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光化学法建立兔眼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立婕 金中秋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采用光化学法建立兔眼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模型。方法30只健康青紫蓝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激光光凝双侧静脉,B组激光光凝单侧动脉及双侧静脉,C组为空白对照。经耳缘静脉注入孟加拉玫红(50mg·kg-1),随后按照分组氪-绿激光... 目的采用光化学法建立兔眼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模型。方法30只健康青紫蓝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激光光凝双侧静脉,B组激光光凝单侧动脉及双侧静脉,C组为空白对照。经耳缘静脉注入孟加拉玫红(50mg·kg-1),随后按照分组氪-绿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血管,行眼底照相及荧光造影证实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的建立,形成后于1d、5d、7d、21d、30d行眼底检查及荧光造影检查,确定模型建立后眼底的变化情况。于光凝后1d、30d处死动物,摘除眼球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眼底荧光造影结果显示,A组6眼阻塞血管再通,眼底仅表现部分静脉远端迂曲,未见明显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改变,B组9眼均有明显视网膜静脉阻塞表现,C组眼底无改变。光凝后1d,光镜、电镜下视网膜均未见明显异常。30d光镜、电镜观察见B组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并出现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相应病理改变。结论氪-绿激光光凝兔眼视网膜部分动脉及双侧静脉可以产生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的典型表现,该法可为临床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提供较为安全、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邢振 王淑娜 +4 位作者 孙艳 张宇鹏 邢秀明 杨凯莉 赵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比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型组34例(34眼)和非缺血型组21例(21眼)的BRVO-ME患者...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比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视网膜体积变化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型组34例(34眼)和非缺血型组21例(21眼)的BRVO-M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并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区视网膜体积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1 d时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缺血型组为0.63±0.37,非缺血型组为0.44±0.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全层以及视网膜全层Farafovea分区、Perifovea分区的视网膜体积,治疗前缺血型组分别为(6.42±1.90)mm^(3)、(8.75±1.82)mm^(3)、(3.20±0.87)mm^(3)、(5.10±0.89)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5.52±1.57)mm^(3)、(7.83±1.56)mm^(3)、(2.80±0.71)mm^(3)、(4.66±0.77)mm^(3);治疗后1 d缺血型组分别为(4.97±1.18)mm^(3)、(7.46±1.47)mm^(3)、(2.62±0.60)mm^(3)、(4.53±0.80)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4.25±0.48)mm^(3)、(6.58±0.56)mm^(3)、(2.26±0.26)mm^(3)、(4.06±0.40)mm^(3);治疗后1周缺血型组分别为(4.40±0.82)mm^(3)、(6.90±0.85)mm^(3)、(2.38±0.36)mm^(3)、(4.24±0.49)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4.04±0.35)mm^(3)、(6.33±0.49)mm^(3)、(2.15±0.19)mm^(3)、(3.95±0.35)mm^(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网膜外层和视网膜全层的视网膜体积与基线对比变化量,治疗后1个月时缺血型组分别为(-2.48±2.38)mm^(3)、(-2.54±2.38)mm^(3),非缺血型组分别为(-1.31±1.58)mm^(3)、(-1.38±1.58)mm^(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BRVO-ME患者疗效均较好,治疗后短期视力预后非缺血型组较缺血型组患者好,缺血型组患者视网膜体积高于非缺血型组,长期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预后和视网膜体积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缺血型 非缺血型 视网膜体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和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鹤 王丽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06-109,I0001,共5页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玻璃体腔抗VEGF和532nm激光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视功能及黄斑区厚度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32 nm激光治疗,观...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玻璃体腔抗VEGF和532nm激光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视功能及黄斑区厚度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32 nm激光治疗,观察组接受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和532 nm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变化,记录视力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3、6个月,观察组、对照组视网膜黄斑区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变薄;并且观察组视网膜黄斑区厚度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玻璃体腔抗VEGF和532 nm激光在改善视功能、降低视网膜黄斑区厚度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血栓通胶囊 532 nm激光 康柏西普 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广峰 洪婷婷 +5 位作者 苗森 孟忻 王华 贾羽颂 付秀稳 汪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眼),依据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眼),依据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康柏西普组26例(26眼)患者接受按需治疗的玻璃体内注射,光凝组24例(24眼)患者接受标准的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2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对比分析2组患眼治疗前后BCVA、CMT的变化,并观察眼部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和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与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组间比较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康柏西普组18眼(69.23%)视力提高2行以上;光凝组8眼(33.33%)视力提高2行以上。治疗前2组患者的C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和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CMT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与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2组间CMT比较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首次注药后随访3个月,11眼行重复注射。其中1个月后CMT>250μm重复注射2眼,2个月后重复注射7眼,3个月后重复注射2眼。随访期间50眼均未发生与药物、玻璃体内注射相关的全身不良反应。注射后出现局部球结膜下出血7眼。结论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的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术后视力提高的程度和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减轻的程度均优于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5
作者 钱彤 黎晓新 +3 位作者 尹虹 梁建宏 齐慧君 于文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腔注射1.25mg(0.05mL)avastin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9例(39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2、3d,3、6、12周进行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腔注射1.25mg(0.05mL)avastin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9例(39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2、3d,3、6、12周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及间接检眼镜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有29、11、2眼分别注射2、3、4次。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4.78±3.91)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改变。结果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3、6、12周BCVA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39,-6.182,-4.189,P=0.000)。Avastin玻璃体内注射6周、12周时CMT平均值均明显减低(t=8.684,5.019,P=0.000)。治疗前病程≤1个月的患者,治疗后3周,视力平均值比病程〉1个月的患者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黄斑灌注良好者CMT降低的效果可保持到术后12周,无灌注区组CMT降低的效果保持到术后6周。随访中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引起的黄斑水肿安全有效,病程短者效果则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STIN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尹小芳 叶祖科 +4 位作者 汤秀容 梁影影 黎彦豪 罗书科 卢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性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性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别及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病程、阻塞支分布情况、有无高血压病史、术前脉压差、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有无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根据注射雷珠单抗的次数将患者分为单次注射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术前基线资料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黄斑水肿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4例(114眼)纳入研究,其中单次注射组79例,复发组35例,两组相比,复发组的年龄、基线CMT均显著大于单次注射组(均为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CMT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BRVO性黄斑水肿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OR=1.080,P=0.01;CMT:OR=1.005,P<0.01)。结论年龄和基线CMT是黄斑水肿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基线CMT越高的患者需重复注射雷珠单抗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湿明目疗法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型黄斑水肿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左韬 赵磊 +1 位作者 张祝强 孙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26-2329,I000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渗湿明目疗法"治疗"阴虚阳亢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阴虚阳亢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4例(34眼),疗程1-23... 目的:初步探讨"渗湿明目疗法"治疗"阴虚阳亢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阴虚阳亢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4例(34眼),疗程1-23个月,所有患者均给予"渗湿明目疗法"治疗,包括针刺日1次、直流电血栓通离子导入、天麻钩藤饮化裁方中药汤剂口服,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1个月、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观察治疗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1个月、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18±0.09)、(0.27±0.15)、(0.38±0.07)、(0.42±0.14),治疗后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1个月、2个月患眼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分别为(515.42±213.66)μm、(498.45±179.66)μm、(381.34±109.86)μm、(271.34±79.46)μm,治疗10天后CM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后黄斑水肿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渗湿明目疗法"可以有效提高"阴虚阳亢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能够促进黄斑水肿的吸收,治疗后眼压正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湿明目疗法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阴虚阳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明静 谢立科 秦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79-884,共6页
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BRVO继发ME的治疗主要包括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内注射激素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激... 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BRVO继发ME的治疗主要包括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内注射激素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激素类药物主要包括曲安奈德和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包括雷珠单抗、贝伐单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玻璃体切割术是BRVO继发ME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林国乔 郑德志 陈伟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我院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患者31例31眼;随访7.9~12. 8 (9.53&#...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我院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患者31例31眼;随访7.9~12. 8 (9.53±1.20)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黄斑中心凹厚度(macular thickness,MT)的变化,记录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BCVA为(0. 72±0. 37) LogMAR,末次复查BCVA提高至(0.46±0. 38) LogMAR,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24,P <0.001)。12例患者视力得到了提高,19例患者视力维持稳定。注药前CMT为(461. 16±146.20)μm,MT为(571.58±242.27)μm;末次复查CMT下降为(264. 68±90.41)μm,MT下降为(272. 29±188.54)μm,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MT:t=6.24,P<0.001;MT:t=5.42,P<0.001)。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持续高眼压和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眼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不同时期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疗效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仕永 高瑞莹 陈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研究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不同时期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行雷珠单抗联合氩激光治疗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46例(46眼),患者行雷... 目的研究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不同时期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行雷珠单抗联合氩激光治疗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46例(46眼),患者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1周后联合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根据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程将患者分为3组:A组:病程≤1个月(18例);B组:1个月<病程≤3个月(15例);C组:病程>3个月(13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MT)的改变,同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随诊过程中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及时补充视网膜局部光凝治疗。结果随诊6个月,3组最佳矫正视力组间比较表明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A组均优于B组,B组均优于C组。3组最佳矫正视力组内比较表明A组和B组最佳矫正视力在治疗后1周明显提高,C组最佳矫正视力在治疗后1个月明显提高,A组至治疗后1个月时视力基本达到最佳,B组和C组至治疗后3个月时视力基本达到最佳。3组的CMT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CMT在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与1周、治疗后3个月与1个月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6个月与3个月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即3组黄斑水肿在持续时间及程度上比较并无明显差别。结论对于不同时期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越早进行雷珠单抗联合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患者的预后视力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 雷珠单抗 玻璃体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继发黄斑水肿后视力损伤程度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9
11
作者 石蕊 肖云芳 +1 位作者 王峰 郑玉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后患者视力损伤程度,并探讨视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BRVO患者87例92眼,其中糖尿病组38例40眼,非糖尿病组49...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后患者视力损伤程度,并探讨视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BRVO患者87例92眼,其中糖尿病组38例40眼,非糖尿病组49例52眼,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黄斑水肿。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及BRVO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血脂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缺血性心脏病等,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并进行对比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与视力损伤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至1个月时,非糖尿病组患者视力较糖尿病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5)。治疗后随访至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以"远视力>0.5 log MAR"为因变量,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P=0.000)、高血脂(P=0.000)、体质量指数(P=0.000)、眼轴长度(P=0.000)均与BRVO发生后的视力损伤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OR=8.222,P=0.014)、高血脂(OR=25.247,P=0.002),体质量增加(OR=1.388,P=0.014)的患者发生BRVO后最终远视力下降的风险显著增加,然而随着眼轴增长(OR=0.213,P=0.000)其最终视力损伤程度则减轻。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BRVO后,视力损伤程度较非糖尿病患者更加严重,严格控制体质量、血糖和血脂是减轻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视力损伤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视力损伤 黄斑水肿 糖尿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婷婷 陈桂芬 +2 位作者 范玉香 王志学 李朝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2-775,共4页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在不同时期进行光凝及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进行比较,探索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 75例BRVO患者纳入研究,均为单眼。将所有患者分为...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在不同时期进行光凝及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进行比较,探索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 75例BRVO患者纳入研究,均为单眼。将所有患者分为5组,A组14例、病程为3~6个月,B组16例、病程〈3个月,以上两组入选后即行黄斑区局部格栅样光凝及颞上象限局部光凝治疗,C、D、E组均为入选后即行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4 mg,注射后光凝时间分别为2周、4周、6周,每组15例。对比观察5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结果。结果 BCVA:5组中以C组BCVA改善最为显著,优于A、B、D、E组(均为P〈0.05)。OCT结果:C组最终黄斑中心凹厚度与A、B、D、E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E组均明显低于A、B组(均为P〈0.05)。mfERG结果:C、D、E各组黄斑区(即1、2环)P1、N1波振幅密度分别与A、B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光凝治疗BRVO效果优于单纯激光治疗,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2周后行激光光凝治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曲安奈德 光凝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与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爽 王薇 +2 位作者 洪慧 赵露 王艳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与颈内动脉狭窄及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人56例(56眼)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选取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者3...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与颈内动脉狭窄及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人56例(56眼)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选取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者36例(36眼),均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测定颈内动脉的收缩期内径(systolic diameter,Ds)、舒张期内径(diastolic diameter,Dd)、收缩期血流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峰值(end 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形成情况,计算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管壁运动度(wall motion degree,ΔD)、动脉紧张度、扩张性、压力-应变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ρ)、僵硬度指数(stiffness index,β)、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将2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颈动脉斑块、颈内动脉狭窄发生比例及颈内动脉的IMT等指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内动脉管壁运动度(ΔD)、动脉紧张度、动脉扩张性、压力-应变性系数(Eρ)及顺应性(AC)等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僵硬度指数(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发生与颈内动脉狭窄及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颈内动脉 动脉弹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不同程度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陶相宜 董志军 +3 位作者 李玲 付笑笑 乔志燕 郭淑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57-2359,共3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不同程度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差异。方法: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局限性黄斑水肿15例,弥漫性黄斑水肿19例,黄斑囊样水肿10例,检测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反应,分析其N1、P1波振幅密度值及潜伏... 目的:分析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不同程度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差异。方法: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局限性黄斑水肿15例,弥漫性黄斑水肿19例,黄斑囊样水肿10例,检测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反应,分析其N1、P1波振幅密度值及潜伏期。结果:1环N1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在局限性黄斑水肿和黄斑囊样水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环P1波振幅密度,在局限性黄斑水肿(70.36±20.28)与弥漫性黄斑水肿(45.03±12.34)、黄斑囊样水肿组(38.71±13.89)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囊样水肿严重损伤视功能;黄斑水肿表现在多焦视网膜电图上以中心凹处的改变最明显;P1波振幅密度可作为敏感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多焦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陶相宜 郭淑玲 +3 位作者 石晶 乔志艳 王跃丽 张铁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各参数的特征。方法对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病例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分析其一阶反应,比较不同程度黄斑水肿、患眼与对侧眼N1、P1波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 目的分析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各参数的特征。方法对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病例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分析其一阶反应,比较不同程度黄斑水肿、患眼与对侧眼N1、P1波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差异。结果局限性黄斑水肿组1环N1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分别为:(25.17±2.45)nV.deg-2、(20.48±5.02)ms,黄斑囊样水肿组分别为(18.26±2.20)nV.deg-2、(24.07±3.49)ms,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40、P=0.035);P1波振幅密度在局限性黄斑水肿组为(63.26±22.02)nV.deg-2,弥漫性黄斑水肿组为(42.03±16.25)nV.deg-1,黄斑囊样水肿组为(41.71±15.24)nV.deg-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眼1环、2环及3~5环N1、P1波振幅密度及N1波潜伏期与对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环P1波潜伏期与对侧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颞上象限N1波和P1波振幅密度分别为(6.24±3.18)nV.deg-2、(15.53±7.52)nV.deg-2,N1波和P1波潜伏期分别为(22.24±1.93)ms、(40.37±3.56)ms,与对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在多焦视网膜电图上表现以中心凹处的改变最明显;P1波振幅密度及N1波潜伏期可做为敏感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多焦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顾东霞 赵宏 +1 位作者 丁相奇 李彩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61-863,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被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经激光光凝治疗的患者37例(37眼),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彩照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的变化和并发症,光凝...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被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经激光光凝治疗的患者37例(37眼),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彩照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的变化和并发症,光凝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FFA,若发现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未消退,给予追加光凝治疗。结果视力提高27眼(72.97%),不变8眼(21.62%),降低2眼(5.41%)。经1~3次光凝治疗后,FFA结果示黄斑水肿消退,无灌注区大部分消失,无新生血管形成。激光光凝治疗前有新生血管4眼,治疗后完全退缩。1眼在治疗8个月时发生玻璃体出血,12眼黄斑部有硬性渗出。结论激光光凝治疗能促进出血、渗出的吸收,减轻黄斑水肿,保护视功能,降低新生血管形成,有效防止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预防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凝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宁 汤欣 +1 位作者 肖林 徐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8-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42例BRVO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择42名年龄、性别与观察对象相匹配的、无其他影响Hcy病...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42例BRVO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择42名年龄、性别与观察对象相匹配的、无其他影响Hcy病史的非视网膜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BRVO发生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抽取BRVO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对照组抽取单次空腹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Hcy,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维生素B12、叶酸水平,C677T MTHFR基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BRVO患者阻塞发生后3 d Hcy水平(11.01±4.09)μmol·L-1与对照组(10.04±3.67)μmol·L-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BRVO患者的Hcy水平在发生阻塞后逐渐升高,BRVO发生后1个月Hcy达到高峰(13.27±5.81)μmol·L-1,6个月时下降到正常水平(11.17±4.36)μmol·L-1。同时,BRVO患者Hcy水平在BRVO发生后3 d(r=0.343)、1个月(r=0.381)、3个月(r=0.432)、6个月(r=0.360)都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均为P<0.05)。然而,BRVO患者Hcy水平的变化与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以及C677T MTHFR基因多态性无关(均为P>0.05)。结论患者发生BRVO后Hcy水平一过性升高,本研究结果不支持Hcy是BRVO的独立危险因素的推测,然而Hcy水平的变化可能是疾病本身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恢复期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血管交叉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岩 傅铁 +2 位作者 梁静 翁纯 张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1228-1229,共2页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与视网膜动静脉血管交叉之间的关系 ,以探讨对于BRVO临床预防性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眼科初诊的 5 3例BRVO患者散瞳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及对相同性别比例、年龄段的 63例健康人进行散瞳...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与视网膜动静脉血管交叉之间的关系 ,以探讨对于BRVO临床预防性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眼科初诊的 5 3例BRVO患者散瞳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及对相同性别比例、年龄段的 63例健康人进行散瞳眼底检查 ,根据视网膜血管动静脉交叉的特点 ,分析其对BRVO的影响。结果 :BRVO组与健康组比较血管阻塞与动静脉血管交叉数目差异无显著意义 ,而分支静脉阻塞支与其未阻塞支比较与血管交叉数目差异有显著意义 ,也与正交叉数目有关。结论 :动静脉血管交叉数目、正交叉不是静脉阻塞的根本原因 ,但是BRVO易发生于动静脉交叉数目多、正交叉的分支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交叉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预防性治疗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I-OCT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筛板厚度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维宏 贺圣光 +2 位作者 邓爱军 孙艳 赵岩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5-437,441,共4页
目的分析增强深部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在测量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筛板厚度(lamina cribrosa thickness,LCT)中的应用价值。方... 目的分析增强深部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在测量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筛板厚度(lamina cribrosa thickness,L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5例单侧BRVO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位正常人的单眼健康眼作为对照组,采用EDI-OCT测量两组全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LCT、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视盘横径、视盘竖径、屈光度、视野缺损范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视盘横径、视盘竖径、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视盘各区域LCT、全周RNFL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视野缺损范围高于对照组(P<0.05)。LCT与BRVO患者全周RNFL厚度呈正相关,与视野缺损呈负相关(P<0.05)。结论 EDI-OCT可作为活体LCT检测的有效手段,青光眼BRVO患者LCT较正常健康人薄,且其LCT与全周RNFL厚度呈正相关,与视野缺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筛板厚度 视野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centis联合氪黄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祺 冯劼 +1 位作者 李培凤 金翼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48-1149,共2页
目的评价Lucentis联合氪黄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4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接受单纯黄斑格栅激光治疗,B组接受单次Lucentis玻璃体注射7 d后联合黄斑格... 目的评价Lucentis联合氪黄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4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接受单纯黄斑格栅激光治疗,B组接受单次Lucentis玻璃体注射7 d后联合黄斑格栅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厚度。结果随访期末,B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1例(55%),A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例(1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6个月2组黄斑中心厚度分别为(419.6±105.0)μm和(320.1±102.0)μm、(328.8±95.0)μm和(198.2±86.0)μm,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ucentis联合氪黄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是一种比传统单纯激光治疗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ENTIS 黄斑水肿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