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流能自由变偏角水轮机限位角优化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学伟 张亮 +2 位作者 李志川 盛其虎 王树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41-1345,1393,共6页
针对潮流能水轮机中的水动力问题,采用基于粘性CFD理论的多体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潮流能自由变偏角水轮机水动力性能的重要参数限位角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限位角下叶片偏角和水轮机转矩变化规律,阐明了限位角对水轮机运动特性和动... 针对潮流能水轮机中的水动力问题,采用基于粘性CFD理论的多体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潮流能自由变偏角水轮机水动力性能的重要参数限位角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限位角下叶片偏角和水轮机转矩变化规律,阐明了限位角对水轮机运动特性和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以水轮机功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提出了限位角参数优化选取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表明:当叶片摆动到限位角时,偏角由限位角的大小决定,限位角上限和下限对偏角的控制区域不同,这样可以通过单独调节限位角的上限或者下限分别改善叶片在不同方位角处的水动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 垂直轴 变偏水轮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E的渐开线角变位斜齿轮参数化设计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建龙 林俊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8年第7期99-101,共3页
参数化设计方法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现已广泛用于工业界。充分运用Pro/E软件的参数化技术,实现渐开线角变位斜齿轮的三维参数化建模。依据渐开线生成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公式,在方程编辑器中输入渐开线的笛卡尔坐标方程,从而生成精确的... 参数化设计方法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现已广泛用于工业界。充分运用Pro/E软件的参数化技术,实现渐开线角变位斜齿轮的三维参数化建模。依据渐开线生成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公式,在方程编辑器中输入渐开线的笛卡尔坐标方程,从而生成精确的齿轮轮廓渐开线;根据角变位斜齿轮各参数的计算公式,精确创建了齿廓曲线;利用扫描混合和阵列命令创建斜齿轮的轮齿特征。参数化设计为齿轮的装配和模拟仿真提供了基础,使机械产品的CAD/CAE/CAM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E 渐开线 斜齿轮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Windup变结构自适应PID控制在航空相机位角控制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付金宝 丁亚林 +1 位作者 李清军 刘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6-632,共7页
航空相机位角控制系统在大给定行程条件下易出现积分Windup现象,从而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为了提高位角控制系统在大给定输入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性能,提出采用基于Anti-Windup的变结构自适应抗饱和PID控制法来设计位角控制系统。采用主副... 航空相机位角控制系统在大给定行程条件下易出现积分Windup现象,从而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为了提高位角控制系统在大给定输入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性能,提出采用基于Anti-Windup的变结构自适应抗饱和PID控制法来设计位角控制系统。采用主副串级双回路的位置控制策略,在速度内环采用了基于Anti-Windup的变结构自适应PID控制的补偿环节,并采用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PID整定方法对速度内环PID初始参数进行整定,参数选取最优指标时对超调采取惩罚功能,使位角控制系统在大给定行程输入下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性能。实验表明:采用基于AntiWindup的变结构自适应PID控制的控制策略,避免了位角反射镜在检焦结束后的回位阶段进入饱和状态,使回位调整时间缩小了35.7%,提高了检焦结束后大行程回位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相机 变结构 抗饱和 检焦 控制系统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和关节突关节退变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聪 徐庆平 +6 位作者 艾雯 江凯燕 袁佳 吴炳华 尹生江 毕振宇 焦培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5-538,545,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关系。方法利用4度评估法,3位测评者对2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的轴向位CT图像上C3/4~C6/7节段共160个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和退变程度进行单盲随机测评,并统计分析。结果20具颈... 目的探讨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的关系。方法利用4度评估法,3位测评者对2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的轴向位CT图像上C3/4~C6/7节段共160个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和退变程度进行单盲随机测评,并统计分析。结果20具颈椎标本在不同节段间的关节突关节矢状位不对称角度无显著性差异(F=0.55,P=0.6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也无显著性差异(左侧:Z=3,P=0.646;右侧:Z=3,P=0.376),但C3/4和C4/5的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程度与同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程度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C3/4:Z=8.567,P=0.014;C4/5:Z=2.000,P=0.025)。结论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可能和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矢状的不对称性 关节突关节退变 CT 颈椎尸体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和CT在测评退行性颈椎滑脱关节突关节矢状位不对称角中可靠性的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徐聪 于雪峰 +3 位作者 廖琦 陈伟高 许乙凯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 确定MRI和CT评估退行性颈椎滑脱关节突关节矢状位不对称角的可靠性。方法利用4度评估法,3个评估者对60位病人的76个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程度在轴向位MRI和CT上进行单盲和随机测评,结果用Kappa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评... 目的 确定MRI和CT评估退行性颈椎滑脱关节突关节矢状位不对称角的可靠性。方法利用4度评估法,3个评估者对60位病人的76个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程度在轴向位MRI和CT上进行单盲和随机测评,结果用Kappa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评估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时,CT和MRI的一致性为0.76(加权K值,P〈0.001),一致率为82%(62 vs 76),可认为方法间有比较好的一致性,三个测评者在MRI和CT中的k值范围分别为0.61-0.74和0.65-0.81,可认为测评者间用MRI测评时的信度为比较可靠,用CT测评时为比较可靠到非常可靠,但测评者内的信度无论是MRI还是CT都比测评者间的信度要高。结论 MRI和CT在评估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的不对称性时无论是方法间的一致性,还是组间或组内的信度,都有较好的一致性,这表明MRI用于测评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度的不对称性是比较可靠的。因此,用MRI测评时没有必要再增加额外的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矢状不对称 退行性颈椎滑脱 MRI CT Kapp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E的角变位斜齿轮参数化精确建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温伟刚 张金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1,共2页
综合运用Pro/E软件的参数化技术对渐开线角变位斜齿轮参数化的精确建模设计进行了研究,以角变位斜齿轮加工和渐开线齿廓生成原理为基础,对比斜齿轮一般建模方法,从前齿廓截面、后齿廓截面的建立和螺旋线生成三个方面,提出了精确的角变... 综合运用Pro/E软件的参数化技术对渐开线角变位斜齿轮参数化的精确建模设计进行了研究,以角变位斜齿轮加工和渐开线齿廓生成原理为基础,对比斜齿轮一般建模方法,从前齿廓截面、后齿廓截面的建立和螺旋线生成三个方面,提出了精确的角变位斜齿轮参数化建模方法,实现了角变位斜齿轮精确建模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 PRO/E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侧隙啮合方程的角变位齿轮副参数化建模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光汉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76,共3页
根据齿轮设计的无侧隙啮合方程,运用PTC/Creo软件,通过对角变位齿轮副啮合角的求解和渐开线齿廓的复合曲线与螺旋线的分度圆柱面投影曲线的创建,实现轮齿齿廓的可变截面扫描参数化建模。具有齿数与螺旋角的选取范围无限制的特点,保证了... 根据齿轮设计的无侧隙啮合方程,运用PTC/Creo软件,通过对角变位齿轮副啮合角的求解和渐开线齿廓的复合曲线与螺旋线的分度圆柱面投影曲线的创建,实现轮齿齿廓的可变截面扫描参数化建模。具有齿数与螺旋角的选取范围无限制的特点,保证了齿轮的参数化模型与几何尺寸的一致性,有效提升了齿轮的建模精度与设计效率,为进一步实现角变位齿轮副的变位系数的优化设计和有限元分析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Creo 无侧隙啮合方程 齿轮副 参数化建模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位成角心血管造影术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8
作者 王舒 郭德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55-57,共3页
心脏是纵隔障内的主要器官,形如一园锥体.从心底部的大血管蒂至心尖的心脏长轴呈头足向,除自右向左倾斜外还自后向前与人体纵轴形成30°~40°夹角。在房室瓣水平的切面上,室间隔为120°的曲面结构,凹面向后,其前缘在后缘... 心脏是纵隔障内的主要器官,形如一园锥体.从心底部的大血管蒂至心尖的心脏长轴呈头足向,除自右向左倾斜外还自后向前与人体纵轴形成30°~40°夹角。在房室瓣水平的切面上,室间隔为120°的曲面结构,凹面向后,其前缘在后缘的左侧,后部与房间隔在同一水平面。左、右房室瓣也不在同一水平,右侧更接近心尖.主动脉、肺动脉总干及其分支开口在行径过程中部分相叠…….这些解剖上的特点,使常规正侧位投照的心血管造影不能准确全面清楚地显示血管和各房室的病变.为此,Bargeron 及其同事首先提出了轴位成角投照的电影心血管造影方法.轴位心血管造影术即为改变病人的体位使心脏纵轴与 X 线垂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造影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猪子宫孕角变位的诊治
9
作者 周加德 《河北畜牧兽医》 2004年第7期J037-J037,共1页
关键词 母猪 子宫孕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猪子宫孕角变位的诊治
10
作者 周加德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4年第2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母猪 子宫孕 症状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猪子宫孕角变位的诊治
11
作者 周加德 《辽宁畜牧兽医》 2004年第2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母猪 子宫孕 症状 手术治疗 骨盆腔 异常 剖腹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辊磨床异形结构轴承偏位角的计算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川 蔡家斌 +1 位作者 周元康 张国萍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34,38,共6页
某轧辊磨床磨头轴承的异形结构导致偏位角将直接影响压力油膜起始点的坐标和压力油膜的求解域,进而影响轴承动压区的压力分布,因此在计算轴承承载力时,必须首先求解偏位角。采用准二维问题求解轴承动压区轴向中间截面上的压力分布,利用&... 某轧辊磨床磨头轴承的异形结构导致偏位角将直接影响压力油膜起始点的坐标和压力油膜的求解域,进而影响轴承动压区的压力分布,因此在计算轴承承载力时,必须首先求解偏位角。采用准二维问题求解轴承动压区轴向中间截面上的压力分布,利用"节点压力求和"法计算得到偏位角,并与数值积分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求解全油膜的压力分布及油膜的起始和终止角,为该动静压轴承的承载能力设计计算提供了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节点压力求和"法简化了计算过程,且与数值积分法得到的收敛动压轴承偏位角相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分布 准二维问题 油膜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路军 张建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8-560,共3页
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sangle)指侧位X线片上距骨线和第一跖骨线的夹角,反映前足和后足的对线关系,为一种直接测量足部矢状面畸形的方法,常用来评价足部内侧足弓畸形,其交点可用来确定中足塌陷的部位,目前已用于评价多种足部疾病... 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sangle)指侧位X线片上距骨线和第一跖骨线的夹角,反映前足和后足的对线关系,为一种直接测量足部矢状面畸形的方法,常用来评价足部内侧足弓畸形,其交点可用来确定中足塌陷的部位,目前已用于评价多种足部疾病,如扁平足、平足症、高弓足、马蹄内翻足、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等。因此,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是足部X线测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测量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对于评估足部功能、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疾病预后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第一跖骨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位肱骺角诊断儿童隐匿性肱骨外髁骨折的价值
14
作者 王健 杨奇芳 +3 位作者 刘俊刚 梁舜菊 荆晶 张艳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侧位肱骺角在儿童隐匿性肱骨外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行肘关节正侧位拍片的1~4岁儿童,其中肱骨外髁骨折61例,正常组80例。以肱骨下段前缘骨皮质最前缘作为肱骨长轴线,... 目的探讨侧位肱骺角在儿童隐匿性肱骨外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行肘关节正侧位拍片的1~4岁儿童,其中肱骨外髁骨折61例,正常组80例。以肱骨下段前缘骨皮质最前缘作为肱骨长轴线,以椭圆形肱骨小头长轴线作为骺板线,测量侧位肱骺角,比较正常组不同年龄间以及骨折组与正常组间侧位肱骺角,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讨侧位肱骺角对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侧位肱骺角在正常组[45.04°(38.88°,50.88°)]及骨折组[35.24°(31.99°,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8,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侧位肱骺角的诊断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04。最佳界值选择41.20°时,诊断肱骨外髁骨折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66.2%。结论侧位肱骺角对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应用其诊断利于减少儿童隐匿性肱骨外髁骨折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肱骨 肱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机构设计中应用角变位齿轮的一个理论问题
15
作者 丛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4-179,共6页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中的角度变位齿轮,其设计特点决定了它比标准齿轮和高度变位齿轮有许多优点和特殊性,可以用在许多两者无法使用的场所。特别在行星轮系机构中,为了满足同心条件、装配条件及邻接条件,有时必须采用角度变位齿轮传动。
关键词 行星机构 齿轮 设计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定位结合椎弓根漏斗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籍剑飞 张玉良 +5 位作者 任忠明 裴斐 金辉 周杨 王海东 张银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像定位结合椎弓根漏斗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的方法。方法:2005年6月~2006年12月以棘突为定位标志,寻找X片上椎弓根投影坐标,术中切除该投影区椎板外侧皮质,并挖除部分松质骨,直视下置入椎弓根螺钉506枚(121... 目的:探讨影像定位结合椎弓根漏斗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的方法。方法:2005年6月~2006年12月以棘突为定位标志,寻找X片上椎弓根投影坐标,术中切除该投影区椎板外侧皮质,并挖除部分松质骨,直视下置入椎弓根螺钉506枚(121例),术后行CT扫描并记录椎弓根螺钉螺纹对椎弓根皮质的侵犯分度、椎弓根轴线与椎弓根螺钉轴线的水平位夹角(transverse section angle,TSa)、X线侧位片上椎弓根螺钉轴线与椎体上终板平行线的矢状位成角(sagital section angle,SSa)及椎弓根螺钉与椎体前缘的距离,以衡量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效果。结果:506枚椎弓根螺钉均一次性成功置入,499枚对椎弓根形成Ⅰ度侵犯,7枚为0度侵犯,无螺钉破入椎管内,测量椎弓根螺钉TSa角度平均为(-0.41±1.07)°,SSa角度平均为(-0.39±0.67)°,PS与椎体前缘距离平均为(0.31±0.59)mm。结论:影像定位结合椎弓根漏斗技术是一种能够准确置入适当长度及直径的椎弓根螺钉,从而提供牢固的椎弓根螺钉稳定性,为临床提供了又一种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椎弓根螺钉矢状面 椎弓根螺钉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离子在五角场中的基矢和有关的矩阵元 被引量:3
17
作者 沙昆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5-88,共4页
本文证明了,若选定与群键(SO_3D_nC_n)×SU(2)对称性相匹配的单电子基矢,则由它们直积构成的单个Slater函数是d^N体系D_nC_n旋量群不可约表示的基矢,或其2个一维表示直和的基矢。讨论了D_5对称体系对称基矢及有关矩阵元和顺磁参数... 本文证明了,若选定与群键(SO_3D_nC_n)×SU(2)对称性相匹配的单电子基矢,则由它们直积构成的单个Slater函数是d^N体系D_nC_n旋量群不可约表示的基矢,或其2个一维表示直和的基矢。讨论了D_5对称体系对称基矢及有关矩阵元和顺磁参数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组态 旋量基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相位分析与心功能参数对心肌梗塞患者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陈秋雄 李光绍 +2 位作者 李燕屏 叶广春 曾巨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0年第6期471-471,共1页
本文应用平衡法心脏门电路血池显像的核素相位分析,对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正常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4~75岁。均无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病史;心脏无阳性体征。
关键词 心肌梗塞患者 心功能参数 分析 阳性体征 下壁 脑血管病 梗塞区 室壁运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角度同步机测试系统研究
19
作者 李万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93,共3页
针对船舶角度同步机故障,导致航位角误差大、不准确的问题,设计一个嵌入式角度同步机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3部分:前端模拟导航单元、中端通信单元、终端同步机测试单元。首先利用前端模拟导航单元产生角度模拟测试信号,然后利用中... 针对船舶角度同步机故障,导致航位角误差大、不准确的问题,设计一个嵌入式角度同步机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3部分:前端模拟导航单元、中端通信单元、终端同步机测试单元。首先利用前端模拟导航单元产生角度模拟测试信号,然后利用中端通信单元将信号传输给终端同步机测试单元,在该单元中转换角度信号,并与之前的角度信号进行对比,最后通过显示屏将结果显示出来。结果表明:本系统测试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由此说明本系统测试准确性高,能准确判断出角度同步机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同步机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ric-ICL shows better predictability and efficacy than FSLASIK for myopia correction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high myopia and astigmatism
20
作者 LI Hongyang LIAO Wenxiong +7 位作者 LEI Peng YANG Chunyuan LI Yanying XUE Liping TAN Duo LIU Sijing WU Yi CHEN Meilan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3-1121,共9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Toric-ICL)and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for myopia correction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high myopia complicated ...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Toric-ICL)and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for myopia correction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high myopia complicated with astigmatism.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 from 64 patients(aged 18-42 years)with moderate to high myopia complicated with astigmatism(128 eyes)undergoing either Toric-ICL(28 patients/56 eyes)or FS-LASIK(36 patients/72 eyes)at our department between January,2019 and December,2020.The changes of 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VA),spherical equivalent(SE),mean astigmatism correction index(CI),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an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following the procedu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FS-LASIK group,all the eyes(72/72)achieved an UCVA≥1.0,similar to the rate in Toric-ICL group(55/56 eyes;P=0.2374).The postoperative SE was also comparable between FS-LASIK and Toric-ICL groups[0.43±0.06 D(range:-1.0 to 1.50 D)vs 0.38±0.05 D(range:-0.75 to 1.00 D);P=0.56].The mean astigmatism C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S-LASIK group than in Toric-ICL group(0.8561 vs 0.7176;P<0.0001),and 88.89%of the eyes in FS-LASIK group and 69.64%in Toric-ICL group had postoperative astigmatism≤0.50 D.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postoperative corneal ECD in FS-LASIK group,whereas EC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procedure in Toric-ICL group(P=0.0057).The patients undergoing Toric-ICL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of postoperative IOP,but the patients receiving FS-LASIK h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IOP after the procedure(P<0.001).Conclusion Although the patients included in Toric-ICL group had higher myopia and astigmatism,Toric-ICL still showed better predictability and efficacy for astigmatic correction in Toric-ICL group.Toric-ICL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equivalent of FS-LASIK for correcting moderate myopia but can be more advantageous for correcting high myopia with astigmat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MYOPIA ASTIGMATISM treatment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