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预防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伟 颜华 +1 位作者 靳春杰 吴建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4-91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三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A:正常大鼠生理盐水组;B:正常大鼠三七组;C:糖尿病大鼠生理盐水组;D:糖尿病大鼠三七组。C、D组尾静脉注射20 g·L-1STZ(55 mg·kg-1...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三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A:正常大鼠生理盐水组;B:正常大鼠三七组;C:糖尿病大鼠生理盐水组;D:糖尿病大鼠三七组。C、D组尾静脉注射20 g·L-1STZ(55 mg·kg-1)制作糖尿病模型成功后三七治疗组每天按400 mg·kg-1三七粉灌胃给药一次,生理盐水组每天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视网膜血管渗透性和毛细血管周细胞数目等指标。结果 A组、B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和D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血小板黏附率、聚集率升高、视网膜血管渗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周细胞数目减少(P<0.01);D组较C组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渗透量降低了26.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组糖尿病大鼠较C组糖尿病大鼠的周细胞计数降低了24.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三七治疗的D组糖尿病大鼠血小板黏附率(33.02±2.10)%、血小板聚集率(74.83±3.71)%,与C组(40.50±3.62)%和(84.00±6.48)%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三七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黏度,减少视网膜血管渗透性,保护毛细血管结构,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病变 大鼠 三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谢连永 陈超 +4 位作者 孔文君 杜葵芳 董宏伟 郭纯刚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的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选取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的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选取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并经感染科专科医师确诊的AIDS患者145例,其中合并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者75例为微血管病变组,合并CMVR者70例为CMVR组。所有患者均进行AIDS相关病史询问,同时行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载量和CD4+T细胞检测,并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散瞳眼底检查及彩色眼底照相等眼科检查。对全身情况允许的微血管病变组25例、CMVR组70例进行血液和房水CMV-DNA检测。结果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91±0.16,13例(17.33%)患者已开始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CD4+T细胞数为22(0~506)个·μL^-1,8例(10.67%)患者有眼前节反应;CMVR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63±0.37,34例(48.57%)患者已开始HAART,CD4+T细胞数为13(1~48)个·μL^-1,23例(32.85%)患者有眼前节反应,上述指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微血管病变组25例中房水CMV-DNA阳性0例,血液CMV-DNA阳性8例(32.00%);CMVR组70例中房水CMV-DNA阳性60例(85.71%),血液CMV-DNA阳性33例(47.14%);两组血液中CMV-DNA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但房水中阳性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AIDS合并CMVR患者比AIDS合并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患者视力更差,CD4+T细胞计数更低,眼前节反应及房水CMV-DNA阳性率更高,且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患者未接受HAART的人数明显高于CMVR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 视网膜血管病变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的角膜基底神经变化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陆炯 李函 +1 位作者 邢茜 孟逸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的角膜基底神经变化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T2DM患者11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目的探讨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的角膜基底神经变化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T2DM患者11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57例(DR组),无DR患者61例(NDR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60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采用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查,分析角膜神经形态参数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DR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和角膜神经长度分别为(20.03±4.22)条·mm-2、(22.01±7.05)条·mm-2和(9.50±1.76)mm·mm-2,明显小于对照组和NDR组(均为P<0.05),而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为0.30±0.03,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DR组(均为P<0.05);DR患者中,Ⅲ期患者角膜神经纤维密度、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和角膜神经长度明显小于Ⅰ期和Ⅱ期DR患者(均为P<0.05),而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DR患者(均为P<0.05)。DR组病程为(12.04±2.48)a,明显高于NDR组(P<0.05),而空腹C肽和空腹胰岛素分别为(1.41±0.58)μg·L-1和(20.05±7.91)m U·L-1,明显低于NDR组(均为P<0.05)。T2DM患者病程与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及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呈负相关(r=-0.322、-0.317,均为P<0.05);空腹C肽与角膜神经分支密度呈正相关(r=0.298,P<0.05),与角膜神经弯曲度呈负相关(r=-0.311,P<0.05)。结论 T2DM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患者角膜神经形态参数异常,对病程较长或空腹C肽水平低的T2DM患者应用角膜共激光显微镜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共焦激光显微镜 角膜神经 视网膜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新生血管性视网膜病变的干预效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金茹娜 郭红 +3 位作者 徐静 杜霄烨 张腾 陈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6,共9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病变进程中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病理改变的干预效应和机制,为三七及三七皂苷制剂临床应用于相关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部分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氧诱导...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病变进程中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病理改变的干预效应和机制,为三七及三七皂苷制剂临床应用于相关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部分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小鼠模型,将7天龄(Postnatal 7,P7)C57/BL6J小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OIR模型组(OIR组)和PNS治疗组(PNS组),造模后从P12开始腹腔注射给药,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调整给药天数。于P7、P12、P19、P26和P33测量小鼠的体质量,于P19和P33应用小动物视网膜成像显微镜活体采集视网膜及血管图像,并定量分析;于P33应用全视网膜眼电图Ganzfeld ERG系统进行小鼠视网膜电图波形采集,对a波和b波振幅进行分析;于P46和P66将小鼠处死,取眼球制作眼杯,冰冻切片后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于P13和P15处死小鼠,取视网膜组织,采用Real-time PCR分析各组视网膜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cadherin,VE-cadher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NC组、OIR组和PNS组的小鼠在生长发育中不同天龄的体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2)P19 OIR组小鼠视网膜血管荧光素钠渗漏面积显著大于NC组(P<0.05),而PNS组渗漏面积显著小于OIR组(P<0.05)。(3)P33 OIR组小鼠视网膜动脉迂曲指数(Retinal artery tortuosity index,RAT index)显著大于NC组(P<0.05),而PNS组显著小于OIR组(P<0.05)。(4)OIR组小鼠b波振幅与N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NS组b波振幅与OIR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P46和P66 OIR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GFAP免疫阳性明显增强,并可达内核层和外核层,PNS组GFAP免疫阳性和NC组相近,未见GFAP的免疫阳性异常。(6)P13和P15 OIR组小鼠视网膜中,PNS对VEGFA和IL^(-1)β的mRNA水平无明显干预作用(P>0.05),但可显著上调VE-cadherin mRNA水平(P<0.05),显著下调TNF-αmRNA水平(P<0.05)。结论PNS对缺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相关神经血管单元异常具有一定的干预效应,可能与其显著上调视网膜V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下调TNF-α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新生血管视网膜病变 神经血管单元 血管渗漏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缩酚肽抑制小鼠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梁小玲 刘汉生 +3 位作者 陈浩宇 黄永盛 唐仕波 Peter A.Campochiaro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环缩酚肽的衍生物(Hep-A)和(Hep-B)对氧诱导的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鼠龄为7d(P7)的C57BL/6幼鼠置于体积分数75%的氧气箱中连续生活5d,建立氧诱导的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在12d(P12)幼鼠回... 【目的】观察两种环缩酚肽的衍生物(Hep-A)和(Hep-B)对氧诱导的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鼠龄为7d(P7)的C57BL/6幼鼠置于体积分数75%的氧气箱中连续生活5d,建立氧诱导的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在12d(P12)幼鼠回到正常大气环境中,同时开始给小鼠皮下注安慰剂(第1组,n=23)、Hep-A10mg/kg(第2组,n=22)、或者Hep-B10mg/kg(第3组,n=22),每天两次,持续5d。在17d(P17)取鼠眼进行冰冻切片和GSA(griffoniasimplicifolialectinB4)染色,或作荧光素灌注和视网膜平铺片,用图象分析软件定量计算视网膜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的面积。【结果】病理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第一组为(0.51±0.08)mm2/鼠(n=7);第2组为(0.11±0.01)mm2/鼠(n=8);第3组为(0.16±0.02)mm2/鼠(n=8)。视网膜平片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第1组为(1.36土0.02)mm2/眼(n=32),第2组为(0.19±0.01)mm2/眼(n=28),第3组为(0.07±0.01)mm2/眼(n=28);视网膜平片检测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第1组为(2.33±0.08)mm2/眼,第2组为(1.08±0.09)mm2/眼,第3组为(1.22±0.11)mm2/眼。经ANOVA分析,第2组和第3组分别与第1组比较,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和视网膜无灌注区的面积,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环缩酚肽衍生物均能强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缩酚肽抑制 小鼠 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无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玉民 闫中瑞 孙树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7-989,共3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运用传统风险因素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局限性。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视网膜血管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的健康程度,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运用传统风险因素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局限性。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视网膜血管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的健康程度,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监测已建议作为一种简单、安全的预测筛查方法。本文就有关视网膜病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视网膜血管病变 视网膜病变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正培 陈钦元 +4 位作者 佘振钰 陈荣家 徐格致 胡宝洋 周国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 建立可量化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方法 将鼠龄为7d的C57BL/6J幼鼠17只暴露于75%氧浓度环境下饲养持续5d,然后回到正常空气中饲养;17只同龄幼鼠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作为对照。ADP酶法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改变... 目的 建立可量化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方法 将鼠龄为7d的C57BL/6J幼鼠17只暴露于75%氧浓度环境下饲养持续5d,然后回到正常空气中饲养;17只同龄幼鼠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作为对照。ADP酶法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改变;用组织切片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目;视网膜组织切片用CD3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持续高浓度氧使幼鼠视网膜血管收缩、分支闭塞、中央部可见灌注降低,相对低氧使视网膜血管扩张、增生。组织切片可见正常对照组平均每张切片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核数目<1个,给氧组平均24个/切片,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给氧组视网膜组织切片经用CD31抗体处理后显示内界膜玻璃体面细胞染色阳性。结论 该模型具有可重复性强、可定量研究的优点,是进行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药物干预的合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 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方式及其促进因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劲松 宋跃 张晓光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89-91,共3页
视网膜血管病变中新生血管的发生占有重要地位,是很多视网膜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综述了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方式及其促进因素。人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视网膜内层血管的发育,由梭形细胞增殖... 视网膜血管病变中新生血管的发生占有重要地位,是很多视网膜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综述了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方式及其促进因素。人胚胎视网膜血管发生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视网膜内层血管的发育,由梭形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再改建成血管,第二阶段是外层血管的发育,由已存在的内层血管以出芽方式形成。血管的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促进血管新生的调节因子有很多,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到目前为止发现最强的促进血管新生的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生因子 视网膜血管病变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促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C-fos癌基因表达
9
作者 杜红俊 郭守一 +2 位作者 张作明 骆阁大 苟琳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计数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将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于24孔板,分别放入正常及缺氧(50ml·L-1O2)环境中,37℃进行培养。不同时间后进行计数及抗FOS蛋白抗体染色。... 目的研究缺氧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计数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将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于24孔板,分别放入正常及缺氧(50ml·L-1O2)环境中,37℃进行培养。不同时间后进行计数及抗FOS蛋白抗体染色。结果缺氧组的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组(P<0.01),抗FOS蛋白抗体染色,缺氧组明显强于正常组。结论缺氧可以明显促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机理是通过诱导C-fos癌基因的表达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视网膜血管病变 内皮细胞增殖 C-FO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继红 牛梦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VEGF)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视网膜微血管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DR分为DR组(n=67)和非DR组(n=...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VEGF)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视网膜微血管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DR分为DR组(n=67)和非DR组(n=79)。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并发DR的因素;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DR组患者T2DM病程明显久于非DR组(P<0.05),在生化指标方面,DR组患者FPG、HbA1c、GA、Scr、UA、BUN、UACR以及VEGF明显高于非DR组(P<0.05),而ALB和RBC明显低于非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病程、HbA1c、UA、VEGF是T2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和RBC是保护因素(P<0.05)。依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95%CI:0.825~0.928,P<0.001),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VEGF水平在DR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是T2DM患者并发D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DR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2型糖尿病 视网膜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伴发单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岩 王兰惠 孙丰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6-516,共1页
关键词 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头臂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慢性炎症性疾病 Takayasu病 视网膜血管病变 伴发 主动脉弓 眼底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ts病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启常 唐罗生 +2 位作者 姜德咏 唐朝珍 刘湘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分析Coats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8例 6 9眼Coats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6 8例 6 9眼中 11例具有不同程度的误诊史 ,误诊率 16 .18% ,平均误诊时间为 7.5个月。结论 :对Coats病的发病特点认识不足 ,临... 目的 :分析Coats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8例 6 9眼Coats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6 8例 6 9眼中 11例具有不同程度的误诊史 ,误诊率 16 .18% ,平均误诊时间为 7.5个月。结论 :对Coats病的发病特点认识不足 ,临床表现不典型 ,未及时做必要检查及晚期病例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TS病 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血管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蚊症喝三子茶
13
作者 胡献国 《农村百事通》 2023年第11期62-62,共1页
飞蚊症,又名玻璃体混沌、玻璃体浮物,是由玻璃体变性引起的一种自然老化现象,即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会“液化”,从而产生一些混浊物,表现为眼前黑点飞舞,犹如飞蚊,故名“飞蚊症”。本病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度近视患者,以及动... 飞蚊症,又名玻璃体混沌、玻璃体浮物,是由玻璃体变性引起的一种自然老化现象,即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会“液化”,从而产生一些混浊物,表现为眼前黑点飞舞,犹如飞蚊,故名“飞蚊症”。本病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度近视患者,以及动过白内障手术者,其他如眼内发炎或视网膜血管病变患者,也有可能发生。但大多数的飞蚊症是良性的,或称“生理性飞蚊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蚊症 玻璃体变性 白内障手术 视网膜血管病变 老化现象 混浊物 高度近视患者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