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程萌 陈文莺 黄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5-47,53,共4页
目的总结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MEK)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18眼)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实施DMEK,给予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改善术后并发症的专科护理。结果18例患者手术顺利,住院时间6~12(8.17±1.82)d。14例在术后2 h... 目的总结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MEK)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18眼)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实施DMEK,给予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改善术后并发症的专科护理。结果18例患者手术顺利,住院时间6~12(8.17±1.82)d。14例在术后2 h出现高眼压,经放掉部分前房气体解除瞳孔阻滞,利用体位护理后眼压均下降;发生部分脱位5例(27.8%),通过再次前房注气后移植片均能完全复位。术后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移植片在位,贴附良好,无排斥反应,无内皮功能失代偿,14例患者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大于0.5,4例患者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在0.2~0.5。结论对DMEK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重视术后体位控制以及对于高眼压的处理,对于确保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病变 角膜移植 后弹力角膜内皮移植术 移植片脱位 高眼压 排斥反应 术后体位 眼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术后植片与植床愈合的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夏宁 洪晶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兔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DSEK)术后不同时间植片与植床的愈合情况。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供体组10只(20只眼),受体组20只(20只眼),右眼为实验组,行同种异体DSEK手术,左眼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裂隙灯定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兔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深板层内皮移植(DSEK)术后不同时间植片与植床的愈合情况。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供体组10只(20只眼),受体组20只(20只眼),右眼为实验组,行同种异体DSEK手术,左眼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裂隙灯定期观察角膜透明度;应用SL-OCT观察植片与植床的贴附情况及角膜厚度;分别于术后1、2、3、4、8周各取兔4只,制作角膜组织病理学切片,光镜下观察植片与植床的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中1只眼由于植片严重卷曲未与植床贴附导致角膜持续混浊水肿,其余19只眼全部恢复透明。裂隙灯下见术后第1d角膜水肿严重,以后逐渐减轻,术后4周角膜完全透明。SL-OCT见各个时间点植片与植床均紧密贴附,术后第1d角膜明显增厚,以后逐渐变薄,至第4周角膜恢复到正常的厚度和形态。光镜下组织学观察,术后早期植片与植床界面清晰易辨,胶原纤维间缝隙增宽,排列紊乱。术后4周植片与植床的界面辨认不清,胶原纤维结构和排列基本恢复正常,角膜中央光学区无瘢痕形成。结论DSEK术后,植片与植床能迅速达到无瘢痕的组织学愈合,该愈合对角膜透明度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创口愈合 组织修复 角膜后弹力剥除联合深板内皮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 被引量:3
3
作者 余继锋 黄一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92-794,共3页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SEK)是一项新近开展起来的眼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因角膜内皮功能不良引起的角膜失代偿。虽然DSEK手术应用于临床尚不足4年,但因其术后视力恢复快,与传统角膜移植手术相比,极大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迅速...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SEK)是一项新近开展起来的眼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因角膜内皮功能不良引起的角膜失代偿。虽然DSEK手术应用于临床尚不足4年,但因其术后视力恢复快,与传统角膜移植手术相比,极大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迅速成为角膜内皮功能不良患者行角膜移植的首选手术。由于其应用时间短,远期疗效尚待观察。就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手术特点以及与传统角膜移植手术相比较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疾病 穿透角膜移植 后弹力角膜内皮移植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研究现状
4
作者 叶向彧 盛耀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876-879,共4页
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对角膜表面形态和屈光影响小,视力恢复好,主要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内皮失代偿,如: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大泡性角膜病变、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或穿透性角膜移植失败。
关键词 角膜内皮 后弹力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玮(综述) 李贵刚 Scheffer C.G.Tseng(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由于具有相对较低的移植排斥率以及较好的视力预后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主流手术方式,但限于手术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长,中国人前房偏浅,加之国内角膜内皮病变往往合并有其他较复...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由于具有相对较低的移植排斥率以及较好的视力预后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主流手术方式,但限于手术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长,中国人前房偏浅,加之国内角膜内皮病变往往合并有其他较复杂的眼部疾病,目前国内尚未普遍开展这一手术。本文就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供体植片制备(供体选择、制备技巧、植片的可视化)、关键手术技术(植片的植入、展开、固定)、术后并发症(植片脱位、高眼压、排斥反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以及失代偿等)以及视力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弹力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失代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移植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落一例
6
作者 余洪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85-985,共1页
关键词 角膜后弹力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术后 移植治疗 角膜内皮 眼白内障超声乳化 角膜隧道切口 老年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前弹力层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研究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英涵(综述) 洪晶(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88,共4页
角膜前弹力层分隔角膜上皮和前基质。可能与保持角膜的透明性和稳定角膜形态与生物力学有密切的联系。圆锥角膜出现前弹力层的断裂和基质胶原填充等组织病理表现。角膜前弹力层移植术是一种新型的角膜移植术,适用于角膜接触镜治疗效果不... 角膜前弹力层分隔角膜上皮和前基质。可能与保持角膜的透明性和稳定角膜形态与生物力学有密切的联系。圆锥角膜出现前弹力层的断裂和基质胶原填充等组织病理表现。角膜前弹力层移植术是一种新型的角膜移植术,适用于角膜接触镜治疗效果不佳,且不适合紫外线角膜交联和角膜基质环植入治疗的进展性重度圆锥角膜患者。手术使用完整眼球或前板层角膜植片作为供体来源,用基质床或基质袋法将植片植入患眼的角膜基质层。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角膜穿孔及术后急性角膜水肿。手术后5年总体成功率84%,术后患者视觉质量、角膜形态有明显改善,同时可有效预防疾病进展,推迟或避免进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或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但其手术技术精度高、难度大。本文就角膜前弹力层移植术的理论基础、最新的手术技术及预后和转归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弹力 角膜弹力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移植术新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章 周如侠 王林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9-892,共4页
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临床应用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已成为治疗严重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其保留了患者自体健康的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和基质层,尽可能维持了眼表的完整性,减少了散光。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是损伤小、排斥反应少,... 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临床应用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已成为治疗严重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其保留了患者自体健康的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和基质层,尽可能维持了眼表的完整性,减少了散光。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是损伤小、排斥反应少,视力恢复快。后弹力层剥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是目前流行的手术方式,而后出现的飞秒激光的运用和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向我们展示了其先进性。文中就角膜内皮移植的发展进程、手术方式以及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移植术 后弹力剥除内皮移植术 后弹力角膜内皮移植术 飞秒激光 植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因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后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彭荣梅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5-419,共5页
背景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是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首选术式,但不同角膜病变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国内外的报道有所不同.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所致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DSAEK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情况,评... 背景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是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首选术式,但不同角膜病变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国内外的报道有所不同.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所致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DSAEK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情况,评价不同角膜病变对DSAEK术后视力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67例71眼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病因的不同将其分为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19例22眼、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36例37眼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角膜内皮失代偿者(其他病因组)12例12眼,所有患眼均行DSAEK,分析其术后第1、3、7、30、90、180天各组术眼视力改善情况,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的x2检验和重复测量两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术眼手术前后不同视力的眼数分布及不同病因组在不同时间点LogMAR视力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 入选的71眼中,71.83%的患眼术前视力低于0.1,所有患眼视力均低于0.3.术前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和其他病因组总体比较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27,P>0.05).术后第1 80天,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视力≥0.8者5眼,占22.73%,略高于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的10.81%和其他病因组的8.33%,但3个组间不同视力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0,P>0.05).3个组患眼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LogMAR视力值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8.000,P<0.01);术后第7天,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LogMAR视力值为1.29±177;0.57,明显高于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的0.82±177;0.43和其他病因组的0.91±177;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90天,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LogMAR视力值为0.40±177;0.28,明显低于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的0.64±177;0.44和其他病因组的0.73±177;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80天,3个组间LogMAR视力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视力在术后3个月时达稳定,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和其他病因组术后90~ 180 d视力仍有变化. 结论 DSAEK是治疗各种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有效方法,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和其他病因引起的角膜病变行DSAEK术后6个月视力均恢复较好,但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内皮 角膜移植 角膜后弹力 角膜后弹力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移植术不同时期并发症的成因及处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东玥言(综述) 张弘(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8-182,共5页
随着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角膜内皮移植术作为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较理想术式,其优点不言而喻,但也存在植片制备、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本文以2种常见的角膜内皮治疗术式——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 随着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角膜内皮移植术作为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较理想术式,其优点不言而喻,但也存在植片制备、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本文以2种常见的角膜内皮治疗术式——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和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为例,从植片制备并发症(如植片穿孔、植片撕裂)、术中并发症(如植片展开困难、植片倒置)和术后并发症(如植片脱落、术后高眼压)等方面详细介绍不同并发症对应的处理方法。通过对角膜内皮移植术不同时期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各期并发症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弹力剥除内皮移植术 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 并发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黏弹剂分离至后弹力层行大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的疗效
11
作者 张文佳 胡竹林 王静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8-619,共2页
关键词 深板角膜移植术 后弹力 黏弹剂 大植片 疗效 分离 手术并发症 角膜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双前房的手术处理
12
作者 苏书 方永亮 曹志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67-567,共1页
关键词 深板角膜移植术 前房形成 手术处理 移植术 角膜后弹力脱离 并发症 DL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细胞改良培养技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胡晓琴 袁进 +3 位作者 陈家祺 周辉 周世有 王智崇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评价角膜后弹力层撕除联合酶消化法分离角膜内皮细胞的效率,分析细胞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兔角膜带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完整撕下,用胰蛋白酶-EDTA联合酶消化,纯化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用神经元... 目的评价角膜后弹力层撕除联合酶消化法分离角膜内皮细胞的效率,分析细胞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兔角膜带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完整撕下,用胰蛋白酶-EDTA联合酶消化,纯化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用神经元烯醇化酶抗体进行细胞表型鉴定。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茜素红-台盼蓝联合染色分析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体外生长过程中Anne xiv—PE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进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的观察。结果带角膜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撕除联合酶消化法可快速获得大量纯化的角膜内皮细胞,快速贴壁生长并增生,体外培养3~4d即融合成单层细胞,且表达神经元烯醇化酶抗体阳性,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活性染色提示细胞功能良好,Anne xiv—PE抗体表达水平微弱。结论角膜后弹力层撕除联合酶消化法可提高角膜内皮细胞的获取和培养效率,为工程化角膜内皮移植膜的构建提供稳定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后弹力撕除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EK手术植片厚度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绍峰 彭荣梅 +2 位作者 肖格格 冯云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64-1169,共6页
目的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供体中央植片厚度(CGT)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远期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 目的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供体中央植片厚度(CGT)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远期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接受DSAEK手术并严格完成2年或以上随访的患者134例144眼。采用角膜内皮镜测量术前供体ECD;术后1、3、6、12和24个月,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术后ECD,计算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采用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供体CGT。根据术后3个月供体CGT将患者分为薄植片组45眼、中等厚植片组66眼和厚植片组33眼,分别为供体CGT<100μm、≥100~<150μm和≥150μm。根据角膜环钻切割的供体植片大小将患者分为小植片组31眼和大植片组113眼,分别为供体植片直径≥7~<8 mm和≥8~<9 mm。比较手术后供体CGT变化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析术后24个月ECD与术前供体植片ECD、大小及CGT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3、6、12和24个月供体CGT分别为129.0(90.8,160.8)、115.5(93.0,146.0)、115.5(89.0,151.0)、112.5(94.3,146.8)和114.0(89.0,144.5)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7.369,P<0.001),其中术后1个月供体CGT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3、6、12、24个月,薄植片组、中等厚植片组和厚植片组以及大植片组、小植片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24个月时ECD与术前供体植片ECD呈强正相关(r_(s)=0.783,P<0.001),与供体植片大小和CGT均无明显相关性(r_(s)=0.141,P=0.093;r_(s)=-0.044,P=0.600)。结论术前供体植片ECD越大,术后ECD越大;供体植片越薄、直径越大,DSAEK术后远期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丢失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后弹力剥除内皮移植术 供体植片厚度 供体植片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广泛后弹力层脱离复位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谦 乔春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11期2909-2910,共2页
关键词 后弹力脱离 护理措施 复位术 手术并发症 角膜移植术 白内障术后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及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祁冰 侯光辉 +2 位作者 季青山 崔裕波 吴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81-885,共5页
背景角膜盲是中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组织工程移植膜的构建将为角膜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而选择和培养理想的种子细胞是工程化角膜的基础。目的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角膜内皮细胞(CECs)... 背景角膜盲是中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组织工程移植膜的构建将为角膜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而选择和培养理想的种子细胞是工程化角膜的基础。目的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角膜内皮细胞(CECs)并进行常规培养,观察并鉴定细胞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为实验研究和工程化角膜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3月龄新西兰白兔12只,摘除新鲜眼球,光学显微镜下将兔角膜带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面完整分离,胰蛋白酶消化、纯化后得到CECs,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锥虫蓝染色法计算培养细胞的存活率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CM—Dil染色法进行细胞标记传代;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抗体的表达,对细胞进行细胞表型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表面结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质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结果揭取带有内皮细胞的后弹力层联合酶消化法可快速获得大量纯化的CECs,且快速贴壁生长并增生,体外培养5~7d即融合形成单层,呈铺路石样排列,培养细胞的存活率为95%;CM—Dil染色显示培养的CECs呈现红色环状的荧光颗粒,标记率达90%以上,连续传代后仍显示红色荧光。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显示培养细胞呈多角形,核圆,细胞质中NSE呈棕黄色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间足突相互连接,细胞体积大而扁平;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间ZO-1呈绿色荧光。结论通过完整分离角膜后弹力层联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体外培养、纯化和传代兔CECs,传2~3代的细胞具有CECs的生物学特性,有望为组织工程化角膜内皮移植膜的构建提供优质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后弹力撕除联合酶消化 细胞培养 细胞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角膜病变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曦 严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81-984,共4页
白内障患者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水肿、干眼、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致大泡性角膜病变等严重影响着患者满意度和视觉质量。长期以来,穿透性角膜移植是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视力恢复的有效方法,但角膜供体缺乏及移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 白内障患者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水肿、干眼、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致大泡性角膜病变等严重影响着患者满意度和视觉质量。长期以来,穿透性角膜移植是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视力恢复的有效方法,但角膜供体缺乏及移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等问题仍然无法解决。近年来,角膜内皮移植、局部角膜后弹力层撕除、人工培养角膜内皮细胞植片的移植、Rho激酶抑制剂调节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等方面的进展和新手段,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术后角膜病变 后弹力撕除 人工角膜内皮细胞植片 RHO激酶抑制剂 飞秒激光辅助的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