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博弈论云物元的地下环道出入口视觉负荷研究
1
作者 尚婷 胥浩 +1 位作者 梁叶 周翱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5-354,共10页
为探究地下环道出入口驾驶人视觉负荷特性,组织实车试验。在解放碑地下环道,选取出入口数量相等的4个路段并依次命名为L0~L3,利用Tobii Glasses2眼动仪获取驾驶人视觉行为特性数据。以交通标志速率信息密度、平均注视持续时间、平均眨... 为探究地下环道出入口驾驶人视觉负荷特性,组织实车试验。在解放碑地下环道,选取出入口数量相等的4个路段并依次命名为L0~L3,利用Tobii Glasses2眼动仪获取驾驶人视觉行为特性数据。以交通标志速率信息密度、平均注视持续时间、平均眨眼频率,以及瞳孔面积变化速率为评价指标,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与云物元构建视觉负荷评价模型,探究地下环道出入口驾驶人视觉负荷特性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交通标志速率信息密度与平均注视持续时间的组合权重相对较高,依次占31%和35%;平均眨眼频率与瞳孔面积变化速率综合权重较低,分别占16%和18%;驾驶人视觉负荷等级由L0~L3依次表现为低负荷到高负荷的增长趋势;交通标志速率信息密度的指标关联度呈现明显由低负荷向高负荷移动的趋势,其余指标的移动趋势不明显。评价指标灵敏度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交通标志速率信息密度,平均注视持续时间,瞳孔面积变化速率,平均眨眼频率。建议采取提前预告道路信息或减少视觉刺激等方法降低驾驶人视觉负荷,可尝试采取交通标志设置距离增大和降低重复指路标志设置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人视觉负荷 云物元 地下环道 博弈论 实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特征的驾驶次任务视觉负荷量化方法研究
2
作者 谢练 庞雨薇 +1 位作者 吴超仲 吕能超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86-2699,共14页
为了量化不同驾驶次任务下驾驶人视觉负荷特征,基于驾驶模拟平台搭建各类型次任务加载下的高速公路跟车场景,招募46名被试开展试验。采集驾驶人注视、扫视及瞳孔直径等眼动指标,对比不同驾驶次任务下视觉特征变化规律。基于因子分析方... 为了量化不同驾驶次任务下驾驶人视觉负荷特征,基于驾驶模拟平台搭建各类型次任务加载下的高速公路跟车场景,招募46名被试开展试验。采集驾驶人注视、扫视及瞳孔直径等眼动指标,对比不同驾驶次任务下视觉特征变化规律。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驾驶人视觉负荷评价模型,量化不同次任务下的视觉负荷。在视觉负荷量化的基础上,引入变异系数,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驾驶人视觉负荷分为低、中、高稳定型类别。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次任务下驾驶人视觉负荷与行车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执行快速串行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RSVP)任务使驾驶人扫视速度和扫视幅度显著增加,单次注视持续时间显著下降。但驾驶人通过增加注视频次,弥补了总注视持续时长的下降,即采取小幅快速搜索方式补偿了视觉信息的获取。执行延迟数字召回任务(1-Back)占用驾驶人认知资源,导致视觉搜索出现弱化。驾驶人不仅减少了对非前方道路区域的关注,且扫视频率和注视持续时长占比均显著下降。视觉负荷量化模型结果显示,RSVP手机操作次任务下相比正常驾驶视觉负荷平均上升了22.29%,执行1-Back数字记忆次任务时视觉负荷平均下降了8.93%。不同驾驶人视觉负荷存在明显个体差异,64.2%的被试视觉负荷可以保持高稳定性。驾驶人视觉负荷与车速指标虽不相关,但与车头间距、车头时距和时间裕度等安全替代指标具有显著负相关,表明次任务加载下视觉负荷过高会导致驾驶绩效下降,影响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驾驶行为 视觉负荷 因子分析 K均值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改进因子分析的公路隧道入口段视觉负荷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梁波 秦灿 +2 位作者 牛佳安 肖靖航 文森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为探究直线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者的视觉负荷,首先,通过实车试验采集5种视觉指标,采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法建立视觉负荷评价模型;然后,分析不同时间及位置下视觉负荷的变化特征,基于构建的视觉负荷曲线提出行车舒适评价标准,并运用已发... 为探究直线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者的视觉负荷,首先,通过实车试验采集5种视觉指标,采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法建立视觉负荷评价模型;然后,分析不同时间及位置下视觉负荷的变化特征,基于构建的视觉负荷曲线提出行车舒适评价标准,并运用已发表数据验证构建负荷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后,通过敏感度分析探究视觉指标对视觉负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驾驶者位于距洞口-13~55 m(12:00)、-10~49 m(15:00)时,视觉负荷超过临界值(0.906),驾驶者的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极低;洞口驾驶者的视觉负荷值和接近度远大于洞内和洞外;18:00的视觉负荷和接近度远低于12:00和15:00。视觉指标的敏感度参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注视时间、瞳孔面积、注视次数、扫视幅度、扫视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改进因子分析 公路隧道入口段 视觉负荷 行车安全 视觉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隧道比路段隧道出入口驾驶员视觉负荷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段萌萌 唐伯明 +2 位作者 胡旭辉 何柏科 刘唐志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19,共7页
为分析高隧道比路段驾驶员视觉特性变化规律与行车安全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规律,并提出"负荷重复累积效应"概念表达频繁进出隧道过程中驾驶员视觉变化现象.采用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Vω(t)... 为分析高隧道比路段驾驶员视觉特性变化规律与行车安全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隧道出入口段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规律,并提出"负荷重复累积效应"概念表达频繁进出隧道过程中驾驶员视觉变化现象.采用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Vω(t)作为评价指标描述驾驶员在隧道出入口的视觉负荷变化规律,以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MTPA及换算视觉震荡持续时间作为评判视觉负荷大小的依据.建立了隧道出入口驾驶员视觉舒适度评价体系,然后依据此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隧道出入口的驾驶员视觉负荷程度,最终判断隧道出入口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高隧道比路段驾驶员视觉负荷评价研究中,可为隧道出入口安全保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隧道比路段 隧道出入口 视觉负荷 黑洞效应 白洞效应 瞳孔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触屏人机交互模式下驾驶人视觉负荷与操作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畅 王一飞 +2 位作者 葛振振 赵霞 李朝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1-438,共8页
为了研究全触屏人机交互界面(HMI)对驾驶风险的潜在影响,搭建了全触屏与非全触屏HMI的2种真实道路驾驶试验平台;在80、100 km/h的2种速度下,在使用不同HMI完成相同次级任务过程中,采集并分析了驾驶人的视线转移和手部转移的数据。结果表... 为了研究全触屏人机交互界面(HMI)对驾驶风险的潜在影响,搭建了全触屏与非全触屏HMI的2种真实道路驾驶试验平台;在80、100 km/h的2种速度下,在使用不同HMI完成相同次级任务过程中,采集并分析了驾驶人的视线转移和手部转移的数据。结果表明:完成开空调、调风量、吹前风挡玻璃这些次级任务,相比传统模式,使用全触屏时驾驶人注视中控平台的总时间分别增加19.8%、102.5%、39.1%;注视中控平台所需总时间与完成次级任务所需操作次数之间,呈现出指数增长关系;当使用全触屏执行操作次数大于3.5次的任务时,驾驶人每次操作会花费更多的注视时间。该研究结果为全触屏HMI的分心评测提供借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主动安全 驾驶安全 分心驾驶 人机交互(HMI) 全触屏 视觉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隧道出入口驾驶员视觉负荷评价与建模 被引量:9
6
作者 丁旭 王海晓 +1 位作者 高明星 吕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9-687,共9页
公路隧道出入口段行车时驾驶员的视觉负荷变化较大,为进一步量化该路段视觉负荷的变化规律,选取10名驾驶员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柞水—西安段进行实驾试验,采集驾驶员在昼间晴朗天气下通过隧道出入口路段的照度、车速、瞳孔面积等数据... 公路隧道出入口段行车时驾驶员的视觉负荷变化较大,为进一步量化该路段视觉负荷的变化规律,选取10名驾驶员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柞水—西安段进行实驾试验,采集驾驶员在昼间晴朗天气下通过隧道出入口路段的照度、车速、瞳孔面积等数据。通过分析驾驶员在隧道出入口段的瞳孔面积变化特征,参照峰均比(PAR)、频段比(LF/HF)等物理学、医学参数,提出“瞳孔面积相对变化强度”(RCPA)的概念,将其作为视觉负荷的评价指标,划分出该指标取值与视觉舒适度的关系,并建立RCPA与速度、照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RCPA可以较好地体现出隧道出入口段视觉负荷渐变累积和急剧震荡的规律;2)在即将驶入洞口和刚刚驶离洞口时的瞬时视觉负荷最大,超过了生理极限;3)RCPA与速度、照度的定量关系可为隧道出入口制定安全速度阈值、改善照明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出入口 视觉负荷 瞳孔面积 相对变化强度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段特长隧道入口区域视觉负荷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梅家林 杜志刚 +1 位作者 郑号染 许富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6-181,共6页
为探究不同时段驾驶人在隧道入口行驶时的视觉负荷情况,分别在正午、傍晚和夜晚时段在贵州省内特长隧道进行实车试验,选取瞳孔面积变化率和瞬时瞳孔面积频率加权速度作为瞳孔面积变化评价指标,分析入口区域的接近段、入口段和过渡段的... 为探究不同时段驾驶人在隧道入口行驶时的视觉负荷情况,分别在正午、傍晚和夜晚时段在贵州省内特长隧道进行实车试验,选取瞳孔面积变化率和瞬时瞳孔面积频率加权速度作为瞳孔面积变化评价指标,分析入口区域的接近段、入口段和过渡段的视觉负荷情况。结果表明:在正午和傍晚,驾驶人瞳孔面积在接近段无显著变化,在入口段内急速增大,在过渡段趋于稳定,其中瞳孔面积稳定点离洞门距离在正午时段远于傍晚时段;通过瞬时瞳孔面积频率加权速度评价隧道入口区域的视觉负荷,大小排序为:正午过渡段>正午入口段>夜间接近段≈夜间入口段≈夜间过渡段>正午接近段>傍晚过渡段>傍晚入口段>傍晚接近段;在隧道入口区域,驾驶人视觉负荷时段变动比区段变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时段 特长隧道 入口区域 视觉负荷 瞳孔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驾驶员视觉负荷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首硕 杜志刚 +1 位作者 文竞舟 杨理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9-214,共6页
为进一步分析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内不同车型、不同隧道区域驾驶员的视觉负荷特性,招募了22名驾驶员(12名小汽车驾驶员、10名货车驾驶员),选取云南省境内的昔宜隧道开展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驾驶员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采集驾驶员瞳孔... 为进一步分析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内不同车型、不同隧道区域驾驶员的视觉负荷特性,招募了22名驾驶员(12名小汽车驾驶员、10名货车驾驶员),选取云南省境内的昔宜隧道开展低等级公路光学长隧道驾驶员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采集驾驶员瞳孔面积的相关数据,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小汽车与货车、入口段与出口段的差异性显著检验,并分析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速率的整体变化规律;同时,借助变异系数来反映驾驶员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1)隧道入口段和出口段之间以及小汽车与货车驾驶员之间的瞳孔面积变化速率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车型(小汽车和货车)与隧道区域(入口段和出口段)2类因素之间对瞳孔面积变化速率无交互影响;2)货车驾驶员在进出隧道时视觉负荷更严重,货车驾驶员在隧道内的瞳孔面积增大与减小变化率峰值均大于小汽车驾驶员;3)货车车型和出口区域的驾驶员对视觉环境更为敏感,不同车型、不同隧道区域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速率变异系数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低等级公路 光学长隧道 瞳孔面积 视觉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毗邻隧道连接段遮光棚对驾驶人视觉负荷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坤霖 杜志刚 +1 位作者 韩磊 黄小民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60-1768,共9页
为研究毗邻隧道连接段设置遮光棚以及首隧道长度差异对驾驶人视觉适应性和负荷特性的影响,招募32名驾驶人于厦蓉高速贵州段的毗邻隧道进行实车试验,通过眼动仪采集并导出驾驶人在连接段区域的瞳孔变化特性数据。运用瞳孔面积变化与瞳孔... 为研究毗邻隧道连接段设置遮光棚以及首隧道长度差异对驾驶人视觉适应性和负荷特性的影响,招募32名驾驶人于厦蓉高速贵州段的毗邻隧道进行实车试验,通过眼动仪采集并导出驾驶人在连接段区域的瞳孔变化特性数据。运用瞳孔面积变化与瞳孔面积平均变化速率分析驾驶人的眼动规律;以瞳孔面积最大瞬态速度值(MTPA)为指标,评价驾驶人在毗邻隧道连接段区域的视觉负荷程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MTPA进行差异性显著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当连接段设置有遮光棚时,驾驶人的瞳孔面积变化较为平稳,瞳孔面积平均变化速率的波动范围明显缩小,主要在-2.0~2.0 mm^(2)/s,驾驶人的MTPA平均降低了25.1%;2)连接段均设有遮光棚时,首隧道为长隧道的场景将使出口区域驾驶人瞳孔面积提前50 m出现下降趋势,在首隧道出口区域的MTPA显著高于首隧道为短隧道的场景,视觉负荷上升了30.1%,但在次隧道入口区域的负荷却下降了27.1%。研究发现:毗邻隧道连接段设置遮光棚可以提高驾驶人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缓解明暗转换对视觉的刺激,有效降低驾驶人的视觉负荷,同时首隧道长度的差异会影响驾驶人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毗邻隧道连接段 实车试验 遮光棚 光环境变化 视觉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与熵权法的山区双车道公路驾驶视觉负荷研究
10
作者 孟云伟 王磊 +3 位作者 李智鹏 李斌斌 青光焱 刘中帅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25年第4期361-372,共12页
为探究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平纵线形对驾驶视觉负荷的影响规律,选取28名被试驾驶人,开展自然流状态下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实车试验。利用Dikablis眼镜式眼动仪和CTM-8A非接触式多功能测速仪,采集被试驾驶人的视觉响应值和车速值,并对数据进行... 为探究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平纵线形对驾驶视觉负荷的影响规律,选取28名被试驾驶人,开展自然流状态下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实车试验。利用Dikablis眼镜式眼动仪和CTM-8A非接触式多功能测速仪,采集被试驾驶人的视觉响应值和车速值,并对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针对不同纵坡值、平曲线半径及弯坡组合路段,以被试驾驶人的瞳孔面积变化率、注视持续时间和眨眼频率作为驾驶视觉负荷的指标,定量分析线形条件对驾驶视觉负荷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法与熵权法构建驾驶视觉负荷模型,并基于聚类算法确定驾驶视觉负荷阈值,划分驾驶视觉负荷等级。研究表明:在纵坡1.50%~6.00%的路段,瞳孔面积变化率、注视持续时间和眨眼频率与纵坡坡度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相同纵坡下,下坡路段的瞳孔面积变化率高于上坡路段;驾驶人视觉负荷与平曲线半径呈负相关,小半径路段主要受视野限制影响,随着平曲线半径的增大,驾驶人瞳孔面积变化率和注视持续时间呈减小趋势,眨眼频率逐渐增大;驾驶视觉负荷可分为低、中和高这3个等级;当弯坡组合指数小于23.4%·km~(-1)时,驾驶视觉负荷可保持在中等等级以上。研究结果将为山区公路的安全状况改善及提升舒适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视觉负荷 实车试验 山区双车道公路 因子分析与熵权法 弯坡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毗邻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分合流段视觉特性及行车风险
11
作者 周翱 尚婷 +1 位作者 谢磊 兰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8259-8271,共13页
为进一步分析驾驶员在毗邻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分合流段的视觉特性及风险情况,基于实车试验所采集的数据,通过构建线性拟合模型及计算瞳孔面积增长率分析了瞳孔面积变化规律,并基于K-medoids聚类法对驾驶员的注视兴趣区域进行划分,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驾驶员在毗邻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分合流段的视觉特性及风险情况,基于实车试验所采集的数据,通过构建线性拟合模型及计算瞳孔面积增长率分析了瞳孔面积变化规律,并基于K-medoids聚类法对驾驶员的注视兴趣区域进行划分,分析了驾驶员注视行为特征。通过构建博弈论-可拓云评价模型针对毗邻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分合流路段的行车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驾驶员瞳孔面积在入口段呈线性增长而在出口段呈现线性减小规律,整体变化毗邻入口合流段>毗邻入口分流段>毗邻出口分流段>毗邻出口合流段,同时驾驶员在毗邻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分合流段受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存在一定行车风险,针对评价结果与实际调研情况相结合,分析了各路段存在风险诱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改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段 分合流路段 行车风险 视觉负荷 博弈论-可拓云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ack任务下视觉工作记忆负荷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沈模卫 易宇骥 张峰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年第3期166-170,176,共6页
实验采用n-back范式,考察了视觉工作记忆负荷与反应时、辨别力和主观评价的关系,以及空间位置记忆负荷与图形记忆负荷的差异。结果发现,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大,反应时延长,辨别力降低,主观负荷提高。视觉图形记忆任务的负荷水平高于视觉空... 实验采用n-back范式,考察了视觉工作记忆负荷与反应时、辨别力和主观评价的关系,以及空间位置记忆负荷与图形记忆负荷的差异。结果发现,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大,反应时延长,辨别力降低,主观负荷提高。视觉图形记忆任务的负荷水平高于视觉空间位置记忆任务的负荷水平;同时也为视觉图形记忆和视觉空间记忆具有不同的加工过程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负荷 n-back范式 NASA-TLX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地下道路行车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尚婷 郭明洋 +1 位作者 唐伯明 徐钰婷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245,共14页
为探究地下道路不同交通标志信息密度下驾驶员行车风险动态演变规律,本文以驾驶员视觉负荷为表征指标,利用自然驾驶试验采集驾驶员眼动数据,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理论构建驾驶员行车风险评价模型。基于香农信息熵量化交通标志信息量,构建... 为探究地下道路不同交通标志信息密度下驾驶员行车风险动态演变规律,本文以驾驶员视觉负荷为表征指标,利用自然驾驶试验采集驾驶员眼动数据,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理论构建驾驶员行车风险评价模型。基于香农信息熵量化交通标志信息量,构建考虑交通标志信息量呈现速率的交通标志信息密度模型。选取解放碑地下道路4种不同交通标志信息密度的路段开展实车试验,提取并分析不同路段的驾驶员视觉特性指标。引入动态贝叶斯网络理论动态概率预测及推理评估驾驶员行车风险,由诊断推理、敏感性分析和影响链分析得到影响驾驶员行车风险的关键风险因素。结果表明:驾驶员注视持续时间、水平/垂直扫视幅度、水平/垂直扫视速度及瞳孔面积变化速率与交通标志信息密度呈正相关,眨眼频率与交通标志信息密度呈负相关;驾驶员行车风险发生概率随时间呈动态变化,先上升,后趋于平缓,且随交通标志信息密度的增加,4个路段的风险概率分别稳定于22.6%,35.7%,40.1%和43.8%;驾驶员行车风险受注视状态等环节风险因素影响较大,包括注视持续时间、瞳孔面积变化速率和眨眼频率等关键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视觉负荷 动态贝叶斯网络 地下道路 实车试验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公路驾驶视觉信息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云伟 陈磊 +2 位作者 刘博航 陈炳阳 潘晓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50,63,共7页
为解决山区公路中驾驶视觉信息量难以量化的问题,对驾驶视野图像进行分割,根据HSV颜色模型,提取视野图像的色调、饱和度、亮度值,再结合车速值,在驾驶视觉心理负荷的基础上,提出山区公路路域环境下的驾驶视觉信息量计算方法.通过实车实... 为解决山区公路中驾驶视觉信息量难以量化的问题,对驾驶视野图像进行分割,根据HSV颜色模型,提取视野图像的色调、饱和度、亮度值,再结合车速值,在驾驶视觉心理负荷的基础上,提出山区公路路域环境下的驾驶视觉信息量计算方法.通过实车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并验证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在半郁闭型空间行驶时,接收的视觉信息量最大;在郁闭型空间中,接收的信息量最小.计算结果与被试实际感受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提出的驾驶视觉信息量计算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路域环境的合理布设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山区公路 驾驶视觉 信息量计算 HSV颜色模型 视觉心理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文字对安全标志识别性影响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牛国庆 崔彩彩 张坤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0-415,共6页
为研究辅助文字对安全标志识别性的影响,将安全标志图片作为视觉刺激材料,辅助文字作为控制因素,通过EyelinkⅡ型眼动仪记录了10名被试者识别8个安全标志时的平均眼跳幅度和平均注视时间等实验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表明,平均眼... 为研究辅助文字对安全标志识别性的影响,将安全标志图片作为视觉刺激材料,辅助文字作为控制因素,通过EyelinkⅡ型眼动仪记录了10名被试者识别8个安全标志时的平均眼跳幅度和平均注视时间等实验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表明,平均眼跳幅度和平均注视时间可以作为定量测量被试者视觉认知负荷的评价指标,进而评价安全标志识别难度,论证了将眼动技术引入安全标志识别性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辅助文字对平均眼跳幅度和平均注视时间等眼动数据有显著影响;添加辅助文字有助于降低视觉认知负荷,降低安全标志的识别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技术 安全标志 识别性 辅助文字 视觉认知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