用方法。Pentacam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筛查亚临床圆锥角膜(KC)及评估术后视觉质... 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是一种基于Scheimpflug的旋转角膜和眼前节断层扫描仪,可对角膜3D几何形状进行综合分析和三维断层重建,是分析角膜表面的常用方法。Pentacam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筛查亚临床圆锥角膜(KC)及评估术后视觉质量、角膜塑形镜(OK)验配及监测配镜后角膜形态、白内障高级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和引导角膜移植等领域。近年来,Pentacam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眼科医师发现、评估早期疾病并有效采取治疗方案的能力。现就Pentacam的技术原理和其目前在眼科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眼前分析仪 屈光手术 角膜塑形镜 白内障 角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患者角膜后表面地形图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国富 杨斌 +4 位作者 王铮 张醇 吴君舒 儇俭环 李春满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 了解近视眼患者角膜后表面形态 ,建立相关参数 ,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前筛选病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Orbscan Ⅱ眼前节系统对 484例近视眼患者进行检测 ,分为 0~ -2 75D ,-3 0 0~ -6 0 0D ,-6 2 5~ -9 ... 目的 了解近视眼患者角膜后表面形态 ,建立相关参数 ,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前筛选病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Orbscan Ⅱ眼前节系统对 484例近视眼患者进行检测 ,分为 0~ -2 75D ,-3 0 0~ -6 0 0D ,-6 2 5~ -9 75D ,-10 0 0~ -14 75D ,-15 0 0D以上 ,共 5组。得出角膜后表面地形分布情况 ,建立相关参数 ,并对后表面参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组角膜后表面高度地形图中以岛形居多 ;角膜后表面高度形态及屈光状态不尽相同 ,有其自身特点 ;各组后表面前突极点多位于颞下方 ,依次为鼻下、颞上、鼻上。屈光度与基于同一拟合球面的后表面前突极值、前突极点距视轴距离、前突面积、前突最大与最小值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基于同一拟合球面的后表面前突极值、前突极点距视轴距离、前突面积、前突最大与最小值各指标之间具有相关系数 (P <0 0 5 )。结论 了解近视眼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地形及屈光状态 ,将为诊断异常角膜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同一拟合球面的后表面前突极值、前突极点距视轴距离、前突面积、前突最大与最小值之差是Orbscan Ⅱ眼前节系统检测角膜后表面地形的良好指标 ;Orbsc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地形图 Orbscan-Ⅱ眼前系统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仪器对近视患者眼前节生物学参数测量的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金红颖 姚克 +2 位作者 杨亚波 杜新华 邱培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97-1101,共5页
背景 近视屈光手术的开展需要我们对患者眼前节的数据进行精确测量和评估.目前临床上有多种仪器和方法可以对患者的眼前节进行生物学测量,但是哪种方法更为精确和方便,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 比较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Orbs... 背景 近视屈光手术的开展需要我们对患者眼前节的数据进行精确测量和评估.目前临床上有多种仪器和方法可以对患者的眼前节进行生物学测量,但是哪种方法更为精确和方便,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 比较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OrbscanⅡ、超声生物测厚仪对近视患者眼前节参数的测量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70例140眼,受检者等效球镜度为-0.75 ~-10.25 D.分别用AS-OCT、OrbscanⅡ和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用AS-OCT测量前房深度(ACD)和前房角间距(ATA),用OrbscanⅡ测量ACD和角膜白到白距离(WTW),对3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AS-OCT、超声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测量的平均CCT值分别为(516.57±30.25)、(523.68±31.87)和(514.69±38.40) μm,3种测量仪器间测量结果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75,P=0.063).根据超声角膜测厚仪所测的CCT结果将受检者分为<500μm组、500 ~ 569 μm组和≥570 μm组,<500 μm组受检者以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值最高,OrbscanⅡ测量值最低,用3种方法测量的C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236,P=0.000);AS-OCT和超声角膜测厚仪的测量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569 μm组受检者用3种仪器测量的CCT值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11,P=0.051).≥570 μm组受检者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最高,AS-OCT测量值最低,3种仪器的测量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3,P=0.021),超声角膜测厚仪与Orbscan Ⅱ测量的C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OCT和OrbscanⅡ测量的ACD值分别为(3.83±0.21)mm和(3.75±0.21)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0,P=0.000);AS-OCT测量的ATA为(12.43±0.74) mm,OrbscanⅡ测量的WTW为(11.42±0.33) mm,两种方法间测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88,P=0.000).结论 AS-OCT、超声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均可作为角膜屈光手术前测量CCT的方法,3种方法可互为参考.AS-OCT、OrbscanⅡ还可以测量ACD、ATA、WTW,因测量方法及原理不同,结果亦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rbscan角膜地形图 超声角膜测厚仪 中央角膜厚度 前房深度 角膜白到白距离 前房角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放置轴向对术后早期拱高变化的影响
5
作者 徐伊琳 蹇骞 +3 位作者 陈珣 蒋寅婕 牛凌凌 王晓瑛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0,共8页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中的可植入式眼内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患者早期拱高的变化特点及人工晶状体不同放置轴向对早期拱高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队列研究,共纳入屈光门诊ICL(V4c)手术患者...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中的可植入式眼内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患者早期拱高的变化特点及人工晶状体不同放置轴向对早期拱高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队列研究,共纳入屈光门诊ICL(V4c)手术患者124眼,通过角膜地形图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2)等设备观察术后1天、1周、1个月拱高等指标变化。结果ICL植入术后1周时,拱高较术后1天下降(108.2±82.4)μm,下降比例为16.6%±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保持稳定。在术后1个月内,排除术后1天拱高基线的差异,中拱高组(250~749μm)和高拱高组(≥750μm)拱高下降比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ICL放置轴向组观察发现,水平位ICL拱高的下降在术后1周时很快稳定,垂直位ICL在术后1个月内拱高下降比例更明显(P<0.05)。结论ICL植入术后早期拱高呈现下降趋势,中拱高和水平位放置的ICL稳定较快,高拱高或垂直位ICL下降趋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植入式眼内镜(ICL) 拱高 人工晶状体轴位 角膜地形图眼前节分析仪 眼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方法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宏霞 陶晨雯 +3 位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买志彬 辛宝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角膜测厚仪(A超)、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傅立叶域眼前节断层扫描仪(RTVue-OCT)和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分别用A超、Srius、RTVue-OCT和Orb... 目的探讨超声角膜测厚仪(A超)、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傅立叶域眼前节断层扫描仪(RTVue-OCT)和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分别用A超、Srius、RTVue-OCT和Orbscan Ⅱ测量近视患者85例(170眼)的CCT,用配对t检验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用Bland-Altman分析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 A超、Sirius、RTVue-OCT和OrbscanⅡ测得的CCT值分别为(531.77±34.98)μm、(531.84±35.86)μm、(521.34±34.43)μm、(530.78±41.00)μm,RTVue-OCT的测量值最小,与其他3种测量仪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其他3种仪器测量结果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线性相关显示4种测量方法两两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均为P=0.000)。Bland-Altman分析显示4种测量方法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4种仪器均可以作为CCT的测量工具,但相互替代使用需要慎重。RTVue-OCT测量的CCT值较小,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ius眼前分析系统 傅立叶域眼前断层扫描仪 超声角膜测厚仪 OrbscanⅡ眼前分析仪 中央角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bscan检查仪筛查临床前期圆锥角膜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小康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697-698,共2页
目的比较Orbscan眼前节系统和普通角膜地形图仪筛查早期圆锥角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所拟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1829例3652眼,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查前均停止配戴角膜接触镜2周以上。对照组采用TomeⅢ角膜地形仪常态... 目的比较Orbscan眼前节系统和普通角膜地形图仪筛查早期圆锥角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所拟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1829例3652眼,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查前均停止配戴角膜接触镜2周以上。对照组采用TomeⅢ角膜地形仪常态小瞳孔下做角膜地形图;实验组采用美国博士伦公司新款Orbscan眼前节诊断系统,半暗室状态下测定。结果实验组972眼检测出临床前期圆锥角膜19眼,检出率1.95%;对照组2680眼检测出临床前期圆锥角膜18眼,检出率0.67%;2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bscan可作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前筛查的重要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rhscan眼前系统 角膜地形图 圆锥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