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κB和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在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丁艳 赵雷 +3 位作者 贾德胜 黄志华 梅红 彭罕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9-884,共6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response factor-1,Egr-1)在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α-异硫氰酸萘酯(ANIT)按50 mg/kg 一次灌胃大鼠,建立急...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response factor-1,Egr-1)在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α-异硫氰酸萘酯(ANIT)按50 mg/kg 一次灌胃大鼠,建立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 分别检测灌胃后24、48、72 h 肝组织中 NF-κB p65蛋白表达和 Egr-1 mRNA 表达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模型组24、48、72 h 肝组织 Egr-1 mRNA 表达量分别为(12.73±3.02)×10^(-2)、(8.19±2.29)×10^(-2)、(5.79±0.78)×10^(-2),24、48 h 均高于对照组(P 均<0.05),72 h 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24、48、72 h肝组织 NF-κB p65核表达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8.3%、26.5%、2.7%,其中24、48 h 均高于对照组(P 均<0.05),72 h 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24、48 h NF-κB p65核表达阳性细胞分级分别与同一时间点的血清 TB、DB、ALT 呈正相关(P 均<0.05);模型组24、48 hEgr-1 mRNA 表达量分别与同一时间点的血清TB、DB、AIT、GGT 呈正相关(P 均<0.05);模型组72 h 肝组织 NF-κB p65、Egr-1 mRNA 表达量与72 h 时血清 TB、DB、ALT、GGT 无相关关系(P 均>0.05);模型组24、48 h NF-κB p65核表达阳性细胞分级与同一时间点的血清 GGT 亦无相关关系(P 均>0.05);模型组24、48 h 肝组织 Egr-1 mRNA 表达量及 NF-κB p65核表达阳性细胞分级均与同一时间点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分级呈正相关(P 均<0.05);模型组72 h 肝组织 Egr-1 mR-NA 表达量及 NF-κB p65核表达阳性细胞分级均与同一时间点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分级无相关关系(P 均>0.05)。结论 NF-κB和 Egr-1在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肝组织中表达增高,与肝损伤程度相关,参予了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病理过程。[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0):879-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ΚB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免疫组化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胆汁淤积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表达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崔戈 张婷 崔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 :分析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m RNA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关联,探讨CCAT-1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及病程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q PCR)检测结直肠癌(60例)、结直肠腺瘤... 目的 :分析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m RNA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关联,探讨CCAT-1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及病程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q PCR)检测结直肠癌(60例)、结直肠腺瘤(3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外周血中CCAT-1 m RNA表达,采用ROC曲线判断CCAT-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计算Youden指数确定CCAT-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阈值;采用双变量相关(bivariate correlation)Pearson检验分析CCAT-1m RN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CCAT-1 m RNA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绘制生存曲线。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CAT-1 m RNA水平相对于结直肠腺瘤患者(P<0.01)、健康志愿者(P<0.01)显著高表达,CCAT-1 m RNA在健康志愿者、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呈逐渐递增趋势;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CAT-1 m RNA表达量与肿瘤直径(P<0.05)、分化程度(P<0.01)、原发灶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数(P<0.01)、远处转移(P<0.05)及TNM分期(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CCAT-1 m RNA高表达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CCAT-1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 结直肠癌 早期筛检 病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胰岛缺血性损伤分子机制及核心转录因子的鉴定
3
作者 董博清 王颖 +7 位作者 王晨鸽 毕焕京 王婧雯 马睿阳 郑瑾 薛武军 丁小明 李杨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0-927,共8页
目的探讨胰岛移植损伤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和细胞间相互作用。方法使用炎症因子处理的小鼠胰岛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基于Seurat包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整合数据以去除批次效应。根据已知标志物对各个细胞亚群进行注释。基于CellChat包对炎症... 目的探讨胰岛移植损伤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和细胞间相互作用。方法使用炎症因子处理的小鼠胰岛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基于Seurat包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整合数据以去除批次效应。根据已知标志物对各个细胞亚群进行注释。基于CellChat包对炎症因子处理组中的细胞互作进行分析,基于细胞表面受体和配体的表达情况推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使用基因集富集分析明确炎症因子处理后β细胞中富集的生物过程。最后鉴定出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并使用供者胰岛缺血性损伤的微阵列数据集以及蛋白质印迹法进行验证。结果在小鼠胰岛中共发现了7个不同的细胞亚群,其中β细胞占据的比例最大。细胞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数量和强度最高。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炎症因子处理后,β细胞中的免疫反应正向富集,而肽类激素、胆汁酸代谢以及离子稳态下调。在小鼠的单细胞转录和供者胰岛缺血性损伤的微阵列数据集中鉴定出共同的差异转录因子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NFKBIA)、转录激活因子3(ATF3)。其中,NFKBIA、ATF3表达上调,EGR1表达下调。EGR1蛋白表达量在冷缺血24 h、48 h及72 h后下调。结论EGR1为与胰岛冷缺血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未来的研究应重点探讨EGR1及其下游靶基因的具体机制,以期为胰岛移植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1型糖尿病 单细胞转录 细胞通讯 转录因子 冷缺血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 转录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对严重烧伤小鼠早期肠损伤及SIRT1/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曌华 张永 裴敬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570,576,共6页
目的:研究虎杖苷(PD)对严重烧伤小鼠早期肠损伤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严重烧伤小鼠模型,实验分为假烧伤组、烧伤组、低、中、高剂量PD组、谷氨酰胺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测定各... 目的:研究虎杖苷(PD)对严重烧伤小鼠早期肠损伤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严重烧伤小鼠模型,实验分为假烧伤组、烧伤组、低、中、高剂量PD组、谷氨酰胺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测定各组小鼠回肠黏液含量,回肠组织病理学观察,蛋白印迹法(WB)测定各组小鼠回肠组织中SIRT1、NF-κB p6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10、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iNOS)、丙二醛(MDA)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可见小鼠烧伤部位有渗血、感染、水肿发生。与假烧伤组相比,烧伤组回肠黏膜水肿、充血,大量杯状细胞分泌,淋巴细胞浸润,绒毛断裂坏死,回肠黏液含量、SIRT1、IL-10水平显著降低,NF-κB p65、TNF-α、IL-1β、NO、iNOS、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烧伤组相比,低、中、高剂量PD给药治疗后,小鼠烧伤创面有褐色痂壳形成,创面皱缩,随后出现创面上皮爬行、干燥,高剂量组治疗结束后痂壳脱离,创面平整、红润,基本愈合,回肠黏液含量、SIRT1、IL-10水平显著升高,NF-κB p65、TNF-α、IL-1β、NO、iNOS、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谷氨酰胺组症状缓解情况与高剂量组相当。结论:PD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以缓解严重烧伤小鼠早期肠损伤症状,可能与SIRT1/NF-κB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早期肠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型IL-15联合RAE-1ε增强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钱莉 陆家辉 +5 位作者 傅奕 郑月娟 佟大可 龚卫娟 潘兴元 季明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616,共6页
目的:探讨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和膜型IL-15对小鼠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前期研究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F3为基础构建了3株BaF3工程细胞株,即表达膜型IL-15的BaF3/mb15细胞、表达RA... 目的:探讨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和膜型IL-15对小鼠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前期研究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F3为基础构建了3株BaF3工程细胞株,即表达膜型IL-15的BaF3/mb15细胞、表达RAE-1ε的BaF3/RAE细胞和同时表达膜型IL-15和RAE-1ε的BaF3/mb15/RAE细胞。将γ射线灭活后的3株BaF3工程细胞株作为刺激细胞,分别刺激小鼠N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刺激后NK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胞内染色法检测N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分泌,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对小鼠淋巴瘤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BaF3/mb15和BaF3/RAE细胞相比,BaF3/mb15/RAE细胞可有效上调NK细胞表面CD25、CD44、FasL和CD107a的表达,但对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分泌没有明显刺激作用。当效靶比为20:1时,BaF3/mb15、BaF3/RAE和BaF3/mb15/RAE细胞刺激后NK细胞对靶细胞YAC1的杀伤率分别为(39.7±2.9)%、(45.3±2.3)%和(59.0±6.9)%,均高于BaF3组的(28.3±1.5)%(P<0.01),且BaF3/mb15/RAE组高于BaF3/mb15和BaF3/RAE组(P<0.05)。结论:膜型IL-15联合RAE-1ε可促进NK细胞活化并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型IL-15 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 NK细胞 CD107a 淋巴瘤 YAC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G2D配体RAE1ε对乳腺癌细胞4T1衍生MDSC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钱莉 刘阳 +6 位作者 叶枫 刘露 王少卿 贾筱琴 傅奕 龚卫娟 田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表达小鼠NKG2D配体之一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淋巴细胞Ba F3对乳腺癌细胞株4T1成瘤小鼠来源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 目的:探讨表达小鼠NKG2D配体之一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淋巴细胞Ba F3对乳腺癌细胞株4T1成瘤小鼠来源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 F3为基础,构建表达RAE1ε的Ba F3-RAE1ε细胞以及表达空质粒的Ba F3-mock对照细胞。通过4T1原位肿瘤模型诱导产生CD11b+Gr-1+MDSC,将Ba F3-mock细胞和Ba F3-RAE1ε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分别与脾MD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表面CD40、CD80、F4/80、CD11c的表达和MDSC内活性氧(ROS)的水平;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IL-10、IL-4和IFN-γ的含量;Griess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一氮化氮(NO)的浓度。磁珠分选共培养体系中的MDSC,检测裂解后精氨酸酶的活性;另外,将分选后的MDSC与抗CD3/抗CD28抗体活化的脾细胞共培养,CFSE法检测活化的CD3+CD8+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成功获得4T1原位肿瘤模型来源的小鼠脾MDSC。与Ba F3-mock细胞相比,Ba F3-RAE1ε细胞刺激对MDSC分泌IL-4、IFN-γ、IL-10和NO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MDSC表达CD40、CD80、F4/80、CD11c和ROS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Ba F3-mock细胞相比,Ba F3-RAE1ε细胞刺激显著提高MDSC的精氨酸酶活性(156.166±1.209 vs 110.135±7.356,P<0.01),并明显增强MDSC对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RAE-1ε在体外增强4T1成瘤小鼠来源的MDSC的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 髓系抑制性细胞 精氨酸酶 乳腺癌4T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细胞株BaF3-mb15-RAE对IKDC功能分子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钱莉 陆家辉 +8 位作者 秦宏超 芮程磊 陈文艳 贾筱琴 傅奕 龚卫娟 田芳 胡茂志 季明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9-395,共7页
目的:探讨单独或共同表达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和膜型IL-15的B淋巴细胞BaF3对小鼠产生IFN的杀伤性DC(IFN producing killer DC,IKDC)功能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F3为... 目的:探讨单独或共同表达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和膜型IL-15的B淋巴细胞BaF3对小鼠产生IFN的杀伤性DC(IFN producing killer DC,IKDC)功能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F3为基础,分别构建表达膜型IL-15的BaF3-mb15细胞和表达RAE1ε的BaF3-RAE细胞及同时表达膜型IL-15和RAE1ε的BaF3-mb15-RAE细胞。通过体外细胞因子诱导产生骨髓来源的小鼠成熟DC,将丝裂霉素灭活后的3株BaF3工程细胞株作为刺激细胞,分别与D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DC中CD11clowB220+NK1.1+IKDC比例和DC表面CD40、CD80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选DC中的IKDC,将丝裂霉素灭活后的3株BaF3工程细胞株与其共培养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对IKDC表面CD40、CD80、CD86、NKG2D、MHCⅡ类分子、CD107a和FasL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骨髓来源的小鼠成熟DC。与BaF3-mb15细胞和BaF3-RAE细胞相比,BaF3-mb15-RAE细胞刺激显著提高DC中IKDC比例[(50.0±5.6)%vs(30.3±8.2)%、(36.0±4.6)%,均P<0.05],并且有效刺激IKDC表面CD40(180.1±28.2 vs 44.7±7.8、36.0±3.1,P<0.01)和FasL(P<0.05)表达上调;与BaF3细胞和BaF3-mb15细胞相比,BaF3-mb15-RAE细胞有效刺激IKDC表面CD80(P<0.05)表达上调,而3株BaF3工程细胞刺激均不影响DC表面CD40、CD80的表达(P>0.05);同时,3株BaF3工程细胞对IKDC表面CD86、MHCⅡ类分子、NKG2D和CD107a的表达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RAE-1ε和膜型IL-15协同作用可促进IKDC增殖并诱导其高表达CD40和Fa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5 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 产生IFN的杀伤性DC FASL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细胞株BaF3-RAE1ε诱导产生的MDSC的杀伤功能及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钱莉 刘阳 +8 位作者 刘露 叶枫 王少卿 贾筱琴 傅奕 龚卫娟 田芳 丁婧娟 徐雨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51-855,共5页
目的:探讨表达NKG2D配体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细胞株BaF3诱导产生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杀伤功能及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细胞株B... 目的:探讨表达NKG2D配体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细胞株BaF3诱导产生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杀伤功能及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细胞株BaF3为基础,构建表达空质粒的BaF3-mock对照细胞和表达RAE1ε的BaF3-RAE1ε细胞。将BaF3-mock和BaF3-RAE1ε细胞分别注射小鼠后诱导产生CD11b^+Gr-1^+MDSC,磁珠分选MDSC后与NK细胞共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NK细胞表面NKG2D和CD107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其对NK细胞分泌IFN-γ的影响。将MDSC分别与BaF3-mock和BaF3-RAE1ε细胞共培养后,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对靶细胞BaF3-mock和BaF3-RAE1ε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与BaF3-mock细胞相比,BaF3-RAE1ε细胞诱导产生的MDSC对NK细胞表面NKG2D和CD107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NK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BaF3-mock细胞相比,BaF3-RAE1ε细胞诱导产生的MDSC对靶细胞BaF3-mock和BaF3-RAE1ε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1.99±0.39)%vs(8.63±1.45)%、(5.09±0.67)%vs(17.33±0.41)%,P<0.01]。[(1.20±0.09)%vs(10.31±0.69)%、(5.52±1.64)%vs(18.91±3.04)%,P<0.01]。结论:RAE-1ε增强MDSC对靶细胞的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 髓系抑制性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6与早期肝纤维化
9
作者 周霞 徐可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66-467,共2页
Kruppel样因子6(KLF6)是一种核转录调控因子,也称Zf9(zinc finger factor 9)或CPBP(core promoter-binding protein),可以特异性结合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C盒、CACCC盒等核心元件而发挥生物学效应。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在活化... Kruppel样因子6(KLF6)是一种核转录调控因子,也称Zf9(zinc finger factor 9)或CPBP(core promoter-binding protein),可以特异性结合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C盒、CACCC盒等核心元件而发挥生物学效应。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在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中,可见KLF6的表达,KLF6可通过调节TGFβ1及Ⅰ型TGFβ、Ⅱ型TGFβ受体、尿激酶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α1(1)型胶原的表达,在肝纤维化过程中发挥其作用,现就KLF6与早期肝纤维化的关系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肝纤维化 转录调控因子 基因启动子区域 TGFΒ1 TGFΒ受体 肝纤维化过程 特异性结合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迎雪 迟永良 +5 位作者 伊晓倩 刘改红 张栋斌 季加富 司尚坤 苏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HS)致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潜在机制。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16~17周龄,体重4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HS)致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潜在机制。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16~17周龄,体重4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12只。SH组麻醉后仅分离出右股静脉和股动脉,不行动静脉置管,HS组和SF组制备HS大鼠模型。HS组经静脉导管进行液体复苏,复苏液为所失自体血加1.5倍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生理盐水10 ml/kg,SF组复苏液为所失自体血加1.5倍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10 ml/kg,灌注时间约60 min。于术后24、48 h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肺组织检测湿重与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浓度,采用PCR法检测肺组织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ORγt、Foxp3、HIF-1α、水通道蛋白1(AQP1)和AQP5蛋白含量,肺组织行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行肺损伤评分。结果与术后24 h比较,术后48 h SF组肺组织W/D、IL-6和IL-17浓度、RORγt和HIF-1α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浓度、Foxp3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AQP1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SH组比较,术后24、48 h HS组和SF组W/D、IL-6、IL-17、IL-10和TGF-β浓度、RORγt、Foxp3和HIF-1α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AQP1、AQP5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质充满大量水肿液,其间浸润着大量炎性细胞。与HS组比较,术后24、48 h SF组W/D、IL-6和IL-17浓度、RORγt和HIF-1α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浓度、Foxp3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AQP1和AQP5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紊乱改善,水肿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数量减少。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调节促炎因子IL-6、IL-17与抗炎因子IL-10、TGF-β平衡,升高肺组织AQP1、AQP5蛋白含量,降低肺组织W/D和肺损伤评分,减轻HS大鼠肺损伤,机制可能与调节HIF-1α-RORγt/Foxp3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失血性休克 肺损伤 缺氧诱导因子1Α 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 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