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巩膜缘切口对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袁胤 庄槿 邱立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角巩膜缘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为临床疗效评价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6年7月—2008年12月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8例219眼;年龄61~87岁,平均年... 目的探讨角巩膜缘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为临床疗效评价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6年7月—2008年12月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8例219眼;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66.1±12.1)岁。按信封法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角巩膜缘切口组42例69眼,透明角膜切口组45例70眼,巩膜隧道切口组41例80眼。各组资料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第1天,术后第1、2、7、30、90天对各组患者进行干眼症状评分、Sc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LS)4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角巩膜缘切口组、透明角膜切口组和巩膜隧道切口组在检测的各时间点(F=110.51,P=0.00)干眼症各组临床评分(F=99.45,P=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角巩膜缘切口组干眼症临床评分在手术后14d逐渐下降,各时间点的临床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明显低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和巩膜隧道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14d角巩膜缘切口组BUT明显低于透明角膜切口组和巩膜隧道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时间点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明角膜切口组手术后14d的BUT值最低。手术后1d角巩膜缘切口组的SIt值达高峰,第1~14天逐渐降低,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1~14d,透明角膜切口组FLS得分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得分高于角巩膜缘切口组和巩膜隧道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巩膜缘切口组和巩膜隧道切口组FLS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巩膜缘切口对泪膜的稳定性影响小,是干眼症高危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巩膜缘切口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泪膜 干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楠楠 令狐敏丽 陈梨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6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探讨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眼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Phaco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A、B组(各60眼),A组3.0mm透明角膜切口,B组3.0mm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 目的:探讨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眼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Phaco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A、B组(各60眼),A组3.0mm透明角膜切口,B组3.0mm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染色(FL)等指标。结果:⑴OSDI:术后A、B组评分均高于术前,术后各时间点B组OSDI评分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角膜知觉测定:两组术后1周、1个月测定中央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术后3个月较前无显著差异。术后1周、1个月A组的角膜知觉测定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BUT测定:A、B组术后的BUT缩短,术后各时间点B组BUT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FL:术后各时间段两组F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是隧道入前房,切口密闭性更好,不易感染,无需缝线,对眼表上皮及泪膜的影响较小,尤为适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巩膜隧道切口 眼表 糖尿病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