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正常角膜生物力学伴异常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周健慧
余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29,共7页
目的 研究正常角膜生物力学状态下近视人群中角膜后表面异常高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爱尔眼科医院拟接受屈光手术的术前检查近视患者99例(99只右眼)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常规术...
目的 研究正常角膜生物力学状态下近视人群中角膜后表面异常高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爱尔眼科医院拟接受屈光手术的术前检查近视患者99例(99只右眼)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常规术前检查,并使用Pentacam联合Corvis ST进行角膜形态学及生物力学检查。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BI,即使用Corvis ST测量的角膜生物力学指数)正常者,根据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的BAD III-Belin/Ambrósio增强扩张(BAD,角膜扩张分析)显示的后表面高度变化值(BD,即增强后表面高度与正常后表面高度差值)进行后表面高度分组研究,分组标准为:A组(33例33眼)为BD值<12μm,即对照分组;B组(32例32眼)为12μm≤BD值≤16μm,即角膜可疑分组;C组(34例34眼)为BD值>16μm,即角膜异常分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纳入眼部基本参数,包括眼压、等效球镜度(SE)、角膜最薄点厚度(THP)、前房深度(ACD);纳入Pentacam获得的角膜形态学参数,包括角膜水平直径(HWTW)、BD值、前表面曲率、后表面曲率(PSK)、BAD系统相关指标[包括角膜前表面高度偏差值(Df)、角膜厚度进展偏差值(Dp)、角膜最薄点偏差值(Dt)、总偏差值(Do)等]以及角膜厚度进展相关指标(PPI);纳入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整合参数,包括硬度参数、综合半径(IR,反向凹面半径曲线下的面积)、水平方向Ambrósio相关厚度(ARTh,为最薄点厚度/厚度变化率)、形变幅度比值进行研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H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分组的BD值与眼部参数间相关性,并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明确角膜生物力学正常状态下影响BD值分类的主要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绘制正常角膜生物力学伴异常角膜后表面高度的概率分布图,最后使用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方程的诊断效率。结果 三组患者间THP、HWTW、PSK、Df、Dp、Dt、Do、PPImin、PPIavg、ACD、Db及ART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两多重比较,三组患者间仅PSK(F=11.385)、Db(H=87.107)、Do(F=50.051)及PPImin(F=16.5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其余参数仅A组与B组、C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患者BD值与Db均呈高度正相关(r=0.957、0.914、0.952,均为P<0.05),此外,A组患者BD值与PSK呈低度负相关(r=-0.437,P<0.05),与Do值呈低度正相关(r=0.432,P<0.05);C组患者BD值与SE呈低度负相关(r=-0.399,P<0.05),与HWTW呈中度负相关(r=-0.482,P<0.05)。将BD值作为因变量,其余参数作为协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示B组BD值的影响因素包括THP、HWTW及ARTh;C组BD值的影响因素包括THP、HWTW、ARTh及IR;模型分类总体百分比达72.7%。根据ROC曲线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新参数Logistic(C)能提高对正常角膜生物力学伴异常角膜后表面高度的诊断效率,其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为0.975(100.0%、90.9%)。结论 正常角膜生物力学状态下近视人群中异常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THP、HWTW、ARTh及IR;判读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时,需综合考虑角膜形态学及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后
表面
高度变化
值
角膜
形态学
角膜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视患者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削术后Kappa角及角膜形态变化
被引量:
4
2
作者
丁翌
张之佩
+2 位作者
闵晓珊
夏晓波
胡生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Kappa角与屈光度的分布情况及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削术(Sub-BowmanKeratomileusis,SBK)后患者Kappa角与角膜形态的变化规律,分析手术对角膜形态及双眼视近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中南大...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Kappa角与屈光度的分布情况及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削术(Sub-BowmanKeratomileusis,SBK)后患者Kappa角与角膜形态的变化规律,分析手术对角膜形态及双眼视近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SBK治疗的134例(268只眼)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均采用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行Kappa角、角膜中央3 mm区曲率、角膜后表面Diff值检测。根据术前Kappa角的大小分为大K组(Kappa角≥5°,71只眼)和小K组(Kappa角<5°,197只眼)。对影响术后6个月Kappa角变化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K组Kappa角为(5.67±0.65)°,等效球镜度为(-4.84±2.32)D,术后Kappa角较术前减小(均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小的幅度增大;小K组Kappa角为(3.51±1.08)°,等效球镜度为(-5.78±2.63)D,术后Kappa角较术前增大,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大的幅度减小。2组术后角膜后表面Diff值均变大(均P<0.001),术后1个月至6个月Diff值呈减小趋势。2组术后1个月角膜中央3 mm区曲率均明显变小(均P<0.001),术后1个月至术后6个月,大K组曲率趋于稳定,小K组曲率呈增大趋势。2组患者术后6个月Kappa角的变化与角膜中央3 mm区曲率及角膜后表面Diff值的变化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而均与角膜切削厚度呈正相关(r大K组=0.398,r小K组=0.218,均P<0.05),与术前屈光度呈负相关(r大K组=-0.283,r小K组=-0.233,均P<0.05)。结论:大Kappa角多出现在中低度近视患者中,术后Kappa角明显减小,而小Kappa角多出现在中高度近视患者中,术后Kappa角增大。近视患者经SBK后视近时双眼调节与集合功能重新调整以达到平衡,视近功能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KAPPA角
前弹力层下激光
角膜
磨削术
角膜
曲率
角膜后表面diff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眼前节变化
被引量:
2
3
作者
程蕾
朱冉
宋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符合手术适应证且接受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患者共40例78眼的临床资料,分为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符合手术适应证且接受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患者共40例78眼的临床资料,分为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行Pentacam AXL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眼前节,包括角膜后表面Q值,全角膜像差,后表面高阶像差、球差、彗差,角膜后表面曲率、顶点高度及最薄点高度,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和前房角(ACA),并对比分析。结果中度近视组患眼角膜后表面曲率和角膜后表面Q值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组患眼角膜后表面最薄点高度和角膜后表面Q值术前与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度近视组患眼角膜后表面垂直彗差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组患眼全角膜像差、角膜后表面球差和垂直彗差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患眼ACD、ACV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CA术前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年和术前球差变化值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相关性分析发现,高度近视组患眼球差变化值与术前SE呈中度相关(r=-0.349,P=0.025),而中度近视组患眼球差变化值与术前SE无明显相关性(r=-0.052,P=0.758)。结论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虽然对患者高阶像差有一定改善,但对角膜后表面和前房结构仍然有一定影响,主要集中在中央区,对周边影响相对较小,术后1年眼前节结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
角膜后
表面
高度
角膜后
表面
Q
值
高阶像差
前房深度
前房容积
前房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常角膜生物力学伴异常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周健慧
余鹏
机构
南京爱尔眼科医院
无锡华厦眼科医院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29,共7页
文摘
目的 研究正常角膜生物力学状态下近视人群中角膜后表面异常高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爱尔眼科医院拟接受屈光手术的术前检查近视患者99例(99只右眼)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常规术前检查,并使用Pentacam联合Corvis ST进行角膜形态学及生物力学检查。角膜生物力学参数(CBI,即使用Corvis ST测量的角膜生物力学指数)正常者,根据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的BAD III-Belin/Ambrósio增强扩张(BAD,角膜扩张分析)显示的后表面高度变化值(BD,即增强后表面高度与正常后表面高度差值)进行后表面高度分组研究,分组标准为:A组(33例33眼)为BD值<12μm,即对照分组;B组(32例32眼)为12μm≤BD值≤16μm,即角膜可疑分组;C组(34例34眼)为BD值>16μm,即角膜异常分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纳入眼部基本参数,包括眼压、等效球镜度(SE)、角膜最薄点厚度(THP)、前房深度(ACD);纳入Pentacam获得的角膜形态学参数,包括角膜水平直径(HWTW)、BD值、前表面曲率、后表面曲率(PSK)、BAD系统相关指标[包括角膜前表面高度偏差值(Df)、角膜厚度进展偏差值(Dp)、角膜最薄点偏差值(Dt)、总偏差值(Do)等]以及角膜厚度进展相关指标(PPI);纳入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整合参数,包括硬度参数、综合半径(IR,反向凹面半径曲线下的面积)、水平方向Ambrósio相关厚度(ARTh,为最薄点厚度/厚度变化率)、形变幅度比值进行研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H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分组的BD值与眼部参数间相关性,并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明确角膜生物力学正常状态下影响BD值分类的主要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绘制正常角膜生物力学伴异常角膜后表面高度的概率分布图,最后使用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方程的诊断效率。结果 三组患者间THP、HWTW、PSK、Df、Dp、Dt、Do、PPImin、PPIavg、ACD、Db及ART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两多重比较,三组患者间仅PSK(F=11.385)、Db(H=87.107)、Do(F=50.051)及PPImin(F=16.5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其余参数仅A组与B组、C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患者BD值与Db均呈高度正相关(r=0.957、0.914、0.952,均为P<0.05),此外,A组患者BD值与PSK呈低度负相关(r=-0.437,P<0.05),与Do值呈低度正相关(r=0.432,P<0.05);C组患者BD值与SE呈低度负相关(r=-0.399,P<0.05),与HWTW呈中度负相关(r=-0.482,P<0.05)。将BD值作为因变量,其余参数作为协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示B组BD值的影响因素包括THP、HWTW及ARTh;C组BD值的影响因素包括THP、HWTW、ARTh及IR;模型分类总体百分比达72.7%。根据ROC曲线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新参数Logistic(C)能提高对正常角膜生物力学伴异常角膜后表面高度的诊断效率,其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为0.975(100.0%、90.9%)。结论 正常角膜生物力学状态下近视人群中异常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THP、HWTW、ARTh及IR;判读角膜后表面高度异常时,需综合考虑角膜形态学及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后
表面
高度变化
值
角膜
形态学
角膜
生物力学
Keywords
myopia
corneal back
diff
erence
corneal morphology
corneal biomechanics
分类号
R778.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视患者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削术后Kappa角及角膜形态变化
被引量:
4
2
作者
丁翌
张之佩
闵晓珊
夏晓波
胡生发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68,共7页
文摘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Kappa角与屈光度的分布情况及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削术(Sub-BowmanKeratomileusis,SBK)后患者Kappa角与角膜形态的变化规律,分析手术对角膜形态及双眼视近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SBK治疗的134例(268只眼)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均采用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行Kappa角、角膜中央3 mm区曲率、角膜后表面Diff值检测。根据术前Kappa角的大小分为大K组(Kappa角≥5°,71只眼)和小K组(Kappa角<5°,197只眼)。对影响术后6个月Kappa角变化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K组Kappa角为(5.67±0.65)°,等效球镜度为(-4.84±2.32)D,术后Kappa角较术前减小(均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小的幅度增大;小K组Kappa角为(3.51±1.08)°,等效球镜度为(-5.78±2.63)D,术后Kappa角较术前增大,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大的幅度减小。2组术后角膜后表面Diff值均变大(均P<0.001),术后1个月至6个月Diff值呈减小趋势。2组术后1个月角膜中央3 mm区曲率均明显变小(均P<0.001),术后1个月至术后6个月,大K组曲率趋于稳定,小K组曲率呈增大趋势。2组患者术后6个月Kappa角的变化与角膜中央3 mm区曲率及角膜后表面Diff值的变化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而均与角膜切削厚度呈正相关(r大K组=0.398,r小K组=0.218,均P<0.05),与术前屈光度呈负相关(r大K组=-0.283,r小K组=-0.233,均P<0.05)。结论:大Kappa角多出现在中低度近视患者中,术后Kappa角明显减小,而小Kappa角多出现在中高度近视患者中,术后Kappa角增大。近视患者经SBK后视近时双眼调节与集合功能重新调整以达到平衡,视近功能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关键词
近视
KAPPA角
前弹力层下激光
角膜
磨削术
角膜
曲率
角膜后表面diff值
Keywords
myopia
angle Kappa
Sub-Bowman-Keratomileusis
corneal curvature
post-corneal
diff
value
分类号
R779.63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眼前节变化
被引量:
2
3
作者
程蕾
朱冉
宋超
机构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6,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符合手术适应证且接受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患者共40例78眼的临床资料,分为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行Pentacam AXL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眼前节,包括角膜后表面Q值,全角膜像差,后表面高阶像差、球差、彗差,角膜后表面曲率、顶点高度及最薄点高度,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和前房角(ACA),并对比分析。结果中度近视组患眼角膜后表面曲率和角膜后表面Q值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组患眼角膜后表面最薄点高度和角膜后表面Q值术前与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度近视组患眼角膜后表面垂直彗差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组患眼全角膜像差、角膜后表面球差和垂直彗差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患眼ACD、ACV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CA术前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年和术前球差变化值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相关性分析发现,高度近视组患眼球差变化值与术前SE呈中度相关(r=-0.349,P=0.025),而中度近视组患眼球差变化值与术前SE无明显相关性(r=-0.052,P=0.758)。结论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虽然对患者高阶像差有一定改善,但对角膜后表面和前房结构仍然有一定影响,主要集中在中央区,对周边影响相对较小,术后1年眼前节结构相对稳定。
关键词
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
角膜后
表面
高度
角膜后
表面
Q
值
高阶像差
前房深度
前房容积
前房角
Keywords
wavefront aberration-guided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height of posterior corneal surface
Q value of posterior corneal surface
high-order aberration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nterior chamber volume
anterior chamber angle
分类号
R778.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正常角膜生物力学伴异常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因素
周健慧
余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视患者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削术后Kappa角及角膜形态变化
丁翌
张之佩
闵晓珊
夏晓波
胡生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眼前节变化
程蕾
朱冉
宋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