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瓣与弃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的临床效果及角膜形态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于金玲 王雁 +3 位作者 左彤 耿维莉 金颖 杨晓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69-1073,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留瓣与弃瓣术后的临床效果及角膜形态改变。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接受Epi-LASIK的患者33例66眼随机进行留瓣和弃瓣处理,分为留瓣组和弃瓣组,每组33眼。术后随访4个月,检查裸眼... 目的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留瓣与弃瓣术后的临床效果及角膜形态改变。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接受Epi-LASIK的患者33例66眼随机进行留瓣和弃瓣处理,分为留瓣组和弃瓣组,每组33眼。术后随访4个月,检查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角膜前表面最佳拟合球面半径、角膜前表面高度值和角膜3mm、5mm不规则度及散光度。结果术后裸眼视力留瓣组为1.42±0.21,弃瓣组为1.40±0.21,均较术前的0.13±0.08、0.13±0.13明显提高(t=-35.577、t=-29.027,P<0.01);haze分别为0.17±0.12和0.14±0.93;2组角膜前表面最佳拟合球面半径分别为(8.21±0.22)mm和(8.21±0.23)mm,均较术前的(8.01±0.19)mm和(8.02±0.20)mm明显增加(t=-12.212、t=-12.073,P<0.01);角膜前表面高度值分别为(-0.00±0.02)mm和(-0.00±0.01)mm,均明显低于术前的(0.01±0.00)mm和(0.01±0.00)mm(t=3.845、t=8.691,P<0.01);角膜3mm、5mm散光值留瓣组为(0.71±0.36)D和(1.27±1.04)D,弃瓣组为(0.80±0.42)D和(1.38±0.98)D,5mm散光值均较3mm散光值高(t=-3.275,-3.964;P<0.05);2组角膜3mm不规则度为(2.37±0.63)D和(2.45±0.7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m不规则度分别为(3.22±0.93)D和(3.47±1.40)D,较术前均明显增大(P<0.01),且5mm不规则度较3mm不规则度大(t=-6.550、t=-4.793;P<0.01)。术后4个月2组间裸眼视力、屈光度、haze等级、角膜前表面最佳拟合球面半径、角膜前表面高度值、角膜3mm及5mm散光值、角膜3mm及5mm不规则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瓣与弃瓣Epi-LASIK均能显著提高术后裸眼视力,降低haze的发生及角膜形态的改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瓣弃留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治近视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冯一帆 陈世豪 +1 位作者 杨新军 王勤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9-275,共7页
背景近年来,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的手术过程中,角膜上皮瓣保留与否及其对术后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视力恢复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目的系统评价去除和保留上皮瓣对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 背景近年来,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的手术过程中,角膜上皮瓣保留与否及其对术后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视力恢复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目的系统评价去除和保留上皮瓣对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有关比较去上皮瓣Epi—LASIK和留上皮瓣Epi,LASIK临床疗效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内容包括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采用RevMan4.2.2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加权均数差(WMD)(95%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数资料则用优势比(OR)(95%cI)。对检索文献的证据等级按照Jadad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共有8篇文献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其中251例患者502眼(等效球镜范围0~-10D)纳入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按Jadad量表评分2篇评为3分,其他6篇评为1~2分,文献质量等级较低。分析显示去上皮瓣组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较留上皮瓣组Epi—LASIK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32,95%CI:-1.82~-082,P〈0.01)。术后第1天,2组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17,95%CI:-0.55~0.20,P=0.37),而术后第3天和第5天,去上皮瓣组疼痛情况较留上皮瓣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0.99,95%CI:-1.71~-0.28,P〈0.01)、(WMD=-0.94,95%CI:-1.35~-0.54,P〈0.01)。术后1、3、6个月,2组haze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62,95%CI:0.34~1.12,P=0.11)、(OR=0.70,95%CI:0.31~1.55,P=0.38)、(OR=1.14,95%CI:0.58~2.26,P=0.71)。结论去上皮瓣Epi-LASIK与留上皮瓣Epi—LASIK相比,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更短,眼部疼痛程度更轻,而角膜haze情况二者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角膜上皮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宋玉伟 徐文烽 刘 曦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243,共2页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术后随访达到6个月的146例(280眼),观察术后3天、10天,1、2、3、6个月的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Nidek EC-5000准分子激光治疗...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术后随访达到6个月的146例(280眼),观察术后3天、10天,1、2、3、6个月的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Nidek EC-5000准分子激光治疗结果表明,LASEK术后症状轻微,手术稳定性、预测性及安全性优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结论 LASEK手术有可能成为今后主要的屈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近视眼 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LASEK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正超高度近视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继红 郭秀花 胡力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治超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LASEK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51例(302眼),按近视程度进行分组:Ⅰ组(-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治超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LASEK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51例(302眼),按近视程度进行分组:Ⅰ组(-10.00~-12.00D)174眼,Ⅱ组(-12.25~-16.00D)128眼。术后随访超过12个月,观察术后眼部反应、角膜愈合、裸眼视力、等效球镜、haze、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1.0者Ⅰ组148眼(85.1%),Ⅱ组70眼(54.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3.878,P=0.000);术后发生0.5~Ⅰ级Haze者Ⅰ组5眼(2.9%),Ⅱ组6眼(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1,P=0.406),经3~6个月治疗均低于0.5级。眼压升高需药物控制者Ⅰ组36眼(20.7%),Ⅱ组37眼(2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6,P=0.099)。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效球镜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LASEK可矫正超高度近视,但务必监测眼压以防止激素性青光眼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超高度近视 HAZ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庆新 王燕燕 +2 位作者 冯雨 张正梅 郎玉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1-773,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34例(227眼)近视患者行LASEK治疗,术后统一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药物滴眼,观察术后症状及角膜上皮愈...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34例(227眼)近视患者行LASEK治疗,术后统一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药物滴眼,观察术后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记录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并观察术后第3周、第4周的眼压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195眼(85.90%)可自然睁眼;32眼(14.10%)结膜充血,有异物感伴流泪,均于2~3d后消退;29眼(12.78%)自诉有视物易疲劳、酸胀感、眩光、夜视力下降等不适。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在0.5以上者226眼,0.8及以上者164眼。术后第3周haze总发生率为18.94%(43眼),第4周为25.11%(57眼),均为1级或以下,经增加局部激素用量及延长用药时间,3个月后haze均消退。术后第3周激素性高眼压发生率为0.88%(2眼),第4周为1.76%(4眼),随着激素滴眼次数减少及局部滴降眼压药物后,眼压均降至14mmHg(1kPa=7.5mmHg)以下。结论LASEK是治疗近视的有效方法,其融合了PRK、LASIK的优点,但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近视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瓣型Epi—LASIK与LASEK术后角膜上皮内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鹏 李盈龙 廖荣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9-703,共5页
背景紧密连接作为角膜上皮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探讨和比较去瓣型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 背景紧密连接作为角膜上皮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探讨和比较去瓣型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早期角膜上皮内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方法48只健康清洁级成年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24只。2个组均取右眼分别行去瓣型Epi-LASIK和LASEK手术,后者术中也不保留角膜上皮瓣。于术后1、2、3、5d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兔并分离角膜组织,每个时间点获取6只兔眼角膜标本。另取2只正常兔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查法观察各组兔眼角膜上皮内occludin蛋白的表达变化,用RT.PCR半定量检测兔眼中央区角膜内occludin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角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兔眼角膜上皮内可见occludin蛋白表达呈绿色荧光,荧光信号较强且排列有序。术后1~2d,LASEK组兔眼角膜上皮内绿色荧光信号表达强度低,数量少且排列紊乱,而去瓣型Epi—LASIK组角膜上皮内荧光信号强于LASEK组且排列整齐,术后3~5d,2个组荧光信号均增强,排列有序。RT—PCR检测表明,术后1、2、3d,LASEK组兔眼角膜上皮内occludinmRNA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11±0.02、0.25±0.03、0.43±0.04,明显低于去瓣型Epi—LASIK组的0.20±0.04、0.44±0.04、0.76±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6、12.898、17.315,P〈0.05);术后5d,2个组角膜上皮内occludinmRNA表达相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3,P〉0.05)。2个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occludinmRNA表达相对值均逐渐升高,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68.903,P=0.000)。结论与LASEK比较,去瓣型Epi—LASIK对角膜上皮紧密连接的损害轻,术后角膜上皮紧密连接的修复也更加迅速,提示去瓣型Epi—LASIK有利于减少术后角膜刺激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 紧密连接 OCCLUDIN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切削深度对兔PRK和去瓣Epi—LASIK术后早期角膜愈合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杰 袁满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6-340,共5页
背景去瓣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术后上皮愈合快,创伤反应轻,受到眼科医师的关注。但去瓣Epi~LASIK术后上皮愈合的机制一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研究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和去瓣Epi—LASIK对不同屈... 背景去瓣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术后上皮愈合快,创伤反应轻,受到眼科医师的关注。但去瓣Epi~LASIK术后上皮愈合的机制一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研究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和去瓣Epi—LASIK对不同屈光度眼切削术后早期角膜基质中炎性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核转录因子(NF—KB)的表达,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不同切削深度时角膜创伤愈合反应的机制。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度切削组(-10.00D)6只、低度切削组(-3.00D)6只和空白对照组2只。实验组取一侧眼行PRK,对侧眼行去瓣Epi—LASIK,术后每日裂隙灯下观察活体兔角膜愈合情况。术后7d空气栓塞法处死兔,角膜组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早期角膜上皮及基质中炎性细胞、bFGF和NF—κB的表达。结果裂隙灯检查表明,去瓣Epi-LASIK手术眼术后炎症反应轻于PRK眼。在低度切削组,2种术式间术后角膜炎性细胞的数量以及NF—κB和bFGF在角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高度切削组,PRK手术眼角膜中炎性细胞数量为(12.25±1.22)个/400倍视野,明显高于去瓣Epi—LASIK手术眼的(6.67±0.31)个/400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7,P〈0.01)。角膜中PRK手术眼NF—KB的表达量(A)分别为6.11±1.36、41.82±8.71,较去瓣Epi—LASIK手术眼的3.01±0.81、11.59±4.55明显增加,而角膜中PRK手术眼bFGF的表达量(A)分别为33.59±6.98、123.68±18.81,较去瓣Epi—LASIK手术眼的69.20±8.85、123.68±18.81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瓣Epi-LASIK上皮愈合速度快于PRK组,而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愈合速度减慢。结论在低度切削时,去瓣Epi—LASIK手术眼角膜上皮的愈合速度与PRK手术眼无明显差别,但在高度切削时,去瓣Epi—LASIK术眼角膜上皮的愈合速度稍快于PRK术眼,炎症反应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角膜 创伤愈合 碱性成纤维 细胞生长因子 核转录因子 屈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后行LASEK治疗屈光不正二例
8
作者 唐静 邓应平 王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8-1109,共2页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LASEK 屈光不正 移植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准分子激光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entacam分析3种近视激光矫正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和曲率的变化 被引量:19
9
作者 龙克利 朱冉 +1 位作者 程蕾 袁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使用Pentacam探讨3种近视激光矫正手术对角膜后表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行近视矫正手术患者66例进行研究,其中IntraL ase飞秒激光组24例47眼,LASIK组20例40眼,LASEK组22例43眼,使用Pentaca... 目的使用Pentacam探讨3种近视激光矫正手术对角膜后表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行近视矫正手术患者66例进行研究,其中IntraL ase飞秒激光组24例47眼,LASIK组20例40眼,LASEK组22例43眼,使用Pentacam测量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1 a时角膜后表面高度及曲率变化,并测量术前眼压、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术中切削深度(ablation depth,AD)。结果术前3组患者球镜度数、散光度数、CCT、AD及眼压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a时飞秒激光组、LASIK组、LASEK组角膜最薄点高度分别为(4.13±2.25)μm、(4.35±2.29)μm、(4.00±2.41)μm;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为(1.30±0.91)μm、(1.25±0.89)μm、(1.12±1.08)μm。角膜最薄点高度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角膜顶点高度各个时间点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时3组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分别为(-6.36±0.26)D、(-6.38±0.24)D、(-6.33±0.23)D,3组患者之间角膜后表面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3,P=0.808)。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板层刀LASIK、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和曲率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角膜后表面形态均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 角膜后表面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瓣LASIK与LASEK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晓峰 赵平 叶秀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8-1069,1072,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超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近视度数〉-6.00D且角膜中... 目的对比研究超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近视度数〉-6.00D且角膜中央厚度450—500μm的患者43例(79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22例(41眼)接受超薄瓣LASIK治疗,B组患者21例(38眼)接受LASEK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厚度、视力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屈光度和haze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A组患者术后无明显不适及不良反应,效果满意。B组患者术后多有不适主诉,尤以术后1d和摘除角膜接触镜后1d最为明显,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A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视力≥1.O的患者比例(63.41%)较B组(39.4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屈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屈光度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患者术后无haze发生,而B组术后不同时间均有一定程度的haze发生。结论超薄瓣LASIK较LASEK术后稳定性好.患者预后曼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高度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EK术后Haze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谭业双 刘磊 李新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7期546-548,共3页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中保留了尚存活性的角膜上皮层,能减轻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形成。可能的原因是减少了眼表组织中白介素-1分泌和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降低了凋亡介导下的角膜创伤愈合。通过术中预防性使用抗代谢药物...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中保留了尚存活性的角膜上皮层,能减轻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形成。可能的原因是减少了眼表组织中白介素-1分泌和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降低了凋亡介导下的角膜创伤愈合。通过术中预防性使用抗代谢药物、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细胞因子拮抗剂等药物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从而预防或减轻Haze形成,提高角膜屈光手术的稳定性和预测性。本文就近年来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术后Haze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角膜上皮下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LE和Epi-LASIK术后1年患者视觉质量及眼内散射情况——基于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祥菲 赵明 +2 位作者 陆燕 王春红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4-558,共5页
目的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 目的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后1 a患者视觉质量及眼内散射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眼患者95例(189眼)。按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52例(103眼),去瓣Epi-LASIK组43例(86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a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内客观散射指数(OSI)、MTF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100%、20%、9%对比度的OQAS值(OV100%、OV20%、OV9%)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术后1 a,SMILE组和去瓣Epi-LASIK组UCVA较术前均显著提高(均为P<0.05);但两组间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两组BCVA与术前相比以及两组间相比差异不大,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a,SMILE组和去瓣Epi-LASIK组的有效系数分别为1.039和1.038,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066和1.046。术后1 a,两组患者OS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MTF cutoff和SR略高于去瓣Epi-LASIK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另外,两组患者OV100%、OV20%、OV9%值随图像对比度的降低均有依次递减的趋势,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a,SMILE组中,OSI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R呈负相关;MTF cutoff与年龄呈负相关,与SR呈正相关,而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无相关性。去瓣Epi-LASIK组中,OSI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R呈负相关;MTF cutoff与年龄成负相关,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R呈正相关。术后1 a,SMILE组和去瓣Epi-LASIK组的手术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分别为(9.52±0.80)分和(9.26±0.99)分(总分为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眩光(1.090±0.930)分和干涩感(1.126±1.152)分的评分低于去瓣Epi-LASIK组分别为(1.490±1.200)分和(1.861±1.4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SMILE与去瓣Epi-LASIK矫正近视安全有效,术后患者都可获得良好的视力及视觉质量。其中患者对SMILE术后眩光和干涩感控制效果的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香琼 易村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9-710,共2页
关键词 LASEK 超高度近视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疗效观察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 治疗 临床观察 近视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i-LASIK治疗近视临床初步应用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冬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近视手术学习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40例(80眼)近视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平均分为2组,用自动旋转式Epi-LASIK角膜上皮刀制作上... 目的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近视手术学习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40例(80眼)近视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平均分为2组,用自动旋转式Epi-LASIK角膜上皮刀制作上皮瓣,以科医人1007型小光斑飞点扫描激光仪对40例(80眼)进行近视治疗,术后配戴绷带式高透氧角膜接触镜,对术中情况、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角膜刺激症状、6个月时视力、屈光及haze情况进行总结。结果第1组38眼完成手术,术中完整上皮瓣18眼;第2组40眼完成手术,完整上皮瓣33眼;2组结果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术后1d上皮优良愈合16眼,第2组26眼,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刺激症状2组无统计学差异。第1组6个月时33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0.37^+3.50D,出现haze7眼;第2组6个月时37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平均等效球镜度-0.25^+2.25D,出现haze4眼。结论Epi-LASIK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近视的新技术,但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随着临床经验的丰富,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值调整的个体化LASE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李惠玲 杨鹤超 +2 位作者 周学军 于荣国 张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63-1064,1067,共3页
目的探讨非球面因子Q值调整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及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自愿接受LASEK治疗的近视散光患者32例(64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 目的探讨非球面因子Q值调整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及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自愿接受LASEK治疗的近视散光患者32例(64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超声角膜测厚,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K值、Q值。结果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1.16,术后6个月为1.18。安全性指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1.15,有效性指数(术后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1.12。术后早期等效球镜呈过矫状态,术后3个月开始回退为(0.35±0.27)D,术后6个月为(0.25±0.16)D。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Q值分别为-0.18±0.11、0.43±0.19、0.17±0.08、-0.16±0.07。术后1个月、3个月Q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8,P<0.01;t=2.257,P<0.05),术后6个月Q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P>0.05)。术后6个月角膜形态基本接近术前角膜非球面形态。术后患者视觉质量提高,尤其夜间视力好,无光晕、眩光等。结论 Q值调整的LASEK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较少的角膜切削可以减轻术后角膜创面愈合反应程度、减少haze的发生、更好地保持角膜的非球面性,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因子Q值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近视散光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i-LASIK矫治中低度近视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学军 兰志辉 +4 位作者 刘利莉 郭冉阳 马竑 李茜 马姝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1-684,共4页
目的评价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90例(179眼)中低度近视患者,平均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为(-3.74±1.46)D(-1.00~-7.25D),平均... 目的评价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90例(179眼)中低度近视患者,平均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为(-3.74±1.46)D(-1.00~-7.25D),平均角膜厚度(549±32)μm,以自动微型角膜上皮刀制作上皮瓣,激光术后戴角膜接触镜,定期观察直到上皮完全恢复,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角膜上皮愈合特点、术后疼痛反应、Haze程度、裸眼视力、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和上皮瓣并发症情况。结果175眼(97.76%)制作完好的角膜上皮瓣,直径8~9mm。2眼(1.12%)上皮瓣游离,2眼(1.12%)上皮瓣不完整。术后第1天,上皮瓣透明124眼(69.27%),轻度水肿51眼(28.49%),中度水肿4眼(2.23%)。取角膜接触镜后168眼(93.85%)角膜上皮愈合良好,11眼(6.15%)有轻微刺激症状。术后3个月,13眼(7.26%)Haze0.5级,术后6个月5眼(2.79%)Haze0.5级。术后3个月152眼(84.92%)等效球镜屈光度数为-0.50~+1.00D,在预期值内;21眼(11.73%)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术后1a,168眼(93.85%)的术眼恢复角膜透明,余可见隐约的Haze痕迹;术眼的平均屈光度(-0.18±0.38)D(-1.00~+0.63D),其中83.52%的术眼在0.50D以内(98.71%在1.00D以内),1眼术前-7.25D近视患者出现-1.25D屈光回退,余患者屈光状态稳定。结论Epi-LASIK对于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上皮愈合好,无明显Haze和屈光回退发生,有效视力恢复迅速,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7.00D以上的近视患者的远期疗效仍需更长时间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中低度近视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伊琼 刘军 +1 位作者 赵向阳 刘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LASEK治疗4 6例 (92眼 )中高度近视 ,屈光度 - 4 .2 5~ - 17.0D ,随访 3~ 15月 ,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刺激症状与...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LASEK治疗4 6例 (92眼 )中高度近视 ,屈光度 - 4 .2 5~ - 17.0D ,随访 3~ 15月 ,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刺激症状与PRK类似 ,无明显haze出现。视力 :术后第 3月 ,裸眼视力≥ 0 .8者 86眼 ,≥ 1.0者 78眼 ,第 6月裸眼视力≥ 0 .8者 81眼 ,≥ 1.0者 73眼。结论 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安全性更高 ,术后视觉效果更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中度近视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i—LASIK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珂 李志敏 谷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3-746,共4页
背景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是一种新的角膜激光屈光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值得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行Epi—LASIK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 背景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是一种新的角膜激光屈光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值得关注的问题。目的探讨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行Epi—LASIK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08年1—9月行Epi—LASIK矫治近视并随访1年的患者共104例208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低中度近视组111眼(屈光度≤一6.00D)和高度近视组97眼(屈光度〉-6.00D),分析比较2组手术眼术后的眼部刺激症状分级、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1、3、6个月、1年的视力、屈光度、眼压、手术安全指数、有效指数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形成情况。结果与低中度近视组比较,高度近视组术后眼部刺激症状1级以上的眼数分别为20眼(18.02%)和29眼(2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0,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5.49±0.83)d和(5.85±0.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77,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术后1年术眼的裸眼视力≥1.0者分别为101眼(90.99%)和73眼(75.26%),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1行者分别为1l眼(9.91%)和16眼(15.46%);下降≥1行者分别为4眼(3.60%)和6眼(6.18%),残余屈光度≤±1.00D者分别为102眼(91.89%)和83眼(85.57%),安全指数分别为1.04和1.01,有效指数分别为0.98和0.96。2组间术后1年内的视力、残留屈光度、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度近视组6眼发生haze,高度近视组9眼发生haze,但术后1年内2组间平均haze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术后出现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者分别为10眼和9眼,噻吗洛尔滴眼液点眼后恢复正常。结论Epi—LASIK术后刺激症状轻,haze的发生率低,对不同屈光度的近视眼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屈光矫治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角膜雾状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