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视觉诱导晕动症评估模型
1
作者 蔡永青 韩成 +1 位作者 权巍 陈兀迪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0-1118,共9页
为了准确评估用户在体验虚拟产品时由视觉内容诱发的晕动症程度,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视觉诱导晕动症(VIMS)评估模型.该模型依托Transformer架构构建网络,分别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上建立自注意力机制,捕捉时间与空间特征之间的关系.利... 为了准确评估用户在体验虚拟产品时由视觉内容诱发的晕动症程度,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视觉诱导晕动症(VIMS)评估模型.该模型依托Transformer架构构建网络,分别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上建立自注意力机制,捕捉时间与空间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光流信息和用户关注信息,设计运动流和关注流2个子网络,构成双流网络结构;运动流子网络解析视觉内容中的运动特征,关注流子网络专注于提取用户关注区域的物体、纹理等重要信息.采用后端融合策略实现双流网络结果的融合.在公开视频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关注流子网络和Transformer架构在注意力机制方面的协同作用有效提升了模型准确性.VIMS模型在F1指数、准确度和精确率方面均取得了最优结果,分别为0.8468、89.19%和92.28%,相较于现有方法有显著的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视觉诱导晕动症 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Transformer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眼显示中光学畸变对视觉诱导晕动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凤云 夏振平 +2 位作者 程成 彭子雄 张元申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5-1223,共9页
视觉诱导晕动症(VIMS)是虚拟现实(VR)体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种常见症状,该症状严重降低了用户的体验的舒适度,阻碍了VR技术的推广和发展。虚拟空间畸变是影响VR体验舒适度的潜在因素之一,近眼显示设备不完全的畸变校正会产生虚拟空间畸... 视觉诱导晕动症(VIMS)是虚拟现实(VR)体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种常见症状,该症状严重降低了用户的体验的舒适度,阻碍了VR技术的推广和发展。虚拟空间畸变是影响VR体验舒适度的潜在因素之一,近眼显示设备不完全的畸变校正会产生虚拟空间畸变,进而可能引发VIMS。针对虚拟空间畸变对VIMS的影响程度,本文模拟VR技术的体验过程,对以VR技术为代表的近眼显示技术畸变机理进行分析,设计了3个不同畸变参数下VIMS等级评价的视觉感知实验,并对实验的主客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虚拟空间畸变对VIMS症状具有显著性影响,受测者观看立体影像的畸变程度越大,所引起的VIMS症状越明显。该研究可为VR技术体验的舒适度提升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视觉感知 畸变校正 视觉诱导晕动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追踪的虚拟现实运动评估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雨萱 王殊轶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4-30,共7页
针对虚拟现实运动中产生的晕动症,研究较少且多为主观评价的问题现状,探究了基于眼动数据的虚拟现实晕动症评估方法。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设计了受试者的自我评价问卷分数和移动参数建立场景评价模型,分析虚拟环境移动机制对虚拟现实晕动... 针对虚拟现实运动中产生的晕动症,研究较少且多为主观评价的问题现状,探究了基于眼动数据的虚拟现实晕动症评估方法。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设计了受试者的自我评价问卷分数和移动参数建立场景评价模型,分析虚拟环境移动机制对虚拟现实晕动症状的影响与晕动症级别与眨眼频率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主观晕动症程度下,眨眼频率明显不同,柱状图分析结果显示其增长率绝对值可以描述虚拟移动机制引起受试者晕动症的程度。结果证明眨眼频率数据可作为一种客观评估指标,以客观数学量化了主观晕动。另外根据数据的线性跟随变化与评价模型的显著性分析结果,还可推到出眨眼数据可作为一种实时指标,作为反馈信息指导虚拟场景运动参数变化,为今后的虚拟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视觉诱导晕动症 追踪技术 眨眼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A–熵权法的虚拟现实运动设计机制的眼动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雨萱 王殊轶 +1 位作者 粱巨宏 魏强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79-86,94,共9页
目的针对虚拟运动机制所带来的晕动症状,提出基于眼动的评估方法。方法选用视线追踪回溯式有声思维的方式,在受试者体验常见虚拟运动时,实时采集眼动数据并在实验前、后完成两次量表评价,采集的11项参数指标用于数据分析。采用熵权法改... 目的针对虚拟运动机制所带来的晕动症状,提出基于眼动的评估方法。方法选用视线追踪回溯式有声思维的方式,在受试者体验常见虚拟运动时,实时采集眼动数据并在实验前、后完成两次量表评价,采集的11项参数指标用于数据分析。采用熵权法改进EFA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提取因子以简化变量数目,再在熵值赋权法下校正成分因子权重。结果提取后再赋权的成分变量具有现实意义,得到的虚拟现实晕动症因子评估模型,其预测值与实际值配对t检验结果大于0.05,具有有效性。结论模型优势在于基于眼动追踪技术,以客观可采集的眼动数据描述主观晕动,提出眼动技术结合VR,采集数据作为反馈信息,实时改进虚拟现实运动机制的思路,以缓解受试者的晕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视觉诱导晕动症 追踪技术 探索性因子分析 熵权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