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大鼠视皮层NR2A/NR2B比率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明明 秦伟 谢汉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13-916,共4页
目的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观察大鼠视皮层内NR2A/NR2B比率的发育性变化。方法健康SPF级LongEvans大鼠15只,雌雄不限,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出生后3、4、5、6、7周正常大鼠视皮层中NR2A和NR2B的蛋白表达量,分析NR2A/NR2B随... 目的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观察大鼠视皮层内NR2A/NR2B比率的发育性变化。方法健康SPF级LongEvans大鼠15只,雌雄不限,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出生后3、4、5、6、7周正常大鼠视皮层中NR2A和NR2B的蛋白表达量,分析NR2A/NR2B随着大鼠视皮层发育表达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生后3~7周正常大鼠视皮层中NR2A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263,P=0.008),生后4、5、6、7周组大鼠视皮层中NR2A的积分光密度(IOD)值明显高于生后3周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正常大鼠视皮层中NR2B蛋白的表达量逐渐降低(F=73.340,P=0.007),生后6~7周趋于稳定。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大鼠视皮层中NR2A/NR2B比率随着大鼠视皮层的发育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031,P=0.003)。结论在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NR2A/NR2B比率的变化参与了视皮层可塑性终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NR2A受体 NR2B受体 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 免疫印迹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878-1880,共3页
既往的研究表明,人类和哺乳动物出生后,视觉系统能够根据视觉环境的刺激调整和改变与生具有的神经联系和突触结构.这一改变发生的最敏感时期称为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
关键词 视觉发育 可塑性关键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发育敏感期及其可塑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虎 赵堪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生后视觉发育存在“敏感期” ,在此期间视觉神经系统具有经验依赖的可塑性。复习文献 ,对视皮层NMDAR、NTs及相关基因在发育敏感期不同时限的表达规律以及视觉经验对皮层神经元突触进行修饰、重建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视觉发育 敏感期 视皮层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能沉默突触在视觉发育神经元可塑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郝瑞 赵堪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突触是神经环路中相邻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点状接触区域,是神经可塑性变化的敏感部位,其中仅具有突触结构,在正常情况下不产生生理功能的突触称为沉默突触。沉默突触转化为功能性突触在神经可塑性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突触在形态和... 突触是神经环路中相邻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点状接触区域,是神经可塑性变化的敏感部位,其中仅具有突触结构,在正常情况下不产生生理功能的突触称为沉默突触。沉默突触转化为功能性突触在神经可塑性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突触在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是主要的表现模式。目前研究发现,沉默突触包括谷氨酸能沉默突触和γ-氨基丁酸能沉默突触。当前弱视发病神经机制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是视觉可塑性的研究,而后者是通过突触的修饰过程形成的。深入研究沉默突触,特别是谷氨酸能沉默突触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儿童弱视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就近年来视觉发育可塑性中谷氨酸能沉默突触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突触 视觉发育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皮层LTP与视觉发育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高朋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11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视皮层 视觉发育 可塑性 研究进展 长时程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发育关键期大鼠视网膜频域OCT测量值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华宁 李筱荣 +3 位作者 赵乐冬 林松 刘勃实 袁佳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327,共5页
背景人类和哺乳动物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视网膜处于发育阶段,其各个亚层的正确排列以及细胞的准确定位是视觉信息正常传递的基础之一。频域光学相关断层扫描(SD—OCT)可活体测量并连续观察大鼠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目的了解视觉发育关键期... 背景人类和哺乳动物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视网膜处于发育阶段,其各个亚层的正确排列以及细胞的准确定位是视觉信息正常传递的基础之一。频域光学相关断层扫描(SD—OCT)可活体测量并连续观察大鼠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目的了解视觉发育关键期内SD大鼠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新生SD大鼠30只,其中10只于出生后14、18、21、24、42d进行双眼眼底SD—OCT扫描,对视网膜厚度以及部分亚层包括内界膜(ILM)至内丛状层(IPL)、内核层(INL)、外核层(ONL)至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的厚度进行生物测量。另取20只SD大鼠,分别于14、18、21、24、42d各处死4只大鼠并摘除双眼,制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对视网膜厚度以及部分亚层结构进行测量。并对两种方法测量数据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大鼠视网膜CirrusHD—OCT图像由内向外可显示视网膜IPL、INL、外丛状层(OPL)、ONL、光感受器内节/外节(IS/OS)层以及RPE层等结构。比较各个时间点的视网膜厚度、ILM至IPL厚度、INL厚度以及ONL至RPE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25,P=0.000;F=3.973,P=0.007;F=17.529,P:0.000;F=7.038,P=0.000)。随大鼠日龄的增加,视网膜厚度、INL厚度及ONL至RPE层厚度均呈递减趋势。测量视网膜组织切片各对应层次厚度,并与OCT测量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量的视网膜厚度、INL厚度以及ONL至RPE层厚度均呈正相关(r=0.794,P=0.000;r=0.784,P=0.000;r=0.681,P=0.000)。结论CirrusHD—OCT可以清晰地显示并测量大鼠视网膜各主要层次,且与组织学测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大鼠视网膜逐渐变薄,OCT测量主要表现为INL厚度和ONL至RPE层厚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觉发育关键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对V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形态学的影响
7
作者 闫怡静 陈宇欣 +4 位作者 黄梦琦 孟欣 潘萌 顾宇 史学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7-512,共6页
目的探讨视觉发育前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MD)对小鼠初级视皮层V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出生后第14天(P14)已睁眼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MD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MD组于P14行右眼... 目的探讨视觉发育前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MD)对小鼠初级视皮层V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出生后第14天(P14)已睁眼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MD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MD组于P14行右眼MD 4 d后饲养至P18,对照组同等条件下饲养至P18。所有小鼠均经心脏灌注后断颈取脑,切片进行细胞膜荧光探针1,1′-二十八烷基-3,3′,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染色标记,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成像,观察并比较对照组与MD组小鼠两侧V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形态学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左侧、对照组右侧、MD组左侧和MD组右侧V1区神经元树突棘总密度分别为(7.57±0.25)、(7.42±0.25)、(6.54±0.18)、(7.51±0.29)个/10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8,P<0.05),其中MD组小鼠左侧V1区树突棘总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左侧和MD组右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小鼠两侧V1区神经元4种类型树突棘分布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95,P=0.002),其中MD组左侧V1区4种类型树突棘的分布比例与对照组左侧、对照组右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83)。2个组小鼠两侧V1区神经元丝状伪足型树突棘密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3,P<0.05),其中与对照组左侧V1区相比,MD组左侧V1区丝状伪足型树突棘密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两侧V1区神经元细长型、蘑菇型和短粗型树突棘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60、2.618、1.749,均P>0.05)。结论视觉发育前关键期行MD可引起剥夺眼对侧V1区树突棘总密度下降及构成比例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丝状伪足型树突棘数量减少,提示异常视觉经验可引起视觉发育前关键期视皮层突触数量和结构的可塑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初级视皮层 树突棘 关键期 单眼形觉剥夺 结构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上丘Rap1B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对其的影响
8
作者 栾长霖 凌颖 +1 位作者 叶京京 史学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上丘Rap1B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以及视觉发育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MD)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45只为实验对象。实验一:小鼠上丘Rap1B表达的发育性变化。该实验小鼠分为3组,即关键期前组[生后18 d(P18)小... 目的探讨小鼠上丘Rap1B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以及视觉发育关键期单眼形觉剥夺(MD)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45只为实验对象。实验一:小鼠上丘Rap1B表达的发育性变化。该实验小鼠分为3组,即关键期前组[生后18 d(P18)小鼠]、关键期组(P32小鼠)和成年组(P60小鼠),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左右两侧上丘中Rap1B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量。实验二:MD对上丘Rap1B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该实验小鼠分为2组:右眼MD组(小鼠P28时右眼建立MD模型,至P32时行检测)与NC组(正常对照组,P32小鼠),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左右两侧上丘中Rap1B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关键期前组小鼠左右两侧上丘中Rap1B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较低;与关键期前组相比,关键期组小鼠Rap1B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高(均为P<0.05);与关键期组相比,成年组小鼠Rap1B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与NC组相比,右眼MD组小鼠左侧上丘Rap1B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高(均为P<0.05),而右侧上丘Rap1B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小鼠上丘中Rap1B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趋势与视觉发育关键期相一致,Rap1B可能参与了关键期MD对上丘发育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发育 神经可塑性 上丘 单眼形觉剥夺 弱视 Rap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激活成年动物视皮层发育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帖晓修 蒋斌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由斜视、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等引起的弱视是眼科的常见疾病。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对儿童的弱视治疗效果明显,但成人的弱视却很难得到改善,主要是因为成人视皮层的可塑性低,神经回路难以被视觉经验再塑造。近年来研究者在视皮层关... 由斜视、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等引起的弱视是眼科的常见疾病。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对儿童的弱视治疗效果明显,但成人的弱视却很难得到改善,主要是因为成人视皮层的可塑性低,神经回路难以被视觉经验再塑造。近年来研究者在视皮层关键期之后进行重新激活皮层可塑性的尝试,目的是将来有望运用到临床,为成人的弱视治疗提供神经生物学的理论基础。本文就近年来在探索成年动物上重新激活视皮层可塑性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视皮层 眼优势柱发育关键期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视视皮层可塑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程 崔海福 严兴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69-2670,共2页
弱视是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所导致的以空间视力损害为特征的一组视力不良综合症^[1]。视皮层在发育的过程中存在“敏感期”,具有可塑性.而弱视治疗的依据就在于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可塑性的存在^[2],现在对弱视的视皮层可塑性机... 弱视是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所导致的以空间视力损害为特征的一组视力不良综合症^[1]。视皮层在发育的过程中存在“敏感期”,具有可塑性.而弱视治疗的依据就在于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可塑性的存在^[2],现在对弱视的视皮层可塑性机制研究已经上升到了分子水平,现将近10年视皮层可塑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机制 可塑性 视皮层 弱视 视觉发育敏感期 视力不良 视力损害 分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受体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永峰 孙汉军 胡义德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78-380,共3页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通过长时程增强(LTP)的建立参与了出生前后视皮质发育过程中可塑性的调控,在调节成年后视皮层神经元突触联系的可塑性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此外,NMDA受体还可诱导cfos基因的表达。蛋白激酶C(P...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通过长时程增强(LTP)的建立参与了出生前后视皮质发育过程中可塑性的调控,在调节成年后视皮层神经元突触联系的可塑性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此外,NMDA受体还可诱导cfos基因的表达。蛋白激酶C(PKC)对NMDA受体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入研究NMDA受体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儿童弱视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视觉发育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A受体α_1亚单位在正常发育大鼠视皮层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艳红 赵堪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3-70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视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功能亚单位GABAARα1的表达随发育发生的量的变化。方法将45只健康纯系新生Wistar大鼠按出生后年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于出生后第0、7、14、21、28、35、45、60、90天用质... 目的观察大鼠视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功能亚单位GABAARα1的表达随发育发生的量的变化。方法将45只健康纯系新生Wistar大鼠按出生后年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于出生后第0、7、14、21、28、35、45、60、90天用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经左心室穿刺至升主动脉灌注固定后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分析GABAARα1在出生后不同天龄Wistar大鼠视皮层的表达情况。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Wistar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分6层,各层神经元排列整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GABAARα1阳性反应产物呈棕黄色颗粒状,染色部位主要在神经元细胞膜、树突或轴突,其中视皮层第Ⅱ/Ⅲ层细胞染色最密集。图像分析结果提示,GABAARα1在出生时的大鼠视皮层中即已存在,但表达量很少,大鼠睁眼前表达量上升缓慢,睁眼后迅速上升,在出生时GABAARα1的吸光度(A)值为4.79±1.51,至35d峰值达231.52±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维持高水平至出生后90d,为231.52±21.65,与出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视皮层中GABAARα1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与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的起始和终止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提示GABAARα1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可能是视觉可塑性调节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A受体 视皮层 视觉可塑性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在正常发育大鼠视皮层的表达研究
13
作者 李侲宇 钱益勇 +2 位作者 张振平 康瑛 印湖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9-244,共6页
正常视觉信息输入对初期视皮层的发育和修饰至关重要。视觉发育的特点是存在一个关键期 ,在此期内控制信息输入将导致皮质联系的显著变化。转录因子 -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 CREB)在多种有机体的信号传导通路中的枢纽作用和其参与长... 正常视觉信息输入对初期视皮层的发育和修饰至关重要。视觉发育的特点是存在一个关键期 ,在此期内控制信息输入将导致皮质联系的显著变化。转录因子 -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 CREB)在多种有机体的信号传导通路中的枢纽作用和其参与长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生理活动提示 ,它可能参与了在视皮层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 Western blot技术 ,对 P14、P2 2、P3 0、P45和 P90年龄组 Sprague-Dawley大鼠视皮层内 CREB的免疫反应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证明 ,CREB在视皮层各层内的蛋白表达时程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一致 ,其免疫反应性在 P2 2至 P45期间达到高水平 ,成年后的蛋白表达出现下调。结论 :视觉可塑性降低的同时存在 CREB表达的显著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REB 发育 大鼠 视皮层 免疫组织化学 可塑性 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os蛋白在单眼斜视性弱视成年大鼠视皮质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珏 陈剑 +2 位作者 周清 黄佳 王彦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观察视觉发育可塑期后(P120)单眼斜视(monocular strabismus,MS)大鼠视皮质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斜视性弱视模型成年大鼠视皮质内视觉可塑性存留状态的差异,为临床防治大龄儿童斜视性弱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3日... 目的:观察视觉发育可塑期后(P120)单眼斜视(monocular strabismus,MS)大鼠视皮质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斜视性弱视模型成年大鼠视皮质内视觉可塑性存留状态的差异,为临床防治大龄儿童斜视性弱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3日龄(P13)SD大鼠共1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和单眼斜视组(MS),对视觉发育关键期13日龄(Postnatal,P13)前的幼龄大鼠制作单眼斜视动物模型。斜视组45日龄(P45)做F-VEP(flash visual evokedpotential,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确立弱视模型,斜视组100日龄(P100)取材,取材前经黑箱饲养24 h,曝光0.5 h处理后灌注固定切取两组大鼠脑组织视皮质,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比较MS组与正常大鼠视皮质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的差异。结果:①P45MS组大鼠术眼与对侧健眼及正常组F-VEP结果比较:N1P1、P1N2波振幅在术眼表现较大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S组视皮质17区(OclM、OclB区)Ⅱ-Ⅲ层c-fos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高于正常组。结论:视觉发育关键期(P13)内的视觉紊乱(MS)可导致大鼠发生弱视;单眼斜视成年大鼠视皮质神经元经光刺激诱导c-fos蛋白表达增加,提示单眼斜视性弱视成年大鼠视皮质内存留一定程度视觉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发育关键期 斜视性弱视 C-FO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itin基因在单眼剥夺成年大鼠视皮层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春慧 陈霞 +1 位作者 陈静 王玉川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研究单眼剥夺(MD)视皮层neuritin mRNA的表达。方法35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D组和反缝合(RS)组,缝合14日龄大鼠右眼睑建立MD模型,RS组大鼠缝合单眼至90日龄时进行反缝合,并持续暴露于灯光中6、12、24、48 h和1周,其余2组大... 目的研究单眼剥夺(MD)视皮层neuritin mRNA的表达。方法35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D组和反缝合(RS)组,缝合14日龄大鼠右眼睑建立MD模型,RS组大鼠缝合单眼至90日龄时进行反缝合,并持续暴露于灯光中6、12、24、48 h和1周,其余2组大鼠至90日龄时直接取左侧大脑视皮层,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所有大鼠视皮层neurit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组大鼠视皮层中neuritin mRNA表达量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35,P<0.05)。MD组大鼠视皮层中neuritin mRNA的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97,P<0.05);RS 6 h组大鼠视皮层中neuritin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28,P<0.05)。RS12、24、48 h组大鼠视皮层中neuritin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46,t=-0.064,t=-0.065;P<0.05)。Neuritin mRNA的表达在实验24 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但RS1周组与MD组neuritin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7,P<0.05)。结论Neuritin mRNA在MD成年大鼠和RS不同时间大鼠视皮质表达呈动态变化,提示年龄超过视觉发育敏感期的MD成年大鼠的视皮层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itin基因 视皮质可塑性 单眼形觉剥夺 视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大脑的经验
16
作者 J.Cronly-Dillon 杨永竹 《心理科学进展》 1984年第3期57-61,共5页
测量微管蛋白一种神经的结构性蛋白质,可以估计经验改变大脑发育的方式。在视觉世界里,我们定位和区分物体的形状的能力直接依赖于这样一个事实:大部分神经细胞、或者说神经元在胚胎发育阶段已经组成有序的联接模式。人的大脑视觉皮层... 测量微管蛋白一种神经的结构性蛋白质,可以估计经验改变大脑发育的方式。在视觉世界里,我们定位和区分物体的形状的能力直接依赖于这样一个事实:大部分神经细胞、或者说神经元在胚胎发育阶段已经组成有序的联接模式。人的大脑视觉皮层分布着约5亿个神经元,它们通过数百根视觉纤维与眼睛联结,这样,从视网膜得到的信息就有充分的机会被处理几遍。研究正在发育中的胚胎是很有意义的。必须保证脑的无数“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蛋白聚合 神经细胞 视觉皮层 秋水仙碱 大脑发育 神经元 视觉经验 短时记忆 蛋白质 关键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