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民意识视觉镜像认知建构:以香港“心系家国”电视宣传片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风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80-88,共9页
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心系家国"电视宣传片,目的是为了增强港人国民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本研究在视觉设计语法理论基础上结合四集宣传片图像语料建立认知语义分析框架,探讨宣传片建构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以及这些... 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心系家国"电视宣传片,目的是为了增强港人国民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本研究在视觉设计语法理论基础上结合四集宣传片图像语料建立认知语义分析框架,探讨宣传片建构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以及这些意义给香港国民教育的顺利实施带来的相关启示。研究发现,首先,宣传片重点描绘国家的辉煌成就以及香港和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其次,宣传片的设计目的是期盼港人积极参与国民教育活动;再次,宣传片营造对香港的美好未来充满无限信心;最后,宣传片认知语义的成功建构表明推广国民教育要密切关注主体创意、传播策略、特色打造和媒体宣传等多维视角。本研究为如何有效建构港人的国民意识和国家认同提供了新的探索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意识 视觉镜像 认知建构 香港 心系家国 电视宣传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钟晓燕 彭生辉 +1 位作者 汪孝红 曾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83-1386,共4页
近年来,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归纳了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和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1
3
作者 王丽菊 陈立早 +5 位作者 欧艺 郭龙 郝丹 陈思思 宋平 胡婉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镜像视觉反馈(MVF)、任务导向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EMGB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的作用。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EMGBF组(n=30)和MVF组(n=30)。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任务... 目的研究镜像视觉反馈(MVF)、任务导向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EMGB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的作用。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EMGBF组(n=30)和MVF组(n=30)。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任务导向性训练,EMGBF组在此基础上加EMGBF,MVF组在EMGBF组的基础上加MVF,共8周。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并测定偏瘫上肢相关肌电积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级和上肢肌肉肌电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EMGBF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MVF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镜像视觉反馈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镜像视觉反馈 任务导向性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及运动功能康复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何宇迪 吕雨梅 冯子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irror visual feedback,MVF)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及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LINE和CNKI等数据库,查找应用MVF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及运动功... 目的:系统评价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irror visual feedback,MVF)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及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LINE和CNKI等数据库,查找应用MVF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及运动功能康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4月,不限语种。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项随机对照试验,731例脑卒中患者。经Meta分析,MVF不仅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Berg平衡量表:MD=3.24, 95%CI=0.81-5.67, P<0.01;起立-行走计时测试:MD=2.68, 95%CI=0.38-4.97, P=0.02)及运动功能(简易Fugl-Meyer运动量表:MD=1.65, 95%CI=1.22-2.08, P<0.01;功能性步行量表:MD=0.41, 95%CI=0.23-0.58, P<0.01),亦对Brunnstrom分期有显著作用(MD=0.56, 95%CI=0.33-0.80, P<0.01),但在缓解下肢肌肉痉挛程度方面并未表现明显优势,合并效应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VF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及运动功能,但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和规范的高质量随机对照实验,以进一步验证MVF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镜像视觉反馈 下肢功能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电针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崔 李翔 +2 位作者 黄荷 黄露 韦梦缘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头电针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开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言语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头电针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开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言语康复训练+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头电针。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语言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9%(43/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36/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不利、口舌歪斜、双目斜偏、共济失调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听理解、复述、谈话、出声读、阅读、书写、计算等语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各项语言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项语言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应用头电针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可提高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加快语言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电针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 语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训练中大脑运动皮质激活的脑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渔 郭峰 +2 位作者 郭建瑞 董彤彤 夏雪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7-976,共10页
目的观察优势手和非优势手进行镜像视觉反馈训练(MVF)过程中大脑运动皮质激活及大脑偏侧化情况。方法2021年3月至9月于沈阳体育学院招募右利手男性受试者17例。应用eegoTMmylab脑电系统实时采集其在MVF过程中的脑电(EEG)和指伸肌的表面... 目的观察优势手和非优势手进行镜像视觉反馈训练(MVF)过程中大脑运动皮质激活及大脑偏侧化情况。方法2021年3月至9月于沈阳体育学院招募右利手男性受试者17例。应用eegoTMmylab脑电系统实时采集其在MVF过程中的脑电(EEG)和指伸肌的表面肌电(sEMG)信号。被试完成单侧手指的伸展运动,包含左/右手MVF和左/右手直视(VF)训练4个实验范式,每种范式重复80个试次,4种范式分两次进行,每次实验间隔1周。分析sEMG信号的时域特征以及与运动密切相关的α频段(8~13 Hz)、β频段(13~20 Hz)EEG信号的时频特征,采用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同步化(ERD/ERS)、非对称指数(AI)评价优势和非优势手MVF时运动皮质激活及偏侧化现象。结果放松手为右手时,MVF和VF指伸肌的sEMG振幅大于静息状态(P<0.05)。在α频段,训练状态在ERD/ERS上主效应非常显著(F=14.125,η_(p)^(2)=0.469,P=0.002),MVF高于VF;在β频段,训练状态在ERD/ERS上主效应非常显著(F=9.704,η_(p)^(2)=0.378,P=0.007),运动手与训练状态在ERD/ERS上交互作用显著(F=8.014,η_(p)^(2)=0.334,P=0.012),其中VF时,右手运动ERD/ERS高于左手运动(F=7.267,η_(p)^(2)=0.312,P=0.016),当右手运动时,MVF时ERD/ERS高于VF时(F=17.530,η_(p)^(2)=0.523,P=0.001)。在C4电极位置,VF时,右手运动ERD/ERS高于左手运动(t=-3.201,P=0.006,Cohen's d=0.776);当右手运动时,MVFERD/ERS高于VF(t=-4.060,P=0.001,Cohen's d=0.985)。AI仅在β频段训练状态主效应显著(F=5.796,η_(p)^(2)=0.266,P=0.028),MVF高于VF。结论MVF可能通过募集额-顶区镜像神经元以及减少半球间与皮质内抑制活动来提高运动手同侧初级运动皮质区神经元的活动,并且这种效应对于优势手训练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视觉反馈 单侧运动 脑电 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同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康复训练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梦晓 冯丽娟 +2 位作者 张福蓉 李健 金荣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03-1406,共4页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VF)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手段,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介绍MVF在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的运动功能、幻肢痛以及认知、言语方面的效果,并阐述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 康复训练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及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6
8
作者 茅慧雯 李艳 +4 位作者 陈烨 汤莉 刘靓 冯丹彦 倪佳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研究以镜像视觉反馈(MVF)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上肢及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应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MNS... 目的研究以镜像视觉反馈(MVF)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上肢及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应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MNST治疗仪进行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单反应时、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 3.915, P <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 2.452,P <0.05)。结论 MVF与常规训练相结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和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镜像视觉反馈 镜像神经元 认知 上肢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Ⅱ型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余倩如 张建 肖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39-1443,共5页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作为一种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治疗技术,最早应用于幻肢痛的治疗,后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周围神经损伤等;近年在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Ⅱ型的康复中也有应用。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可改善患者疼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可...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作为一种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康复治疗技术,最早应用于幻肢痛的治疗,后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周围神经损伤等;近年在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Ⅱ型的康复中也有应用。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可改善患者疼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可能与镜像神经元的激活、运动代表区兴奋、视觉反馈及大脑皮质去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磊 彭金林 孙予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9-552,共4页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开发的康复技术,近年用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的康复,研究显示可改善患者的疼痛和运动功能,可能与提高运动皮质的兴奋性、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等有关。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康复 肩手综合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幻肢的神经病理现象学:从成因到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7,共10页
幻肢症状有着难以还原的、丰富的第一人称体验。几个世纪以来,这些体验在临床现象学报告中被反复、系统地描绘,并为哲学家反思身体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提供了素材。我们试图提供一种神经病理现象学的框架,利用临床现象学案例、梅洛庞... 幻肢症状有着难以还原的、丰富的第一人称体验。几个世纪以来,这些体验在临床现象学报告中被反复、系统地描绘,并为哲学家反思身体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提供了素材。我们试图提供一种神经病理现象学的框架,利用临床现象学案例、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思想与新近神经科学证据之间的互惠约束,揭示幻肢患者的身体与正常人一样,并非仅仅是现象学意义上的躯体,而是活生生的身体。幻肢现象在神经病学上被归因为躯体感觉皮层的重组或重新映射后的知觉产物。习得的瘫痪幻肢的成因与身体意象的可塑性有关,而幻肢症状中本体感觉损伤则与身体图式的扭曲有关。基于这种框架开发的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在治疗幻肢痛方面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肢 神经病理现象学 身体图式 身体意象 重新映射 镜像视觉反馈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