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乐 薛雨顺 石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085-2087,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33例33眼纳入研究。玻璃体腔注射10mg/mL雷珠单抗0.05mL(含雷珠单抗0.5mg)。治...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33例33眼纳入研究。玻璃体腔注射10mg/mL雷珠单抗0.05mL(含雷珠单抗0.5mg)。治疗后每月复查,复查时发现视力下降和OCT检查发现黄斑水肿复发者再次重复注射雷珠单抗。复查发现出血明显吸收及OCT复查发现黄斑水肿明显消退者,在原水肿部位进行视网膜光凝。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6mo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多焦视网膜电生理检查P1波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结果:治疗前BCVA经LogM AR转换后为0.68±0.35,治疗后6mo为0.34±0.2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1眼(64%)BCVA提高2行及以上者,9眼(27%)维持于就诊时水平,无视力下降者。治疗前平均CMT为487.30±63.58μm,治疗后6mo CMT降为238.84±52.66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mo患者1环、2环、3环的P1波振幅密度均有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mo患者1环、2环、3环的P1波潜伏期均有缩短,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腔注射后2眼出现结膜下出血。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激光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多焦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氪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穆建华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1期71-71,共1页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是常见的眼底血管疾病,可导致患处荧光流变细,远端毛细血管扩张,重者出现大片无灌注区,诱发新生血管,并可导致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应...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是常见的眼底血管疾病,可导致患处荧光流变细,远端毛细血管扩张,重者出现大片无灌注区,诱发新生血管,并可导致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应用激光治疗进行区域封闭,可以加速出血、水肿的吸收,防止新生血管的产生,减少并发症,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 激光光凝治疗 疗效分析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黄斑囊样水肿 严重并发症 眼底血管疾病 毛细血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OCT生物标志物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3
作者 郭宓 边红霞 +2 位作者 焦晨旭 刘瑞英 姚炎焱 《临床眼科杂志》 2025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 通过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治疗前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生物标志物基线特征,构建预测BRVO继发ME患者治疗后水肿复发的临床模型。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90只眼)BRV... 目的 通过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治疗前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生物标志物基线特征,构建预测BRVO继发ME患者治疗后水肿复发的临床模型。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90只眼)BRVO继发ME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随访期间采用3+PRN方案。根据治疗后6个月ME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1)和未复发组(n=59);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及OCT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进行差异性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ME复发的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RVO缺血型(β=2.090,OR=8.081,95%CI=2.194~29.763)、治疗前中央视网膜厚度(CRT)(β=0.004,OR=1.004,95%CI=1.001~1.006)、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β=1.469,OR=4.344,95%CI=1.138~16.574)、视网膜下液(SRF)(β=-2.151,OR=0.116,95%CI=0.033~0.413)是水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眼别、年龄、眼压、注射前视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高反射灶(HF)数量、外界膜(ELM)和椭圆体带(EZ)、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玻璃体黄斑粘连、脉络膜厚度不是水肿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 0.05)。由4项危险因素构建的BRVO继发ME患者水肿复发的列线图模型拟合优度霍斯默-莱梅肖检验(χ^(2)=8.156,P=0.418);针对模型绘制预测BRVO继发ME患者水肿复发列线图模型的预测风险能力指数(C-index)为0.885,提示列线图预测能力较好,绘制决策分析曲线(DCA)评价模型的临床效应显示该模型具有明显的临床正向净收益。BRVO缺血型预测BRVO继发ME患者治疗后ME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灵敏度为87.1%,特异度为62.7%,SRF预测BRVO继发ME患者治疗后ME复发的AUC为0.702,灵敏度为69.5%,特异度为71%,DRIL预测BRVO继发ME患者治疗后ME复发的AUC为0.616,灵敏度为77.4%,特异度为45.8%,治疗前CRT预测BRVO继发ME患者治疗后ME复发的AUC为0.658,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37.3%,四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85,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81.4%,该模型对判断患者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 BRVO缺血型、基线CRT、DRIL、SRF是影响BRVO继发ME患者治疗后ME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BRVO继发ME患者术后黄斑水肿复发概率,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复发 列线图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刘娟 曹正川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8期15-17,共3页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2月中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接受激光...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2月中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接受激光光凝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02)。治疗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阈值敏感度均升高,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比治疗前薄,且研究组比对照组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激光光凝术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视盘区微血管的量化分析
5
作者 孙佳 刘健 +3 位作者 燕鹏 陆楠 单志明 杨冬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52-156,共5页
目的:观察单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RPC)密度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RPC密度与RNFL厚度的关系。方法:观察性研究。选取2020-10/2022-01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确诊的单侧BRVO患... 目的:观察单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RPC)密度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RPC密度与RNFL厚度的关系。方法:观察性研究。选取2020-10/2022-01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确诊的单侧BRVO患者37例,37只患眼为单侧BRVO组,37只对侧健眼为对侧健眼组,同时期无眼部疾病健康者35名35眼(均选取右眼入组)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双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前节、眼底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使用OCTA设备自带软件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RNFL厚度和视盘中心到动静脉交叉点的距离(DAVD)。采用优化的U-net算法剔除视盘周围大血管后再计算RPC密度。比较三组间CMT、RNFL厚度、RPC密度,并分析RPC密度与CMT、RNFL厚度、DA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侧BRVO组患眼CMT、RNFL厚度较对侧健眼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厚(均P<0.05);对侧健眼组CMT、RNFL厚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单侧BRVO组患眼RPC密度较对侧健眼组增加,较健康对照组减少,但均无差异(均P>0.05),而对侧健眼组RPC密度较健康对照组减少(P<0.05)。单侧BRVO组患眼RPC密度与CMT无相关性(P=0.960),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r=0.401,P=0.014),与DAVD呈负相关(r=-0.339,P=0.040)。结论:BRVO患眼视盘区RNFL明显增厚、RPC密度无明显变化。RPC密度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说明RNFL厚度可作为分析研究RPC密度损伤程度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盘中心到动静脉交叉点的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洁琼 吕洋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Müller细胞(MCs)是人类视网膜中最常见的神经胶质细胞。其为神经元提供稳态、代谢和功能支持。在调节细胞外空间体积、离子和水稳态以及维持血-视网膜屏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它们释放胶质递质和其他神经活性分子,并通过神经递质再... Müller细胞(MCs)是人类视网膜中最常见的神经胶质细胞。其为神经元提供稳态、代谢和功能支持。在调节细胞外空间体积、离子和水稳态以及维持血-视网膜屏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它们释放胶质递质和其他神经活性分子,并通过神经递质再循环影响突触活动。所有这些功能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神经元的活动。Müller细胞支持光感受器和神经元的存活,负责视网膜的结构稳定,并且是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调节剂。其在几乎所有致病刺激下都会被激活。反应性Müller细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病理状态下Müller细胞的过度激活会退出神经元保护并导致神经元变性。因此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RVO-ME)发病过程中,Müller细胞可能起到“双刃剑”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Müller细胞对病理刺激的反应及其对视网膜及黄斑产生的保护和损害作用,对于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及指导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围绕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中的作用展开综述,旨在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细胞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石雅文 李秀云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4期594-599,共6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RVO-ME)作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最威胁视功能的并发症之一,具有难治性、顽固性和反复性的特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既能有效减轻黄斑水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同时减少治疗次数,降低总... 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RVO-ME)作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最威胁视功能的并发症之一,具有难治性、顽固性和反复性的特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既能有效减轻黄斑水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同时减少治疗次数,降低总体费用,减轻患者负担等,弥补了单一治疗模式的不足,被临床寄予厚望。文章旨在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联合治疗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联合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激光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早期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8
作者 王超凡 丁术梁 +3 位作者 杨军兴 冯子敬 徐登峰 刘建亮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4期644-649,共6页
目的:比较雷珠单抗早期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与单独使用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02/2023-02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中心首次确诊为RVO-ME患者62... 目的:比较雷珠单抗早期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与单独使用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02/2023-02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中心首次确诊为RVO-ME患者62例64眼。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单药治疗组32例34眼只接受雷珠单抗治疗[3+按需(PRN)方案];联合治疗组30例30眼先注射雷珠单抗1次,3 wk后使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1+DEX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R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视网膜深层血管复合体(DVC)层面的黄斑区血流密度(MVD)、眼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药物注射次数及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 wk,3、6 mo及末次随访,BCVA、CRT、DVC层MVD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均P<0.05);治疗6 mo及末次随访,两组间BCVA及CRT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治疗6 mo时联合治疗组BCVA字母数增加最明显。治疗后3、6 mo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DVC层MVD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的FAZ面积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治疗组在注药次数和总花费方面均低于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高眼压和白内障进展发生率略高于单药治疗组,但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雷珠单抗早期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RVO-ME与单独使用雷珠单抗治疗相比,在长期随访中发现能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并且可有效减少注药次数及治疗总费用。CRT和DVC层MVD是评价RVO-ME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 雷珠单抗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邢振 王淑娜 +4 位作者 孙艳 张宇鹏 邢秀明 杨凯莉 赵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比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型组34例(34眼)和非缺血型组21例(21眼)的BRVO-ME患者...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比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型组34例(34眼)和非缺血型组21例(21眼)的BRVO-M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并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区视网膜体积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1 d时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缺血型组为0.63±0.37,非缺血型组为0.44±0.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全层以及视网膜全层Farafovea分区、Perifovea分区的视网膜体积,治疗前缺血型组分别为(6.42±1.90)mm^(3)、(8.75±1.82)mm^(3)、(3.20±0.87)mm^(3)、(5.10±0.89)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5.52±1.57)mm^(3)、(7.83±1.56)mm^(3)、(2.80±0.71)mm^(3)、(4.66±0.77)mm^(3);治疗后1 d缺血型组分别为(4.97±1.18)mm^(3)、(7.46±1.47)mm^(3)、(2.62±0.60)mm^(3)、(4.53±0.80)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4.25±0.48)mm^(3)、(6.58±0.56)mm^(3)、(2.26±0.26)mm^(3)、(4.06±0.40)mm^(3);治疗后1周缺血型组分别为(4.40±0.82)mm^(3)、(6.90±0.85)mm^(3)、(2.38±0.36)mm^(3)、(4.24±0.49)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4.04±0.35)mm^(3)、(6.33±0.49)mm^(3)、(2.15±0.19)mm^(3)、(3.95±0.35)mm^(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网膜外层和视网膜全层的视网膜体积与基线对比变化量,治疗后1个月时缺血型组分别为(-2.48±2.38)mm^(3)、(-2.54±2.38)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1.31±1.58)mm^(3)、(-1.38±1.58)mm^(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BRVO-ME患者疗效均较好,治疗后短期视力预后非缺血型组较缺血型组患者好,缺血型组患者视网膜体积高于非缺血型组,长期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预后和视网膜体积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缺血型 非缺血型 视网膜体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基线房水细胞因子水平与抗VEGF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颖 陈佳沁 +1 位作者 蒋沁 姚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利用基线房水细胞因子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首诊为RVO... 目的利用基线房水细胞因子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首诊为RVO-ME的患者30例(30眼),在抗VEGF药物注射前行前房穿刺收集房水。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测定患者房水中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IL)和干扰素-γ(IFN-γ)等11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RVO-ME患者基线房水细胞因子水平与CMT、BCVA(logMAR)以及其变化值(基线与抗VEGF治疗3个月后差值)的相关性;在基线时与抗VEGF治疗3个月后分别分析CMT和BCVA(logMAR)间的相关性。CMT、BCVA应答者定义为从基线到抗VEGF治疗3个月后CMT、BCVA(logMAR)减少50%及以上的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房水细胞因子与RVO-ME患者抗VEGF治疗3个月后成为CMT或BCVA应答者的关系。结果与基线时相比,抗VEGF治疗3个月后RVO-ME患者CMT明显下降,BCVA明显改善(均为P<0.001)。RVO-ME患者基线时、抗VEGF治疗3个月后CMT与BCVA(logMAR)之间均呈正相关(P=0.026、0.002)。基线时,RVO-ME患者VEGF、IL-8水平与CMT均呈正相关(P=0.032、0.035);IL-6、IL-8水平与BCVA(logMAR)均呈正相关(P=0.018、0.002)。RVO-ME患者基线IL-8水平与CMT变化值呈负相关(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线ICAM-1水平升高增加RVO-ME患者抗VEGF治疗3个月后BCVA无应答的风险(P=0.023)。结论基线IL-8与ICAM-1可能是RVO-ME抗VEGF治疗后CMT及BCVA改善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房水 细胞因子 黄斑中心凹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缓释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晶 吴超琼 肖泽锋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Ozurdex)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与单独使用雷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06/2022-12就诊于我院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确诊为非缺血型RVO-ME的...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Ozurdex)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与单独使用雷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06/2022-12就诊于我院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确诊为非缺血型RVO-ME的患者,所有患者先行玻璃体腔注射0.5 mg雷珠单抗注射液,2 wk后复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300μm的42例42眼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1例21眼,即时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及单药治疗组[21例21眼,仍继续按3+按需(PRN)方式行雷珠单抗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分组治疗后2 wk,1、2、3、4、5、6 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CRT及眼压的改变,并观察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分组治疗后2 wk,1、2、3、4、5、6 mo,两组患者BCVA及CRT的改善程度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均P<0.01);治疗后2、3 mo,两组间BCVA及CRT比较有差异(均P<0.05),治疗后2 mo时联合治疗组BCVA字母数增加最明显。单药治疗组黄斑水肿平均复发时间为1.45±0.53 mo,雷珠单抗注射平均4.21±0.78次,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联合治疗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结膜下出血和眼压升高,局部使用降压药后眼压可控制,没有患者需接受抗青光眼及白内障手术。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联合雷珠单抗治疗RVO-ME与单独使用雷珠单抗治疗相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有效减轻黄斑水肿,疗效持续时间长,可有效减少玻璃体腔注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缓释剂 雷珠单抗注射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方案在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汤丽燕 李俊 +1 位作者 孙巧红 陈利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16-120,共5页
目的 探讨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方案在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50例BRVO继发ME患者分为对照组(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 目的 探讨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方案在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50例BRVO继发ME患者分为对照组(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和双激光组(雷珠单抗联合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治疗),各75例。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恢复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内压(IOP)、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黄斑区血流情况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双激光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BCVA高于治疗前,IOP、CMT低于治疗前,且双激光组BCVA高于对照组,IOR、CM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浅、深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双激光组高于对照组(P<0.05)。双激光组囊样渗漏、弥漫渗漏、局部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治疗BRVO继发ME可提高雷珠单抗的效果,促进患者视力恢复,还可改善黄斑区血流状况,减少血管渗漏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无灌注区 黄斑 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 黄斑水肿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眼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球内注射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马德柱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1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眼底激光、雷珠单抗球内注射联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8例BRVO继发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予以雷珠单抗球内注射、眼底激... 目的 探讨眼底激光、雷珠单抗球内注射联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8例BRVO继发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予以雷珠单抗球内注射、眼底激光联合治疗,对照组行眼底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最佳矫正视力(0.30±0.08)、黄斑中心凹厚度(288.98±24.39)μm均小于对照组的(0.39±0.10)、(347.86±35.27)μm(P<0.05)。两组一过性眼压升高、玻璃体出血、球结膜出血、眼内炎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眼底激光、雷珠单抗球内注射治疗BRVO继发ME,可有效改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凹厚度,且安全性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眼底激光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中OCT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洋 解颖 董志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12-916,共5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第二常见的致盲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继发的黄斑水肿(ME)是导致中心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生成高分辨率的组织横截面图像,清楚地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各层结构,OCT生物标志物对RVO-ME的早...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第二常见的致盲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继发的黄斑水肿(ME)是导致中心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生成高分辨率的组织横截面图像,清楚地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各层结构,OCT生物标志物对RVO-ME的早期精准诊断、疾病发展的预示及视力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OCT下RVO-ME的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视网膜内层超反射率、外界膜及椭圆体带的完整性、中央凹第三高反射带、高反射点、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中界膜征、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高度、黄斑体积以及脉络膜厚度等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为RVO-ME病情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视功能的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干预对合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崔明霞 树玲博 +4 位作者 李楠 段颖 张阳 刘晓哲 任国英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干预对合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02例BRVO合并OSAH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给予BRVO规范治疗,观...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干预对合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02例BRVO合并OSAH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给予BRVO规范治疗,观察组给予BRVO规范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指导及体位疗法),统计比较2组入组时及入组后1个月、6个月、1年、1.5年夜间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MSaO_(2))、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_(2))、氧减指数(ODI)及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以及入组后1.5年内2组并发症累计发生率和累计实施手术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累计发生率(13.54%)、累计实施手术率(8.33%)较对照组(26.97%、19.10%)低(P<0.05)。入组后1个月、6个月、1年、1.5年观察组夜间MSaO_(2)、LSaO_(2)及CRA的PSV、EDV均高于对照组,夜间ODI、最佳矫正视力、CRT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BRVO治疗的同时给予OSAHS干预有利于促进BRVO合并OSAHS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动脉血氧饱和度 氧减指数 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后OCTA指标变化与基线房水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佳沁 黄颖 姚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指标变化与基线房水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为RVO-ME的患者30例30眼...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指标变化与基线房水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为RVO-ME的患者30例30眼,均采用3+PRN方案的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分别收集第1次和第3次注射前的房水,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测定VEGF、白细胞介素(IL)、γ-干扰素(IFN-γ)、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利用OCTA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PERIM)、非圆度指数(AI)、FAZ范围300μm宽度内的血管密度(FD-300)。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比较RVO-ME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房水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OCTA指标的变化,分析治疗后OCTA指标变化与基线房水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RVO-ME患者患眼治疗后房水细胞因子中VEGF、ICAM-1、PDGF、IL-8、IL-10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BCVA改善(P<0.001),CMT、AI及FD-300指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线IL-13水平与AI变化值呈负相关(r=-0.388,P<0.05);基线IL-8水平与FD-300变化值呈负相关(r=-0.421,P<0.05)。结论基线房水细胞因子IL-13和IL-8可能与RVO-ME患眼抗VEGF治疗后视网膜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改善程度有关。针对RVO-ME的治疗与管理不应局限于抗血管治疗,还应针对性进行抗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细胞因子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复发风险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俊 周美池 韦牡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性黄斑水肿(ME)患者复发的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本院2019-01/2022-06期间收治的RVO性ME患者306例为研究对象,按7∶3分为建模组214例214眼和验证组92例92眼。所有患者经抗血管... 目的:分析影响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性黄斑水肿(ME)患者复发的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本院2019-01/2022-06期间收治的RVO性ME患者306例为研究对象,按7∶3分为建模组214例214眼和验证组92例92眼。所有患者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随访1 a,根据建模组患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66)和未复发组(n=148)。收集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RVO性ME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R3.6.3软件构建预测RVO性ME患者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RVO性ME患者复发风险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未复发组和复发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病程、高反射灶(HF)、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注药次数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RT(OR=1.011)、病程(OR=1.104)、HF(OR=5.074)、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OR=4.640)、注药次数(OR=4.036)是RVO性ME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1)。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82-0.966),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11.817,P=0.160;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95%CI:0.892-0.985),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6.082,P=0.638。结论:治疗前CRT、病程、HF、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注药次数是RVO性ME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RVO性ME患者的复发风险上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复发 列线图模型 个体化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及雷珠单抗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雪梅 古扎丽努尔·吐拉克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房水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及雷珠单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RVO患者184例(观察组),其中无黄...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房水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及雷珠单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RVO患者184例(观察组),其中无黄斑水肿52例、轻度黄斑水肿68例、中度黄斑水肿42例、重度黄斑水肿22例,同期另选单纯黄斑裂孔或白内障患者60例(对照组)。RVO患者入院后予雷珠单抗3+PRN方案治疗。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于入院时,抽取房水,检测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RVO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的关系。RVO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评估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 观察组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着黄斑水肿程度增加,RVO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RVO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均呈正相关(r_(s)分别为0.828、0.816、0.806,P均<0.01)。RVO黄斑水肿患者治疗后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及CMT均低于治疗前,BCVA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 RVO患者房水sICAM-1、sVEGFR-1、ANGPTL4水平升高,并且其水平与黄斑水肿程度及雷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雷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广峰 洪婷婷 +5 位作者 苗森 孟忻 王华 贾羽颂 付秀稳 汪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眼),依据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眼),依据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康柏西普组26例(26眼)患者接受按需治疗的玻璃体内注射,光凝组24例(24眼)患者接受标准的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2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对比分析2组患眼治疗前后BCVA、CMT的变化,并观察眼部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和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与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组间比较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康柏西普组18眼(69.23%)视力提高2行以上;光凝组8眼(33.33%)视力提高2行以上。治疗前2组患者的C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和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CMT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与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2组间CMT比较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首次注药后随访3个月,11眼行重复注射。其中1个月后CMT>250μm重复注射2眼,2个月后重复注射7眼,3个月后重复注射2眼。随访期间50眼均未发生与药物、玻璃体内注射相关的全身不良反应。注射后出现局部球结膜下出血7眼。结论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的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术后视力提高的程度和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减轻的程度均优于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尹小芳 叶祖科 +4 位作者 汤秀容 梁影影 黎彦豪 罗书科 卢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性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性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别及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病程、阻塞支分布情况、有无高血压病史、术前脉压差、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有无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根据注射雷珠单抗的次数将患者分为单次注射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术前基线资料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黄斑水肿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4例(114眼)纳入研究,其中单次注射组79例,复发组35例,两组相比,复发组的年龄、基线CMT均显著大于单次注射组(均为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CMT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BRVO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OR=1.080,P=0.01;CMT:OR=1.005,P<0.01)。结论年龄和基线CMT是黄斑水肿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基线CMT越高的患者需重复注射雷珠单抗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