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血管铺片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玉环 徐艳峰 +7 位作者 刘颖 黄澜 李彦红 韩云林 邓巍 许庆刚 秦川 朱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3,50,I0012,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血管铺片技术的改进及在实验动物小鼠,大鼠,狗和猴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蛋白酶K-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制备视网膜血管铺片,行HE及PAS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D31及VEGF的表达。结果用改进方法制备的视网膜血管铺片... 目的探讨视网膜血管铺片技术的改进及在实验动物小鼠,大鼠,狗和猴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蛋白酶K-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制备视网膜血管铺片,行HE及PAS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D31及VEGF的表达。结果用改进方法制备的视网膜血管铺片,血管网完整,无神经组织残留,可清晰显示血管走向。各级血管形态清晰,血管分支清楚完整,无断裂现象。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清晰。CD31在血管周细胞及内皮细胞均有表达;VEGF主要在内皮细胞表达。结论改进的视网膜血管铺片技术可成功应用于不同实验动物,为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铺片 联合消化法 抗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提高大鼠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的效率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玲 周小煦 +1 位作者 苏畅 吴建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6-227,231,共3页
目的将超声波应用于大鼠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技术,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形态学研究质量。方法取SD大鼠25只,尾静脉注射55 mg·kg-1链脲佐菌素制作I型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均分2组,胰蛋白酶机械振荡消化组(每隔20 min使用摇床振荡2 m... 目的将超声波应用于大鼠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技术,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形态学研究质量。方法取SD大鼠25只,尾静脉注射55 mg·kg-1链脲佐菌素制作I型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均分2组,胰蛋白酶机械振荡消化组(每隔20 min使用摇床振荡2 min)和超声波(16.5 kHz)辅助胰蛋白酶振荡消化组,分别制作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PAS常规染色,比较铺片成功率和光镜观察铺片形态学。结果 8周后,将血糖值稳定于16.7 mmol·L-1以上的20只SD大鼠纳入研究,超声波辅助胰蛋白酶振荡消化法比胰蛋白酶机械振荡消化法的铺片成功率高(分别为85%和55%,P<0.05)。在理想的全视网膜血管铺片上可发现典型的形态学变化,如周细胞核固缩和无细胞毛细血管。结论超声波辅助胰蛋白酶制作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成功率高且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大鼠 视网膜血管铺片 超声波 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中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宋鄂 王秋利 +3 位作者 杨威 王雅坤 李艳云 吴家祥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 通过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铺片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 ,直接证明视网膜血管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 ,并探讨bF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大鼠动物... 目的 通过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铺片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 ,直接证明视网膜血管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 ,并探讨bF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取不同组、不同时期大鼠视网膜的血管进行铺片 ,并在铺片上进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 ,检测铺片的血管上bFGF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 1)正常对照组 (M)、血糖恢复组及糖尿病 1个月组(M1 )大鼠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及周细胞数均无明显差异 ,bFGF蛋白质及mRNA均无阳性表达。 ( 2 )糖尿病 3个月组 (M3)血管周细胞数减少 (P <0 0 1) ,细胞核可见bFGFmRNA表达 ( 78% ) ,血管壁可见bFGF蛋白表达阳性 ( 5 6% )。 ( 3 )糖尿病5个月组 (M5)血管周细胞数减少 (P <0 0 1)且可见闭塞毛细血管及血栓 ,细胞核bFGFmRNA表达阳性率高于M3为 89% ,血管壁bFGF蛋白质表达也高于M3为 89%。结论 bFGF在STZ大鼠的视网膜血管中有表达 ,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表达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视网膜血管铺片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宋鄂 董宇 +3 位作者 赵秀珍 徐琪 王心蕊 吴家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 ( DR)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VEGF)与血管器质性改变的关系。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 M)及糖尿病 1月组 ( M1)、3月组( M3 )、5月组 ( M5)。分别在视网膜血管铺片上行 VEGF...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 ( DR)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VEGF)与血管器质性改变的关系。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 M)及糖尿病 1月组 ( M1)、3月组( M3 )、5月组 ( M5)。分别在视网膜血管铺片上行 VEGF原位杂交、免疫组化 ,并分别对视网膜血管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周细胞数量 M1组与 M组相比无差别 ( P>0 .0 5 ) ,M3 及 M5组与 M组相比明显减少 (分别 P<0 .0 1 ,P<0 .0 0 1 ) ;2毛细血管形态以 M5组病变最重 ,可见毛细血管栓塞 ,无细胞毛细血管 ;3VEGF原位杂交仅 M5组表达为 34% ;4VEGF免疫组化仅 M5组有表达 ,为 5 6% ;5血管的透射电镜观察 M组未见异常改变 ,从 M1组开始出现异常改变 ,以 M5组最明显。表现为基底膜节段性增厚、断裂缺失 ,内皮细胞肿胀变形 ,向管腔内指状突起 ,异染色质浓集居边 ,周细胞核异染色质浓集居边 ,线粒体肿胀变性 ,甚至呈空泡状。结论 :DR时血管器质性改变在先 ,而生长因子表达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视网膜血管铺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