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NN-CBAM-LSTM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电信号识别方法
1
作者 巩炫麟 陶庆 +1 位作者 苏娜 马金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175-4182,共8页
在使用传统方法处理稳态视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SVEP)的脑电信号时,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充分性存在不足,影响信号的识别准确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与卷积... 在使用传统方法处理稳态视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SVEP)的脑电信号时,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充分性存在不足,影响信号的识别准确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与卷积注意力机制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信号分类识别方法。以CNN为基础框架,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对通道及空间特征进行充分提取,加入LSTM提高对时序特征的提取能力,实现对SSVEP信号的目标识别。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够充分有效的提取各级特征且识别准确率较高,相比于典型相关分析方法(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CNN、CBAM-LSTM、CNN-CBAM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了5.3%、2.95%、2.27%、1.71%,可见该模型对SSVEP信号的分类识别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注意力机制模块 长短时记忆网络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Transformer网络与卷积神经网络的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解码方法
2
作者 张焕卿 谢俊 +3 位作者 杨瀚林 杜方钊 金志伟 陈昱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3,共10页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CNN)在感受野有限、缺乏对全局信息的有效感知,以及在处理短时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SSMVEP)信号时分类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紧凑EEGNet-Transformer(即EEGNetformer)网络。EEGNetformer网络融合了为脑电(EEG)信...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CNN)在感受野有限、缺乏对全局信息的有效感知,以及在处理短时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SSMVEP)信号时分类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紧凑EEGNet-Transformer(即EEGNetformer)网络。EEGNetformer网络融合了为脑电(EEG)信号识别任务而设计的通用的卷积神经网络EEGNet网络和Transformer网络的优势,有效地捕捉与处理脑电信号中的局部和全局信息,增强网络对SSMVEP特征的学习,进而实现良好的解码性能。EEGNet网络用于提取SSMVEP的局部时间和空间特征,而Transformer网络用于捕捉脑电时间序列的全局信息。在基于SSMVEP-BCI范式采集的数据基础上,开展了实验以评估EEGNetformer网络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当在2 s SSMVEP数据条件下,EEGNetformer网络在基于被试者内情况的平均准确率为88.9%±6.6%,在基于跨被试者情况的平均准确率为69.1%±4.3%。与传统的CNN算法相比,EEGNetformer网络的分类性能提升了4.2%~17.4%。研究内容说明,EEGNetformer网络在有效提高SSMVEP-BCI识别准确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进一步提升SSMVEP-BCI解码性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 EEGNet网络 Transformer网络 EEGNetformer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识别研究综述
3
作者 毕文龙 魏笑 +2 位作者 李亚男 谭草 赵彦峻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17,共9页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 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凭借其信噪比高、信息传输率高等优点成为脑控技术主流范式之一。对SSVEP信号的特征识别和特征提取算法是SSVEP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但目前研究中适用于SSVEP算法的综述较...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 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凭借其信噪比高、信息传输率高等优点成为脑控技术主流范式之一。对SSVEP信号的特征识别和特征提取算法是SSVEP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但目前研究中适用于SSVEP算法的综述较少。针对此问题,总结近年来适用于SSVEP机器学习算法,从机器学习的角度将算法分为无监督学习和有监督学习,介绍典型相关分析、卷积神经网络等算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总结当前SSVEP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并讨论SSVEP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典型相关分析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负荷对社交焦虑个体注意偏向的调节作用:来自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证据
4
作者 杨鑫超 陈燕铃 +3 位作者 郑俊猛 张荣祥 牟晓 徐强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29-1744,共16页
本研究以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作为表征注意分配的神经指标,通过设置工作记忆负荷间接操纵注意控制能力,考察高、低社交焦虑个体的动态注意偏向。以不同频率下SSVEP平均波幅的差异反映个体对刺激的选择性注意,即使用愤怒面孔诱发的SS... 本研究以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作为表征注意分配的神经指标,通过设置工作记忆负荷间接操纵注意控制能力,考察高、低社交焦虑个体的动态注意偏向。以不同频率下SSVEP平均波幅的差异反映个体对刺激的选择性注意,即使用愤怒面孔诱发的SSVEP平均波幅减去中性面孔作为负性注意偏向指标;快乐面孔诱发的SSVEP平均波幅减去中性面孔作为正性注意偏向指标。结果发现,在高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高社交焦虑(HSA)组的负性注意偏向指标显著高于低社交焦虑(LSA)组(刺激呈现后的180~1000ms),且社交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显著正向预测负性注意偏向指标;而在低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对于正性注意偏向指标,在低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LSA组显著高于HSA组,而在高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两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社交焦虑个体的负性注意偏向受工作记忆负荷的调节。当工作记忆负荷增加,即注意控制能力受到实验性抑制时,HSA组会增强并维持对威胁性社会刺激的注意警觉。此外,HSA组还表现出对积极社会刺激的注意不足。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支持社交焦虑症状的连续性观点,证明注意控制能力的受损可能是社交焦虑症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面部表情 注意控制能力 注意偏向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弱空间调制视觉诱发电位的混合诱发范式研究
5
作者 周晓宇 肖晓琳 +1 位作者 许敏鹏 明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视觉诱发电位(VEPs)的空间调制特性为设计用户友好、实用型脑机接口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然而,空间调制的VEPs信号幅值小、信噪比低,研究如何高效诱发、精准识别微弱空间调制VEPs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半径小于0.5°... 视觉诱发电位(VEPs)的空间调制特性为设计用户友好、实用型脑机接口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然而,空间调制的VEPs信号幅值小、信噪比低,研究如何高效诱发、精准识别微弱空间调制VEPs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半径小于0.5°视角的微小视觉刺激,设计了“瞬态串行诱发范式”和“稳态瞬态并行诱发范式”两种空间调制混合诱发范式,并招募12名健康受试者参与试验。通过计算空间调制信噪比(sm-SNR)和离线分类正确率,定量对比了两种范式下VEPs的空间调制强度和可识别性。结果表明,“瞬态串行诱发范式”下“低频瞬态”空间调制特征的平均sm-SNR可达0.0148,显著高于“稳态瞬态并行诱发范式”下的“低频瞬态”、“高频稳态”及其混合空间调制特征(P<0.001)。离线分类结果与特征分析结果一致,“瞬态串行诱发范式”下的空间调制VEPs识别精度更高,平均分类正确率可达85%。研究结果有望为基于VEPs的空间调制特性设计高性能视觉脑机接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视觉诱发电位 空间调制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评估帕金森病视幻觉视觉传导通路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向 张琪林 +2 位作者 陈菲 桂浩 戴永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7-26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视觉传导通路完整性,特别是那些伴有视幻觉的患者。方法共纳入76例P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视幻觉分为两组:伴有视幻觉组24例,无视...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视觉传导通路完整性,特别是那些伴有视幻觉的患者。方法共纳入76例P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视幻觉分为两组:伴有视幻觉组24例,无视幻觉组52例。为控制变量,同时选取22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接受VEP检测,并针对PD患者进行了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分期(H-Y分期)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结果伴有视幻觉的PD患者N75、P100、N135潜伏期(88.26±10.47)ms、(118.48±8.53)ms、(144.71±9.48)ms较无视幻觉组(79.00±6.96)ms、(108.60±7.01)ms、(135.95±8.21)ms显著延长(P均<0.001),而N75-P100、N135-P100峰峰波幅[4.35(2.73,7.30)μV]、[6.40(4.15,9.90)μV]则较无视幻觉组[7.10(5.28,9.98)μV]、[9.05(6.30,12.60)μ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7)。相关性分析发现,PD视幻觉组中P100潜伏期与H-Y分期及UPDRS-I、UPDRS-II、UPDRS-III总分呈正相关(r=0.537,P=0.007;r=0.635,P=0.001;r=0.594,P=0.004;r=0.558,P=0.005)。结论视幻觉组PD患者的视觉传导通路完整性受损,且随着疾病进展,视觉传导通路可能遭受进一步破坏,影响可能扩展至上行通路以外的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视幻觉 视觉诱发电位 视觉传导通路 上行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经验模式分解和混沌理论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电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晓冰 徐光华 +3 位作者 李辉 谢杰仁 江翰立 张四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2,共9页
针对多目标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信号识别准确率低、线性识别方法抑制噪声的同时也会抑制信号本身特征等问题,基于经验模式分解对信号的降噪特性、达芬混沌系统对微弱周期信号的敏感性及噪声的免疫特性,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多目标SSVEP... 针对多目标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信号识别准确率低、线性识别方法抑制噪声的同时也会抑制信号本身特征等问题,基于经验模式分解对信号的降噪特性、达芬混沌系统对微弱周期信号的敏感性及噪声的免疫特性,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多目标SSVEP信号识别算法。首先,采用共平均参考算法将多通道SSVEP信号融合成单通道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求得SSVEP信号的相位谱,为达芬混沌系统周期策动力添加相位;接着,采用经验模式分解降噪,将获得的第一个本征模函数输入到达芬混沌系统中,利用基于频谱差异的混沌系统状态判别方法,求解各目标的刺激频率幅值;最后,根据最大刺激频率幅值确定刺激目标,实现了对多目标SSVEP信号的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典型相关分析法,所提非线性信号处理方法的平均识别准确率提高了7.3%,平均信息传输速率提高了3.84bit/min。该研究为探究非线性SSVEP信号解码算法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达芬混沌系统 非线性信号处理 经验模式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分离格栅模式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效能分析
8
作者 余乔 刘歆 +2 位作者 胡倩 刘万凝 曲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4-938,共5页
目的评价视觉诱发电位分离格栅模式(Ic-VE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的POAG患者52例(104眼)作为POAG组,按照单纯随机抽样原则... 目的评价视觉诱发电位分离格栅模式(Ic-VE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的POAG患者52例(104眼)作为POAG组,按照单纯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同时段非青光眼患者40例(80眼)作为对照组。采用柯谛亚视觉电生理检测仪及Humphery自动视野计检测Ic-VEP信噪比和平均偏差等指标。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Ic-VEP在POAG中的诊断效能。结果Ic-VEP定性检查的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80.0%,准确度为88.0%,AUC为0.873(95%CI:0.793~0.953);IcVEP定量检查的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81.3%,准确度为87.0%,AUC为0.863(95%CI:0.804~0.922);Ic-VEP定性、定量检查结果分析显示,早期POAG灵敏度(81.3%,88.4%)均略低于中晚期(82.0%,9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81;χ^(2)=0.037,P=0.847)。结论Ic-VEP对POAG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不仅对中晚期POAG具有诊断意义,还可早期发现PO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分离格栅模式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推断不同程度眼外伤愈后视力
9
作者 郝虹霞 陈捷敏 +4 位作者 俞晓英 王萌 周智露 盛延良 夏文涛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7-453,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眼外伤的损伤类型与视觉诱发电位的特点,为复杂眼外伤的视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眼外伤后致单眼视力损害者231例,根据眼外伤伤情的严重程度分为A组(无需行眼球开放性手术,伤情相对较轻)、B组(需行眼球开放性手术...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眼外伤的损伤类型与视觉诱发电位的特点,为复杂眼外伤的视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眼外伤后致单眼视力损害者231例,根据眼外伤伤情的严重程度分为A组(无需行眼球开放性手术,伤情相对较轻)、B组(需行眼球开放性手术,对愈后视力可能造成一定影响)、C组(需多次行眼球开放性手术、行多联眼内手术或者术后需行进一步治疗,严重影响愈后视力)3组。同时依据伤眼愈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分级:Ⅰ级,视力<4.0;Ⅱ级,4.0≤视力<4.5;Ⅲ级,4.5≤视力<4.7;Ⅳ级,视力≥4.7。分别收集研究对象伤眼视力平稳后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记录在1°、15'空间频率刺激下P100波幅和峰时。评估不同眼外伤分组的视觉诱发电位特征与眼外伤程度的相关性,并对各组峰时、波幅异常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组在1°和15'空间频率刺激下测得的伤眼P100波幅与A、B组伤眼P100波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15'空间频率刺激下测得的伤眼P100波幅异常数分别与A、B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中伤眼和健眼的P100波幅与同级别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外伤分组与伤眼愈后视力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r为-0.488。结论PVEP可用于区分A组与C组、B组与C组不同严重程度的眼外伤,在A、B组之间伤眼在1°和15'空间频率刺激下无法明确区分,眼外伤后伤眼P100波形的异常可为不同程度眼外伤被鉴定人的视觉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眼外伤 视力 视力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与双眼视功能 Ⅰ.VEP的B/M值与双眼视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东生 胡聪 《眼科研究》 CSCD 1992年第4期281-284,共4页
在斜视弱视研究和医疗方面,被研究对象的年龄越来越小,因此,探索双眼视功能客观评价的方法,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视觉诱发电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客观评价双眼视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有关资料。一、有... 在斜视弱视研究和医疗方面,被研究对象的年龄越来越小,因此,探索双眼视功能客观评价的方法,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视觉诱发电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客观评价双眼视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有关资料。一、有关概念在VEP 双眼视功能研究的文献中,应用了许多不同的指标和术语。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将这些指标做相应的转换,统一以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诱发电位 视功能 弱视 斜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VEP)对成年野生型C57BL/6J小鼠客观视力评估的可靠性
11
作者 田璐 郭雅图 +1 位作者 张伟 王玉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评价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weep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对成年野生型C57BL/6J小鼠客观视力评估的可靠性。方法选取6只鼠龄32~33 d的正常野生型C57BL/6J小鼠,雌雄不限,麻醉小鼠将记录电极(2 mm直径的钨电极)放置在λ缝旁3 mm的... 目的评价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weep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对成年野生型C57BL/6J小鼠客观视力评估的可靠性。方法选取6只鼠龄32~33 d的正常野生型C57BL/6J小鼠,雌雄不限,麻醉小鼠将记录电极(2 mm直径的钨电极)放置在λ缝旁3 mm的左皮质(受刺激右眼的对侧),深度为皮层下400μm,额部的针状电极作为参考电极,尾部的针状电极作为接地电极,记录过程中遮盖左眼(未受刺激眼),屏幕放置在小鼠眼前20 cm处,视野范围为100°(水平)×82°(垂直),平均亮度为25 cd·m^(-2);采用垂直方向的正弦波光栅刺激,刺激对比度为100%,包括11个空间频率,时间频率为1 Hz;整个扫描过程需要12 s(11 s空间频率+1 s预适应),数据的误差值稳定后取其平均值。分别记录左右眼对应的视皮层VEP波形。不同刺激频率给予20次刺激,每眼重复测量3~4次,取其平均值,左右眼交替试验。以空间频率对数作为x轴,经离散傅里叶分析所得反应振幅为y轴建立坐标系,选取临近噪点的4个有效测定点行线性回归,回归曲线外推法至振幅为0处的空间频率即为推断的客观视力。结果空间频率为0.05 c·deg^(-1)时,SVEP提示N100波振幅达到峰值。随着逐步增加刺激空间频率,SVEP振幅降低﹑潜伏期延迟,空间频率为0.65 c·deg^(-1)时视皮层电反应几乎无法与噪点区分;6只小鼠右眼空间频率视力为(0.56±0.04)c·deg^(-1),左眼为(0.50±0.04)c·deg^(-1),两眼空间频率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眼空间频率视力为(0.53±0.03)c·deg^(-1)。结论可以使用SVEP评估小鼠客观视力,此方法与行为方法测得的视力相近,但SVEP评估小鼠视力结果更为客观精确,所需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频率视力 视觉皮层 扫描视觉诱发电位 图形视觉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与双眼视功能——Ⅱ.视差刺激VEP与立体视
12
作者 杨东生 胡聪 《眼科研究》 CSCD 1993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立体视觉作为双眼视功能的最高级形式,已经成为斜视、弱视治疗的最高目标。应用心理物理的方法,对立体视觉进行检查,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和科研的需要,因此。
关键词 视觉 诱发电位 双眼视觉 立体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VEP)对不同频率条纹的反差敏感性
13
作者 金贵昌 郑竺英 《心理学报》 198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本实验利用条纹发生器产生正弦调制的条纹作视觉刺激,用NICOLETCA—1000平均仪,从枕骨隆起上方沿中线5cm处记录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实验用四种不同反差,十种空间频率,四名被试。结果表明瞬态视觉诱发电位(C_1—C_2)的峰值随反差的增加而... 本实验利用条纹发生器产生正弦调制的条纹作视觉刺激,用NICOLETCA—1000平均仪,从枕骨隆起上方沿中线5cm处记录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实验用四种不同反差,十种空间频率,四名被试。结果表明瞬态视觉诱发电位(C_1—C_2)的峰值随反差的增加而变化,其在空间频率上有一定的分布,最敏感处落在3—5C/deg。在阈上刺激时,被试个体有差异,但分布趋势相似,最敏感处也为3—5C/deg,这和心理物理实验获得的调制传递函数(MTF)结果很吻合。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C_1—C_2)值对反差变化是敏感的,它反映了人视觉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上的反差敏感性,可以把它与MTF相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趋势 视觉刺激 实验室 实验结果 视觉诱发电位 空间频率域 敏感性 科学家 调制传递函数 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与弱视VEP时间频率与振幅关系的研究——弱视的视觉诱发电位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二)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蛟 沈汝才 曾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8-10,共3页
一般认为弱视,特别是后天性弱视是没有器质性病变而视力不能矫正者.近来Vonnooden等的研究表明,实验性弱视的视皮质和外侧膝状体发生了形态学改变;而其早期弱视的视觉电生理状态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从电生理学领域研究弱视,为弱视的... 一般认为弱视,特别是后天性弱视是没有器质性病变而视力不能矫正者.近来Vonnooden等的研究表明,实验性弱视的视皮质和外侧膝状体发生了形态学改变;而其早期弱视的视觉电生理状态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从电生理学领域研究弱视,为弱视的诊断和疗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vep 时间频率 振幅 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在视觉诱发电位的少次提取与波形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5
作者 洪波 唐庆玉 +3 位作者 杨福生 潘映辐 陈葵 铁艳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4-341,共8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扩展的独立分量分析 (ICA)算法的视觉诱发响应少次提取方法。经与目前临床通用的相干平均法比较 ,只经三次平均 ,在波形整体和P10 0潜伏期的提取上 ,效果显著 ,获得医师欢迎 ,很有进一步开发潜力。
关键词 独立分量分析 少次提取 视觉诱发电位 波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实验范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鹏海 许敏鹏 +2 位作者 万柏坤 靳世久 明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40-2351,共12页
近年兴起可实现人脑直接对外信息交流和控制、让"思想"立即变"行动"的脑-机接口(BCI)新技术已在脑科学、神经计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多领域显示诱人前景。实验范式设计是研究与开发BCI系统的首要关键步骤。针对... 近年兴起可实现人脑直接对外信息交流和控制、让"思想"立即变"行动"的脑-机接口(BCI)新技术已在脑科学、神经计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多领域显示诱人前景。实验范式设计是研究与开发BCI系统的首要关键步骤。针对常见的各类视觉诱发电位(VEP)实验范式,从首个传统反应式VEP-BCI实验范式入手介绍了其诱发平台、实验流程和整体性能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发展瓶颈;比较分析了近些年研究开发的多种改进型VEP-BCI实验范式,并展望了可能的实验范式发展新动向,希冀为研究开发高性能BCI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脑-机接口 实验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范式及其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徐光华 张锋 +3 位作者 谢俊 李叶平 韩丞丞 李黎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108,共8页
在概述国内外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在脑-机接口(BCI)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范式设计方面,分别提出了基于牛顿环、高频组合编码和幅值调制的SSVEP的3种BCI范式。针对脑电信号微... 在概述国内外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在脑-机接口(BCI)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范式设计方面,分别提出了基于牛顿环、高频组合编码和幅值调制的SSVEP的3种BCI范式。针对脑电信号微弱、辨识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共振机制的稳态运动视觉诱发电位增强方法;针对高频组合编码稳态视觉诱发电位(CCH-SSVEP)新范式响应信号的非平稳、弱信号特征,提出基于改进的希尔伯特黄变换的CCHSSVEP响应信号处理方法,提高了识别率。在系统应用方面,将牛顿环运动刺激范式与运动场景相结合,设计了场景结合导航技术,相对于传统方法,将刺激目标关联具体的物理位置,导航效率显著提升,将运动场景与刺激目标结合的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提升了用户预选目标效率以及路线规划能力,同时也有利于用户集中注意力,提高脑电信噪比。最终,将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残疾轮椅的脑电导航控制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脑-机接口 牛顿环 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用于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 被引量:58
18
作者 刘明娟 姚明 +5 位作者 黄兵 朱艳丽 倪华栋 过建国 肖纯 周煦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8-950,共3页
目的: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对术后患者急性疼痛评估的比较,探讨使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进行术后疼痛的评估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手术后患者155例,年龄18~72岁,分别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 目的: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对术后患者急性疼痛评估的比较,探讨使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进行术后疼痛的评估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手术后患者155例,年龄18~72岁,分别用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对术后患者的急性疼痛进行评估,用SPSS11.0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35(P<0.001),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有较好的相关性,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可用于疼痛评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模拟量表 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与大鼠视网膜电图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记录标准化方案建议 被引量:49
19
作者 张作明 顾永昊 +4 位作者 郭群 龙潭 李莉 石力 侯豹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标准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急性损伤后Long Evans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牛建军 王仕军 +4 位作者 王一 王艳华 姚军平 陈中山 曾玉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探索视神经急性损伤后LongEvans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方法 使用AVE80 0 0自动视觉电生理系统 ,检测正常及视神经急性损伤后LongEvans大鼠F VEP。结果 测出了正常LongEvans大鼠F VEP潜伏时和振幅值 ;检测了视神经急性... 目的 探索视神经急性损伤后LongEvans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方法 使用AVE80 0 0自动视觉电生理系统 ,检测正常及视神经急性损伤后LongEvans大鼠F VEP。结果 测出了正常LongEvans大鼠F VEP潜伏时和振幅值 ;检测了视神经急性不完全损伤后F VEP ,其特点为潜伏时延迟 ,振幅值降低 ,与正常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视神经横断后F VEP波形呈熄灭型。结论 LongEvans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可用于观察视神经保护效应的研究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Evans鼠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