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兔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术后植片与植床愈合的观察
被引量:
4
1
作者
夏宁
洪晶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兔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DSEK)术后不同时间植片与植床的愈合情况。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供体组10只(20只眼),受体组20只(20只眼),右眼为实验组,行同种异体DSEK手术,左眼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裂隙灯定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兔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DSEK)术后不同时间植片与植床的愈合情况。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供体组10只(20只眼),受体组20只(20只眼),右眼为实验组,行同种异体DSEK手术,左眼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裂隙灯定期观察角膜透明度;应用SL-OCT观察植片与植床的贴附情况及角膜厚度;分别于术后1、2、3、4、8周各取兔4只,制作角膜组织病理学切片,光镜下观察植片与植床的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中1只眼由于植片严重卷曲未与植床贴附导致角膜持续混浊水肿,其余19只眼全部恢复透明。裂隙灯下见术后第1d角膜水肿严重,以后逐渐减轻,术后4周角膜完全透明。SL-OCT见各个时间点植片与植床均紧密贴附,术后第1d角膜明显增厚,以后逐渐变薄,至第4周角膜恢复到正常的厚度和形态。光镜下组织学观察,术后早期植片与植床界面清晰易辨,胶原纤维间缝隙增宽,排列紊乱。术后4周植片与植床的界面辨认不清,胶原纤维结构和排列基本恢复正常,角膜中央光学区无瘢痕形成。结论DSEK术后,植片与植床能迅速达到无瘢痕的组织学愈合,该愈合对角膜透明度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移植
创口愈合
组织修复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病因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后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彭荣梅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5-419,共5页
背景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是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首选术式,但不同角膜病变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国内外的报道有所不同.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所致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DSAEK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情况,评...
背景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是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首选术式,但不同角膜病变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国内外的报道有所不同.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所致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DSAEK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情况,评价不同角膜病变对DSAEK术后视力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67例71眼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病因的不同将其分为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19例22眼、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36例37眼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角膜内皮失代偿者(其他病因组)12例12眼,所有患眼均行DSAEK,分析其术后第1、3、7、30、90、180天各组术眼视力改善情况,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的x2检验和重复测量两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术眼手术前后不同视力的眼数分布及不同病因组在不同时间点LogMAR视力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 入选的71眼中,71.83%的患眼术前视力低于0.1,所有患眼视力均低于0.3.术前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和其他病因组总体比较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27,P>0.05).术后第1 80天,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视力≥0.8者5眼,占22.73%,略高于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的10.81%和其他病因组的8.33%,但3个组间不同视力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0,P>0.05).3个组患眼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LogMAR视力值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8.000,P<0.01);术后第7天,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LogMAR视力值为1.29±177;0.57,明显高于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的0.82±177;0.43和其他病因组的0.91±177;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90天,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LogMAR视力值为0.40±177;0.28,明显低于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的0.64±177;0.44和其他病因组的0.73±177;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80天,3个组间LogMAR视力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视力在术后3个月时达稳定,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和其他病因组术后90~ 180 d视力仍有变化. 结论 DSAEK是治疗各种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有效方法,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和其他病因引起的角膜病变行DSAEK术后6个月视力均恢复较好,但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内皮
角膜
移植
角膜后
弹力
层
角膜后
弹力
层
剥除
联合
自动
角膜
刀取材
内皮
移植术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兔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术后植片与植床愈合的观察
被引量:
4
1
作者
夏宁
洪晶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眼科中心
出处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7-521,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兔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DSEK)术后不同时间植片与植床的愈合情况。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供体组10只(20只眼),受体组20只(20只眼),右眼为实验组,行同种异体DSEK手术,左眼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裂隙灯定期观察角膜透明度;应用SL-OCT观察植片与植床的贴附情况及角膜厚度;分别于术后1、2、3、4、8周各取兔4只,制作角膜组织病理学切片,光镜下观察植片与植床的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中1只眼由于植片严重卷曲未与植床贴附导致角膜持续混浊水肿,其余19只眼全部恢复透明。裂隙灯下见术后第1d角膜水肿严重,以后逐渐减轻,术后4周角膜完全透明。SL-OCT见各个时间点植片与植床均紧密贴附,术后第1d角膜明显增厚,以后逐渐变薄,至第4周角膜恢复到正常的厚度和形态。光镜下组织学观察,术后早期植片与植床界面清晰易辨,胶原纤维间缝隙增宽,排列紊乱。术后4周植片与植床的界面辨认不清,胶原纤维结构和排列基本恢复正常,角膜中央光学区无瘢痕形成。结论DSEK术后,植片与植床能迅速达到无瘢痕的组织学愈合,该愈合对角膜透明度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角膜
移植
创口愈合
组织修复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术
Keywords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wound healing
tissue repair
DSEK
分类号
R779.65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病因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后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彭荣梅
洪晶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视觉损伤与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5-41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315/C0711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510200)
文摘
背景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是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首选术式,但不同角膜病变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国内外的报道有所不同.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所致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DSAEK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情况,评价不同角膜病变对DSAEK术后视力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67例71眼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病因的不同将其分为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19例22眼、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36例37眼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角膜内皮失代偿者(其他病因组)12例12眼,所有患眼均行DSAEK,分析其术后第1、3、7、30、90、180天各组术眼视力改善情况,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的x2检验和重复测量两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术眼手术前后不同视力的眼数分布及不同病因组在不同时间点LogMAR视力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 入选的71眼中,71.83%的患眼术前视力低于0.1,所有患眼视力均低于0.3.术前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和其他病因组总体比较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27,P>0.05).术后第1 80天,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视力≥0.8者5眼,占22.73%,略高于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的10.81%和其他病因组的8.33%,但3个组间不同视力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0,P>0.05).3个组患眼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LogMAR视力值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8.000,P<0.01);术后第7天,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LogMAR视力值为1.29±177;0.57,明显高于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的0.82±177;0.43和其他病因组的0.91±177;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90天,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LogMAR视力值为0.40±177;0.28,明显低于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的0.64±177;0.44和其他病因组的0.73±177;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80天,3个组间LogMAR视力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视力在术后3个月时达稳定,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和其他病因组术后90~ 180 d视力仍有变化. 结论 DSAEK是治疗各种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有效方法,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和其他病因引起的角膜病变行DSAEK术后6个月视力均恢复较好,但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关键词
角膜
内皮
角膜
移植
角膜后
弹力
层
角膜后
弹力
层
剥除
联合
自动
角膜
刀取材
内皮
移植术
视力
Keywords
Cornea/endothelium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Descemet membrane
Descemet stripping automated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
Visual acuity
分类号
R779.65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兔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术后植片与植床愈合的观察
夏宁
洪晶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病因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后视力的影响
彭荣梅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