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频眼震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眼震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区永康 陈玲 +3 位作者 许耀东 梁象逢 杨海弟 郑亿庆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眼震观察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6月~2007年4月我科资料完整的205例BPPV患者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诊断,同时在裸眼下对照...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眼震观察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6月~2007年4月我科资料完整的205例BPPV患者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诊断,同时在裸眼下对照研究。【结果】共诊断后半规管BPPV142例(69.3%),前半规管BPPV16例(7.8%),裸眼下及VNG辅助下,典型眼震的检出率分别为73.2%和88.7%、75%和100%,两者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半规管BPPV39例(19%),裸眼下及VNG辅助下定侧分别达71.8%和92.3%,两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BPPV共8例(3.9%),裸眼下及VNG辅助下分别发现5例和7例。【结论】BPPV的诊断应根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不同半规管,视频眼震图仪对提高诱发眼震的检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视频眼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裸眼及视频眼震图下眼震特征及定位诊断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波 孙敬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裸眼及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VNG)下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患者眼震及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108例BPPV患者分别进行Dix-Hallpike和滚转试验(Roll),应用红外视频眼震电... 目的探讨裸眼及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VNG)下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患者眼震及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108例BPPV患者分别进行Dix-Hallpike和滚转试验(Roll),应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观察眼震特点,进行定位诊断,并与裸眼下观察其眼震特征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8例患者中共诊断后半规管BPPV(PSC-BPPV)75例(69.44%,75/108),裸眼及VNG辅助下典型眼震检出率分别为66.67%(50/75)和93.33%(70/75);前半规管BPPV(ASC-BPPV)18例(16.67%,18/108),裸眼及VNG下典型眼震检出率分别为72.22%(13/18)和100%(18/18),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9例(8.33%),裸眼及VNG辅助下分别正确诊断7例和9例;混合型BPPV6例(5.56%),裸眼及VNG辅助下分别正确诊断3例和6例。结论 VNG能够客观地记录BPPV患者的眼震情况,有助于提高眼震的检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视频眼震 半规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频眼震电图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宪琪 赵桂萍 石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67-671,共5页
目的采用眼震电图检查方法对早期帕金森病眼球运动异常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选取31例H&Y分期不大于2期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H&Y1期6例,1.5期16例,2期9例。同时选取31例无中枢神经系统、周围前庭系统及眼部疾病的受试者... 目的采用眼震电图检查方法对早期帕金森病眼球运动异常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选取31例H&Y分期不大于2期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H&Y1期6例,1.5期16例,2期9例。同时选取31例无中枢神经系统、周围前庭系统及眼部疾病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凝视检查、自发眼震检查、扫视检查、平稳跟踪检查及视动性眼震检查等。对检查结果分别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扫视速度降低,在个别扫视角度上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向扫视时,病例组准确度异常的发生率为21.1%,对照组为10.8%,右向扫视时,病例组、对照组准确度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8.8%和8.1%,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病例组平稳跟踪试验速度增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视动性眼震、自发及凝视性眼震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眼球运动存在异常,主要表现在扫视和平稳跟踪运动中。眼震电图检查结果可以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球运动 视频眼震电图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中枢性及周围性眩晕患者视频眼震图参数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小英 赵性泉 鞠奕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5期346-350,共5页
目的 探讨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的参数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3~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9例后循环缺血所致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和眩晕会诊中心就诊的108... 目的 探讨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的参数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3~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9例后循环缺血所致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和眩晕会诊中心就诊的10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1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其VNG参数特点和临床特征。结果 69例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和10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相比,临床特点:男性多见(P<0.001),年龄更大(P=0.009),病程更短(P<0.001),更多出现视物成双(P<0.001)、偏身麻木无力(P<0.001)、言语不利(P<0.001)等症状,较少出现耳蜗症状(P=0.021),眩晕持续时间更长(P<0.001),发病多与体位改变无关(P<0.001);VNG参数特点:视跟踪异常(40.6% vs 0.9%,P<0.001)、定标试验异常(13.0% vs 0.0%,P<0.001)、视动试验异常(10.1% vs 0.0%,P=0.003)、凝视试验异常(10.1% vs 0.0%,P=0.003)、自发性眼震(8.7% vs 0.0%,P=0.007)或位置性眼震(8.7% vs 0.0%,P=0.007)发生比例前庭中枢性眩晕组高于前庭周围性眩晕组;而变位试验阳性(14.5% vs 74.1%,P<0.001)前庭中枢性眩晕组低于前庭周围性眩晕组。结论 VNG参数特点能客观地反映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眼震情况,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前庭系统性眩晕的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眼震 眩晕 前庭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眼震分析系统的三维眼动全自动测量
5
作者 罗爱静 张阳德 雷志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8-611,共4页
目的:提出全自动测量三维眼动的新方法。方法:首先用形心法确定瞳孔的初始位置,用专门构造的亚像素边界算子提取瞳孔边界,并用可以自动优化的椭圆拟合来确定瞳孔的精确位置;眼动转角的测量是用快速Fourier算子完成的。结果:模拟图像实... 目的:提出全自动测量三维眼动的新方法。方法:首先用形心法确定瞳孔的初始位置,用专门构造的亚像素边界算子提取瞳孔边界,并用可以自动优化的椭圆拟合来确定瞳孔的精确位置;眼动转角的测量是用快速Fourier算子完成的。结果:模拟图像实验和初步临床试验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结论:视频眼震分析系统可很好地消除眼睑遮挡和照明带来的影响,可以高精度地测量三维眼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眼震 图像处理 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眼震图中的瞳孔定位与转角测定方法
6
作者 高园园 吕庆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213-214,共2页
针对在大噪声环境下视频眼震图中瞳孔的精确定位及准确测定转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首先运用模板匹配方法实现了在大噪声环境下瞳孔的精确定位,接着运用最大互信息量方法解决了转角测定的问题。在模拟图上测试,取得了满意... 针对在大噪声环境下视频眼震图中瞳孔的精确定位及准确测定转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首先运用模板匹配方法实现了在大噪声环境下瞳孔的精确定位,接着运用最大互信息量方法解决了转角测定的问题。在模拟图上测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眼震 模板匹配 最大互信息量 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位置性眼震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丽丽 童蓓 +3 位作者 王文昭 李斐 赵菲 庄建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观察研究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位置性眼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视频眼震图(VNG)记录的14例急性发作期VM患者和16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Roll-test)... 目的观察研究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位置性眼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视频眼震图(VNG)记录的14例急性发作期VM患者和16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Roll-test)诱发下位置性眼震的类型、强度、时间等参数。结果 VM患者于多种诱发体位时出现混合性的眼震成分,其眼震成分主要为下跳性、离地性及向地性成分的单个或多个组合。VM组和HSC-BPPV组眼震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组水平成分的眼震最大慢相角速度(SPVmax)为(11.4±2.3)°/s,低于HSC-BPPV组[(56.8±9.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SC-BPPV组相比,VM组达到SPVmax时所需的时间(tm)较长[(18.1±2.0)s vs(5.9±1.1)s,P<0.001],其眼震变化速率较缓慢[(0.54±0.14)°/s^2 vs(7.21±1.79)°/s^2,P<0.001]。HSC-BPPV组的强弱侧眼震强度的不对称比高于V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VM中异常的中枢整合机制可能引起紊乱的半规管旋转信息传递,导致变位试验时出现混合性眼震成分以及多种体位诱发的平坦型眼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位置性 视频眼震 中枢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眼球震颤波形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白大勇 于刚 +3 位作者 胡守龙 王媛 褚慧慧 吴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4-777,共4页
目的评价儿童眼球震颤的类型、检测方法、红外视频眼球震颤仪对儿童眼球震颤波形的分析能力及眼球震颤与视力的关系。方法使用MG6B-5型手持式放大镜对148例(296眼)儿童眼球震颤患者检测。81例(162眼)患者行Y-Ⅱ眼球震颤仪检测,15例(30眼... 目的评价儿童眼球震颤的类型、检测方法、红外视频眼球震颤仪对儿童眼球震颤波形的分析能力及眼球震颤与视力的关系。方法使用MG6B-5型手持式放大镜对148例(296眼)儿童眼球震颤患者检测。81例(162眼)患者行Y-Ⅱ眼球震颤仪检测,15例(30眼)行EYELINK眼动仪检测。111例(222眼)患儿行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对75例(150眼)患儿的眼球震颤图检查和视力进行比较。结果先天特发性眼球震颤121例(242眼),中枢性眼球震颤5例(10眼),前庭性眼球震颤1例(2眼),眼源性眼球震颤21例(42眼)。眼球震颤频率为(2.88±1.37)Hz,振幅(7.88±5.22)度,震强(22.68±11.79)度×Hz。111例患儿矫正视力为0.32±0.22。75例患儿矫正视力与眼球震颤频率、振幅及震强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儿童眼球震颤可以使用眼球震颤仪对震频、振幅、震强精确地量化检测,从而对指导病因及治疗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视频眼震 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眼部症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应黎 王文安 沈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目的研究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眼部症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视频眼震电图(VNG)对2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PD组)进行眼球扫视功能测试并观察眨眼动作,记录治疗前后的扫视潜伏期、扫视精确度和眨眼频率,以24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 目的研究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眼部症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视频眼震电图(VNG)对2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PD组)进行眼球扫视功能测试并观察眨眼动作,记录治疗前后的扫视潜伏期、扫视精确度和眨眼频率,以24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在PD组和对照组,扫视潜伏期分别为(292.18±50.51)ms和(237.40±32.78)ms,扫视精确度分别为89.51±10.59和96.69±11.00,眨眼频率分别为(13.21±7.55)次/min和(20.04±6.56)次/min;在PD组接受治疗的患者(n=19),用药前后扫视精确度分别为90.36±11.09和92.98±10.18,眨眼频率分别为(12.58±7.91)次/min和(16.63±6.98)次/min。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D组扫视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扫视精确度和眨眼频率显著下降(P<0.05,P<0.01);服药后PD组扫视精确度和眨眼频率较服药前显著提高(P<0.05,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的眼球扫视运动和眨眼功能明显异常,可作为PD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抗PD药物治疗可改善PD患者的眼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扫视 视频眼震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的眼动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怡 李斐 +5 位作者 潘瑜 谢非 陈婕 孙毅 胡兴越 张力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7-454,共8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的眼动异常特点。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iRBD患者22例,对照组2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完成视频眼震图检查。比较iRBD组和对照组视频眼震图检查... 目的:探讨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的眼动异常特点。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iRBD患者22例,对照组2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完成视频眼震图检查。比较iRBD组和对照组视频眼震图检查结果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等)及多导睡眠图各睡眠生理参数与视频眼震图异常结果的相关性。结果:iRBD组与对照组自发眼震、方波急跳、不自主眼动、凝视眼震、扫视、视动性眼震试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0.4~0.5 Hz及0.6~0.7 Hz频率平稳跟踪时,iRBD组Ⅰ和Ⅱ型曲线比例低于对照组,Ⅲ型和Ⅳ型曲线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177和5.301,均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平稳跟踪0.4~0.5 Hz曲线分型异常与患者N3期睡眠减少有一定相关性(OR=0.963,P<0.05)。Ⅲ~Ⅳ型曲线患者N3期睡眠时间明显少于Ⅰ~Ⅱ型曲线患者[分别为(52±28)min与(76±23)min,t=2.197,P<0.05]。结论:iRBD患者平稳跟踪异常的比例明显升高,提示iRB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平稳跟踪通路异常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视频眼震 扫视 平稳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眼球运动预测性控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应黎 刘振国 王文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44-946,954,共4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眼球运动预测性控制能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视频眼震电图记录24例早中期原发性PD患者(PD组)和24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可预测性眼球扫视运动,比较两组扫视的精确度。将PD患者预见性扫视(扫视潜伏期<80 ...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眼球运动预测性控制能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视频眼震电图记录24例早中期原发性PD患者(PD组)和24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可预测性眼球扫视运动,比较两组扫视的精确度。将PD患者预见性扫视(扫视潜伏期<80 m s)的精确度与MoCA评分、UPDRS运动部分评分和Hoehn-Yahr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可预测性扫视方案中,PD组和对照组预见性扫视的精确度较非预见性扫视的精确度均显著下降(P<0.01);PD组总体扫视精确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8);PD组预见性扫视精确度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00)。PD组患者预见性扫视精确度与MoCA评分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485,P=0.016),与UPDRS运动部分评分和Hoehn-Yahr分级无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087和0.007,P=0.686和P=0.974)。结论PD患者预见性扫视功能较正常人明显下降,预见性扫视的精确度是反映PD患者认知功能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扫视 视频眼震电图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许教远 区永康 +6 位作者 郑亿庆 杨海弟 陈玲 蔡跃新 李湘辉 邱泽恒 钟俊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方法 436例突发性聋患者分为伴眩晕和不伴眩晕组,伴眩晕组147例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75例,其中上升型听阈曲线28例,平坦型26例,下降型21例;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72例;不伴眩晕组289例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方法 436例突发性聋患者分为伴眩晕和不伴眩晕组,伴眩晕组147例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75例,其中上升型听阈曲线28例,平坦型26例,下降型21例;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72例;不伴眩晕组289例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157例,其中听阈曲线上升型36例,平坦型57例,下降型64例;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132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通过视频眼震电图检测前庭功能。结果伴眩晕组同侧前庭功能下降123例(83.67%,123/147),其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51例,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72例;不伴眩晕组同侧前庭功能下降165例(57.09%,165/289),其中轻-中重度听力损失45例,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120例。35例伴眩晕患者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中28例(80%,28/35)前庭功能下降。结论突发性聋伴眩晕者前庭功能明显下降,不伴眩晕者同样可存在前庭功能损伤,且听力损失越严重,前庭功能下降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前庭功能 视频眼震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功能检查对突发性聋预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区永康 梁象逢 +4 位作者 刘伟 杨海弟 郑亿庆 蔡翔 许耀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评估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状况,探讨前庭功能与突聋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hy,VNG)技术检查50例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结果眼视动系统检查出现一项或以上异常共17例(34%);变位试验诊断为后半规管良... 目的评估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状况,探讨前庭功能与突聋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hy,VNG)技术检查50例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结果眼视动系统检查出现一项或以上异常共17例(34%);变位试验诊断为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3例(6%);温度试验单侧减弱23例(46%),伴优势偏向15例(30%)。无固视抑制失败。前庭功能与突发聋预后关系:伴发眩晕与否,其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单侧半规管功能受损者高频及重度听力损失高于半规管功能正常者,其预后亦差,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功能检查对突发性聋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突聋伴前庭功能损害者其高频或重度听力损失发生率高于突聋且前庭功能正常组,预后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眼震 突发性聋 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48例眩晕患者规范化双温试验与普通单温试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刚 刘博 +4 位作者 张祎 毕竞韬 段金萍 赵小燕 刘冬鑫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双耳双温试验在前庭功能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单温试验结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0 048例行双温试验的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温度试验结果,分别以半规管单侧减弱值(unilateral weakness,UW)≥15%和≥25%作为阳性标准,计算... 目的探讨规范化双耳双温试验在前庭功能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单温试验结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0 048例行双温试验的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温度试验结果,分别以半规管单侧减弱值(unilateral weakness,UW)≥15%和≥25%作为阳性标准,计算双温试验和单温试验的阳性率及阴性率;分别计算单温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和Kappa值。结果①以UW≥25%作为阳性标准时,双温试验和单温试验的阳性率较UW≥15%作为阳性标准时降低,阴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以UW≥15%作为阳性标准时,单冷试验的敏感度为81.67%,特异度为59.64%,正确诊断指数为0.413,Kappa值为0.422;单热试验的敏感度为83.37%,特异度为52.78%,正确诊断指数为0.362,Kappa值为0.376(P<0.01);③以UW≥25%作为阳性标准时,单冷试验的敏感度为78.87%,特异度为73.53%,正确诊断指数为0.524,Kappa值为0.521;单热试验的敏感度为89.90%,特异度为64.60%,正确诊断指数为0.545,Kappa值为0.449(P<0.01)。结论半规管功能的双侧对称性比应以规范化双耳双温试验结果为判定依据;单温试验存在明确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可能,在临床诊断中不能替代双温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 视频眼震 单温试验 双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相关抗Yo抗体阳性副肿瘤性小脑变性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少琴 张昌林 +1 位作者 翁銮坤 招远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65-1266,共2页
患者,女,58岁,因“头晕伴行走不稳40余天”于2020年1月3日收入广东省中医院。患者于2019年11月中旬开始出现头晕,行走摇摆,多次至各医院就诊,期间查颅脑CT提示额部硬膜下少许积液;头颅MR+颈部CTA提示轻度脑白质缺血变性;视频眼震图提示... 患者,女,58岁,因“头晕伴行走不稳40余天”于2020年1月3日收入广东省中医院。患者于2019年11月中旬开始出现头晕,行走摇摆,多次至各医院就诊,期间查颅脑CT提示额部硬膜下少许积液;头颅MR+颈部CTA提示轻度脑白质缺血变性;视频眼震图提示右侧前庭功能轻度受损(周围性),前庭功能中枢性病变。接诊医生考虑“耳石症”,予耳石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 广东省中医院 接诊医生 视频眼震 中枢性 颅脑CT 耳石复位 硬膜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