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视觉信息加工的草原公路行车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海晓 丁旭 +1 位作者 郭敏 吕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4,共10页
为探究草原公路各典型行车环境驾驶人视觉信息加工模式的差异性,从视觉层面解析草原公路行车安全,基于眼动仪开展草原公路实车实验,提取驾驶人在自由行驶、跟驰、对向来车、后车切入、路侧风险、交叉口6种真实行车环境下的眼动数据。首... 为探究草原公路各典型行车环境驾驶人视觉信息加工模式的差异性,从视觉层面解析草原公路行车安全,基于眼动仪开展草原公路实车实验,提取驾驶人在自由行驶、跟驰、对向来车、后车切入、路侧风险、交叉口6种真实行车环境下的眼动数据。首先,从视觉分配和视觉搜索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动态聚类法将驾驶人的视觉兴趣区域划分为5类,将信息熵与马尔可夫链平稳分布理论结合,构建视点分布信息熵量化驾驶人视觉注意分配的复杂度,并引入扫视幅度、扫视速度分析驾驶人对视觉信息的搜索过程。最后,构建基于CRITIC法的加权秩和比评价模型,对不同行车环境下驾驶人的视觉信息加工强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驾驶人的视点分布在不同行车环境中存在差异,但当前车道始终是驾驶人获取视觉信息的主视区;各视觉评价指标随行车环境的变化呈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驾驶人遇到路侧风险时的视觉信息加工强度最大,行车安全性相对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草原公路 视觉信息加工 马尔可夫链 信息 加权秩和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高效视觉信息加工可视化策略 被引量:7
2
作者 岳金星 于楠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9-21,26,共4页
决策剧场是一种辅助决策者面对复杂问题进行群决策的新技术结合体。通过专家团队对复杂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进行可视化模拟,呈现不同决策所产生的结果,提高决策质量。如何优化决策剧场中可视化呈现的效果,使决策者能够高效加... 决策剧场是一种辅助决策者面对复杂问题进行群决策的新技术结合体。通过专家团队对复杂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进行可视化模拟,呈现不同决策所产生的结果,提高决策质量。如何优化决策剧场中可视化呈现的效果,使决策者能够高效加工视觉信息,成为决策剧场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文章结合认知心理学的有关成果,通过以降低决策者认知负载为目标的研究,生成了四条可视化策略。在此基础上,基于人视觉信息加工特点,生成了另外四条可视化策略。以上策略将用于指导可视化技术对于事件模拟仿真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剧场 可视化 视觉信息加工 认知负载 认知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雾天高速车路协同模拟驾驶的驾驶人视觉信息加工模式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雪玮 赵晓华 +2 位作者 李振龙 杨家夏 荣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138,148,共9页
为探讨雾天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系统信息介入对驾驶人视觉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首先,依托驾驶模拟平台设计了车路协同环境下的雾天高速公路驾驶模拟实验,获取驾驶人的视觉行为参数;其次,将前方道路定义为关键兴趣区域,分别提取驾驶人在全局... 为探讨雾天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系统信息介入对驾驶人视觉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首先,依托驾驶模拟平台设计了车路协同环境下的雾天高速公路驾驶模拟实验,获取驾驶人的视觉行为参数;其次,将前方道路定义为关键兴趣区域,分别提取驾驶人在全局水平及兴趣区域的注视、扫视等显性视觉特性指标,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最后,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获取信息提取因子、感知密度因子及信息搜索因子共3个公因子,以表征雾天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系统作用下驾驶人的视觉信息加工模式。结果表明,车路协同系统的应用会显著影响驾驶人的扫视行为及对前方道路的视觉资源分配,多元信息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信息分布,使驾驶员的信息提取效率提高,信息感知密度降低,信息搜索效率提高。文中研究结果可为车路协同系统人机交互终端的设计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 模拟驾驶 雾天预警 视觉信息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信号在中枢的整合:同步振荡产生的机理和功能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晓晖 吕海东 +1 位作者 王磊 刁云程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神经系统内各信息通道的信号间如何整合?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通过同步振荡来协调。本文对同步振荡的研究进展作了回顾,侧重介绍了视皮层内同步振荡的提出、实验依据、产生的机理和功能意义,并对可能的进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视觉 整合 视觉信息加工 同步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之窗——视觉研究的进展、应用与意义
5
作者 汪云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6-226,共1页
内容简介:视觉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一种感觉。半个多世纪以来,视觉研究取得极大进展,先后有5位该领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本书首先用一些有趣的实例说明视觉对动物的行为和动物生存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从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组织解... 内容简介:视觉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一种感觉。半个多世纪以来,视觉研究取得极大进展,先后有5位该领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本书首先用一些有趣的实例说明视觉对动物的行为和动物生存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从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组织解剖、临床病理学等方面,介绍视觉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用这些成果解释视觉发育和视觉学习中的规律和病理表现。本书还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一些建立在现代神经科学基础上的关于图像识别的理论观点和视觉信息加工的模型。眼睛是心灵之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发育 心灵 神经生理学 应用 视觉信息加工 临床病理学 内容简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空间感知觉模型对弱视及斜视患儿立体视功能的检测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雯 于刚 +5 位作者 吴倩 曹文红 樊云葳 蔺琪 褚慧慧 张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6-810,共5页
背景人类具备不同阶度的空间感知觉,但目前临床所用的立体视检查多采用图像移位的零阶刺激模式,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阶度空间感知的神经地形图建立新的空间感知觉筛查系统。目的检查弱视和斜视患儿零阶、一阶、二阶多维空间感知觉的缺损... 背景人类具备不同阶度的空间感知觉,但目前临床所用的立体视检查多采用图像移位的零阶刺激模式,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阶度空间感知的神经地形图建立新的空间感知觉筛查系统。目的检查弱视和斜视患儿零阶、一阶、二阶多维空间感知觉的缺损状态,以研究弱视和斜视患儿在多维空间感知觉立体视功能方面的缺损情况,并探讨零阶、一阶、二阶空间感知觉缺损的内在关联。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4~14岁儿童79例进行空间感知觉检查,受检者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正常组19名、屈光不正性弱视组19例、屈光参差性弱视组12例、斜视组18例、斜视合并弱视组11例。依次用一套新的多维空间感知觉筛查系统检查各组患儿零阶、一阶、二阶随机点及线条空间感知觉,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存在零阶、一阶、二阶随机点感知通道缺失者分别为24例(占30.4%)、18例(占22.8%)、24例(占30.4%),平均为27.9%;零阶、一阶、二阶线条空间感知通道缺失分别为37例(占46.8%)、37例(占46.8%)、32例(占40.5%),平均为44.7%。零阶空间感知有缺失的患儿中,仍残留有一阶、二阶空间感知的随机点占41.6%,线条占43.2%;零阶随机点或线条空间感知觉均无缺损的患儿中,存在一阶或/和二阶空间感知觉缺损的患儿占37.5%。患有弱视或斜视的患儿与正常组相比各阶空间感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视或斜视患儿空间感知通道存在缺失,零阶空间感知觉存在缺失的患儿仍部分残留有一阶或二阶空间感知觉,而零阶空间感知觉正常的患儿可能一阶或二阶空间感知觉有缺损。视觉信息加工的多维空间感知觉模型能够指导弱视或斜视等视觉信息加工障碍患儿的检查,并能开展一系列的感知觉学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弱视 斜视 视觉信息加工模式 空间感知觉 立体视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二维模拟系统的乒乓球回球落点训练装置研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大伟 杨斌霞 +2 位作者 夏国斌 高俊 付春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77,共4页
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技能水平,研制一种带有二维模拟系统的乒乓球回球落点训练装置。该仪器由乒乓球台、N个击打单元、二维模拟系统和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以运动员视觉信息加工特征及运动技能形成的机制为原理,目的在于提高乒乓... 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技能水平,研制一种带有二维模拟系统的乒乓球回球落点训练装置。该仪器由乒乓球台、N个击打单元、二维模拟系统和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以运动员视觉信息加工特征及运动技能形成的机制为原理,目的在于提高乒乓球运动员回球的准确性、技术动作的正确性和比赛的应变性。通过将认知信息加工与动作行为应答融为一体,以变化的情景模拟训练和有效的科学监控,实现运动员专项技能的可控化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球训练装置 二维模拟系统 视觉信息加工 回球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2
8
作者 邓铸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5,共6页
眼动即眼球的运动,它与注意及内部信息加工机制具有密切联系,存在着外源性的和内源性的两种控制,更多情况下受到任务或目的指引,因此眼动心理学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型。随着眼动仪向智能化、系列化、便携式方向的发... 眼动即眼球的运动,它与注意及内部信息加工机制具有密切联系,存在着外源性的和内源性的两种控制,更多情况下受到任务或目的指引,因此眼动心理学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型。随着眼动仪向智能化、系列化、便携式方向的发展,其在心理学众多分支领域中的应用迅速扩展,同时基础性眼动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 眼动仪 视觉信息加工 竞争-整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电位认知功能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烨 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3,共6页
识别电位(Recognition Potential,RP)是被试看到可识别视觉刺激时,在200~250ms内达到峰值的脑电反应。识别电位的研究正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有两种主要观点用于解释RP。一种观点强调RP反映了视知觉分析成分;另一种观点强调RP反映了语义... 识别电位(Recognition Potential,RP)是被试看到可识别视觉刺激时,在200~250ms内达到峰值的脑电反应。识别电位的研究正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有两种主要观点用于解释RP。一种观点强调RP反映了视知觉分析成分;另一种观点强调RP反映了语义或概念加工成分。两种观点至今未达成一致。最近,针对两种观点质疑,研究者们提出了类别特征加工的观点,这一新观点在理论上符合大脑经济性的原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尚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的支持。未来的RP研究应从实验材料的多样化、多研究方法结合、类别特征加工能力的习得机制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别电位 视觉信息加工 语义加工 类别特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视差融合允许的延迟时限
10
作者 金贵昌 郑竺英 周桂荣 《心理学报》 1988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用微机化的伪随机点立体图对发生器产生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对(RDS),显示在左右两个示波器上。每一对RDS图形呈现给左右两眼的时间之间有延迟。具有正常立体视觉的14名被试通过立体镜观察这些图形,检测双眼融合产生鲜明立体图形知觉所允许... 用微机化的伪随机点立体图对发生器产生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对(RDS),显示在左右两个示波器上。每一对RDS图形呈现给左右两眼的时间之间有延迟。具有正常立体视觉的14名被试通过立体镜观察这些图形,检测双眼融合产生鲜明立体图形知觉所允许的延迟时间。设计了三个实验用以检测改变RDS图形的空间参数对延迟时限的影响。第一个实验,改变RDS图形的大小;第二个实验,改变视差的类型和视差的值;第三个实验,改变RDS图形在示波器上的显示位置。结果表明,双眼立体知觉能容许大约50毫秒的延迟,改变RDS图形的空间参数对所允许的延迟时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结果提出了,双眼立体视觉信息加工依赖于瞬时视觉信息的存贮,在立体知觉过程中并不涉及双眼视觉信息的短时和长时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差 动态随机点立体图 延迟时间 非交叉视差 示波器 视觉信息加工 图形知觉 空间参数 融合 微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