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鹊桥二号中继星自主角动量管理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郝策 王勇 +5 位作者 关轶峰 王洪斌 胡少春 张迎发 郑永洁 韩沛宏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49,共8页
针对鹊桥二号中继星动量轮喷气卸载对使命轨道的扰动及卫星长寿命的影响,提出一种自主角动量管理策略.建立基于卫星姿态机动的角动量预测模型,给出角动量变化趋势,避免卫星机动过程动量轮出现饱和问题.基于角动量积累规律和中继通信任... 针对鹊桥二号中继星动量轮喷气卸载对使命轨道的扰动及卫星长寿命的影响,提出一种自主角动量管理策略.建立基于卫星姿态机动的角动量预测模型,给出角动量变化趋势,避免卫星机动过程动量轮出现饱和问题.基于角动量积累规律和中继通信任务需求提出了事件触发的角动量管理策略,通过卫星姿态规划减少角动量积累,有效增大喷气卸载周期.利用对称喷气方式实现卸载,有效减少喷气对轨道的干扰,提高轨道维持的稳定性.试验和在轨结果验证了策略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鹊桥二号中继星 预测模型 角动量管理 角动量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轨卫星角动量管理的太阳电池阵转角控制
2
作者 何益康 林书宇 +2 位作者 杨森 王振华 何闻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35-3843,共9页
为了延长高轨卫星的角动量卸载周期,提出一种用于高轨卫星角动量管理的太阳电池阵转角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出太阳电池阵转角控制作用模型,并将用于卫星角动量管理的太阳电池阵转角控制转化为约束优化问题。然后,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 为了延长高轨卫星的角动量卸载周期,提出一种用于高轨卫星角动量管理的太阳电池阵转角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出太阳电池阵转角控制作用模型,并将用于卫星角动量管理的太阳电池阵转角控制转化为约束优化问题。然后,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根据常用的两翼太阳电池阵对称布局的特点,简化用于角动量管理的太阳电池阵转角控制问题,提出简单实用的太阳电池阵转角控制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和某遥感卫星的在轨环境干扰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卫星角动量的积累,延长角动量卸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轨卫星 太阳电池阵 角动量管理 控制律 约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二号”卫星L2点角动量管理 被引量:9
3
作者 戴居峰 徐红兵 +1 位作者 崔雁 薛锐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77,共6页
对"嫦娥二号"(CE-2)卫星进入环绕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李萨如轨道后卫星喷气卸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光压力矩辅助卫星太阳电池翼角度调整进行角动量管理的方法。在轨试验表明,太阳光压强度足够对飞行在L2... 对"嫦娥二号"(CE-2)卫星进入环绕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李萨如轨道后卫星喷气卸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光压力矩辅助卫星太阳电池翼角度调整进行角动量管理的方法。在轨试验表明,太阳光压强度足够对飞行在L2点环绕轨道上的CE-2卫星进行角动量管理,可以大幅度减少动量轮在轨喷气卸载的次数,有利于CE-2卫星的轨道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光压 角动量管理 日地拉格朗日点 “嫦娥二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组合体惯性系内角动量管理控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军 马艳红 何英姿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针对惯性系内重力梯度力矩与气动力矩的常值部分积累引起控制力矩陀螺饱和的问题,在惯性系内建立空间站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线性化,利用滤波变量将系统状态方程扩维,采用LQR方法设计系统反馈控制增益矩阵,实现空间站在惯性系内的角动量... 针对惯性系内重力梯度力矩与气动力矩的常值部分积累引起控制力矩陀螺饱和的问题,在惯性系内建立空间站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线性化,利用滤波变量将系统状态方程扩维,采用LQR方法设计系统反馈控制增益矩阵,实现空间站在惯性系内的角动量管理控制.惯性系内重力梯度力矩、气动力矩由轨道角速度整数倍的频率成份构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抑制不同频率成份的滤波变量,用于抑制不同频率成份干扰力矩对空间站姿态或控制力矩陀螺角动量的干扰,从而使空间站长期在惯性系内飞行而不需要进行角动量的卸载.仿真验证了控制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惯性坐标系 角动量管理 控制力矩陀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动量管理的空间站惯量矩阵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马艳红 张军 何英姿 《载人航天》 CSCD 2011年第6期40-44,56,共6页
控制力矩陀螺(CMG)角动量管理对空间站的姿态控制非常重要,针对两类典型姿态模式,即"和平"号空间站的"相对太阳定向模式"和国际空间站的"角动量管理模式",从角动量管理的角度研究姿态模式对空间站惯量矩... 控制力矩陀螺(CMG)角动量管理对空间站的姿态控制非常重要,针对两类典型姿态模式,即"和平"号空间站的"相对太阳定向模式"和国际空间站的"角动量管理模式",从角动量管理的角度研究姿态模式对空间站惯量矩阵设计的约束,结果表明:相对太阳定向模式期望三轴主惯量相差足够小,从而重力梯度力矩的影响较小;而角动量管理模式下的动态力矩平衡姿态则期望三轴主惯量相差足够大,从而可以产生足够的重力梯度力矩来平衡气动力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G角动量管理 姿态模式 重力梯度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服务舱环月期间的角动量管理 被引量:5
6
作者 薛锐 崔雁 王晓磊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6,共4页
对环月地轨道环绕卫星所受重力梯度力矩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在轨飞行数据得到卫星实际质量特性,并设计俯仰姿态偏置的方法,实现卫星重力梯度配平.通过嫦娥五号服务舱的实际在轨飞行,证明重力梯度配平方法可以降低星体所受重... 对环月地轨道环绕卫星所受重力梯度力矩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在轨飞行数据得到卫星实际质量特性,并设计俯仰姿态偏置的方法,实现卫星重力梯度配平.通过嫦娥五号服务舱的实际在轨飞行,证明重力梯度配平方法可以降低星体所受重力梯度力矩,达到延长卸载周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梯度 角动量管理 配平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系航天器的角动量包络分析及角动量管理 被引量:4
7
作者 雷拥军 袁利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共9页
文章进行了冗余轮系航天器角动量包络分析及角动量管理问题研究。基于轮系可视化角动量包络分析,提出了一种角动量包络特征参量描述及基于特征参量的沿任意方向飞轮极限角动量的解算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基于以飞轮极限角动量为参考的零运... 文章进行了冗余轮系航天器角动量包络分析及角动量管理问题研究。基于轮系可视化角动量包络分析,提出了一种角动量包络特征参量描述及基于特征参量的沿任意方向飞轮极限角动量的解算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基于以飞轮极限角动量为参考的零运动力矩分配轮系角动量管理策略,该方法充分利用轮系最大角动量容量,以避免系统角动量未达到包络面时出现部分飞轮角动量饱和的现象,数学仿真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飞轮 线性规划 角动量包络 角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控大干扰下的系统角动量管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淑一 雷拥军 +1 位作者 王新民 袁军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4,共6页
针对利用角动量交换装置系统实现轨控期间姿态维持的情况,研究当轨控推力器存在大力矩扰动时系统角动量管理方法.结合对地运行航天器轨道运动特性,分析轨控干扰力矩的积累角动量变化规律;考虑角动量管理装置系统的角动量存贮容量,基于... 针对利用角动量交换装置系统实现轨控期间姿态维持的情况,研究当轨控推力器存在大力矩扰动时系统角动量管理方法.结合对地运行航天器轨道运动特性,分析轨控干扰力矩的积累角动量变化规律;考虑角动量管理装置系统的角动量存贮容量,基于角动量积累规律提出了一种结合偏置角动量建立与对称分布轨控位置选择的系统角动量管理方法,实现了对称轨控位置积累角动量互相抵消的自平衡效果,极大程度地提高轨控效率且避免系统角动量饱和现象.所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喷气欠驱动控制系统,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了数学仿真验证及在轨型号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角动量管理 轨道控制 干扰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辨识的大型航天器自适应角动量管理 被引量:5
9
作者 朱孟萍 徐世杰 +2 位作者 陈新龙 李志 江玲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4年第3期47-52,共6页
航天器姿态控制/角动量管理(ACMM)通过调整航天器姿态使引起控制力矩陀螺(CMG)角动量积累的扰动力矩相互抵消,从而有效减小用于CMG卸载的燃料消耗.设计的基于在线参数辨识的自适应ACMM控制器由在线参数辨识回路和反馈线性化回路构成.反... 航天器姿态控制/角动量管理(ACMM)通过调整航天器姿态使引起控制力矩陀螺(CMG)角动量积累的扰动力矩相互抵消,从而有效减小用于CMG卸载的燃料消耗.设计的基于在线参数辨识的自适应ACMM控制器由在线参数辨识回路和反馈线性化回路构成.反馈线性化回路通过状态变换以及相应的输入变换,将原ACMM系统精确等价为一线性系统,通过线性控制器的设计得到适用于原系统的非线性控制律.在线辨识回路利用闭环控制信息对航天器质量特性进行辨识,弥补了反馈线性化对系统模型参数敏感的不足.以空间站组合体舱段转移任务为例进行的数学仿真显示,控制器在力矩平衡姿态(TEA)远离对地定向姿态时具有良好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控制/角动量管理 参数辨识 反馈线性化 力矩平衡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点配置的空间站角动量管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党庆庆 金磊 徐世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15-1723,共9页
针对惯性系下引力梯度力矩及其他干扰力矩引起控制力矩陀螺(CMG)角动量积累的问题,采用引力梯度力矩来平衡姿态,设计了基于极点配置的空间站角动量管理控制器。首先在惯性系下建立了空间站线性化模型,并分析了俯仰轴方向在惯性系角动量... 针对惯性系下引力梯度力矩及其他干扰力矩引起控制力矩陀螺(CMG)角动量积累的问题,采用引力梯度力矩来平衡姿态,设计了基于极点配置的空间站角动量管理控制器。首先在惯性系下建立了空间站线性化模型,并分析了俯仰轴方向在惯性系角动量管理的不可行性。由此,将俯仰轴与滚动/偏航轴解耦,不约束俯仰轴方向的CMG角动量,将常值、1倍和2倍于轨道频率的扰动纳入状态方程以抑制其对俯仰轴姿态的影响。在滚动/偏航轴方向将常值扰动纳入状态方程中以抑制其对CMG角动量的影响;将1倍、2倍于轨道频率的扰动纳入到状态方程中以抑制其对姿态的影响。然后采用带极点配置的线性二次型(LQR)算法求解出反馈增益矩阵,该算法可以避免选取权重矩阵,并且根据系统性能要求即能将闭环极点配置到复平面虚轴左侧指定的区域。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姿态控制/角动量管理(ACMM) 极点配置 引力梯度力矩 惯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使用磁力矩器管理双自旋航天器角动量的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喜滨 吴凡 王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7-333,共7页
针对一种新型采用双自旋设计进行对地遥感任务的航天器,提出了一种使用磁力矩器对旋转载荷角动量进行管理的方法。使用旋转载荷固连正交安装的三只磁力矩器,在旋转过程中连续输出周期性变化的磁矩,使自转一周过程中产生的合角动量方向... 针对一种新型采用双自旋设计进行对地遥感任务的航天器,提出了一种使用磁力矩器对旋转载荷角动量进行管理的方法。使用旋转载荷固连正交安装的三只磁力矩器,在旋转过程中连续输出周期性变化的磁矩,使自转一周过程中产生的合角动量方向仅沿自转轴方向,避免在其他两轴方向产生角动量累积。该方法在工程上可行性好,仿真结果表明旋转载荷角动量持续保持在期望值附近,不随时间累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自旋航天器 角动量管理 磁力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动量空间的SGCMGs姿态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金金 张小柯 +1 位作者 宋效正 吕旺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4,共6页
针对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s)的奇异问题,旨在建立一种基于角动量空间而非力矩空间的SGCMGs姿态控制策略,从根源上解决SGCMGs的操纵奇异,且不失其敏捷特性.由于此控制方案的动量管理环节需要另外一套动量交换机构参与,故引入反作用飞... 针对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s)的奇异问题,旨在建立一种基于角动量空间而非力矩空间的SGCMGs姿态控制策略,从根源上解决SGCMGs的操纵奇异,且不失其敏捷特性.由于此控制方案的动量管理环节需要另外一套动量交换机构参与,故引入反作用飞轮(RWs)组成混合执行机构,同时RWs可在机动末端用于高精度姿态稳定.针对双平行SGCMGs,采用特征轴时间最优路径进行角速度规划,并基于角动量空间设计控制策略.同时,针对一个陀螺失效的情况设计了相似的角动量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角动量控制律不涉及奇异问题,且敏捷性与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奇异 角动量空间 特征轴旋转 角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抓捕后复合体系统稳定的协调控制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厚德 梁斌 +2 位作者 李成 徐文福 史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20-929,共10页
针对航天器抓捕后由于系统质量特性和动量的改变而导致复合体系统失稳的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角动量守恒的协调控制方法:关节阻尼控制和关节函数参数化协调控制。这两种方法通过对各关节和飞轮的速度进行协调规划和控制,实现对系统角动... 针对航天器抓捕后由于系统质量特性和动量的改变而导致复合体系统失稳的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角动量守恒的协调控制方法:关节阻尼控制和关节函数参数化协调控制。这两种方法通过对各关节和飞轮的速度进行协调规划和控制,实现对系统角动量的管理和重分配,在实现对目标进行停靠的同时,保证了基座的稳定性。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关节函数参数化在实现系统稳定的同时还可使机械臂处于期望的臂型,以方便开展在轨维修等服务操作。所提出的方法将实际飞轮作为动量交换装置,具有很好的工程可实现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航天器 复合体系统 协调控制 角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混合执行机构的快速机动卫星力矩分配算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耿云海 侯志立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1-616,共6页
针对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群(SGCMGs)存在奇异和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存在框架转速死区的问题,研究了SGCMG与飞轮联合作为执行机构的控制力矩分配算法,以SGCMG功耗、飞轮功耗和飞轮角动量的二次型加权矩阵求和为性能指标,提出了一种... 针对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群(SGCMGs)存在奇异和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存在框架转速死区的问题,研究了SGCMG与飞轮联合作为执行机构的控制力矩分配算法,以SGCMG功耗、飞轮功耗和飞轮角动量的二次型加权矩阵求和为性能指标,提出了一种形式简洁的混合执行机构力矩分配算法,通过分析,证明该分配算法能够有效的避免SGCMGs的奇异;设计了一种SGCMG功耗加权矩阵的调节策略,解决了SGCMG陷入转速死区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飞轮角动量加权矩阵的调节策略,通过对加权矩阵的实时调节实现了对飞轮角动量的管理,解决了飞轮转速的饱和与过零问题。数学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力矩分配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机动 混合执行机构 力矩分配算法 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 飞轮 角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大帆板卫星对日姿态轨迹优化及跟踪控制
15
作者 于铭晗 贾英宏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减小单侧大帆板卫星长时间对日巡航模式下气动力矩和引力梯度力矩所造成的三轴角动量积累,对该卫星进行对日姿态轨迹优化及跟踪控制研究.建立单侧大帆板卫星的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利用高斯伪谱法得到使三轴角动量积累最小的期... 为了减小单侧大帆板卫星长时间对日巡航模式下气动力矩和引力梯度力矩所造成的三轴角动量积累,对该卫星进行对日姿态轨迹优化及跟踪控制研究.建立单侧大帆板卫星的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利用高斯伪谱法得到使三轴角动量积累最小的期望姿态轨迹;为使卫星在惯量矩阵不确定和未知干扰力矩的影响下能够跟踪期望姿态轨迹,设计了自适应滑模控制律.该控制律利用自适应律对控制增益进行调节,无需事先确定系统不确定性的上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能够实现卫星的对日姿态跟踪;相比常用的对日基准坐标系,优化得到的姿态轨迹能够明显减少卫星三轴角动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大帆板卫星 对日巡航 轨迹优化 角动量管理 姿态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