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神经眼科患者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姜兆财
钱海燕
+3 位作者
刘子豪
陈霆隽
李红阳
魏世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438,共5页
背景 神经眼科疾病是眼科常见病,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39(NEI VFQ-39)可以用来评估视功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但目前中国还缺少将其用于神经眼科疾病的研究. 目的 采用NEI VFQ-39评估神经眼科患...
背景 神经眼科疾病是眼科常见病,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39(NEI VFQ-39)可以用来评估视功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但目前中国还缺少将其用于神经眼科疾病的研究. 目的 采用NEI VFQ-39评估神经眼科患者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为神经眼科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1日至9月30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眼科就诊的97例患者,收集其所有的临床资料及中文版NEI VFQ-39调查量表.以发病眼数量、病种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不同分组方式对NEI VFQ-39各项分数进行比较,同时对NEI VFQ-39分数与较好眼及较差眼的BCVA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受试患者平均年龄为(36.6±177;14.4)岁,且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VFQ-39总分为57.36(46.50,73.38),其中精神健康项得分最低,为45.00(35.00,60.00).4个组疾病中,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组除眼痛、依赖程度及周边视力外,其他各项评分均较其余3个组评分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发病患者各项得分均较单眼发病者低,除眼痛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好眼BCVA>20/32的患者得分优于其他两组,与较好眼BCVA<20/200组比较患者除整体健康及眼痛外,与20/200≤较好眼BCVA≤20/32组比较患者除眼痛、社会活动及色觉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FQ-39多数项目得分与较好眼或较差眼的BCVA呈正相关(P<0.05),且与较好眼BCVA的相关性较强.结论 神经眼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及其生活质量,努力提高视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眼科学
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国立眼科研究所
视觉
功能问卷-39
NEI
VFQ-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及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估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彦
郑斌
+2 位作者
沈丽君
宥永胜
戚雪敏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5-958,共4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研究设计为非对照病例观察研究。采用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19...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研究设计为非对照病例观察研究。采用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19例20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和黄斑区90°方位视网膜劈裂处的最大厚度。术后6个月检查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应用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25(VFQ-25)对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超过6个月,手术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最大厚度分别从术前的(360.7±183.7)μm、(483.0±138.3)μm减小到术后的(180.2±75.2)μm、(328.1±82.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211,P=0.001;u=-3.472,P=0.001)。术后BCVA提高2行以上者14眼(70%)。术后LogMAR视力平均值为0.59±0.46,明显好于术前的0.87±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23,P=0.026)。患者VFQ-25评估统计表明,术后患者的总体视力、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依赖程度、周边视力(视野)这7项维评分以及VFQ-25总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整体健康、眼痛、社会角色限制、驾车、色觉这5项维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例(42.1%)患者视力较好眼为手术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安全、有效,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分析
被引量:
10
3
作者
冯竞仰
陈凤娥
马明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2-745,共4页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功能和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isual-related quality of life,VRQo L),并分析VRQo L与视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23G玻璃...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功能和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isual-related quality of life,VRQo L),并分析VRQo L与视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硅油填充术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3例(63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记录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患者填写美国国家眼科研究院开发的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25,VFQ-25)中文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VFQ-25总得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并分析其与视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63例患者中60眼(95.24%)视网膜复位,术后6个月术眼平均logMAR视力(0.83±0.25)较基线log MAR视力(1.76±0.43)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眼对比敏感度:1.5 c·d^(-1)为1.25±0.28,3 c·d^(-1)为1.27±0.31,6 c·d^(-1)为1.03±0.27,12 c·d^(-1)为0.71±0.23,18 c·d^(-1)为0.32±0.13。术后6个月患者VFQ-25总得分均值为(66.13±11.28)分,较术前[(50.07±14.42)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FQ-25总得分和术眼最佳矫正视力无相关性,与双眼平均视力、术眼中空间频率(6 c·d^(-1)、12 c·d^(-1))对比敏感度呈正相关。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率高,视力显著提高。术后患者VRQo L提高,并与双眼平均视力、术眼中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相关,与术眼视力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视功能
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经眼科患者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姜兆财
钱海燕
刘子豪
陈霆隽
李红阳
魏世辉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438,共5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108B06)
文摘
背景 神经眼科疾病是眼科常见病,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39(NEI VFQ-39)可以用来评估视功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但目前中国还缺少将其用于神经眼科疾病的研究. 目的 采用NEI VFQ-39评估神经眼科患者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为神经眼科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1日至9月30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眼科就诊的97例患者,收集其所有的临床资料及中文版NEI VFQ-39调查量表.以发病眼数量、病种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不同分组方式对NEI VFQ-39各项分数进行比较,同时对NEI VFQ-39分数与较好眼及较差眼的BCVA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受试患者平均年龄为(36.6±177;14.4)岁,且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VFQ-39总分为57.36(46.50,73.38),其中精神健康项得分最低,为45.00(35.00,60.00).4个组疾病中,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组除眼痛、依赖程度及周边视力外,其他各项评分均较其余3个组评分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发病患者各项得分均较单眼发病者低,除眼痛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好眼BCVA>20/32的患者得分优于其他两组,与较好眼BCVA<20/200组比较患者除整体健康及眼痛外,与20/200≤较好眼BCVA≤20/32组比较患者除眼痛、社会活动及色觉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FQ-39多数项目得分与较好眼或较差眼的BCVA呈正相关(P<0.05),且与较好眼BCVA的相关性较强.结论 神经眼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及其生活质量,努力提高视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神经眼科学
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国立眼科研究所
视觉
功能问卷-39
NEI
VFQ-39
Keywords
Neuro-ophthalmology
Vision-related quality of life
39-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Function Questionnaire/NEI VFQ-39
分类号
R77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及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估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彦
郑斌
沈丽君
宥永胜
戚雪敏
机构
温州医学院眼附属眼视光医院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眼科
出处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5-958,共4页
文摘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研究设计为非对照病例观察研究。采用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19例20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和黄斑区90°方位视网膜劈裂处的最大厚度。术后6个月检查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应用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25(VFQ-25)对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超过6个月,手术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最大厚度分别从术前的(360.7±183.7)μm、(483.0±138.3)μm减小到术后的(180.2±75.2)μm、(328.1±82.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211,P=0.001;u=-3.472,P=0.001)。术后BCVA提高2行以上者14眼(70%)。术后LogMAR视力平均值为0.59±0.46,明显好于术前的0.87±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23,P=0.026)。患者VFQ-25评估统计表明,术后患者的总体视力、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依赖程度、周边视力(视野)这7项维评分以及VFQ-25总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整体健康、眼痛、社会角色限制、驾车、色觉这5项维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例(42.1%)患者视力较好眼为手术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安全、有效,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Keywords
high myopia
foveoschisis
vitrectomy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vision-related quality of life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分析
被引量:
10
3
作者
冯竞仰
陈凤娥
马明明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上海眼视觉与光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2-74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s1500732)
文摘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功能和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isual-related quality of life,VRQo L),并分析VRQo L与视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硅油填充术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3例(63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记录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患者填写美国国家眼科研究院开发的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25,VFQ-25)中文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VFQ-25总得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并分析其与视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63例患者中60眼(95.24%)视网膜复位,术后6个月术眼平均logMAR视力(0.83±0.25)较基线log MAR视力(1.76±0.43)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眼对比敏感度:1.5 c·d^(-1)为1.25±0.28,3 c·d^(-1)为1.27±0.31,6 c·d^(-1)为1.03±0.27,12 c·d^(-1)为0.71±0.23,18 c·d^(-1)为0.32±0.13。术后6个月患者VFQ-25总得分均值为(66.13±11.28)分,较术前[(50.07±14.42)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FQ-25总得分和术眼最佳矫正视力无相关性,与双眼平均视力、术眼中空间频率(6 c·d^(-1)、12 c·d^(-1))对比敏感度呈正相关。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率高,视力显著提高。术后患者VRQo L提高,并与双眼平均视力、术眼中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相关,与术眼视力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视功能
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Keywords
high myopia
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
vision function
visualrelated quality of life
分类号
R774.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神经眼科患者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分析
姜兆财
钱海燕
刘子豪
陈霆隽
李红阳
魏世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及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估
陈彦
郑斌
沈丽君
宥永胜
戚雪敏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分析
冯竞仰
陈凤娥
马明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