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及步行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晓春 王俊华 谢水平 《循证医学》 2019年第2期86-91,10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等国内外数据库从建库到2018... 目的系统评价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等国内外数据库从建库到2018年4月的有关文献,收集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所有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后选入12篇文献共5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组与常规平衡训练组平衡量表评分12篇文献合并效应量均数差=6.49,95%可信区间5.63~7.35,Z=14.77,P<0.000 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组与常规平衡训练组"起立-行走"计时6篇文献合并效应量均数差=-3.91,95%可信区间-4.68~-3.14,Z=9.97,P<0.000 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觉反馈平衡仪训练组与常规平衡训练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2篇文献合并效应量均数差=5.58,95%可信区间2.31~8.84,Z=3.35,P=0.000 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能有效增强脑卒中患者的站位平衡功能并改善他们的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较传统平衡训练改善更明显。但是目前与平衡仪训练相关的高水平的临床研究较少,故需要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仪训练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与步态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红 包娟 +2 位作者 卢苇 马瑞 张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脑卒中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并发症较多,预后不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研究显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可通过视觉反馈、镜像神经元激活、中枢刺激易化神经通路等机制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与步态,在提高患者康复主动性及生存质量方面有积极... 脑卒中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并发症较多,预后不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研究显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可通过视觉反馈、镜像神经元激活、中枢刺激易化神经通路等机制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与步态,在提高患者康复主动性及生存质量方面有积极意义。本文综述了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的作用原理,概括了该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与步态康复的作用机制,分析其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方法的优化及脑卒中平衡与步态的康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馈训练 脑卒中 平衡 步态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炜 王玲 +1 位作者 张学敏 季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讨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足内翻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0~58岁,平均年龄54.79岁;病程79~92 d,平均病程87.76 d;偏瘫左侧33例,右侧27例;脑梗死31例,脑出血2... 目的探讨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内翻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足内翻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0~58岁,平均年龄54.79岁;病程79~92 d,平均病程87.76 d;偏瘫左侧33例,右侧27例;脑梗死31例,脑出血29例。随机选择3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都进行综合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衡生物反馈训练。两组连续训练8周,每周5 d,每天2次,每次共60 min。选用美国Tekscan公司的Footscan三维动态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对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在足底压力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内外侧压力和接触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侧压力增大(P<0.05),外侧压力减小(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内侧压力(150.18±96.30)N vs(175.70±99.95)N,外侧压力(184.14±85.72)N vs(166.46±112.01)N;对照组治疗前后内侧压力(147.11±74.22)N vs(165.97±71.93)N,外侧压力(230.13±93.73)N vs(223.57±114.75)N]。两组患者内侧接触面积增大(P<0.05),外侧接触面积减小(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内侧接触面积(26.75±12.07)cm^(2)vs(34.97±9.17)cm^(2),外侧接触面积(45.79±21.57)cm^(2)vs(37.86±21.99)cm^(2);对照组治疗前后内侧接触面积(39.28±22.25)cm^(2)vs(42.44±14.76)cm^(2),外侧接触面积(45.74±22.66)cm^(2)vs(41.73±20.54)cm^(2)],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内外侧压力和接触面积变化更为显著(P<0.05)。在平衡运动学参数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X、Y轴上的轨迹长度、均方差、最大动摇径、总轨迹、偏移长度和包络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速度、单位面积轨迹长度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平衡运动学参数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平衡生物反馈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足内翻患者的足底压力和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生物反馈训练 足底压力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联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4
作者 徐立伟 刘辉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诱发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膀胱功能、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SCI诱发NB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双数分配原则...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诱发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膀胱功能、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SCI诱发NB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双数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视觉反馈排尿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排尿情况、膀胱功能积分、尿动力学指标[尿流速率最大值(MUFR)、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值(MBMV)、残余尿量(RUV)]、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疼痛介质[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自我感知的膀胱症状量表(PPBC-S)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每日排尿次数、尿失禁频次低于对照组,每日单次尿量、单次最大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膀胱功能积分、RUV分别为(1.46±0.18)分、(66.52±10.03)mL,低于对照组的(1.84±0.16)分、(86.67±11.45)mL,MUFR、MBMV分别为(15.63±2.11)mL/s、(256.67±30.03)mL,高于对照组的(11.20±2.17)mL/s、(209.82±31.16)mL(P<0.05);研究组血清PCT、TNF-α、5-HT、PGE2水平分别为(0.40±0.05)μg/L、(16.33±3.44)pg/mL、(102.25±22.08)ng/L、(170.05±33.68)ng/L,低于对照组的(0.61±0.07)μg/L、(26.01±4.67)pg/mL、(155.74±31.91)ng/L、(213.64±41.21)ng/L,血清IL-10、β-EP水平分别为(35.96±8.21)pg/mL、(244.85±31.61)ng/L,高于对照组的(26.45±6.17)pg/mL、(185.26±41.75)ng/L(P<0.05);研究组SF-36评分[(84.19±3.73)分]高于对照组[(73.26±3.27)分],PPBC-S评分[(2.43±0.11)分]低于对照组[(3.45±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治疗SCI诱发NB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膀胱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神经源性 脊髓损伤 低频电刺激 视觉反馈排尿训练 膀胱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宇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3-14,17,共3页
目的 探究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在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探究其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 目的 探究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在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探究其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常规吞咽障碍训练,观察组采取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采用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吞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后发现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从而恢复患者日常生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 神经肌肉刺激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6
作者 谭娅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4期19-22,共4页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MVF)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80例不完全性S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MVF,观察组行tDCS联合MVF。比较两组患者神...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MVF)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80例不完全性S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MVF,观察组行tDCS联合MVF。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静息运动阈值(RMT)、运动诱发各项功能指标电位(MEP)]、神经性疼痛指标[疼痛评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下肢运动评分、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RMT(49.31±2.04)%低于对照组的(55.33±3.12)%, MEP(2.15±0.56)mV高于对照组的(1.87±0.45)mV,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RI、PPI、VAS评分分别为(14.12±1.37)、(1.21±0.25)、(3.12±0.3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42±2.69)、(2.41±0.43)、(5.27±0.61)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SIA下肢运动评分(36.48±5.21)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41.74±5.69)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67.49±6.3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9.76±3.54)、(34.58±4.32)、(59.52±4.68)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t DCS联合MVF在不完全性SCI患者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减轻疼痛程度,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镜像视觉反馈训练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神经电生理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远滢 欧阳钢 +2 位作者 孙志成 鲍慧敏 陈运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3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老年医院接诊的48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治疗组(n=24)。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老年医院接诊的48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治疗组(n=24)。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躯干稳定性参数〔包括压力中心(COP)总标准差、COP前后标准差和COP左右标准差〕。结果: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COP总标准差、COP前后标准差、COP左右标准差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动态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反馈训练 早期帕金森病 动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体操不稳定平衡旋转训练仪的研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世明 郭荣 金季春 《山东体育科技》 2004年第1期82-83,共2页
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转体过程中要保持身体平衡就要调整身体姿态,尽可能地使人体转动轴始终通过人体总重心且垂直于支撑面。我们根据这一原理,研制了不稳定平衡旋转训练仪。它采用机械的手段,给运动员提供了一个更加不稳定平衡的转体环境,... 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转体过程中要保持身体平衡就要调整身体姿态,尽可能地使人体转动轴始终通过人体总重心且垂直于支撑面。我们根据这一原理,研制了不稳定平衡旋转训练仪。它采用机械的手段,给运动员提供了一个更加不稳定平衡的转体环境,可以提高运动员在转体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体操 不稳定平衡 训练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的生物反馈训练对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术后排尿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唐利群 皇甫志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肾穿刺术前基于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self-generate physiological coherence system,SPCS)的生物反馈训练对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术后排尿的影响。方法2019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某院拟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124名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肾穿刺术前基于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self-generate physiological coherence system,SPCS)的生物反馈训练对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术后排尿的影响。方法2019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某院拟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124名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对照组患者术前予以卧床排尿训练、呼吸训练、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术前SPCS生物反馈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平均尿流率以及首次排尿时间,同时比较观察组患者SPCS生物反馈训练前后心率变异相关指标(平均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高频功率、低频功率、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等)及心理调节分数(协调指数、稳定指数、评价分数等)。结果SPCS生物反馈训练后,观察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平均尿流率以及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PCS生物反馈训练前后相比较,平均心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低频功率均降低(均P<0.05),R-R间期的标准差、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率、高频功率均明显升高(均P<0.05);稳定指数、协调指数、评价指数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术前基于SPCS的生物反馈训练可提高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增强应激能力,对改善肾穿刺术后排尿困难有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 生物反馈训练 肾穿刺活检术 排尿困难 尿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708A型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社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慧强 范振林 李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5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社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平衡训练,治疗组采用平衡功能训练仪行平衡功能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Barthel指数(BI)进行...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社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平衡训练,治疗组采用平衡功能训练仪行平衡功能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Barthel指数(BI)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BS评分和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功能训练仪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和社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训练 步行能力 社区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少静 腾军放 +3 位作者 许玉明 李玉生 张杰文 马建军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减重步行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观察4周。干预...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减重步行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观察4周。干预前及干预2周、4周末比较两组10 m最大步行速度,比较两组起立-行走用时,采用Fugl-Meyer量表与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2周、4周末两组10 m最大步行速度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大(P<0.01),研究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起立-行走用时均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0.01),研究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2周、4周末两组Fugl-Meyer量表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有助于加快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速度及起立-行走速度,有效提升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减重步行训练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步行速度 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rax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辉 陈世兵 +3 位作者 朱菊清 魏丽萍 洪波 邓瑜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1期178-180,共3页
目的研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训练中应用Tetrax平衡仪的效果。方法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基础上应用Tetrax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 目的研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训练中应用Tetrax平衡仪的效果。方法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基础上应用Tetrax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的稳定性、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硬板睁眼直立、脚垫睁眼直立姿势下稳定性指数(SI)均小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硬板睁眼直立、脚垫睁眼直立姿势下SI分别为(34.88±8.46)、(46.69±8.25),均低于对照组的(39.46±9.34)、(53.45±10.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B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自理能力评分(76.62±8.72)分高于对照组的(70.31±7.4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Tetrax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平衡功能及稳定性,患者的自理能力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Tetrax平衡 平衡功能训练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伞春红 张宁 尚焦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2期187-188,共2页
目的分析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 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平衡仪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3个月... 目的分析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 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平衡仪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训练3个月后Morse跌例危险因素评估表中部分项目。结果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者BBS评分均高于本组训练前,且观察组BBS评分(45.5±5.5)分高于对照组的(37.8±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步行需要帮助率24.2%(8/33)低于对照组的48.5%(16/33),步态/移部正常率84.8%(28/33)高于对照组的42.4%(1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期间跌倒发生率为0(0/33),与对照组的9.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仪训练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跌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针法联合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晓彦 靳玉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9期5431-5433,共3页
目的探讨拮抗针法联合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针刺联合视觉反... 目的探讨拮抗针法联合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针刺联合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观察组接受拮抗针法联合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痉挛指数(CSI)、Ful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拮抗针法联合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疗效,减轻患者中医证候,降低痉挛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偏瘫 拮抗针法 视觉反馈 等速肌力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育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2967-297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中枢神经损伤患者运动、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河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86例中枢神经损伤伴运动、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中枢神经损伤患者运动、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河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86例中枢神经损伤伴运动、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联合组接受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肌力、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肌力均增高,联合组5级肌力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中枢神经损伤后伴运动、平衡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运动、平衡功能,提高其肌力和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损伤 早期强化康复训练 生物反馈电刺激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素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4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接诊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3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n=69)和参考组(n=68)。对参考... 目的:探讨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接诊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3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n=69)和参考组(n=68)。对参考组患者进行减重步行训练指导,在此基础上为联合组患者采用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BBS评分高于参考组患者,其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的评分低于参考组患者,P<0.05。结论: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减重步行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下肢功能训练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刘明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7期264-265,共2页
目的 :探讨用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下肢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4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17例患者,观察组有3... 目的 :探讨用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下肢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4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17例患者,观察组有35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平衡训练仪进行训练,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训练。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经过训练,观察组患者的运动积分平均为64.82±14.27分,对照组患者的运动积分平均为48.37±12.76分。观察组患者的运动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下肢功能训练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下肢功能恢复的程度。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训练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下肢功能 训练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同”便携式声反馈眼动训练仪
18
作者 KennethJ.Ciuffreda BinWang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04年第12期i008-i010,共3页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视觉质量不仅取决于是否能够看清物体,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其视物过程中眼动状态的影响(例如注视/fixation,扫视/saccade,追随/pursuit,和集合/vergence等)。视物困难或视疲劳的个体常常伴有先天性或获得性的眼位和眼...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视觉质量不仅取决于是否能够看清物体,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其视物过程中眼动状态的影响(例如注视/fixation,扫视/saccade,追随/pursuit,和集合/vergence等)。视物困难或视疲劳的个体常常伴有先天性或获得性的眼位和眼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声反馈眼动训练 眼瞳 声波 感觉运动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带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萍 殷玲 +1 位作者 张虹 张卫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5期4713-4715,共3页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SCP)患儿运用脑电生物反馈(EBF)联合悬吊带训练(SET)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门诊接受康复治疗的100例SC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患者...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SCP)患儿运用脑电生物反馈(EBF)联合悬吊带训练(SET)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门诊接受康复治疗的100例SC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对照组加用EBF疗法,观察组接受EBF联合SET进行训练,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3、6个月的患侧肘屈肌与腕屈肌的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3、6个月时两组肘屈肌、腕屈肌的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两组肘屈肌、腕屈肌的MAS评分均低于治疗3个月时,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3、6个月时两组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两组BBS评分均高于治疗3个月时,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SCP患儿接受EBF联合SET治疗可增强肌力,缓解肌肉痉挛症状,改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脑电生物反馈 悬吊带训练 肌张力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联动训练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明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3期4307-4311,共5页
目的探讨四肢联动训练仪联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行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 目的探讨四肢联动训练仪联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行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帕金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四肢联动训练仪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8周时比较两组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步态情况、起立-行走时间与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结果干预8周时,两组BBS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步频、步长、步速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起立-行走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PDQ-39评分均较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联动训练仪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与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四肢联动训练 康复训练 平衡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