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频眼震电图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宪琪 赵桂萍 石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67-671,共5页
目的采用眼震电图检查方法对早期帕金森病眼球运动异常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选取31例H&Y分期不大于2期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H&Y1期6例,1.5期16例,2期9例。同时选取31例无中枢神经系统、周围前庭系统及眼部疾病的受试者... 目的采用眼震电图检查方法对早期帕金森病眼球运动异常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选取31例H&Y分期不大于2期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H&Y1期6例,1.5期16例,2期9例。同时选取31例无中枢神经系统、周围前庭系统及眼部疾病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凝视检查、自发眼震检查、扫视检查、平稳跟踪检查及视动性眼震检查等。对检查结果分别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扫视速度降低,在个别扫视角度上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向扫视时,病例组准确度异常的发生率为21.1%,对照组为10.8%,右向扫视时,病例组、对照组准确度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8.8%和8.1%,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病例组平稳跟踪试验速度增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视动性眼震、自发及凝视性眼震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眼球运动存在异常,主要表现在扫视和平稳跟踪运动中。眼震电图检查结果可以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球运动 视频眼震电图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眼部症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应黎 王文安 沈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目的研究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眼部症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视频眼震电图(VNG)对2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PD组)进行眼球扫视功能测试并观察眨眼动作,记录治疗前后的扫视潜伏期、扫视精确度和眨眼频率,以24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 目的研究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眼部症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视频眼震电图(VNG)对2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PD组)进行眼球扫视功能测试并观察眨眼动作,记录治疗前后的扫视潜伏期、扫视精确度和眨眼频率,以24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在PD组和对照组,扫视潜伏期分别为(292.18±50.51)ms和(237.40±32.78)ms,扫视精确度分别为89.51±10.59和96.69±11.00,眨眼频率分别为(13.21±7.55)次/min和(20.04±6.56)次/min;在PD组接受治疗的患者(n=19),用药前后扫视精确度分别为90.36±11.09和92.98±10.18,眨眼频率分别为(12.58±7.91)次/min和(16.63±6.98)次/min。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D组扫视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扫视精确度和眨眼频率显著下降(P<0.05,P<0.01);服药后PD组扫视精确度和眨眼频率较服药前显著提高(P<0.05,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的眼球扫视运动和眨眼功能明显异常,可作为PD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抗PD药物治疗可改善PD患者的眼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扫视 视频眼震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眼球运动预测性控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应黎 刘振国 王文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44-946,954,共4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眼球运动预测性控制能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视频眼震电图记录24例早中期原发性PD患者(PD组)和24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可预测性眼球扫视运动,比较两组扫视的精确度。将PD患者预见性扫视(扫视潜伏期<80 ...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眼球运动预测性控制能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视频眼震电图记录24例早中期原发性PD患者(PD组)和24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可预测性眼球扫视运动,比较两组扫视的精确度。将PD患者预见性扫视(扫视潜伏期<80 m s)的精确度与MoCA评分、UPDRS运动部分评分和Hoehn-Yahr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可预测性扫视方案中,PD组和对照组预见性扫视的精确度较非预见性扫视的精确度均显著下降(P<0.01);PD组总体扫视精确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8);PD组预见性扫视精确度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00)。PD组患者预见性扫视精确度与MoCA评分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485,P=0.016),与UPDRS运动部分评分和Hoehn-Yahr分级无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087和0.007,P=0.686和P=0.974)。结论PD患者预见性扫视功能较正常人明显下降,预见性扫视的精确度是反映PD患者认知功能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扫视 视频眼震电图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许教远 区永康 +6 位作者 郑亿庆 杨海弟 陈玲 蔡跃新 李湘辉 邱泽恒 钟俊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方法 436例突发性聋患者分为伴眩晕和不伴眩晕组,伴眩晕组147例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75例,其中上升型听阈曲线28例,平坦型26例,下降型21例;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72例;不伴眩晕组289例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方法 436例突发性聋患者分为伴眩晕和不伴眩晕组,伴眩晕组147例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75例,其中上升型听阈曲线28例,平坦型26例,下降型21例;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72例;不伴眩晕组289例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157例,其中听阈曲线上升型36例,平坦型57例,下降型64例;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132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通过视频眼震电图检测前庭功能。结果伴眩晕组同侧前庭功能下降123例(83.67%,123/147),其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51例,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72例;不伴眩晕组同侧前庭功能下降165例(57.09%,165/289),其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45例,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120例。35例伴眩晕患者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中28例(80%,28/35)前庭功能下降。结论突发性聋伴眩晕者前庭功能明显下降,不伴眩晕者同样可存在前庭功能损伤,且听力损失越严重,前庭功能下降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前庭功能 视频眼震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