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绘画图像在地铁空间中视觉再现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孙梦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15-I0016,共2页
文化符号不仅是一种装饰性元素,更是一种传达方式,具有引导、识别和传递文化信息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公众的情感体验。同时,文化符号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元素及城市形象的核心,是城市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关键构建者,对塑造城市形象及增强... 文化符号不仅是一种装饰性元素,更是一种传达方式,具有引导、识别和传递文化信息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公众的情感体验。同时,文化符号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元素及城市形象的核心,是城市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关键构建者,对塑造城市形象及增强市民地域文化认同意义重大。本文旨在研究明代绘画图像在地铁中视觉再现的机制,利用巧妙的构图、精美的线条和差异化的色彩搭配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生动演绎,赋予地铁空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乘客感受到精彩的文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达方式 文化认同 地铁空间 视觉再现 城市形象 文化体验 传统文化元素 色彩搭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艺术:知觉信息的视觉再现——对“照片式”画面的反思
2
作者 徐治 《艺术家》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然而图像的复制能否与美学意义上的“真”画上等号?“看见”一词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人类所谓的“看见”仅仅是光子辐射透过晶状体折射到视网膜上的过程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更加全面地探析视觉的知觉过...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然而图像的复制能否与美学意义上的“真”画上等号?“看见”一词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人类所谓的“看见”仅仅是光子辐射透过晶状体折射到视网膜上的过程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更加全面地探析视觉的知觉过程,再来探讨意象世界的“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再现 光子辐射 意象世界 眼见为实 知觉过程 绘画艺术 晶状体 美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视觉再现与沃尔海姆的观者之看 被引量:4
3
作者 殷曼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6-162,169,共8页
Representation在我国有"再现"与"表征"两种译法,前者基于直接的、直观的而又基础的知觉经验,后者则强调其社会性,意味着对知识体系、社会体制及意义系统的祛魅及解构。本文在此语境下讨论了当代"视觉再现&qu... Representation在我国有"再现"与"表征"两种译法,前者基于直接的、直观的而又基础的知觉经验,后者则强调其社会性,意味着对知识体系、社会体制及意义系统的祛魅及解构。本文在此语境下讨论了当代"视觉再现"问题所具有的新意义,即不论是对直观感官经验可能性的讨论,还是对文化体系预先规定视觉经验这一现象的洞察,都渗透进当代对视知觉本身的重新考察之中。该问题由贡布里希提出,并在沃尔海姆侧重于观者之看的视觉再现理论中得到了极大的推进。这一理论发展不仅是当下视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它也为在后现代语境下反思视觉经验的可交流性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再现 视知觉 贡布里希 沃尔海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描的镜头感及其视觉再现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斌 胡岳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5期32-40,共9页
白描从运用于绘画到运用于文学的演变历史过程中,暗含着一种与视觉再现有关的思维模式。随着明清以来世情小说的兴盛与市民文化的兴起,说书人、小说家们对可见世界的追求愈发强烈,白描为视觉再现提供了一条朴素的途径。以"镜头感&q... 白描从运用于绘画到运用于文学的演变历史过程中,暗含着一种与视觉再现有关的思维模式。随着明清以来世情小说的兴盛与市民文化的兴起,说书人、小说家们对可见世界的追求愈发强烈,白描为视觉再现提供了一条朴素的途径。以"镜头感"为参照重新观察白描,目的不是以比较的方式在文学和电影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尝试阐释一种更为久远的视觉再现体制:一方面,这种再现体制服务于"古典叙事",早于电影的镜头语言,亦先于由戏曲发展出的舞台叙事规范;另一方面,白描中的某些特例,并不服务于叙事逻辑,并不处于主体语言的框架内,而是直接以"赤裸图像"的方式,呈现"绝对之物"。上述这两个方面,均可视作对中国"视觉现代性之起源"重新考古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描 镜头感 世情小说 视觉再现 叙事 物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再现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楠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2年第7期80-80,共1页
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商业设计的繁荣;而市场的变化、技术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使视觉传达设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本文从人类视觉最基本的特征,阐述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再现的现象,以帮助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同行们从根本上了... 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商业设计的繁荣;而市场的变化、技术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使视觉传达设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本文从人类视觉最基本的特征,阐述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再现的现象,以帮助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同行们从根本上了解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再现 利用人 视觉生理 思维方式 视觉思维 人类视觉 图像 受众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与像:一种视觉再现媒介机制
6
作者 吴昱苇 《艺术广角》 2022年第2期83-92,共10页
镜与像的关系在东西方文化思维模式中都曾发挥过构型作用,这一点在较早的历史阶段主要体现在寓言小说、宗教传说、通俗文化中广为使用的镜喻,后来还多见于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作品中。随着媒介技术条件的迅疾发展,作为喻体的镜子得以... 镜与像的关系在东西方文化思维模式中都曾发挥过构型作用,这一点在较早的历史阶段主要体现在寓言小说、宗教传说、通俗文化中广为使用的镜喻,后来还多见于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作品中。随着媒介技术条件的迅疾发展,作为喻体的镜子得以具身化,并且在绘画、雕塑、装置、影视、游戏等艺术类型中演化出多样的表现形式,包括镜面主题、镜面元素、镜面媒材、镜面构图等。丰富的镜面艺术折射出镜与像之间关系的多重意涵,值得追问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 通俗文化 视觉再现 艺术作品 具身化 表现形式 出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视觉形象再现”视域下的美术考古研究综述
7
作者 岳书棋 《中国美术》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虽然“视觉形象再现”是世界艺术史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但中国再现绘画传统的起源较少受到关注。从考古发掘实证来看,“视觉形象再现”在我国汉唐时期取得了突出成就。现有研究主要从“视觉形象再现”发生的时间、分期及阶段性特征、6... 虽然“视觉形象再现”是世界艺术史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但中国再现绘画传统的起源较少受到关注。从考古发掘实证来看,“视觉形象再现”在我国汉唐时期取得了突出成就。现有研究主要从“视觉形象再现”发生的时间、分期及阶段性特征、6世纪中期前后北朝视觉形象再现发生重大转折的原因、传世名家与无名氏作品及时代风格之间的相互关联、中国化特征、思想观念、方法论七个方面展开,在具体的分期谱系、区域特征和互动及壁画墓等个案研究上有所不足,有待深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考古 视觉形象再现 墓葬美术 汉唐遗韵 历史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景观叙事的诗意再现与文化认同——解析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主景浮雕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衡宇 郑雨心 陈雪亮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共4页
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主景浮雕既是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现,也是当代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设计创作。文章就景观主题与文本内容的择取、组织、重构进行了分析,从文化主题如何定位,如何在静态视觉语汇中进行历史景观的叙事性再设计,完成从物象... 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主景浮雕既是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现,也是当代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设计创作。文章就景观主题与文本内容的择取、组织、重构进行了分析,从文化主题如何定位,如何在静态视觉语汇中进行历史景观的叙事性再设计,完成从物象到想象的诗意表达。通过不同时空、不同符号媒介“景观拼贴”手法,表达民族文化多元一体与杂糅并蓄的理念,于“显性”主流题材中内隐着地方审美,阐释唐崖土司文化演绎的特色与创造力,从而形成较好的审美导向与文化认同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崖土司城 民族文化 主题景观 视觉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字图形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振化 《美术大观》 2009年第8期121-121,共1页
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不仅是标记,而且还是图像,甚至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媒介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经常出现汉字以图形的形式传达开放性的视觉语言,以千姿百态的艺术形体传达思想,以惊奇的视觉再现文字本身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 文字图形 视觉语言 艺术形体 独特魅力 视觉再现 感染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黄河”母题视觉经验的新维度--从1960年江苏省国画院“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谈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怡霖 《中国美术》 2021年第2期89-96,共8页
1960年9月,傅抱石率领以江苏省国画院画家为主的“江苏国画工作团”(以下简称“写生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他们在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建设工地的写生活动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笔。写生团缘何选择三... 1960年9月,傅抱石率领以江苏省国画院画家为主的“江苏国画工作团”(以下简称“写生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他们在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建设工地的写生活动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笔。写生团缘何选择三门峡作为本次探访黄河和描写黄河的据点,并以劳动建设场景来表现所谓“人定胜天”的社会历史语境?写生团画家们又是如何在描绘山河新貌的同时,发掘出一种关于“黄河”母题视觉经验的新维度,进而传递华夏民族精神的?在处于改革和创新的中国画坛,这样一次史无前例的壮游写生与展览使得江苏省画家在全国美术界树立了一种榜样,在探索生活与艺术、传统与创新中,用新的体验去激发中国画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国画院 写生 三门峡 黄河 视觉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图形媒介的发展与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静 秦佑国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0-73,共4页
从建筑设计媒介的视角来分析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并简要论述了建筑设计媒介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史。针对一种主要的建筑设计媒介———图形媒介的发展,从视觉再现方法和视觉思维过程等角度,对建筑图形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从建筑设计媒介的视角来分析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并简要论述了建筑设计媒介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史。针对一种主要的建筑设计媒介———图形媒介的发展,从视觉再现方法和视觉思维过程等角度,对建筑图形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展望了计算机图形媒介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图形媒介 视觉再现 视觉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摄影形态解析——再论摄影分类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建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27-30,共4页
数字摄影的出现,意味着摄影技术的内核发生转变,作为摄影的核心装置——照相机,其角色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数码照相机类似影像扫描仪,为计算机提供数据信息,它像人类的眼睛,而计算机则更像人类的大脑。数字摄影从仿生学角度实现了人类... 数字摄影的出现,意味着摄影技术的内核发生转变,作为摄影的核心装置——照相机,其角色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数码照相机类似影像扫描仪,为计算机提供数据信息,它像人类的眼睛,而计算机则更像人类的大脑。数字摄影从仿生学角度实现了人类希望再现及传播视觉影像的梦想,从本质上解决了人类视觉图像难以记忆和存储的生理缺憾,帮助人类大大地提高了观看能力,能够帮助我们记忆大脑中的线性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艺术 视觉再现 线性切片 客观影像 主观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城市文化的色彩转译
13
作者 李丹丹 邓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4-56,共3页
一、课程简介 “转译”是视觉设计中对通感进行艺术表达的重要手段一一用视觉再现的方式使观众产生听觉、嗅觉、味觉等联想。《色彩语言》课程在传授色彩的基本原理过程中学习运用“转译”手法培养学生的艺术通感能力。
关键词 色彩语言 转译 城市文化 广州 艺术通感 视觉再现 艺术表达 视觉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东尼·塔皮埃斯作品中的文字符号——外观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重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笑笑 《艺术家》 2022年第7期89-91,共3页
安东尼·塔皮埃斯是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班牙最著名的艺术大师。艺术家关注物质世界的灵性,强调卑微的物质具有永恒的价值和内在的神秘性。长期以来,图像和语言总是存在从属关系,文字受图像支配或图像受文字支配。语言符号... 安东尼·塔皮埃斯是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班牙最著名的艺术大师。艺术家关注物质世界的灵性,强调卑微的物质具有永恒的价值和内在的神秘性。长期以来,图像和语言总是存在从属关系,文字受图像支配或图像受文字支配。语言符号的文字和视觉再现的图像从来不会一下子出现,总有一种顺序,从图像到文字或从文字到图像,即语言符号和赋形成分被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符号 从属关系 视觉再现 语言符号 神秘性 安东尼 艺术大师 西班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戏剧在数字动画中的转化和应用探究
15
作者 王梦瑶 樊荣 《艺术科技》 2022年第9期80-82,共3页
随着戏剧产业与数字动画的持续发展,从现场演出到传统动画形式再到新媒体的应用,传统戏剧的传播方式持续演变。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戏剧动画的视觉再现,而戏剧动画也在探寻民族化创作和发展的过程中,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数字动画道路。文... 随着戏剧产业与数字动画的持续发展,从现场演出到传统动画形式再到新媒体的应用,传统戏剧的传播方式持续演变。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戏剧动画的视觉再现,而戏剧动画也在探寻民族化创作和发展的过程中,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数字动画道路。文章以戏剧动画为研究对象,简要梳理戏剧动画的发展历程,分析当下传统戏剧与数字动画结合的共性和差异性,运用对比分析方法介绍数字技术加持下传统戏剧在数字动画中的转化和应用,探究戏剧动画的发展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方式 传统戏剧 数字动画 视觉再现 数字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年以来“艺格敷词”(Ekphrasis)的相关研究动态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雁南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7期30-32,共3页
“艺格敷词”这一概念在学术界经历了从沉寂到活跃的过程,它的当代定义是“视觉再现的语言再现”。研究1980年以来关于“艺格敷词”的相关研究动态,从“定义的断裂与延续”“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艺格敷词’与再现”三个问题入手,... “艺格敷词”这一概念在学术界经历了从沉寂到活跃的过程,它的当代定义是“视觉再现的语言再现”。研究1980年以来关于“艺格敷词”的相关研究动态,从“定义的断裂与延续”“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艺格敷词’与再现”三个问题入手,结合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且深刻地展现了“艺格敷词”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格敷词 语言再现 视觉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墨量节省算法的图像打印质量评价
17
作者 ORTIZ SEGOVIA Maria V BONNIER Nicolas +1 位作者 ALLEBACH Jan P 李放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3年第6期72-76,共5页
0 引言 现有四色CMYK打印机的墨量节省策略由早期的“快速打印模式”发展而来,快速打印模式是早期控制油墨使用量的主要方法。墨量节省算法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打印图像质量为代价,用离散的网点再现图像。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不仅要... 0 引言 现有四色CMYK打印机的墨量节省策略由早期的“快速打印模式”发展而来,快速打印模式是早期控制油墨使用量的主要方法。墨量节省算法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打印图像质量为代价,用离散的网点再现图像。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不仅要达到节省墨量的目的,对图像打印质量和视觉再现效果要求也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 打印机 质量评价 算法 印刷技术 视觉再现 打印质量 使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指看世界
18
《印刷经理人》 2007年第10期8-8,共1页
“现代印刷的三大属性决定了其高科技产业特征。” ——2007年8月30日于香港召开的第五次两岸四地印刷业交流联谊会上,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主任万晓霞教授详细诠释了现代印刷的三大属性。一是以图像和文字信息处理,传播和视觉再现... “现代印刷的三大属性决定了其高科技产业特征。” ——2007年8月30日于香港召开的第五次两岸四地印刷业交流联谊会上,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主任万晓霞教授详细诠释了现代印刷的三大属性。一是以图像和文字信息处理,传播和视觉再现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文字信息处理 印刷业 产业特征 两岸四地 武汉大学 视觉再现 高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