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视觉信息加工的草原公路行车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海晓 丁旭 +1 位作者 郭敏 吕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4,共10页
为探究草原公路各典型行车环境驾驶人视觉信息加工模式的差异性,从视觉层面解析草原公路行车安全,基于眼动仪开展草原公路实车实验,提取驾驶人在自由行驶、跟驰、对向来车、后车切入、路侧风险、交叉口6种真实行车环境下的眼动数据。首... 为探究草原公路各典型行车环境驾驶人视觉信息加工模式的差异性,从视觉层面解析草原公路行车安全,基于眼动仪开展草原公路实车实验,提取驾驶人在自由行驶、跟驰、对向来车、后车切入、路侧风险、交叉口6种真实行车环境下的眼动数据。首先,从视觉分配和视觉搜索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动态聚类法将驾驶人的视觉兴趣区域划分为5类,将信息熵与马尔可夫链平稳分布理论结合,构建视点分布信息熵量化驾驶人视觉注意分配的复杂度,并引入扫视幅度、扫视速度分析驾驶人对视觉信息的搜索过程。最后,构建基于CRITIC法的加权秩和比评价模型,对不同行车环境下驾驶人的视觉信息加工强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驾驶人的视点分布在不同行车环境中存在差异,但当前车道始终是驾驶人获取视觉信息的主视区;各视觉评价指标随行车环境的变化呈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驾驶人遇到路侧风险时的视觉信息加工强度最大,行车安全性相对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草原公路 视觉信息加工 马尔可夫链 信息 加权秩和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雾天高速车路协同模拟驾驶的驾驶人视觉信息加工模式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雪玮 赵晓华 +2 位作者 李振龙 杨家夏 荣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138,148,共9页
为探讨雾天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系统信息介入对驾驶人视觉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首先,依托驾驶模拟平台设计了车路协同环境下的雾天高速公路驾驶模拟实验,获取驾驶人的视觉行为参数;其次,将前方道路定义为关键兴趣区域,分别提取驾驶人在全局... 为探讨雾天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系统信息介入对驾驶人视觉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首先,依托驾驶模拟平台设计了车路协同环境下的雾天高速公路驾驶模拟实验,获取驾驶人的视觉行为参数;其次,将前方道路定义为关键兴趣区域,分别提取驾驶人在全局水平及兴趣区域的注视、扫视等显性视觉特性指标,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最后,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获取信息提取因子、感知密度因子及信息搜索因子共3个公因子,以表征雾天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系统作用下驾驶人的视觉信息加工模式。结果表明,车路协同系统的应用会显著影响驾驶人的扫视行为及对前方道路的视觉资源分配,多元信息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信息分布,使驾驶员的信息提取效率提高,信息感知密度降低,信息搜索效率提高。文中研究结果可为车路协同系统人机交互终端的设计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协同 模拟驾驶 雾天预警 视觉信息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电位认知功能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烨 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3,共6页
识别电位(Recognition Potential,RP)是被试看到可识别视觉刺激时,在200~250ms内达到峰值的脑电反应。识别电位的研究正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有两种主要观点用于解释RP。一种观点强调RP反映了视知觉分析成分;另一种观点强调RP反映了语义... 识别电位(Recognition Potential,RP)是被试看到可识别视觉刺激时,在200~250ms内达到峰值的脑电反应。识别电位的研究正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有两种主要观点用于解释RP。一种观点强调RP反映了视知觉分析成分;另一种观点强调RP反映了语义或概念加工成分。两种观点至今未达成一致。最近,针对两种观点质疑,研究者们提出了类别特征加工的观点,这一新观点在理论上符合大脑经济性的原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尚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的支持。未来的RP研究应从实验材料的多样化、多研究方法结合、类别特征加工能力的习得机制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别电位 视觉信息加工 语义加工 类别特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视差融合允许的延迟时限
4
作者 金贵昌 郑竺英 周桂荣 《心理学报》 1988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用微机化的伪随机点立体图对发生器产生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对(RDS),显示在左右两个示波器上。每一对RDS图形呈现给左右两眼的时间之间有延迟。具有正常立体视觉的14名被试通过立体镜观察这些图形,检测双眼融合产生鲜明立体图形知觉所允许... 用微机化的伪随机点立体图对发生器产生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对(RDS),显示在左右两个示波器上。每一对RDS图形呈现给左右两眼的时间之间有延迟。具有正常立体视觉的14名被试通过立体镜观察这些图形,检测双眼融合产生鲜明立体图形知觉所允许的延迟时间。设计了三个实验用以检测改变RDS图形的空间参数对延迟时限的影响。第一个实验,改变RDS图形的大小;第二个实验,改变视差的类型和视差的值;第三个实验,改变RDS图形在示波器上的显示位置。结果表明,双眼立体知觉能容许大约50毫秒的延迟,改变RDS图形的空间参数对所允许的延迟时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结果提出了,双眼立体视觉信息加工依赖于瞬时视觉信息的存贮,在立体知觉过程中并不涉及双眼视觉信息的短时和长时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差 动态随机点立体图 延迟时间 非交叉视差 示波器 视觉信息加工 图形知觉 空间参数 融合 微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