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S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伴角膜瓣溶解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悦 廖世煌 +1 位作者 谢丽萍 陈斌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 认识LASIK 后角膜上皮内生伴角膜瓣溶解的临床规律。方法 观察分析7 人10 眼LASIK 术后角膜上皮内生伴角膜瓣溶解的临床发展过程和表现以及处理方式和结果。结果 其临床表现为角膜瓣最远端层间混浊。逐渐扩大,浓... 目的 认识LASIK 后角膜上皮内生伴角膜瓣溶解的临床规律。方法 观察分析7 人10 眼LASIK 术后角膜上皮内生伴角膜瓣溶解的临床发展过程和表现以及处理方式和结果。结果 其临床表现为角膜瓣最远端层间混浊。逐渐扩大,浓密;角膜边缘缺损状如月蚀;内生上皮逐渐停止侵入并消退,角膜溶解停止。角膜溶解可造成散光,溶解范围不太大时可无最佳矫正视力的丢失。通过刀刮,PTK 清扫内生上皮,可使上皮停止生长继而角膜溶解停止。结论 LASIK 后角膜上皮内生临床过程分为上皮内生,角膜瓣消溶,自限三个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角膜上皮内 角膜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角膜刀治疗角膜上皮内瘤样改变一例
2
作者 周璐 黄振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1-592,共2页
患者,男,62岁,右眼疼痛、畏光、流泪20d,加重并伴视力下降5d。发病时曾在当地医院按角膜炎治疗,症状无缓解。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5(不能矫正),左眼1.0;右眼睑痉挛,结膜无明显充血及异常分泌物,角膜中央区上皮有大片半透... 患者,男,62岁,右眼疼痛、畏光、流泪20d,加重并伴视力下降5d。发病时曾在当地医院按角膜炎治疗,症状无缓解。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5(不能矫正),左眼1.0;右眼睑痉挛,结膜无明显充血及异常分泌物,角膜中央区上皮有大片半透明灰白色地图样增生,直径约为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内 微型角膜 瘤样改变 治疗 视力下降 异常分泌物 眼科检查 眼睑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瓣型Epi—LASIK与LASEK术后角膜上皮内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鹏 李盈龙 廖荣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9-703,共5页
背景紧密连接作为角膜上皮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探讨和比较去瓣型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 背景紧密连接作为角膜上皮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探讨和比较去瓣型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早期角膜上皮内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方法48只健康清洁级成年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24只。2个组均取右眼分别行去瓣型Epi-LASIK和LASEK手术,后者术中也不保留角膜上皮瓣。于术后1、2、3、5d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兔并分离角膜组织,每个时间点获取6只兔眼角膜标本。另取2只正常兔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查法观察各组兔眼角膜上皮内occludin蛋白的表达变化,用RT.PCR半定量检测兔眼中央区角膜内occludin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角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兔眼角膜上皮内可见occludin蛋白表达呈绿色荧光,荧光信号较强且排列有序。术后1~2d,LASEK组兔眼角膜上皮内绿色荧光信号表达强度低,数量少且排列紊乱,而去瓣型Epi—LASIK组角膜上皮内荧光信号强于LASEK组且排列整齐,术后3~5d,2个组荧光信号均增强,排列有序。RT—PCR检测表明,术后1、2、3d,LASEK组兔眼角膜上皮内occludinmRNA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11±0.02、0.25±0.03、0.43±0.04,明显低于去瓣型Epi—LASIK组的0.20±0.04、0.44±0.04、0.76±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6、12.898、17.315,P〈0.05);术后5d,2个组角膜上皮内occludinmRNA表达相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3,P〉0.05)。2个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occludinmRNA表达相对值均逐渐升高,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68.903,P=0.000)。结论与LASEK比较,去瓣型Epi—LASIK对角膜上皮紧密连接的损害轻,术后角膜上皮紧密连接的修复也更加迅速,提示去瓣型Epi—LASIK有利于减少术后角膜刺激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瓣型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紧密连接 OCCLUDIN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剂对高渗状态下角膜上皮细胞中YAP核质定位的影响
4
作者 戴义芹 张婧 徐建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8-314,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剂对高渗状态下角膜上皮细胞中Yes相关蛋白(YAP)核质定位的影响。方法将永生化人角膜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高渗组,常规培养1 d后高渗组细胞采用450 mOsM渗透压的氯化钠溶液处理1 h,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采用4种不同的...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剂对高渗状态下角膜上皮细胞中Yes相关蛋白(YAP)核质定位的影响。方法将永生化人角膜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高渗组,常规培养1 d后高渗组细胞采用450 mOsM渗透压的氯化钠溶液处理1 h,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采用4种不同的固定剂(4%多聚甲醛、-20℃预冷无水乙醇、-20℃预冷甲醇丙酮1∶1混合液、Zamboni固定液)固定细胞20 min,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对照组与高渗组细胞YAP在细胞内的定位变化情况。结果4%多聚甲醛固定后,角膜上皮细胞形态较好,对照组与高渗组细胞中YAP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对照组与高渗组细胞核内YAP平均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3,P=0.121);无水乙醇固定后角膜上皮细胞呈现一定程度的皱缩变形,YAP荧光染色弥散,2个组细胞中YAP阳性信号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与对照组相比,高渗组角膜上皮细胞核中YAP平均荧光强度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3,P=0.453)。甲醇丙酮1∶1混合液固定后角膜上皮细胞形态不佳,YAP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高渗组细胞核内YAP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7,P=0.327)。Zamboni固定液固定后细胞结构完整,轮廓清晰,能明显观察到不同状态下角膜上皮细胞中YAP核质转位现象。高渗组YAP平均荧光强度为197.5±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0,P<0.001)。结论在免疫荧光染色实验中,角膜上皮细胞中YAP的核质定位会受到不同固定剂处理的影响,应用Zamboni固定液比4%多聚甲醛、无水乙醇、甲醇丙酮1∶1混合液能更好地观察到高渗刺激后YAP的核移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泪液渗透压 角膜上皮细胞 免疫荧光技术 固定剂 Yes相关蛋白核质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
5
作者 赵江涛 李冬妍 +4 位作者 李伶 汲婧 黄艳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2-432,共1页
目的干细胞在角膜修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体外生化因素或共培养等可以诱导干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力学因素可以影响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本文主要研究流体剪切力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 目的干细胞在角膜修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体外生化因素或共培养等可以诱导干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力学因素可以影响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本文主要研究流体剪切力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向角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使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兔角膜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条件培养基诱导RBMSCs向角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利用平行平板流动腔对诱导或者不诱导的RBMSCs加载5、10、15 dyn/cm^(2)流体剪切力;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剪切力对细胞形态和骨架的影响,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等检测剪切后细胞表达角膜上皮相关基因和蛋白的情况。结果剪切后的细胞表现出更加突出和伸长的肌动蛋白丝,且平行于剪切力方向排列。剪切力可以上调CK3、CK12和PAX6等角膜上皮细胞标志物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尤其是5 dyn/cm^(2)剪切力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适当的剪切应力可以促进RBMSCs向角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但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究,以期为干细胞应用于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细胞 流体剪切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条件培养基 力学因素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拉伸模式对人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及增殖、迁移的影响
6
作者 谢懿 李冬妍 +4 位作者 杜若田 肖辉 汲婧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4-434,共1页
目的生理状态下,角膜受到眼压及其产生的拉伸力作用。当疾病或外力引起角膜所受拉伸力改变,可能影响角膜上皮细胞间连接,破坏上皮结构完整性及其屏障功能。已有研究表明,角膜细胞对不同拉伸模式的响应存在差异,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 目的生理状态下,角膜受到眼压及其产生的拉伸力作用。当疾病或外力引起角膜所受拉伸力改变,可能影响角膜上皮细胞间连接,破坏上皮结构完整性及其屏障功能。已有研究表明,角膜细胞对不同拉伸模式的响应存在差异,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工作拟通过研究不同拉伸模式对角膜上皮细胞相关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为构建体外角膜近生理力学加载模型和探究角膜上皮细胞在力学刺激下的响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0.1 Hz频率、5%幅度对人角膜上皮细胞分别加载单轴拉伸、等轴拉伸12 h。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利用CCK-8、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骨架、力学相关通路蛋白YA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等轴拉伸相比,单轴拉伸作用下人角膜上皮细胞面积更大,骨架荧光强度更高,应力纤维数量增多,细胞的增殖与迁移速度显著降低,YAP荧光强度和核质比显著增高。结论人角膜上皮细胞对不同拉伸模式的响应存在差异,与等轴拉伸相比,单轴拉伸增大了细胞面积、促进应力纤维形成,抑制细胞增殖与迁移;YAP可能参与其中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细胞 角膜细胞 力学刺激 应力纤维 拉伸力 单轴拉伸 核质比 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压对角膜上皮细胞迁移、增殖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李冬妍 杜若田 +3 位作者 谢懿 汲婧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29-429,共1页
目的角膜表面的泪液渗透压构成眼表重要力学微环境,其异常改变会对角膜上皮的损伤修复产生重要影响。本工作拟通过研究渗透压对角膜上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及损伤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黏附分子表达以及力敏感转录因子YAP相关通路... 目的角膜表面的泪液渗透压构成眼表重要力学微环境,其异常改变会对角膜上皮的损伤修复产生重要影响。本工作拟通过研究渗透压对角膜上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及损伤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黏附分子表达以及力敏感转录因子YAP相关通路的变化,探究渗透压影响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建立人角膜上皮细胞系的高渗、等渗、低渗培养体系。使用划痕法观察24 h内细胞迁移能力,CCK-8法检测48h内细胞增殖功能,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1 h时细胞皮质骨架变化、钙黏蛋白和YAP分子的表达及分布变化。结果与等渗组的角膜上皮细胞相比,高渗组细胞的划痕愈合速度显著减慢,增殖实验OD值显著降低,皮质骨架的荧光强度在细胞膜侧显著增强,分布更集中,钙黏蛋白和YAP分子的表达及分布无明显差异;而低渗组细胞的划痕愈合速度显著加快,增殖实验OD值无明显差异,皮质骨架的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分布更分散,钙黏蛋白的荧光强度显著升高,呈现点状分布,YAP的荧光强度显著升高,核质比显著增大。结论渗透压会影响角膜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改变细胞骨架排列以及钙黏蛋白和YAP分子的表达及分布,可能是其影响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细胞 钙黏蛋白 渗透压 核质比 细胞骨架 免疫荧光染色 荧光强度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清点眼对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持续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文莹 冯珺 +3 位作者 邓世靖 李上 张阳 接英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目的评估自制自体血清滴眼液对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NK)持续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断为NK导致的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20例20眼,按照病变严... 目的评估自制自体血清滴眼液对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NK)持续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断为NK导致的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20例20眼,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将患眼分级,采用自制自体血清滴眼液为主的综合治疗,记录角膜上皮愈合时间。采用角膜荧光素染色法标记缺损的直径和面积,10倍裂隙灯显微镜下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8周角膜缺损直径和面积变化;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定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2、4、12和24周LogMAR视力改变;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分别检查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周角膜神经纤维分布变化及角膜知觉丝线长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基线角膜缺损特征对上皮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角膜缺损范围直径为5.00(4.00,5.75)mm,缺损面积为15.50(12.00,20.00)mm2。伴角膜基质水肿者占45%(9/20),伴内皮皱褶者占35%(7/20)。除1例糖尿病伴葡萄膜炎患者治疗前角膜溃疡面积较大(8 mm×6 mm),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2周效果不明显,联合角膜清创+羊膜移植手术覆盖缺损之后继续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外,其余19例均以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为主,20例患者全部治愈。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前时程为2周~3个月,平均(39.55±25.34)d。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12~42 d,平均(19.68±9.25)d。自体血清滴眼液使用前后各时间点角膜缺损面积和直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130、28.265,均P<0.001),其中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和直径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体血清点眼前后不同时间点LogMAR视力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29,P<0.001),其中自体血清点眼1、2、4、12和24周患眼LogMAR视力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体血清滴眼液使用前后各时间点角膜知觉丝线长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95,P<0.001),其中自体血清点眼4、12和24周角膜知觉丝线长度均长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角膜缺损严重程度分级对愈合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β=10.55,P=0.032),角膜缺损直径和角膜缺损面积对愈合时间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β=-2.02,P=0.501;β=0.49,P=0.199)。结论以自体血清滴眼液为主的治疗对NK导致的顽固角膜缺损安全有效。停止血清治疗后个别患者角膜缺损复发,再次使用后仍有效。疑难病例可联合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 自体血清 角膜知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T-TPRK与FS-LASIK角膜基质切削深度可预测性的研究
9
作者 张欧阳 李彦 +3 位作者 杨华 闫海波 严泽宇 王保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PRK)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基质切削深度的可预测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激光手术患者,按照术式不...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PRK)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基质切削深度的可预测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激光手术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SPT-TPRK组(21例37眼)和FS-LASIK组(18例32眼),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UCVA)、眼压、角膜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并计算切削偏差值,同时观察基质厚度变化,分析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切削偏差值的相关性。结果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各时间点UCV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SPT-TPRK组相比,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UCVA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U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各时间点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SPT-TPRK组相比,术后1周FS-LASIK组患者眼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术后各时间点实际基质切削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预测基质切削量相比,术后各时间点SPT-TPRK组患者角膜实际基质切削量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1个月FS-LASIK组患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实际基质切削量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FS-LASIK组患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实际基质切削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PT-TPRK组相比,术后1个月FS-LASIK组切削偏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3个月FS-LASIK组患者切削偏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各时间点基质厚度变化值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基质厚度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后1周相比,FS-LASIK组患者术后1个月基质厚度变化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患者基质厚度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周,SPT-TPRK组患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切削偏差值呈正相关(P<0.05),术后1、3个月两者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两者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SPT-TPRK与FS-LASIK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良好效果;两种手术患者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FS-LASIK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较SPT-TPRK预测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脉冲技术 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基质厚度 可预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犊牛角膜翳诊治病例体会
10
作者 滕日营 《广西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28-28,共1页
牛角膜上皮炎症转为慢性经过时称牛角膜翳,发病原因主要有3种,物理性因素:尖锐硬物刺伤,擦伤等外力作用;化学性因素:生石灰,有腐蚀性药物等误入眼睛所致;某些疾病继发感染:如牛流感、传染性角膜炎等都可引起本病发生。
关键词 角膜 传染性角膜 继发感染 化学性因素 角膜上皮 犊牛 物理性因素 牛流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矫治近视术后角膜上皮的重塑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侯杰 王雁 +2 位作者 雷玉琳 郑秀云 张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4-1108,共5页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近视后角膜上皮会发生重塑效应,主要表现为上皮厚度的变化,目前关于单一步骤的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近视后角膜上皮会发生重塑效应,主要表现为上皮厚度的变化,目前关于单一步骤的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角膜光学区内不同区域上皮厚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行TransPR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3例43眼,术前等效球镜度为一1.25- -6.25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应用频域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患者角膜0~2、2~5及5~6mm范围内的上皮厚度进行测量,研究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屈光度、切削深度、光学区大小以及角膜非球面性变化(Q值)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角膜中央上皮厚度分别为(52.37±3.42)、(53.97±4.33)、(51.03±4.11)、(55.14±5.46)和(56.68±5.09)p,m,术后3个月与6个月角膜上皮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角膜0~2、2~5及5~6mm范围内角膜上皮厚度较术前分别增厚(3.69±4.23)、(5.19±3.88)和(6.23±3.91)tx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上皮厚度与屈光度和Q值变化量均呈正相关,与光学区大小呈负相关(均P〈0.05);2-5mm区和5~6mm区上皮厚度变化与切削深度均呈正相关(r=0.380、0.383,均P〈O.05),而中央区角膜上皮厚度与切削深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TransPRK术后角膜光学区内上皮增厚的分布呈“负透镜式”的变化,越接近光学区周边增厚越显著,上皮厚度变化量受屈光度、切削区大小及切削深度的影响,且这种不均匀增厚会影响角膜的非球面特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掩藏个性化手术应该达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角膜上皮 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EK与Epi-LASIK角膜上皮瓣细胞培养及增生能力检测 被引量:18
12
作者 郭海科 陈艳蕾 +1 位作者 张洪洋 金海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上皮角膜切割激光矫视术(Epi-LASIK)后角膜上皮的愈合方式。方法取行LASEK及Epi-LASIK的人角膜上皮瓣各20例,兔角膜上皮瓣12例,兔角膜缘组织12例,采用细胞法和组织块法进行上皮瓣细胞及角...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上皮角膜切割激光矫视术(Epi-LASIK)后角膜上皮的愈合方式。方法取行LASEK及Epi-LASIK的人角膜上皮瓣各20例,兔角膜上皮瓣12例,兔角膜缘组织12例,采用细胞法和组织块法进行上皮瓣细胞及角膜缘细胞培养,并采用WST-8(可溶性噻唑盐)法检测和比较细胞增生能力。结果人和兔上皮瓣细胞连续观察2周仅见少量细胞生长或未见细胞生长,人LASEK组细胞增生能力较Epi-LASIK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兔LASEK组细胞增生能力较Epi-LASIK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兔LASEK、Epi-LASIK组细胞增生能力均低于角膜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体角膜上皮瓣细胞增生能力低下,且LASEK术后上皮瓣细胞增生能力低于Epi-LASIK,分析显示LASEK和Epi-LASIK术后角膜创伤愈合过程并非依靠角膜上皮瓣的原位生长,而是以角膜缘干细胞的分裂增生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K EPI-LASIK 角膜上皮 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娟 丁小艳 +4 位作者 王亚虹 叶鳞泓 叶蕾 姜楠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观察PM_(2.5)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B组采用5 mg·mL^(-1)PM_(2.5)混悬液滴眼,A组采用PBS滴眼,每天4次。分别在干预后1d、4d、7d对各组小鼠进行... 目的观察PM_(2.5)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B组采用5 mg·mL^(-1)PM_(2.5)混悬液滴眼,A组采用PBS滴眼,每天4次。分别在干预后1d、4d、7d对各组小鼠进行泪膜功能检测,包括泪液分泌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并于干预后7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情况。结果干预后4d、7d,A组泪液分泌量、BUT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B组泪液分泌量、BUT较干预前明显分别减少和恶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预后7d,A组FL评分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FL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干预后7d,A组上皮细胞层数为(4±1)层,而B组上皮细胞层数为(7±1)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整个角膜FL着染明显增加,角膜表面上皮细胞层损伤,层数增厚。结论 PM_(2.5)会影响小鼠泪膜功能,损伤小鼠角膜上皮的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泪膜功能 角膜上皮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LASIK后角膜上皮、内皮和神经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莹 钟刘学颖 +4 位作者 王铮 钟兴武 黄国富 赵少贞 金玉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临床观察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FGF)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主观症状缓解、角膜上皮、内皮和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一定... 目的临床观察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FGF)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主观症状缓解、角膜上皮、内皮和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一定时间段内抽取LASIK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眼)。术后常规给予1g·L-1氟米龙滴眼液+3g·L-1氧氟沙星滴眼液,每天4次,试验组加rbF-GF(贝复舒)滴眼液,对照组加玻璃酸钠(爱丽)滴眼液每天4次,各治疗3个月。术后第1天、第2周、第1个月、第3个月对患者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顺应性进行平行对照并评价整体疗效。主观指标包括视疲劳、模糊感、异物感、干涩感、刺痛感。客观指标包括视力、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TestⅠ)、角膜荧光染色、新生血管、基质混浊(haze)、角膜内皮计数、角膜知觉等。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入选病例中性别、年龄、术前裸眼视力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用药效果:除眼干涩感P>0.05外,其余各主观症状好转,2组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早期角膜染色2组均增加,用药治疗后减少,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用药后Schirmer’s TestⅠ较用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chirmer’s TestⅠ及2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内皮计数用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早期角膜知觉下降,以后逐渐恢复,各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术后未见新生血管增加或加重病例,均未见haze。2组顺应性好,均未出现副作用。2组间用药效果的比较:术后2周刺痛感对照组较试验组轻,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值法),其余各项主观症状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用药2周后对术后5项症状的评分总和缓解程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2周、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裸眼视力试验组分别为0.99±0.28、1.06±0.25、1.11±0.21和1.14±0·21,对照组分别为1.05±0·28、1.16±0.20、1.22±0.19和1·14±0.17,各时间点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起Schirmer’s TestⅠ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其他客观体征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安全、顺应性好,可缓解LASIK术后眼表不适症状,并对LASIK后角膜上皮及神经修复、泪液分泌、角膜内皮保护有一定作用,且rbFGF治疗3个月后未见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或加重、haze以及其他毒副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 长因子 角膜上皮 角膜内皮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眼角膜上皮细胞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蔡小芳 杨筱曦 +1 位作者 蔡继业 邓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81-885,共5页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单细胞水平上分析了人眼角膜上皮细胞的形貌和机械性质,为进一步探讨人眼角膜上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将体外培养的人眼角膜上皮细胞用2.5%戊二醛固定,空气中干燥后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观察。从AFM...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单细胞水平上分析了人眼角膜上皮细胞的形貌和机械性质,为进一步探讨人眼角膜上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将体外培养的人眼角膜上皮细胞用2.5%戊二醛固定,空气中干燥后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观察。从AFM形貌图可知,细胞呈长梭形,膜表面布满颗粒状物质,由AFM附带软件IP2.1的线分析及面分析功能,得到细胞膜表面结构的几何参数,包括高低差Rp-v、均方根粗糙度Rq、平均粗糙度Ra、平均高度Meant Ht。利用AFM高空间分辨的力位移曲线测量系统,可得出细胞膜的粘弹力、硬度和杨氏模量。AFM能对人眼角膜上皮细胞表面的超微结构清晰地成像并提供更多更确切的表面信息,从另一层面增加对眼角膜上皮细胞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人眼角膜上皮细胞 形貌 粘弹力 硬度 杨氏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静 韩苏宁 +4 位作者 邓金印 吴军丽 李欣 陈晓娟 朱海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79例(158眼)接受Epi-LASIK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79例(158眼)接受Epi-LASIK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80眼)术后常规给予3g.L-1泰利必妥滴眼液、1g.L-1氟美瞳滴眼液和泪然滴眼液滴眼,每天4次,共7d,之后常规滴用人工泪液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试验组39例(78眼)给予3g.L-1泰利必妥滴眼液、1g.L-1氟美瞳滴眼液和泪然眼液滴眼,并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每天4次,共7d,之后常规滴用人工泪液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术后随访6个月,定期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反应、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等效球镜度数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和第2天试验组疼痛程度评分为1.50±0.43和1.03±0.61,对照组为2.02±0.44和1.60±0.57,试验组疼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均为P<0.05)。试验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为(3.01±1.36)d,对照组为(4.08±1.59)d,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4.54,P<0.05)。2组患眼术后视力恢复、等效球镜度数和haze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Epi-LASIK术后短期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能够减轻术后疼痛症状,加快角膜上皮愈合,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LASIK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 角膜上皮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雄性小鼠泪膜功能异常及角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7
17
作者 黎黎 王双梅 +1 位作者 郑璇 康前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3-107,共5页
背景体内雄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对睑板腺与泪腺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泪膜质与量的异常,但与泪膜稳定性密切相关的黏蛋白层是否受雄激素水平下降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去势手术对雄性小鼠泪膜功能及角膜上皮细胞超微结... 背景体内雄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对睑板腺与泪腺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泪膜质与量的异常,但与泪膜稳定性密切相关的黏蛋白层是否受雄激素水平下降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去势手术对雄性小鼠泪膜功能及角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只SPF成年BALB/c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和去势术后1、2、4、6、8周组,各手术组小鼠均实施双侧睾丸摘除术,伪手术组小鼠仅切开局部组织而不摘出睾丸。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4、6、8周采集各组小鼠外周血样本,采用竞争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睾酮的质量浓度。各组小鼠干眼功能相关检查包括采用酚红棉线法检测泪液分泌功能,检测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根据分组于相应时间点颈椎脱臼法处死各组小鼠后收集其角膜组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上皮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血清睾酮质量浓度分别为(573.87±6.74)ng/μl和(579.74±8.24)ng/μ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2,P=0.251),但各手术组小鼠血清睾酮质量浓度均为0ng/μl。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及去势术后1、2、4、6、8周组小鼠泪液分泌量分别为(5.26±0.99)、(4.89±0.56)、(4.62±0.83)、(4.28±0.63)、(3.36±0.56)、(2.60±0.27)和(2.08±0.35)mm/5min,其中术后2、4、6、8周组小鼠泪液分泌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及去势术后1、2、4、6、8周组小鼠BUT分别为(68.33±12.86)、(62.47±3.75)、(58.67±10.03)、(47.17±7.64)、(39.51±3.39)、(32.67±3.88)和(31.00±2.36)s,其中术后2、4、6、8周组小鼠泪液BUT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手术组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数量减少、变短和肿胀,细胞间桥粒连接分离。结论去势小鼠血清雄激素水平骤降,小鼠泪液量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上皮细胞结构损坏,与人类干眼的临床表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 角膜上皮细胞 干眼 泪膜 超微结构 睾丸切除术 动物模型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上皮擦伤致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涛 戚朝秀 +5 位作者 李奇根 叶辉 彭瑞萍 邓娟 夏小平 凌士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5-947,共3页
目的分析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病史、一般情况、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及预后等。结... 目的分析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病史、一般情况、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18~51岁;初次发作距角膜外伤的时间间隔为2~24周,平均(8.8±6.5)周。致伤物分别为手指、眼镜、塑料、纸片等。典型的症状表现为早晨醒时或夜晚睡眠时突然发病,患眼出现疼痛、眼红、流泪、畏光、异物感等刺激症状。5例行保守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时间为1~10d。未见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角膜上皮擦伤致继发性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早晨睡醒或睡眠时突然发作的眼部刺激征,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部分多次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该病的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 眼外伤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缘部干细胞对角膜上皮创伤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东卿 孙秉基 +4 位作者 贺燚 张郑民 李建新 靳伟民 银平章 《眼科研究》 CSCD 1993年第4期233-235,T014,共4页
利用角膜缘上皮移植、结膜移植和非手术的方法分别对角膜上皮创伤伴随角膜缘损伤的兔眼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角膜缘上皮移植组上皮愈合时间短(平均8.5天),且无杯状细胞,无或极少量新生血管;结膜移植组,上皮愈合时间延长(平均11.5天),... 利用角膜缘上皮移植、结膜移植和非手术的方法分别对角膜上皮创伤伴随角膜缘损伤的兔眼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角膜缘上皮移植组上皮愈合时间短(平均8.5天),且无杯状细胞,无或极少量新生血管;结膜移植组,上皮愈合时间延长(平均11.5天),含有杯状细胞和新生血管;非手术组形成角膜血管翳性混浊。而不伴随角膜缘损伤仅有角膜中央上皮创伤的兔眼愈合时间最短(平均3.5天),愈合后无新生血管及杯状细胞。结果证实角膜缘部干细胞的存在并对角膜上皮再生有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结膜移植 角膜上皮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瓣弃留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治近视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一帆 陈世豪 +1 位作者 杨新军 王勤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9-275,共7页
背景近年来,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的手术过程中,角膜上皮瓣保留与否及其对术后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视力恢复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目的系统评价去除和保留上皮瓣对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 背景近年来,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的手术过程中,角膜上皮瓣保留与否及其对术后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视力恢复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目的系统评价去除和保留上皮瓣对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有关比较去上皮瓣Epi—LASIK和留上皮瓣Epi,LASIK临床疗效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内容包括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采用RevMan4.2.2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加权均数差(WMD)(95%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数资料则用优势比(OR)(95%cI)。对检索文献的证据等级按照Jadad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共有8篇文献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其中251例患者502眼(等效球镜范围0~-10D)纳入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按Jadad量表评分2篇评为3分,其他6篇评为1~2分,文献质量等级较低。分析显示去上皮瓣组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较留上皮瓣组Epi—LASIK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32,95%CI:-1.82~-082,P〈0.01)。术后第1天,2组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17,95%CI:-0.55~0.20,P=0.37),而术后第3天和第5天,去上皮瓣组疼痛情况较留上皮瓣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0.99,95%CI:-1.71~-0.28,P〈0.01)、(WMD=-0.94,95%CI:-1.35~-0.54,P〈0.01)。术后1、3、6个月,2组haze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62,95%CI:0.34~1.12,P=0.11)、(OR=0.70,95%CI:0.31~1.55,P=0.38)、(OR=1.14,95%CI:0.58~2.26,P=0.71)。结论去上皮瓣Epi-LASIK与留上皮瓣Epi—LASIK相比,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更短,眼部疼痛程度更轻,而角膜haze情况二者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角膜上皮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