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veolin-1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1
作者 汤婉玉 张睿 党亚龙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0,共5页
视网膜新生血管是许多致盲性眼病的共同病理特征,这些新生血管通常比较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引发严重的视力障碍。而Caveolin-1是一种重要的膜蛋白,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脂质代谢和细胞骨架的调控。目前,Caveolin-1已被证实在多种视网膜细... 视网膜新生血管是许多致盲性眼病的共同病理特征,这些新生血管通常比较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引发严重的视力障碍。而Caveolin-1是一种重要的膜蛋白,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脂质代谢和细胞骨架的调控。目前,Caveolin-1已被证实在多种视网膜细胞中表达,能够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Caveolin-1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并展望了Caveolin-1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眼病中的治疗前景,以期为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求潜在的靶向干预措施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OLIN-1 视网膜新生血管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ns蓝灌注血管造影对改良型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闫妍 原公强 +2 位作者 董晓光 陈蕊 郑丽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验证Evans蓝灌注血管造影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观察的可行性。方法C57BL/6J小鼠于生后7d置于含体积分数(75±2)%氧气的密闭氧箱内,每日加食换水替换母鼠,5d后返回正常大气环境,制作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目的验证Evans蓝灌注血管造影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观察的可行性。方法C57BL/6J小鼠于生后7d置于含体积分数(75±2)%氧气的密闭氧箱内,每日加食换水替换母鼠,5d后返回正常大气环境,制作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于生后15d、17d、19d、21d、24d、30d麻醉小鼠后行质量分数2%Evans蓝上腔静脉灌注,5min后处死,摘取眼球,固定后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Evans蓝灌注血管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小鼠视网膜深浅2层血管网及中间的连接血管,并能动态反映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形成无灌注区、血管扩张迂曲及渗漏、新生血管及血管瘤的形成。后期血管增殖反应慢慢消退这一过程也能呈现。显影清晰、完全,方法简便、可重复性高。结论Evans蓝灌注血管造影可准确、动态反映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形态特点,且价格低廉、简单易行,为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眼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广阔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Evans蓝 视网膜新生血管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付浴东 周占宇 +2 位作者 万金娥 丰慧 李松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88-992,共5页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主要源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avastin可以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所有异构体发生高亲和力结合,拮抗其生理活性。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取7日龄...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主要源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avastin可以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所有异构体发生高亲和力结合,拮抗其生理活性。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取7日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9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空气对照组、高氧对照组、高氧BSS组和低、中、高剂量avastin组,每组15只。空气对照组小鼠在空气中喂养,其他各组均置于体积分数75%±2%O,的高氧环境中饲养,连续5d,高氧BSS组大鼠玻璃体腔注射无菌BSS液0.5μl,3个avastin处理组小鼠分别玻璃体腔注射1.25、2.50、5.00g/Lavastin各0.5μl。17日龄时过量麻醉处死小鼠,摘除眼球制备视网膜组织切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后计数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中CD34分子的表达;利用视网膜铺片技术观察低、中、高剂量avastin组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并进行比较。结果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发现,高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多于空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的avastin组小鼠视网膜中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少于高氧BSS组和高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avastin组与低剂量avastin组比较,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高氧对照组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CD34分子呈阳性表达。视网膜铺片可见空气对照组的血管自视盘向四周均匀放射,分支良好,结构清晰;高氧对照组、高氧BBS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其结构紊乱,分布不均;各剂量avastin组随着剂量的增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走行接近空气对照组。结论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其作用与avastin的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STIN 视网膜/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形成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通过PI3K/Akt通路调节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被引量:7
4
作者 艾明 陈彬 +1 位作者 贺涛 邢怡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5-659,共5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调节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乳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以及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组(每组18只乳鼠)。正常对照组小鼠生长于正常空气氧浓度(...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调节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乳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以及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组(每组18只乳鼠)。正常对照组小鼠生长于正常空气氧浓度(21%),OIR模型组和NS-398组小鼠于出生后第7天放置于高浓度氧环境(75%)生长,第12天调整氧浓度为正常。NS-398组小鼠于出生后第12-17天每日腹腔注射10 mg/kg NS-398。于第17天,获取3组视网膜标本,采用常规病理学检查在光镜下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视网膜组织中COX-2、VEGF和PI3K/Akt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病理切片未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OIR模型组和NS-398组均出现与内界膜相连的新生血管,以OIR模型组为甚。COX-2、VEGF和PI3K/Akt在正常对照组均存在一定表达,在OIR模型组呈强表达,在NS-398组的表达明显低于OIR组,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3组间COX-2、VEGF的吸光度值、mRNA和蛋白相对量及PI3K/Akt的蛋白相对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COX-2表达受到抑制后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减少OIR模型中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在此过程中涉及到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PI3K/AKT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NLRP3炎症小体与自噬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姚国敏 李蓉 +4 位作者 闫红林 王莉 蔡天志 周凌霄 邓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6-711,共6页
目的探讨在高糖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与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 目的探讨在高糖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与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RMEC)随机分为三组高糖组、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高糖组、CY-09+高糖组。高糖组在M199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1葡萄糖溶液处理48 h;3-MA+高糖组和CY-09+高糖组分别先用5 mmol·L^-1的3-MA和10 mmol·L^-1的CY-09处理2 h,然后更换培养基再加入30 mmol·L^-1葡萄糖溶液处理48 h。分别采用MTT、Transwell及Matrigel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情况,比较三组细胞活力、细胞迁移数和管腔形成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细胞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NLRP3、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ASC)、Caspase-1及自噬标志性蛋白LC3-II、LC3-I、Beclin-1的表达并对比;采用Ad-mCherry-GFP-LC3B腺病毒转染细胞观察自噬流的情况。结果高糖组、3-MA+高糖组、CY-09+高糖组HRMEC细胞活力分别为(153.56±1.46)%、(115.33±3.26)%和(116.10±1.66)%,细胞迁移数分别为(117.33±7.23)个、(70.00±2.00)个和(71.67±2.52)个,细胞管腔形成数分别为(88.33±2.08)个、(61.33±1.53)个和(62.00±3.00)个。与高糖组相比,3-MA+高糖组及CY-09+高糖组HRMEC的细胞活力、细胞迁移数和管腔形成数均明显减少(均为P<0.001),而3-MA+高糖组与CY-09+高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3-MA+高糖组及CY-09+高糖组细胞NLRP3、ASC、Caspase-1、Beclin-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和LC3-II/LC3-I比值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细胞内自噬流明显减弱。结论抑制NLRP3炎症小体与自噬均可有效抑制高糖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且二者在其中可能发挥相互正向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小体 自噬 高糖 视网膜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超广角OCTA与FFA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董文韬 刘三梅 +2 位作者 李杰 王祎娅 钟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超广角OCT血管成像(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增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经FFA确诊为增生早期DR的患者62例(98眼)为... 目的 对比分析超广角OCT血管成像(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增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经FFA确诊为增生早期DR的患者62例(98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FFA和超广角OCTA检查。超广角OCTA检查选择以黄斑为中心的24 mm×20 mm扫描模式进行。所有图像均由同一位技术员采集,图像分析由同一位医师进行。以FFA的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超广角OCTA对增生早期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的检出率。结果 共93眼(94.9%)FFA显示出视网膜新生血管,超广角OCTA显示出其中82眼,检出率88.2%,遗漏的患眼均是由于超广角OCTA检测范围受限所致;在FFA未显示出视网膜新生血管的5眼中,超广角OCTA显示出1眼存在新生血管,该新生血管在FFA检查中被误诊为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共17眼(17.3%)FFA显示出视盘新生血管,超广角OCTA显示出全部17眼,检出率100.0%;在余下的81眼中,超广角OCTA更灵敏地显示出10眼存在视盘新生血管。在FFA检查中,因荧光素渗漏掩盖了新生血管的特征,导致漏诊。结论 超广角OCTA对增生早期DR患眼视网膜及视盘新生血管检出率高,且能发现被FFA遗漏的新生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盘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红兵 张军军 +2 位作者 马麟 张美霞 赵英杰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用去势和假去势方法研究雌激素在眼部疾病作用的可行性,以及雌激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22只健康成熟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去势和假去势方法建立2组体内雌激素水平有明显差异的雌性SD大鼠模型,用阴道上皮... 目的探讨用去势和假去势方法研究雌激素在眼部疾病作用的可行性,以及雌激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22只健康成熟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去势和假去势方法建立2组体内雌激素水平有明显差异的雌性SD大鼠模型,用阴道上皮涂片方法证实;用光动力诱导方法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雌激素影响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情况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证实。结果去势和假去势手术操作简单,去势SD大鼠手术后成熟值降低明显,而假去势组SD大鼠手术前后成熟值变化不明显(P=0.000,P=0.756),FFA显示去势组SD大鼠荧光素渗漏呈大片状,明显强于假去势组的弥漫点状或小片状(P=0.023)。结论去势和假去势方法是研究雌激素在眼部疾病作用的可靠方法,雌激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有明显作用,雌激素水平降低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雌激素/受体 动物模型/大鼠 去势 假去势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宁宁 张昆 +3 位作者 柳力敏 胡跃东 万超 陈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1-532,535,共3页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 J小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取对照组和给氧组幼鼠眼球作荧光素血管灌注,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视网膜血...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 J小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取对照组和给氧组幼鼠眼球作荧光素血管灌注,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及COX-2、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给氧组视网膜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23.38±1.07)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COX-2蛋白及VEGF蛋白在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中表达。两者表达明显相关(r=0.845,P<0.01)。结论:COX-2、VEGF共同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中干扰素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美霞 张军军 +2 位作者 严密 夏庆杰 曹桂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抑素 (endostatin ,ES)对视网膜新生血管中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缺氧的方法建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 36只 ,随机分为高氧组及ES治疗组。ES治疗组小鼠在出氧箱后 12h、... 目的 观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抑素 (endostatin ,ES)对视网膜新生血管中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缺氧的方法建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 36只 ,随机分为高氧组及ES治疗组。ES治疗组小鼠在出氧箱后 12h、36h ,玻璃体腔内注射 1μg的ES。另将生活在正常氧环境中的 18只同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提取 3组小鼠视网膜总RNA ,通过RT PCR方法定量检测IFN α在 3组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 RT PCR结果显示氧致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IFN α的表达升高 ,达到 (4.92± 1.5 2 )相对拷贝数 ,与正常对照组 (3.76± 1.89)相对拷贝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ES作用后IFN α的表达为 (6 .81± 1.6 7)相对拷贝数 ,较给氧组比较有明显增强 ,统计学分析有差异 (P <0 .0 5 )。结论 ES可以上调IFN αmRNA基因的表达 ,这可能是ES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生成抑制剂 内皮抑素 干扰素Α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整合素信号通路调控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岳岩坤 王海伟 +3 位作者 邓禹 田沫 王寅琳 张恩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2-607,共6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体外、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及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研究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内研究采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动物模型及激光诱导的CNV动物模型。细胞学研究中分为... 目的探讨槲皮素体外、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及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研究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内研究采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动物模型及激光诱导的CNV动物模型。细胞学研究中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处理组和VEGF-165+槲皮素处理组。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及Transwell法检测HUVECs的增生及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整合素α5及整合素β3蛋白的表达。体内研究中利用OIR动物模型及激光诱导的CNV动物模型评估腹腔内注射槲皮素在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及CNV中的效果,C57乳母鼠和6~8周龄C57小鼠各18只,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槲皮素处理组,每组6只,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视网膜中整合素α5和整合素β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体外研究中,20 ng/ml VEGF-165可以促进HUVECs的增生及迁移,而50 μmol/L槲皮素可以抑制HUVECs的增生及迁移,正常对照组、VEGF-165处理组以及VEGF-165+槲皮素处理组细胞增生值和穿过Boyden小室的细胞数量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8.51,P=0.00;F=85.74,P=0.00)。在体内研究中,槲皮素连续腹腔内注射20 mg/(kg·d)可以减少OIR模型视网膜无血管灌注区面积,并减少激光诱导的CNV面积,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2,P=0.00;t=5.79,P=0.00)。Western blot检测显示,VEGF-165+槲皮素处理24 h组整合素α5和整合素β3蛋白表达量均较VEGF-165处理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6,P〈0.05;t=5.18,P〈0.01)。VEGF-165+槲皮素处理48 h组整合素α5和整合素β3蛋白的表达量较VEGF-165+槲皮素处理24 h组有所升高,但与VEGF-165处理组相比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4,P〈0.05;t=7.17,P〈0.01)。在OIR及CNV模型中,槲皮素可以抑制模型对照组中整合素α5及整合素β3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4、13.52,均P=0.00)。结论槲皮素可以通过调控整合素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为新生血管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视网膜新生血管 脉络膜新生血管 脐静脉内皮细胞 整合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_(165)单克隆抗体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亚萍 刘早霞 +2 位作者 孙大军 苏冠方 张晓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1-622,共2页
目的 :探讨有效阻断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方法。方法 :对体外培养新生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 65 ( VEGF165)单克隆抗体、1 3-顺式维甲酸、INF- α、INF- γ4种药物筛选实验。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 ;用... 目的 :探讨有效阻断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方法。方法 :对体外培养新生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 65 ( VEGF165)单克隆抗体、1 3-顺式维甲酸、INF- α、INF- γ4种药物筛选实验。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 ;用 MTT法测 A560 nm值 ,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VEGF165单克隆抗体组浓度在 2 0 0 0 mg· L-1时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达 91 %。1 3-顺式维甲酸对细胞最高增殖抑制率是 61 % ;IFN- γ浓度在 2 0 0 0 mg·L-1时 ,对细胞增殖抑制率为 5 6%。IFN- α浓度在 2 0 0 0 mg·L-1时 ,细胞增殖抑制率均低于 40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165单克隆抗体 视网膜新生血管 抑制作用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祛瘀化痰法对视网膜新生血管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凤鸣 王莉 +4 位作者 庞龙 欧扬 谢晓燕 刘婉君 邵鸿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24-1925,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化痰法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83眼气虚痰瘀互结型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患者分别为30例、18例),用益气祛瘀化痰复方...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化痰法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83眼气虚痰瘀互结型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患者分别为30例、18例),用益气祛瘀化痰复方治疗,从视力、眼底检查、中医证候观察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眼科检查总有效率84.34%,无效15.66%;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3.49%,无效26.51%;治疗前后视力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力、眼底检查、中医证候3项指标中,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疗效均优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患者(P<0.05)。结论:益气法瘀化痰法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治疗有效,但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疗效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祛瘀化痰 视网膜新生血管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耿金 陈蕾 +2 位作者 柳力敏 刘宁宁 刘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β-榄香烯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64只鼠龄为7d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空气对照组)、B组(高氧对照组)、C组(玻璃体内注射组)及D组(球后注射组)。A组在正常环境中饲养,其余3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 目的探讨β-榄香烯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64只鼠龄为7d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空气对照组)、B组(高氧对照组)、C组(玻璃体内注射组)及D组(球后注射组)。A组在正常环境中饲养,其余3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造模后C组玻璃体内注射1μLβ-榄香烯、D组球后注射2μLβ-榄香烯。比较4组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ADP酶法视网膜铺片测量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和视网膜新生血管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4组分别为:A组(0.90±1.52)个、B组(27.15±9.83)个、C组(2.90±2.02)个、D组(13.33±4.83)个,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铺片各组新生血管钟点数:A组未见新生血管、B组(8.00±1.26)个、C组(3.67±0.82)个、D组(6.12±1.17)个,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视网膜铺片无灌注区面积百分比:A组未见无灌注区、B组(17.11±2.49)%、C组(9.98±2.44)%、D组(13.66±2.62)%,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组累积光密度值:A组32.17±20.98、B组144.04±65.72、C组55.56±36.6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榄香烯注射乳可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玻璃体内注射的给药途径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被引量:5
14
作者 常以力 章福保 曾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4-597,共4页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病因,早期预防、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其形成过程中...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病因,早期预防、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已达成共识,现在已有多种VEGF抑制剂被用于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现将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最新几种VEGF抑制剂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病变 AVASTIN MACUGEN LUCENT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厚朴酚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雷晓溪 刘苏 +1 位作者 鄢秀菊 王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7-651,共5页
目的:观察和厚朴酚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氧诱导幼鼠建立视网膜NV模型。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和厚朴酚100 mg/kg和50 mg/kg,每日2次共5 d;对照组注射等量BSS。视网膜铺片了解血管改变;组织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血管... 目的:观察和厚朴酚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氧诱导幼鼠建立视网膜NV模型。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和厚朴酚100 mg/kg和50 mg/kg,每日2次共5 d;对照组注射等量BSS。视网膜铺片了解血管改变;组织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VEGF和MMP-2表达。结果:治疗组视网膜血管密度降低,新生血管数减少。治疗组突破内界膜胞核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大剂量组减少更显著。治疗组视网膜VEGF和MMP-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大剂量组更少,两者差异显著。结论:和厚朴酚可以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生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翀 陈蕾 李婷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氧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高氧+100 mg·L-1Ang-1)、小剂量治疗组(高氧+50 mg·L-1Ang-1)。前两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1μL BSS,后两组小鼠玻璃体内分别注射1μL不同浓度的Ang-1。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并比较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切片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吸入高氧小鼠视网膜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对照组可见突出细胞数为(24.69±2.61)个,大剂量治疗组为(6.56±1.37)个,小剂量治疗组为(10.83±1.81)个。大小剂量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新生血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在Ang-1治疗的两组中,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逐渐加强。高氧对照组(4.50±0.22)、大剂量治疗组(3.29±0.18)、小剂量治疗组(3.81±0.16)视网膜各层中VEGF表达均较正常组(2.23±0.20)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氧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治疗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Ang-1能有效抑制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且能减少VEGF的合成和分泌,其抗血管新生作用可能与抑制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法与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在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显示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玫侠 王丽 +2 位作者 李上 张迁 张作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法与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对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显示的不同。方法将鼠龄为7 d的SD大鼠12只(24眼)随机分成墨汁明胶灌注组(n=6)和胶原蛋白酶消化组(n=6),两组大鼠共同暴露于含体积分数80%±2%氧浓度环境饲养... 目的比较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法与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对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显示的不同。方法将鼠龄为7 d的SD大鼠12只(24眼)随机分成墨汁明胶灌注组(n=6)和胶原蛋白酶消化组(n=6),两组大鼠共同暴露于含体积分数80%±2%氧浓度环境饲养5 d,然后回到正常氧环境饲养5 d。在第18天时将一组幼鼠行心脏墨汁明胶灌注,另一组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取两侧眼球,一眼用于视网膜铺片,另一眼行组织切片观察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证实新生血管的增殖。部分切片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法能很好显示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胶原蛋白酶消化法技术复杂,成片率低;联合共聚焦显微镜可以进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三维结构观察。结论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显示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优于胶原蛋白酶消化法,适宜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汁灌注 胶原蛋白酶消化 视网膜新生血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RT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与Bcl-2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闵晓洁 周庆军 +2 位作者 刘廷 董晓光 谢立信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6-249,253,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模型中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的动态表达以及与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关系,验证TERT对RNV形成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生后7d龄C57BL/6J小鼠5... 目的观察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模型中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的动态表达以及与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关系,验证TERT对RNV形成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生后7d龄C57BL/6J小鼠50只随机分为高氧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25只,高氧模型组置于体积分数75%±2%高氧环境中生活5d,然后正常氧环境中饲养。正常对照组小鼠置于正常氧环境中饲养。于生后19d、24d、27d、30d,用20g.L-1伊凡思蓝灌注进行视网膜铺片,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RT-PCR检测各组生后19d、24d、30d TERTmRNA的表达变化及生后19d各组Bcl-2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灌注铺片显示,高氧模型组生后19d RNV最多,生后21-30d RNV逐渐减少。RT-PCR显示高氧模型组小鼠视网膜TERT mRNA灰度比值19-30d逐渐减少,生后19d(1.03±0.07)与30d(0.5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2,P=0.010);生后19d,高氧模型组Bcl-2mRNA灰度值为1.25±0.1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48±0.26(t=4.505,P=0.011)。结论TERT基因对RNV形成起重要调控作用,RNV的形成可能与抗凋亡基因Bcl-2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端粒酶逆转录酶 视网膜新生血管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sFlt-1基因转移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敏 吴强 +3 位作者 贾丽丽 宋蓓雯 陆斌 杜新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54只C57/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将其中2组小鼠于生后第7天开始置于体积分数75%氧环境中,5d后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以建立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 目的研究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54只C57/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将其中2组小鼠于生后第7天开始置于体积分数75%氧环境中,5d后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以建立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于17d时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1μLlenti-GFP和携带sFlt-1基因片段的重组慢病毒,设为模型对照组和lenti.sFlt-1组,18只正常空气环境中生长的小鼠玻璃体腔内注射1μL磷酸盐缓冲液,设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小鼠眼球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心脏荧光素灌注视网膜铺片法观察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受体-2(KDR/Flk-1)的表达变化。结果经RT-PCR扩增的靶基因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相吻合。感染后的人RPE细胞能够表达sFlt-1蛋白。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内界膜平整,模型对照组小鼠突破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目为(47.26±6.76),而lenti.sFlt-1组为(5.21±1.9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铺片可见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表现。慢病毒携带的sFlt-1基因片段转移至模型小鼠视网膜后,发现突入玻璃体腔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减少,并且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微血管瘤样改变、新生血管等荧光素渗漏表现亦明显减少;同时lenti.sFlt-1组VEGF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仍呈现强阳性染色,无明显变化,而KDR/Flk-1的阳性染色显著减少。结论慢病毒介导sFlt-1基因转移能显著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移 视网膜新生血管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贺荣华 周国宏 +1 位作者 孔丽 李宸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对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7日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高氧诱导组、Genistein组、二甲亚砜(DMSO)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9只。高氧...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对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7日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高氧诱导组、Genistein组、二甲亚砜(DMSO)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9只。高氧诱导组、Genistein组、DMSO组小鼠与母鼠在氧体积分数为(75±2)%的密闭氧箱内喂养5 d,然后返回到正常室内环境中喂养5 d。高氧诱导组小鼠不给予药物处理,Genistein组和DMSO组小鼠于出生后12 d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Genistein(溶于DMSO,400 mg/L)和DMSO各1 μl。正常对照组小鼠在正常室内环境中喂养。各组分别取2只17 d鼠龄小鼠,采用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后制备视网膜铺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双眼视网膜血管形态。另将各组各7只小鼠全部处死,获取双眼视网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小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的相对表达量(2-ΔΔCt);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和bF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主要血管和毛细血管形态正常,高氧诱导组和DMSO处理组小鼠血管迂曲,较多新生血管簇和视网膜缺血无灌注区,Genistein处理组小鼠视网膜血管清晰,可见无灌注区。正常对照组、高氧诱导组、DMSO组和Genistein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4±0.02、0.64±0.25、0.37±0.23和0.03±0.02,bF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7±0.23、21.40±3.07、17.22±2.63和0.52±0.25,与正常对照组和Genistein组比较,高氧诱导组和DMSO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 mRNA和bF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与Genistein组间小鼠视网膜中VEGF mRNA和bF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高氧诱导组、DMSO组和Genistein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05、1.01±0.05、1.06±0.07和0.73±0.05,bFGF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0.05、0.97±0.06、1.03±0.08和0.76±0.07,4个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和bFGF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74、57.98,均P=0.00)。与正常对照组和Genistein组比较,高氧诱导组和DMSO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和bFGF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enistein能抑制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药物 视网膜新生血管 高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