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表征学习综述
1
作者 王帅炜 雷杰 +1 位作者 冯尊磊 梁荣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32,共21页
表征学习是人工智能算法中的重要一环,好的表征能够让后续的下游任务事半功倍。随着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视觉表征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其目的是将复杂的视觉信息转换为更易于人工智能算法学习的表达。文中主要介绍了目前广... 表征学习是人工智能算法中的重要一环,好的表征能够让后续的下游任务事半功倍。随着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视觉表征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其目的是将复杂的视觉信息转换为更易于人工智能算法学习的表达。文中主要介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视觉表征学习的研究工作,根据数据依赖程度和类型的不同,将其划分为预训练视觉表征学习、生成式视觉表征学习、对比式视觉表征学习、解耦式视觉表征学习以及结合语言信息的视觉表征学习。具体而言,预训练视觉表征学习是基于有监督的预训练模型在视觉表征学习上的应用;生成式视觉表征学习利用生成模型学习视觉表征;对比式视觉表征学习主要介绍了利用对比学习思想来学习视觉表征的各类网络框架。此外,还介绍了利用变分自编码器和生成对抗网络在解耦式视觉表征学习中的应用,以及利用语言信息来增强视觉表征学习的各种方法。最后,总结了视觉表征学习的评价准则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表征学习 人工智能算法 解耦式视觉表征学习 语言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数学可视化教学研究——评《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理论建构与教学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10-I0010,共1页
科技创新背景下,围绕高等数学所开展的教学改革实践也在稳步推进之中,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也已经成为了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所谓“可视化教学”即在教学中通过针对各类知识点进行动态梳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升... 科技创新背景下,围绕高等数学所开展的教学改革实践也在稳步推进之中,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也已经成为了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所谓“可视化教学”即在教学中通过针对各类知识点进行动态梳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升其学习质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教学 知识可视化 高等数学 创新背景 教学应用 视觉表征 稳步推进 创新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融合增强视觉表征:从“脑在环路建模”到“脑不在环路应用”
3
作者 全诗兰 闫建璞 +2 位作者 张子元 董明皓 梁继民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8-318,共11页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特征及恒河猴大脑视觉皮层脑电响应,提出了基于自适应信息融合方法的“脑在环路”图像表征模型,证明了脑机融合可以提供互补信息并提升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性能;提出了基于大脑响应重建和共享表征空间的两种脑机融合计算模...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特征及恒河猴大脑视觉皮层脑电响应,提出了基于自适应信息融合方法的“脑在环路”图像表征模型,证明了脑机融合可以提供互补信息并提升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性能;提出了基于大脑响应重建和共享表征空间的两种脑机融合计算模式,实现了“脑在环路建模,脑不在环路应用”,拓宽了脑机融合模型的应用场景;通过特征显著性可视化方法证明了共享表征有效性,为充分利用大脑视觉表征的神经响应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融合 视觉表征 脑在环路 脑不在环路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知识视觉表征与用户类型对用户信息检索体验的影响
4
作者 黄蕙 侯冠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5-406,共12页
目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是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已有研究关注了界面系统的美学体验,忽视了视觉信息表征的逻辑性与可理解性,导致用户信息检索效率低的问题。方法采用控制实验方法,探究程序性知识视觉表征和用户类型对高校图书馆数据库... 目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是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已有研究关注了界面系统的美学体验,忽视了视觉信息表征的逻辑性与可理解性,导致用户信息检索效率低的问题。方法采用控制实验方法,探究程序性知识视觉表征和用户类型对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用户信息检索体验和认知负荷的影响。结果程序性知识视觉表征对信息检索体验和认知负荷均有显著影响,并且用户类型与程序性知识视觉表征对可用性和认知负荷具有交互作用。新手用户在使用下拉的视觉表征时信息检索体验最高,老手用户更适合使用组合的视觉表征方式。结论通过提升用户在数据库中的信息检索体验,可以为检索界面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知识 视觉表征 用户类型 高校图书馆数据库 信息检索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符号学范式的地理视觉表征结构与育人功能探究
5
作者 侯德娟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6,21,共5页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地理视觉表征的创新与变革。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的表征理论对地理视觉表征的内涵进行系统阐释;采用皮尔斯符号学范式,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构建“形式—对象—概念—认知”四维一体的地理视觉表征结构;并围绕地理...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地理视觉表征的创新与变革。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的表征理论对地理视觉表征的内涵进行系统阐释;采用皮尔斯符号学范式,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构建“形式—对象—概念—认知”四维一体的地理视觉表征结构;并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剖析地理视觉表征的动力性、认识性、思维性、实践性和价值性五大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视觉表征 符号学 育人功能 地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地视觉表征:多元建构与循环 被引量:74
6
作者 黄燕 赵振斌 +1 位作者 褚玉杰 张铖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101,共11页
文章以贵州各官方网站和曾游览过贵州的游客发表在网络上的摄影照片为研究样本,采用NVivo质性分析法、图片内容分析法及符号学方法,借助NVivo 10,Ucinet 6和SPSS20.0等软件,探寻官方网站通过摄影照片表征的旅游地意象与游客感知表征意... 文章以贵州各官方网站和曾游览过贵州的游客发表在网络上的摄影照片为研究样本,采用NVivo质性分析法、图片内容分析法及符号学方法,借助NVivo 10,Ucinet 6和SPSS20.0等软件,探寻官方网站通过摄影照片表征的旅游地意象与游客感知表征意象间的异同点。研究发现:两类照片的内容要素在10个节点类目上都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通过可视化方法构建的偏好照片组合模型也表明两类照片存在诸多不同;其后对地方标志形象的符号学探究则显示官网与游客对旅游地的表征又存在一致性,但这种一致并不是绝对的,两类照片背后隐含的意识心理与话语形态截然不同。总体来说,研究案例只在局部支持了Urry的表征圈循环,主要体现在游客对自然风光类照片的拍摄上。同时发现随着互联网上自媒体的发展,政府及目的地营销商已不再成为表征的唯一渠道,多样化的体验与表征生产已然使得Urry的单一群体表征循环演化成了多群体共同介入的多元建构表征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照片 视觉表征 贵州旅游 NVivo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形象视觉表征的二元建构及比较 被引量:17
7
作者 郑鹏 皮瑞 李阿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101,109,共9页
以河南少林寺为案例地,以旅游地官方与游客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旅游图片为研究样本,利用NVivo10质性编码的方法获取不同主体表征的旅游地形象特征词,并采用卡方检验和共现网络法,分析比较目的地官方与游客表征的旅游地形象。研究发现:目的... 以河南少林寺为案例地,以旅游地官方与游客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旅游图片为研究样本,利用NVivo10质性编码的方法获取不同主体表征的旅游地形象特征词,并采用卡方检验和共现网络法,分析比较目的地官方与游客表征的旅游地形象。研究发现:目的地官方和游客在对少林寺旅游形象的视觉表征中存在较大差异,官方照片侧重表现少林寺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僧众生活的"后台空间";游客则侧重对少室山的自然风光进行视觉表征,对后台场景几乎没有感知。采用视觉叙事话语分析方法探索了旅游地形象的意义生产及其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图片 视觉表征 旅游地形象 NVivo 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视觉表征:知识可视化的实践途径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永海 张舒予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23,共7页
知识可视化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但停留在宏观导向层面,具体的实践推进路径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通过文献研究及实践成果总结,现有知识可视化的探讨与实践主要集中在目的、功能和手段等三个核心要点上。从符号学视角审视,可以把知识视觉... 知识可视化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但停留在宏观导向层面,具体的实践推进路径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通过文献研究及实践成果总结,现有知识可视化的探讨与实践主要集中在目的、功能和手段等三个核心要点上。从符号学视角审视,可以把知识视觉表征及其研究领域界定为:借助于媒介工具将知识的意义封装于视觉文本之中,意义封装与阐释就是表征。借助于知识视觉表征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促进知识可视化实践,在目的上,知识视觉表征借助于"培养创新思维"来有效支撑知识可视化所导向的"知识创新";在手段上,知识视觉表征借助于图像意义的生产,支撑知识可视化突破"图解化"的表征手段;在功能上,知识视觉表征借助于"内外部知识表征转化"来支撑知识可视化在"人与人之间的知识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可视化 知识视觉表征 实践途径 符号 意义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的视觉表征与社会构建——西方旅游广告研究的“文化转向”思潮 被引量:45
9
作者 刘丹萍 《旅游科学》 CSSCI 2007年第4期63-71,共9页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的理论思潮,学者们格外重视对地理现象进行文化层面的解释,视觉分析(visual analysis)等定性方法(qualitative methods)得到较多的应用。旅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地...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的理论思潮,学者们格外重视对地理现象进行文化层面的解释,视觉分析(visual analysis)等定性方法(qualitative methods)得到较多的应用。旅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地理现象之一,旅游地的视觉表征(visual representation)成为"文化转向"思潮中最活跃的研究议题。西方学者援引地理学、符号学、语用学以及社会批判学派等诸多理论,将旅游营销图片作为"文本"(text)进行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揭示出旅游地是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一本质,阐述其被社会性地构建(socially constructed)的过程和意义。国外同行的相关研究工作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营销文本 地方 视觉表征 社会构建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羌族舞蹈胯部律动视觉表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尹德锦 李延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77-183,共7页
羌族女性舞蹈中的胯部律动以它特有的形体律动作为标识,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舞蹈。目前国内的研究,对羌族舞蹈的胯部动律的视觉表征进行深度挖掘亟待深入。羌族民俗舞蹈活动的原生目的是带有图腾崇拜和祭祀神灵表达,女性在传统羌族舞蹈... 羌族女性舞蹈中的胯部律动以它特有的形体律动作为标识,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舞蹈。目前国内的研究,对羌族舞蹈的胯部动律的视觉表征进行深度挖掘亟待深入。羌族民俗舞蹈活动的原生目的是带有图腾崇拜和祭祀神灵表达,女性在传统羌族舞蹈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代文化语境之中,羌族女性舞蹈面临着脆弱化的困境,然而现代舞美设计中的数字技术却为羌族女性舞蹈在当代的转捩提供了新的视觉语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女性舞蹈 胯部律动 视觉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2
11
作者 赵慧臣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8,共8页
在教育技术领域,知识可视化指视觉表征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知识的图解手段。随着知识可视化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视觉表征已经成为知识可视化研究的新要求。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研究目前已经从知识、技术、图像等角度开展,然而缺少... 在教育技术领域,知识可视化指视觉表征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知识的图解手段。随着知识可视化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视觉表征已经成为知识可视化研究的新要求。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研究目前已经从知识、技术、图像等角度开展,然而缺少了观看者和制作者等因素,并且尚未剖析因素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信息论可以为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根据理解信息需要先形式、后内容和再效用的过程,并结合教育技术专业注重设计的特征,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分析框架应该包括形式分析、内容构建、意义解读和设计方法。其中,形式分析侧重于视觉表征符号结构的特点,内容构建侧重于如何赋予视觉表征知识内容,意义解读侧重于观察者解读视觉表征内容的过程,而设计方法则侧重于制作者制作视觉表征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可视化 视觉表征 分析框架 教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研究综述 被引量:51
12
作者 赵慧臣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0年第1期75-80,共6页
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研究重点考察视觉表征形成中的因素及其关系。在视觉表征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研究中,多从图像形式的一般要求进行关注,尚未从视觉形式角度展开阐释;在视觉表征与知识内容的指代关系研究中,多关注可以表达什么知识,... 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研究重点考察视觉表征形成中的因素及其关系。在视觉表征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研究中,多从图像形式的一般要求进行关注,尚未从视觉形式角度展开阐释;在视觉表征与知识内容的指代关系研究中,多关注可以表达什么知识,而较少根据知识传播的属性,探讨如何构建知识;在学习者与视觉表征的认知关系研究中,多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和知识结构,尚未从观看角度探讨如何被视觉认知;在制作者与视觉表征的表达关系研究中,以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替代了制作者的设计思路,对制作者的能动性创造过程关注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可视化 视觉表征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21
13
作者 赵慧臣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30,共6页
随着知识可视化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如何设计开发其视觉表征成为重要命题。反思目前的视觉表征设计状况,存在重平面符号元素,轻视觉传播过程;重工具应用的步骤,轻设计者的创造性过程;重表达知识的功能,轻建构知识的方法等问题。采用信... 随着知识可视化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如何设计开发其视觉表征成为重要命题。反思目前的视觉表征设计状况,存在重平面符号元素,轻视觉传播过程;重工具应用的步骤,轻设计者的创造性过程;重表达知识的功能,轻建构知识的方法等问题。采用信息理论研究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设计,把视觉表征的应用过程看作信息认识的过程,可以在分析视觉表征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设计方法。然而在理解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信息时,学习者必须先了解其形式,分析其内容,进而把握其效用。据此,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设计包括形式设计、内容设计和效用设计三个层面。尽管三个层面的设计分别展开,但又是密切相关的,因而需要综合起来。选择常用的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形式概念图作为案例,从形式、内容和效用三个层面开展设计,可以明晰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设计方法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可视化 视觉表征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看: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意义解读的方式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慧臣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1年第3期44-48,共5页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意义解读的方式为观看。根据分层传播理论,观看的过程包括视(感觉)、觉(视知觉)、记忆(信息存储)、表象编码(内容加工)和思维形成(意义建构)五个阶段。根据观看的过程,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意义解读的过程为"看见&...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意义解读的方式为观看。根据分层传播理论,观看的过程包括视(感觉)、觉(视知觉)、记忆(信息存储)、表象编码(内容加工)和思维形成(意义建构)五个阶段。根据观看的过程,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意义解读的过程为"看见"(即视觉感知,把握视觉表征的形式)、"看懂"(即视觉理解,分析视觉表征的内容)、"看好"(即视觉交流,产生知识传播的效果)。为了促进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意义解读,需要从观看的角度对其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可视化 视觉表征 观看 意义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锋艺术的视觉表征与公众的关注度——基于南京市民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计武 闵学勤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8,共7页
由于文化市场体制的不完善,面对意识形态主导的主旋律文化与商业化主导的大众视觉文化的双重夹击,先锋艺术在视觉呈现上往往会采用一些极端的表征策略。这些视觉表征给公众带来了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惊"感。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文化市场体制的不完善,面对意识形态主导的主旋律文化与商业化主导的大众视觉文化的双重夹击,先锋艺术在视觉呈现上往往会采用一些极端的表征策略。这些视觉表征给公众带来了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惊"感。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水平较高的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和肯定先锋艺术的正面价值,把它视为一种令人震撼的视觉创新。不过,先锋艺术因其小众、激进、晦涩的特点,公众的关注度并不高。大多数人接触先锋艺术的频率很低,对于先锋艺术作品只停留在"看"、猎奇,甚至无所谓的程度。这从反面证明,先锋艺术注定是一种孤寂的艺术表达,一种具有批判意识的小众化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锋艺术 视觉文化 视觉表征 公众 关注度 震惊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媒介图像对体育明星的塑造及其意义——民国画报对运动员杨秀琼的视觉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丹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34,38,共4页
用符号学方法分析民国时期主要画报上的著名女子游泳运动员杨秀琼的照片,揭示画报对杨秀琼表征方式的变化:从游泳运动员到供男性读者观看的对象。同时指出,杨秀琼引发的争议也是体育这一展示身体、解放身体的运动在近代中国引发的思想... 用符号学方法分析民国时期主要画报上的著名女子游泳运动员杨秀琼的照片,揭示画报对杨秀琼表征方式的变化:从游泳运动员到供男性读者观看的对象。同时指出,杨秀琼引发的争议也是体育这一展示身体、解放身体的运动在近代中国引发的思想碰撞和观念冲击的体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展示性的体育图像在近代中国思想发展中所起的教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视觉表征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的“图像”——论信息图表的视觉表征与建构 被引量:5
17
作者 廖宏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208-213,共6页
媒介中的"大数据"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征候,当"大数据"以信息图表的方式演化为一种视觉叙事手段时,已悄然开始了文本化,进而转变为一种被媒介所左右的话语形态。在"大数据—图像"的逻辑关联中,信息图表... 媒介中的"大数据"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征候,当"大数据"以信息图表的方式演化为一种视觉叙事手段时,已悄然开始了文本化,进而转变为一种被媒介所左右的话语形态。在"大数据—图像"的逻辑关联中,信息图表的"精确"叙事在"图像主因型"的文化中已不由自主地开始了"奇观"之旅,其视觉性的实践不但是对他者的"表征",也是对主体的"建构"。信息图表的视觉表征与建构应是逐步建立数据与"真实"的相关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单纯的技术命题,也不是设计范畴的视觉化,而是对数据社会性的挖掘与解读方式。在后现代视阈中,"表征"让信息图表的视觉实践可见可知,而"建构"则让这种新媒体姿态的视觉形式可行可塑。"表征"与"建构"并非是两种截然的"视觉"过程,将二者统一思考,才能让我们深切理解媒介言说的"大数据"以及作为视觉性实践的信息图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图表 视觉表征 视觉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符号的可视化及视觉表征的交互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莉钧 周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3-209,共7页
文章对“水”文化符号进行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探索,采用知识创新技法对文化符号之“水”进行可视化表达;讨论作为本土知识的文化符号之“水”及SECI模型将水的内隐知识表征化;采用曼陀罗图、卡巴拉图等信息图的方法对“观念之水”进... 文章对“水”文化符号进行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探索,采用知识创新技法对文化符号之“水”进行可视化表达;讨论作为本土知识的文化符号之“水”及SECI模型将水的内隐知识表征化;采用曼陀罗图、卡巴拉图等信息图的方法对“观念之水”进行知识可视化呈现。文章将抽象的文化符号之“水”通过文字符号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视化表达的交互研究,对符号之“水”进行知识表征方式的探索,有利于文化符号之“水”的知识组织与重构,并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传播。这些研究探索可以丰富后工业化时代“水”的图像符号在现代传媒景观世界的交互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符号 知识可视化 视觉表征 交互研究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纪录片叙事的视觉表征与文化书写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光胜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0-72,共3页
西藏纪录片是以影像为传播形态的视觉文本,视觉表征则具有对这样的影像符号、文化进行编码与解码的功能。将西藏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文本《藏北人家》《西藏一年》以及《第三极》的分析,考察西藏纪录片影像中占主导地位的表... 西藏纪录片是以影像为传播形态的视觉文本,视觉表征则具有对这样的影像符号、文化进行编码与解码的功能。将西藏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文本《藏北人家》《西藏一年》以及《第三极》的分析,考察西藏纪录片影像中占主导地位的表征范式的内容与形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符号是如何通过动态的视觉影像的"认知提示",书写藏族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建构出西藏的民族形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纪录片 视觉表征 文化书写 藏族文化 民族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表征视野中的城市品牌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1-166,共6页
拟像城市对现实城市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新的城市视觉范式也随之产生。在其作用下,城市的媒介再现呈现出显著的视觉化表征趋势:城市观视者自觉地将肉体之眼转换为技术之眼,用镜头视角审视他们的所视、所思、所失;城市拟像文本呈现出远程... 拟像城市对现实城市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新的城市视觉范式也随之产生。在其作用下,城市的媒介再现呈现出显著的视觉化表征趋势:城市观视者自觉地将肉体之眼转换为技术之眼,用镜头视角审视他们的所视、所思、所失;城市拟像文本呈现出远程在场的、消除了真实与仿拟间界限的超真实特性。如果将城市观视者的技术性观视视为城市阅读,将拟像城市的生成过程视为城市书写或文本建构,那么城市文本建构与阅读的这种关系改变了城市品牌建构与传播的秩序逻辑。从视觉化表征中打量城市,视觉化城市品牌建构与传播实际上就是一个视觉符号的编码、再现过程,即把城市景观的界面化,通过某些承载意义的符号译码成为触动媒介漫游者的诉诸视觉的语言,促使其产生阅读动因,培育其阅读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表征 视觉化城市品牌 建构与传播 城市符号 城市观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