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1
作者 程萌 陈文莺 黄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5-47,53,共4页
目的总结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MEK)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18眼)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实施DMEK,给予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改善术后并发症的专科护理。结果18例患者手术顺利,住院时间6~12(8.17±1.82)d。14例在术后2 h... 目的总结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MEK)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18眼)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实施DMEK,给予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改善术后并发症的专科护理。结果18例患者手术顺利,住院时间6~12(8.17±1.82)d。14例在术后2 h出现高眼压,经放掉部分前房气体解除瞳孔阻滞,利用体位护理后眼压均下降;发生部分脱位5例(27.8%),通过再次前房注气后移植片均能完全复位。术后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移植片在位,贴附良好,无排斥反应,无内皮功能失代偿,14例患者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大于0.5,4例患者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在0.2~0.5。结论对DMEK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重视术后体位控制以及对于高眼压的处理,对于确保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病变 角膜移植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 移植片脱位 高眼压 排斥反应 术后体位 眼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重建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在新西兰兔角膜内皮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樊廷俊 赵君 +4 位作者 王晶 丛日山 杨秀霞 史伟云 王宜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2278-2282,共5页
目的:验证体外重建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TE-HCE)在角膜内皮移植中的作用。方法:以非转染人角膜内皮细胞(HCE细胞)为种子细胞,以去上皮层修饰羊膜为载体支架体外重建的TE-HCE,经CM-DiI标记后对撕除内皮层和后弹力层(DM)的新西兰兔进行了... 目的:验证体外重建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TE-HCE)在角膜内皮移植中的作用。方法:以非转染人角膜内皮细胞(HCE细胞)为种子细胞,以去上皮层修饰羊膜为载体支架体外重建的TE-HCE,经CM-DiI标记后对撕除内皮层和后弹力层(DM)的新西兰兔进行了兔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移植眼角膜的透明度。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种子细胞荧光标记。用茜素红染色和冰冻切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种子细胞的形态、细胞连接的形成情况、细胞单层的完整性及其与DM结合的紧密程度。用透射电镜方法鉴定种子细胞、DM和角膜的超微结构。结果:TE-HCE可使新西兰兔角膜保持透明39d以上。角膜内皮层移植区的细胞均带有CM-DiI荧光标记。绝大多数种子细胞为六角形,细胞间连接紧密,重建出了完整的角膜内皮层,且内皮层与DM结合紧密。种子细胞重建出了连续的角膜内皮层,种子细胞、DM和角膜的形态结构与正常对照眼的几乎相同。结论:移植后的TE-HCE在种子细胞形态、连续单层状态、细胞连接形成及超微结构上均与对照兔眼的角膜内皮类似,使移植新西兰兔角膜长期保持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去上皮层修饰羊膜 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 新西兰兔 角膜内皮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炎误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劼 张美君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5期388-388,共1页
关键词 角膜内皮 误诊分析 角膜内皮异常 角膜内皮病变 原因不明 炎症反应 病毒感染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晶状体眼行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后角膜内皮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陈佳菲 张月玲 +2 位作者 顾朝辉 陈乾 陈强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31-536,共6页
目的观察无晶状体眼患者行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后角膜内皮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成功行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无晶状体眼患者78例(78只眼),记录术前、术后... 目的观察无晶状体眼患者行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后角膜内皮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成功行改良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无晶状体眼患者78例(78只眼),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Cs)、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六边形比率,应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角膜内皮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患者UCVA为logMAR(1.21±0.34),术后1个月UCVA为logMAR(0.49±0.23),术后3个月UCVA为logMAR(0.39±0.17),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F=772.0,P=0.00),多重比较显示术后1个月、3个月UCVA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00),术后3个月UCVA与术后1个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术前患者BCVA为logMAR(0.52±0.76),术后1个月BCVA为logMAR(0.41±0.18),术后3个月BCVA为logMAR(0.36±0.14),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F=2.95,P=0.08),多重比较显示术后1个月、3个月BCVA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54,0.16),术后3个月BCVA与术后1个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术前CECs为(2515.97±291.40)/mm^(2),术后1个月CECs为(2377.61±288.50)/mm^(2),术后3个月CECs为(2320.70±287.37)/mm^(2),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F=334.9,P=0.00);多重比较显示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术前CV为(40.15±2.80)%,术后1个月CV为(42.43±3.25)%,术后3个月CV为(44.14±3.40)%,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F=366.9,P=0.00),多重比较显示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术前六边形比率(42.51±5.16)%,术后1个月六边形比率(39.17±4.98)%,术后3个月六边形比率(36.03±6.14)%,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F=103.6,P=0.00),多重比较显示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眼压、基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不是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因素(F=1.13,2.09,0.14,P=0.29,0.15,0.70),性别、眼别、合并开放性角膜损伤、合并糖尿病不是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因素(χ^(2)=0.00,2.62,1.41,2.22,P=1.00,0.10,0.23,0.13),前房灌注及角膜缘切口是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因素(χ^(2)=4.16,14.97,P=0.04,0.0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房灌注是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危险因素(OR=5.63),角膜缘切口不是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危险因素(OR=0.08)。结论无晶状体眼患者行改良四点巩膜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后视力显著提高,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升高、六角形比率降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明显,前房灌注是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晶状体眼 四点固定 人工晶状体悬吊术 角膜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
5
作者 楚启萌 崔瑞 杨华鹏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漯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晶体脱位92例患者,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晶状体脱位对眼压及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漯河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晶体脱位92例患者,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角膜内皮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92例患者眼压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3者有67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例患者出现葡萄膜炎反应8眼,早期角膜轻度水肿6眼,玻璃体积血1眼,高眼压1眼,给予相应保守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悬吊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晶状体脱位患者的眼压,对角膜内皮造成的损伤较小,为人工晶状体悬吊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虽术后会出现较少的并发症,但经过相应的保守处理均恢复正常,不影响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人工晶体悬吊术 晶体脱落 眼压 角膜内皮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病》一书出版
6
作者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28-228,共1页
《皮膜内皮病》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主编的国内外首部专门介绍角膜内皮病的专著,目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编者团队在角膜内皮病诊疗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辅以翔实的文字说明、数百张疾病图片和原创手... 《皮膜内皮病》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主编的国内外首部专门介绍角膜内皮病的专著,目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编者团队在角膜内皮病诊疗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辅以翔实的文字说明、数百张疾病图片和原创手绘图、多段手术录像,分门别类地描述了该领域内的知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发行 角膜内皮 手绘图 文字说明 知识要点 手术录像 分门别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病》一书出版
7
作者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1-61,共1页
《皮膜内皮病》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主编的国内外首部专门介绍角膜内皮病的专著,目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编者团队在角膜内皮病诊疗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辅以翔实的文字说明、数百张疾病图片和原创手... 《皮膜内皮病》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主编的国内外首部专门介绍角膜内皮病的专著,目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编者团队在角膜内皮病诊疗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辅以翔实的文字说明、数百张疾病图片和原创手绘图、多段手术录像,分门别类地描述了该领域内的知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发行 角膜内皮 手绘图 文字说明 知识要点 手术录像 分门别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病》一书出版
8
作者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27-427,共1页
《皮膜内皮病》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主编的国内外首部专门介绍角膜内皮病的专著,目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编者团队在角膜内皮病诊疗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辅以翔实的文字说明、数百张疾病图片和原创手... 《皮膜内皮病》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主编的国内外首部专门介绍角膜内皮病的专著,目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编者团队在角膜内皮病诊疗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辅以翔实的文字说明、数百张疾病图片和原创手绘图、多段手术录像,分门别类地描述了该领域内的知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发行 角膜内皮 手绘图 文字说明 知识要点 手术录像 分门别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葡萄膜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计算机图像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建萍 马勇 +5 位作者 朱涛 郭中兰 薛雨顺 李静 孙烨 王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前葡萄膜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前葡萄膜炎患者115例(115眼),分为首次发病组(45例)、首次复发组(35例)、多次复发组(35例),并将首次发病组按病程分为2~4周组、4~8周组、8~12周组... 目的探讨前葡萄膜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前葡萄膜炎患者115例(115眼),分为首次发病组(45例)、首次复发组(35例)、多次复发组(35例),并将首次发病组按病程分为2~4周组、4~8周组、8~12周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5例(35眼)。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仪测量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参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发病组六边形细胞百分比与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53.8±5.4)%、(33.8±5.4)%,与正常对照组(55.7±5.7)%、(31.6±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首次复发组最大细胞面积、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69.8±103.0)μm2、(34.3±6.1)%、(53.2±6.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次复发组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8~12周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2~4周组、4~8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8~12周组六边形细胞百分比与2~4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其余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前葡萄膜炎对角膜内皮有明显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损害与前葡萄膜炎发病频数呈正相关,与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葡萄膜炎 角膜内皮细胞 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长霖 薛春燕 +2 位作者 徐欢欢 朱小敏 黄振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35-338,共4页
目的:评估飞秒激光辅助的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4-0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5例16眼,其中男7例7眼,女8例9眼,平均年龄66.3±18.4岁,采用飞秒... 目的:评估飞秒激光辅助的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4-0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5例16眼,其中男7例7眼,女8例9眼,平均年龄66.3±18.4岁,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薄层角膜内皮植片,进行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12mo,观察角膜刺激症状消退、植片恢复和并发症等情况,观测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眼压正常,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角膜刺激症状自术后1d开始逐渐减轻,术后3wk完全缓解。术后1眼(6%)发生内皮植片脱位,3眼(19%)植片与植床之间存在局灶性层间积液。术后1mo角膜上皮变光滑,基质水肿消退,中央角膜厚度(638±86.51μm)较术前(811±137.55μm)明显变薄。随访期间,发生植片急性排斥反应和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各1眼(6%)。末次随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687±507个/mm2。结论:应用飞秒激光辅助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角膜内皮病变,可以个体化、精确、高效地制作内皮植片,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角膜内皮移植 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 大泡性角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对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奇 李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86-1791,共6页
目的:观察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与单纯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10/2017-0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白内障(cataract)患者78例92眼,按照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40... 目的:观察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与单纯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10/2017-0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白内障(cataract)患者78例92眼,按照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40例44眼,非糖尿病组38例48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4、8wk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计数仪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density,CED)、六角形细胞比例(hexagonal cell percentage,HCR)、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s,CV)、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利用共焦显微镜记录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分别观察两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比较,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降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相比较,六边形细胞比例减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术后1、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相较于术前均明显降低,变异系数相较于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wk的中央角膜厚度相较于术前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术后4、8wk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 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比较,术前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异型性较大,胞体大小不一,术后4wk糖尿病组的内皮细胞多形性增多,胞体大小各异,可见较大细胞核,术后8wk糖尿病组恢复较慢,仍可见不规则的内皮细胞及尚大的细胞核。糖尿病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4%,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0。结论:糖尿病及超声乳化术都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同时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影响较大且恢复较慢。糖尿病可能与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糖尿病 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 角膜内皮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增龄性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雪梅 郭长梅 +4 位作者 王雨生 张晓光 张鹏 罗亚娟 张艳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了解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增龄性改变。方法采用日本Topcon角膜内皮计,对180例(343只眼)6~94岁不同年龄正常人角膜进行5个方位检查,分析不同年龄个体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面积、标准偏差和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以及... 目的了解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增龄性改变。方法采用日本Topcon角膜内皮计,对180例(343只眼)6~94岁不同年龄正常人角膜进行5个方位检查,分析不同年龄个体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面积、标准偏差和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等结构参数的状况。结果受检者平均年龄(40.77±22.02)岁(6~94岁),平均角膜内皮细胞数目为(128.08±17.24)个,平均密度为(2894.64±372.42)个/mm2,平均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为(55.40±7.90)%,上述3个参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尤以30岁以后变化更明显。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平均变异系数及细胞面积标准偏差分别为(353.27±52.56)μm2、(36.25±6.74)%和(128.48±32.46)μm2,呈现随年龄增长而数值增大的趋势;平均角膜厚度为(0.55±0.03)mm,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随年龄变化而改变,总体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和密度降低、细胞面积增大、变异系数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年龄 非接触角膜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形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诗艺 朱格非 +1 位作者 胡燕华 李鹏程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研究角膜内皮细胞在各种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青光眼患者34例52眼及同期住院患者中的正常眼32眼作为对照,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用Goldman压平式... 目的研究角膜内皮细胞在各种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青光眼患者34例52眼及同期住院患者中的正常眼32眼作为对照,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用Goldma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并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及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急性发作史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060±314)个·mm-2,显著低于正常人的(2876±341)个·mm-2,并且细胞面积增大(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806±253)个·mm-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704±430)个·mm-2,二者均与正常人的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为569.7μm,明显大于正常人的536.0μm;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为541.0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为540.7μm,二者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低于正常人,细胞平均面积增大,角膜中央厚度明显增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及角膜中央厚度均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 角膜内皮显微镜 角膜中央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葡萄膜炎急性发病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建萍 马勇 +5 位作者 薛雨顺 朱涛 郭中兰 李静 孙烨 王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527-1529,共3页
目的:观察前葡萄膜炎患者急性发病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特征,进一步探讨炎症时的新鲜角膜后沉着物(KP)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机制。方法:选取前葡萄膜炎首次急性发病的50例50眼患者,就诊时炎症持续时间≥3d,KP≥(+++),作为A组;炎症完全... 目的:观察前葡萄膜炎患者急性发病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特征,进一步探讨炎症时的新鲜角膜后沉着物(KP)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机制。方法:选取前葡萄膜炎首次急性发病的50例50眼患者,就诊时炎症持续时间≥3d,KP≥(+++),作为A组;炎症完全消退后,KP(-),作为B组;将对侧未发病眼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计测量三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参量:包括单位面积细胞密度(cell density,CD)、六角形细胞频数(hexagonality,HG)、平均细胞面积(average size,AVG)、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SD)、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比较三组的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G,CD减少,AVG,SD,CV,CCT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消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G减少,C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与炎症消退组比较:HG减少,CV,CCT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间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CV,HG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葡萄膜炎急性发病期的新鲜KP可导致角膜厚度增加,内皮细胞形态改变及功能下降,炎症消退后角膜厚度正常,细胞形态的改变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葡萄膜炎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厚度 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移植术新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章 周如侠 王林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9-892,共4页
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临床应用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已成为治疗严重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其保留了患者自体健康的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和基质层,尽可能维持了眼表的完整性,减少了散光。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是损伤小、排斥反应少,... 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临床应用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已成为治疗严重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其保留了患者自体健康的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和基质层,尽可能维持了眼表的完整性,减少了散光。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是损伤小、排斥反应少,视力恢复快。后弹力层剥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是目前流行的手术方式,而后出现的飞秒激光的运用和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向我们展示了其先进性。文中就角膜内皮移植的发展进程、手术方式以及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移植术 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 飞秒激光 植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娴 胡皎月 刘祖国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1期79-82,共4页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除了损伤视神经、视野外还会影响虹膜、晶状体。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都表明青光眼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角膜透明性下降。我国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居多,约占世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一半...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除了损伤视神经、视野外还会影响虹膜、晶状体。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都表明青光眼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角膜透明性下降。我国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居多,约占世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一半,本文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本身、抗青光眼药物、手术及激光治疗等方面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病》一书出版
17
作者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25-525,共1页
《皮膜内皮病》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主编的国内外首部专门介绍角膜内皮病的专著,目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编者团队在角膜内皮病诊疗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辅以翔实的文字说明、数百张疾病图片和原创手... 《皮膜内皮病》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主编的国内外首部专门介绍角膜内皮病的专著,目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编者团队在角膜内皮病诊疗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辅以翔实的文字说明、数百张疾病图片和原创手绘图、多段手术录像,分门别类地描述了该领域内的知识要点。全书分为基础篇、疾病篇、手术篇3个部分。基础篇全面系统介绍了角膜内皮细胞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胚胎发育以及针对角膜内皮层的各种检查法,配以图片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发行 角膜内皮 全面系统介绍 手绘图 检查法 文字说明 生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D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倩 李兰 +7 位作者 李云川 李勇 梁毓琳 董洁 徐晓莉 邹莹 范雅馨 孔令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来源角膜植片术后排斥反应与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性。方法: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心脏死亡供体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28例28眼角膜植片分别于术...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来源角膜植片术后排斥反应与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性。方法: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心脏死亡供体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28例28眼角膜植片分别于术后<1、2~3、4~6、7~12mo行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28例患者术后<1、2~3、4~6、7~12mo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分别为38.23%、49.56%、57.18%、65.04%;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071.15±311.47、1771.33±348.18、1626.59±353.92、1553.14±307.31个/mm2;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与排斥反应呈正相关关系(r=0.95,P<0.05);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排斥反应呈负相关关系(r=-0.93,P<0.05)。结论:DCD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有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逐步增高,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步降低的趋势;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可作为早期检测术后排斥反应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 角膜移植 排斥反应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炎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改变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林 孙洪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对患者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EM-1000型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对10例单眼角膜内皮炎愈后4~12周的患者的双眼分别摄取中央角膜内皮像并对其图像进行电脑分析。患眼作为实验组,健眼作为对照组。观察其角膜内...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对患者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EM-1000型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对10例单眼角膜内皮炎愈后4~12周的患者的双眼分别摄取中央角膜内皮像并对其图像进行电脑分析。患眼作为实验组,健眼作为对照组。观察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比及异形性的变化。用计量资料配对设计的2样本均数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双侧检验,P<0.01为统计学有差异)。结果在10例临床诊断角膜内皮炎愈后的患者中,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实验组平均为(1981±181)/mm2,对照组平均为(2284±315)/mm2。六角形细胞比例实验组平均为34%,对照组平均为43%.变异系数实验组平均为53%,对照组平均为45%.以上各项观察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统计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角膜内皮炎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严重的形态改变,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 角膜内皮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形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荣德彦 阳桥生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形态改变。方法住院原发性青光眼56例(89只眼),按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3组,同期住院白内障和正常人40例(40只眼)作为对... 目的研究原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形态改变。方法住院原发性青光眼56例(89只眼),按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3组,同期住院白内障和正常人40例(40只眼)作为对照组。4组均用角膜内皮细胞计检查并用配套的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系统对图象处理分析,指标有单位面积细胞密度、最小细胞面积、最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全部资料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位面积细胞密度对照组为(2876.32±257.85)cells.mm-2,显著高于原发性青光眼组。aPACG:(2607.36±431.97)cells.mm-2,P=0.041;cPACG:(2582.42±379.89)cells.mm-2,P=0.001;POAG:(2637.69±342.60)cells.mm-2,P=0.028。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最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细胞面积的标准差均高于对照组(MAXP=0.005,AVEP=0.025,SDP=0.031)。结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单位面积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最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细胞面积的标准差均高于正常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 角膜内皮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