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频转换编码及其实现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褚晶辉 俞斯乐 鲁照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78-1683,共6页
转换编码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课题 ,广泛应用于数字视频通信和多媒体网络中 .它是指对已经压缩编码的码流进行再处理 ,使经过处理后的数据符合传输和接收的要求 .本文对转换编码技术的分类和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研讨 ,并进一步指... 转换编码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课题 ,广泛应用于数字视频通信和多媒体网络中 .它是指对已经压缩编码的码流进行再处理 ,使经过处理后的数据符合传输和接收的要求 .本文对转换编码技术的分类和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研讨 ,并进一步指出了它的发展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转换编码 码率转换 分辨率转换 转换编码代理 误码修复 视频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域H.264视频转换编码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高波 余圣发 张兆杨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4-131,共8页
在分析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与以前的编码标准差异基础上,针对压缩域的H.264视频转码,系统地研究了其关键技术的进展,并按DCT到HT的系数变换、运动矢量快速重估计、修正和帧内/间编码模式和速率控制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归纳,还对未... 在分析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与以前的编码标准差异基础上,针对压缩域的H.264视频转码,系统地研究了其关键技术的进展,并按DCT到HT的系数变换、运动矢量快速重估计、修正和帧内/间编码模式和速率控制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归纳,还对未来本领域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域 视频转换编码 H.264 模式映射 运动矢量重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移动视频终端的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快速转换编码 被引量:1
3
作者 贺强 杨高波 张兆扬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6-40,46,共6页
提出一种针对移动终端,基于感兴趣区域(ROI)的快速转换编码方案。首先,根据移动终端的显示尺寸,在视频服务器端利用视觉关注度模型从H.264视频流自动地检测出ROI。然后,在代理服务器端根据ROI转换编码生成适合于移动终端的视频流。此外... 提出一种针对移动终端,基于感兴趣区域(ROI)的快速转换编码方案。首先,根据移动终端的显示尺寸,在视频服务器端利用视觉关注度模型从H.264视频流自动地检测出ROI。然后,在代理服务器端根据ROI转换编码生成适合于移动终端的视频流。此外,针对此转码体系提出了一种快速模式选择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可在降低网络占用带宽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主观视觉效果,并且计算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转换编码 感兴趣区域 视频服务器 快速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降低空间分辨率视频编码转换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00-1902,共3页
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降低空间分辨率视频编码转换算法。根据漂移误差与帧间编码块的运动活动性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帧内刷新方法。该方法根据目标比特率和实际比特率的差值,动态地调整阈值,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帧内编码的比特率,保持了... 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降低空间分辨率视频编码转换算法。根据漂移误差与帧间编码块的运动活动性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帧内刷新方法。该方法根据目标比特率和实际比特率的差值,动态地调整阈值,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帧内编码的比特率,保持了对差错的鲁棒性,限制了差错的时间传播。同时,将率失真函数映射为线性函数,以较少计算复杂度,提出了一种线性速率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地平滑了缓冲器的输出,同时峰值信噪比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编码转换 空间分辨率 自适应帧内刷新 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无线互联网接入中视频编码码率的控制策略
5
作者 李晓辉 吴小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64-166,共3页
建立了用于接入移动无线互联网的视频编码转换模型,提出了自适应运动矢量估值方法.将编码转换码率控制分为图像层控制和宏块层两级,首先对每帧图像的编码比特数进行预分配,然后采用小波变换系数来表征图像特征,为帧内不同特征的宏块选... 建立了用于接入移动无线互联网的视频编码转换模型,提出了自适应运动矢量估值方法.将编码转换码率控制分为图像层控制和宏块层两级,首先对每帧图像的编码比特数进行预分配,然后采用小波变换系数来表征图像特征,为帧内不同特征的宏块选用不同的量化因子,提出一种新的码率控制策略.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视频图像质量没有明显失真的前提下,提高了视频编码转换速度;编码转换输出码流和编码转换缓冲区占用量较稳定,重建图像的信噪比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编码转换 码率控制 移动无线互联网 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