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A4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江冰 周宏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201-1207,共7页
ABCA4是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亚家族ABCA中的一员,在脊椎动物的视锥和视杆细胞中表达。ABCA4,又被称为辐射蛋白和ABCR,分为两个区域,每个区域有跨膜区、糖基化胞外域和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各一个。ABCA4的基因编码区有超过500个的突变,... ABCA4是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亚家族ABCA中的一员,在脊椎动物的视锥和视杆细胞中表达。ABCA4,又被称为辐射蛋白和ABCR,分为两个区域,每个区域有跨膜区、糖基化胞外域和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各一个。ABCA4的基因编码区有超过500个的突变,这些突变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视网膜退行性疾病谱相关,包括Star-gardt’s黄斑退变、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一个亚型等。对ABCA4的多项研究显示,ABCA4的作用是作为视黄基磷脂酰乙醇胺的转运体,在光激发后,将光感受器上的有活性的视黄醛衍生物转运掉。通过对ABCA4遗传和分子学的了解,使得治疗Stargardt’s病和ABCA4相关的其他视网膜退行性疾病逐渐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A4 Stargardt’s病 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海燕 莫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97-1000,共4页
小胶质细胞参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是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共同标志。小胶质细胞可以被不同的外部刺激因素激活,细胞极化为功能状态和表面标志物不同的两种表型。经典激活途径产生M1型小胶质细胞,主要发... 小胶质细胞参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是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共同标志。小胶质细胞可以被不同的外部刺激因素激活,细胞极化为功能状态和表面标志物不同的两种表型。经典激活途径产生M1型小胶质细胞,主要发挥促炎和神经毒性作用;选择性激活途径产生M2型小胶质细胞,主要发挥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精准地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是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极具潜力的方法。本文对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 小胶质细胞极化 M1型小胶质细胞 M2型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干细胞治疗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庆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49-853,共5页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各年龄段人群致盲的常见原因。细胞移植是目前研究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的主要策略。近年来,多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的临床试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极大地改善了视网膜变性患者的视功能。然而对于晚期患者,光...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各年龄段人群致盲的常见原因。细胞移植是目前研究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的主要策略。近年来,多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的临床试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极大地改善了视网膜变性患者的视功能。然而对于晚期患者,光感受器细胞已发生不可逆性损失,因此光感受器细胞移植成为治疗晚期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关键。如何获得具有功能的人源性光感受器细胞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话题和技术瓶颈。本文介绍RPE替代治疗的临床试验现状以及光感受器细胞替代治疗的研究进展,重点梳理人源性光感受器细胞的干细胞分化技术及研究现状,并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 干细胞 光感受器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移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不同来源移植细胞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的替代治疗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万光明 余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89-596,共8页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导致不可逆性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疗法因具有替代受损或丧失功能细胞的作用,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再生医学中受到广泛关注。不同来源移植细胞的替代治疗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显...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导致不可逆性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疗法因具有替代受损或丧失功能细胞的作用,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再生医学中受到广泛关注。不同来源移植细胞的替代治疗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显示了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仍存在伦理、免疫排斥、致瘤性等不足。病变区微环境也影响着移植细胞的存活,使细胞替代治疗的临床应用受到阻碍。随着移植细胞种类增加和移植技术更新,通过重编程、基因修饰、三维培养和生物支架等的应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效果得到不断优化。不同学科间交叉合作有效解决了不同来源移植细胞的一些潜在问题,在细胞悬液、细胞膜片和视网膜类器官替代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 干细胞 视网膜细胞 细胞移植 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遗传学技术治疗光感受器凋亡性视网膜疾病的新进展
5
作者 周凌波(综述) 沈吟(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4-650,共7页
以光感受器不可逆凋亡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严重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疾病类型。由于哺乳动物视网膜的神经元特性,其再生能力极为有限,光感受器一旦损伤或死亡便难... 以光感受器不可逆凋亡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严重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疾病类型。由于哺乳动物视网膜的神经元特性,其再生能力极为有限,光感受器一旦损伤或死亡便难以逆转,进而造成永久性视觉丧失。近年来,光遗传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与视觉重建策略,为终末期视网膜疾病患者提供了恢复部分视觉功能的全新治疗可能。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腺相关病毒等载体,将编码光敏蛋白(如微生物视紫红质或工程化变体)的基因递送至视网膜中幸存的下游神经细胞(如双极细胞或神经节细胞),从而赋予其对光的响应能力,绕过已丧失功能的光感受器,重建视觉通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性能光敏蛋白的研发进展,梳理了国内外相关临床试验的成果与挑战,并探讨了光遗传学在遗传性及退行性视网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及其临床转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遗传 基因治疗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修饰对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雅 马严 +2 位作者 姚牧笛 蒋沁 曹国凡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1-556,共6页
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视网膜各级神经元变性死亡,功能减弱或丧失的一类疾病,是导致视力下降和失明的最常见原因,目前尚无治愈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DNA甲... 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视网膜各级神经元变性死亡,功能减弱或丧失的一类疾病,是导致视力下降和失明的最常见原因,目前尚无治愈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DNA甲基化、R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等形式调节视网膜神经元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干预基因组的表观遗传谱在疾病的治疗上表现出良好的前景。本文就表观遗传修饰在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调控作用以及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表观遗传疗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 表观遗传修饰 DNA甲基化 R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表观遗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杞菊地黄丸联合美托洛尔光感受器细胞保护及视网膜重塑相关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晗晗 徐静 +4 位作者 郭红 杜霄烨 崔金刚 张腾 陈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3-1242,共10页
目的本实验采用光损伤小鼠模型,探讨杞菊地黄丸联合美托洛尔的光感受器细胞保护效应及视网膜重塑相关机制。方法采用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光损伤模型组、美托洛尔治疗组、杞菊地黄丸治疗组及杞菊地黄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 目的本实验采用光损伤小鼠模型,探讨杞菊地黄丸联合美托洛尔的光感受器细胞保护效应及视网膜重塑相关机制。方法采用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光损伤模型组、美托洛尔治疗组、杞菊地黄丸治疗组及杞菊地黄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给药一周后进行24 h暗适应,末次给药后15 min以10000 lux白光光照30 min对小鼠进行造模,3天后采用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进行视网膜功能分析,7 d后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视网膜结构进行分析并测量视网膜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厚度,最后进行眼球取材、切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一步明确各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双极细胞、水平细胞及Müller细胞病理改变情况。结果(1)OCT、ONL厚度及HE染色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完整的视网膜形态及ONL厚度相比较,光损伤模型组小鼠视网膜ONL结构受损严重,ONL厚度显著降低(P<0.05);与光损伤模型组相比较,美托洛尔及杞菊地黄丸治疗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网膜ONL结构破坏,其中美托洛尔给药组视网膜ONL形态与光损伤模型组结果相似,杞菊地黄丸治疗组视网膜尚可见视网膜ONL结构层次,ONL厚度测量结果表明美托洛尔与杞菊地黄丸给药组ONL厚度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与光损伤模型组和美托洛尔治疗组及杞菊地黄丸治疗组相比,杞菊地黄丸联合美托洛尔给药组小鼠视网膜结构清晰,ONL厚度显著增加(P<0.05)。(2)ERG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电图a波及b波振幅随着刺激增强而上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光损伤模型组小鼠a波及b波振幅显著降低(P<0.05);与光损伤模型组相比,美托洛尔治疗组小鼠视功能未见改善,杞菊地黄丸组小鼠视网膜电图振幅增加(P<0.05);与光损伤模型组和美托洛尔治疗组及杞菊地黄丸治疗组相比较,杞菊地黄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a波及b波振幅显著增加(P<0.05)。(3)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视紫红质(rhodopsin,RHO)和中波敏感视蛋白(mid-wavelength sensitive cone opsin,M-opsin),双极细胞标志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水平细胞标志蛋白钙结合蛋白D(Calbindin D)以及Müller细胞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阳性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光损伤模型组小鼠视网膜上述神经元标志蛋白免疫阳性染色显著减弱甚至消失,GFAP表达模式异常,提示胶质异常增生;与光损伤模型组相比较,美托洛尔治疗组上述视网膜神经元免疫阳性并无差异,杞菊地黄丸治疗组视网膜双极细胞和水平细胞免疫阳性显著增强,但光感受器细胞标志蛋白和Müller细胞免疫阳性并无差异;与模型组及美托洛尔治疗组和杞菊地黄丸治疗组相比较,杞菊地黄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双极细胞、水平细胞标志蛋白免疫阳性显著增强,GFAP免疫阳性减弱。结论杞菊地黄丸联合美托洛尔干预对光感受器细胞结构及功能具有显著的保护效应,可能与其促进视网膜修复性重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菊地黄丸 美托洛尔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 光损伤 光感受器细胞 视网膜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类器官3D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舒会叶 韦芊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24-828,共5页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引起的光感受器细胞损伤会导致患者视力受损,出现进行性视野缩小、视野缺损等临床症状。由于视网膜的免疫赦免特性,异体光感受器移植成为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方法,但光感受器的组织来源又成为一大难题。人胚胎...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引起的光感受器细胞损伤会导致患者视力受损,出现进行性视野缩小、视野缺损等临床症状。由于视网膜的免疫赦免特性,异体光感受器移植成为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方法,但光感受器的组织来源又成为一大难题。人胚胎干细胞是由3D培养诱导分化而成的视网膜类器官,可以作为视网膜组织来源之一,为类器官移植提供了供体材料。本文就3D培养技术在视网膜类器官培养中的应用、类器官移植存在的问题、类器官与临床应用的距离等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 视网膜移植 类器官 光感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移植光感受器功能性整合的策略
9
作者 王俊(综述) 陈亦棋 沈丽君(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最终结局是光感受器的大量丢失,造成视力不可逆的损害,目前基本上无有效治疗措施。光感受器移植为一种潜在的细胞治疗手段,旨在通过替换丢失的光感受器,重建视网膜回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恢复视网膜功能。然而,物质交...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最终结局是光感受器的大量丢失,造成视力不可逆的损害,目前基本上无有效治疗措施。光感受器移植为一种潜在的细胞治疗手段,旨在通过替换丢失的光感受器,重建视网膜回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恢复视网膜功能。然而,物质交换机制的发现揭示了既往研究结果中移植光感受器的整合比例低、外段形成不足及突触形成不够等问题,显示了该疗法临床转化的难度。本文通过多个维度综述了提高移植光感受器功能性整合的策略,探究相关内容的可行性,具体包括选择最佳发育时间窗的移植细胞群,增强与宿主视网膜间的相互作用;破坏宿主外界膜,减轻视网膜重塑,提高移植细胞的迁移及整合;利用免疫调节,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改善宿主的移植微环境;通过视网膜片或生物支架的移植形式,提高移植光感受器的组织性;合理地开发及使用生物材料,优化移植细胞的生理微环境;充分评估手术参数,降低手术本身对移植细胞及宿主视网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 干细胞移植 细胞治疗 光感受器 再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