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设计语法视角下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图像的性别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万磊 孙晓慧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6期38-42,共5页
教材图像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视觉设计语法的理论视角,从再现功能、互动功能和构图功能角度对人教版高中英语两本教材中的303幅视觉图像进行分析,探究高中英语教材中图像的性别表征问题,以期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中隐藏的... 教材图像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视觉设计语法的理论视角,从再现功能、互动功能和构图功能角度对人教版高中英语两本教材中的303幅视觉图像进行分析,探究高中英语教材中图像的性别表征问题,以期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性别认同的认识,为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识读图像资源、帮助教材编写者选用适当的图像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设计语法 高中英语教材 教材图像 视觉图像 性别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设计语法下小学英语教科书图形的设计研究
2
作者 邱韵 陈双 +1 位作者 李芳 夏滕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01-504,共4页
目的 基于设计语法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探析小学英语教科书设计的问题与设计的方法,为小学英语教科书的设计提供另一种见解。方法 通过对设计语法理论的梳理,获得图形的3个特性:更具吸引力,更具感染力,易于识别和记忆。并依据图文的3个... 目的 基于设计语法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探析小学英语教科书设计的问题与设计的方法,为小学英语教科书的设计提供另一种见解。方法 通过对设计语法理论的梳理,获得图形的3个特性:更具吸引力,更具感染力,易于识别和记忆。并依据图文的3个关系:次型图文关系、共鸣型图文关系和对比型图文关系,探究当前教科书的图形设计存在的少许不合理之处,以期吸引研究者关注小学英语教科书图形设计的目的。结论 视觉语法下图形的特性分析,以及当前教科书图形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将对小学英语教科书的设计有所启迪,并能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图文教学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设计语法 小学英语教科书 图形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教材编写中图像资源的设计与使用 被引量:63
3
作者 程晓堂 丛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85,共8页
虽然英语教材广泛使用图像等多模态资源,但是关于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尚不充分。英语教材中图像资源的选取、设计和使用,往往局限于教材编写者或编辑的经验,缺乏理论指导,因而也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本文以视觉设计语法为理论基... 虽然英语教材广泛使用图像等多模态资源,但是关于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尚不充分。英语教材中图像资源的选取、设计和使用,往往局限于教材编写者或编辑的经验,缺乏理论指导,因而也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本文以视觉设计语法为理论基础,探讨英语教材中图像资源的功能,分析图像设计与使用中的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材 图像资源 图像功能 视觉设计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江湖”:金庸武侠小说多模态叙事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风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3,196,197,共11页
金庸武侠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学界对金庸小说的研究主要是文本视角,结合小说图像和文本多模态叙事视角的研究尚不多见。以视觉设计语法、图像认知框架和图文符际模型为理论指导,以金庸"御用"画家为金庸... 金庸武侠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学界对金庸小说的研究主要是文本视角,结合小说图像和文本多模态叙事视角的研究尚不多见。以视觉设计语法、图像认知框架和图文符际模型为理论指导,以金庸"御用"画家为金庸小说创作的插画为研究语料,深入考察插画图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及图文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插画以武侠人物的群体形象为主要内容;第二,插画建构与受众之间形成的是平等权势;第三,插画图文关系的数量依次为扩展、延展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武侠小说 多模态叙事 视觉设计语法 图像隐喻 符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校多模态校徽建构审美素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风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民族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学界结合民族高校多模态校徽和审美素养的综合研究尚不多见。研究在视觉设计语法理论和我国15所综合类民族高校校徽语料基础上建立多模态校徽认知语义诠释框架,用以考察其建... 民族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学界结合民族高校多模态校徽和审美素养的综合研究尚不多见。研究在视觉设计语法理论和我国15所综合类民族高校校徽语料基础上建立多模态校徽认知语义诠释框架,用以考察其建构审美素养的过程及范式。研究发现:首先,民族高校校徽建构了少量叙述过程,反应、言语和思维过程没有得到建构。其次,概念过程所包含的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在民族高校校徽中都得到建构。再次,民族高校校徽包含的色彩类型、圆形设计和构图样式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张力,能够有效提高受众的审美素养。最后,民族高校校徽的设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但是一些校徽存在忽视开发本土美术文化和凸显当地地域特色的问题。研究为推介民族高校的形象传播提供了新的探索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多模态 校徽 审美素养 视觉设计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