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在健康人群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中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玥 颜智鹏 +3 位作者 韩宇逸 齐艳 胡艳 姚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OCTA)测量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探讨其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方法:(1)24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A组18~30岁,B...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OCTA)测量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探讨其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方法:(1)24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A组18~30岁,B组31~45岁,C组46~60岁,D组61~75岁,每组60例,均行双眼OCTA扫描,测取视网膜血管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视网膜血管密度和年龄的关系;(2)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缺血型和非缺血型CRVO患者各32例(32眼),年龄45~60岁,OCTA分别测量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密度,分析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结果:(1)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平均密度:A组(53.35±2.00)%;B组(52.13±1.78)%;C组(51.15±2.31)%;D组(50.01±2.29)%。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92,P<0.05)。(2)非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44.73±3.24)%、健眼(51.24±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视网膜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39.46±2.51)%、健眼(51.06±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型与非缺血型CRVO者患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康人群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这可能与一些年龄相关性黄斑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CRVO患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较正常降低,缺血型较非缺血型下降更为明显,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OCTA检查可以作为疾病发展的一种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血管成像 视网膜血管密度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淑月 税荔 +1 位作者 唐冲 李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7-1073,共7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及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测高度近视人群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及厚度(retinal thickness,RT),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8~40岁近视患者共110例(110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将其分为高度近视组(SER<-6.00 D)57眼、对照组(-6.00~-0.50 D)53眼。对所有受检者进行OCTA检查,量化黄斑区各部位视网膜厚度及表层微血管密度,比较对照组及高度近视组各部位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组黄斑区内环范围内血管长度密度(vascular length density,VLD)、血管灌注密度(vascular perfusion density,VPD)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外环VLD、VPD无明显变化;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的相关指标包括面积、周长、充实度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高度近视组黄斑区中心凹及外环上方RT有所减少(P<0.05),内环R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黄斑各分区VLD和VPD均呈正相关(P<0.05);黄斑中心凹及外环各象限的VLD、VPD与对应区域RT呈正相关(P<0.05),内环各象限VLD、VPD与RT无明显相关性;内环部分象限及外环整体RT与SER呈正相关(P<0.05),与眼轴(axial length,AL)呈负相关(P<0.05);黄斑区VLD、VPD与SER呈正相关,与AL呈负相关(P<0.05)。结论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及血管密度随近视程度增加而减少,早期应用OCTA检测近视人群视网膜结构和血流循环的变化,有利于评估和监测近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级别豹纹状眼底对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海龙 侯思梦 +3 位作者 周春媛 赵欣宇 王进达 万修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57-861,共5页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对不同级别豹纹状眼底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测量,探究不同级别豹纹状眼底黄斑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管密度和厚度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对不同级别豹纹状眼底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测量,探究不同级别豹纹状眼底黄斑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管密度和厚度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高度近视(SE<-6.00 D)眼底豹纹状改变的患者共52例(63眼),按照眼底豹纹状改变的级别将其分为四组:0级组(18眼)、1级组(22眼)、2级组(12眼)、3级组(11眼)。选取黄斑中心凹周围区、黄斑旁中心凹以及黄斑中心凹为观察指标,通过OCTA自动分层获得黄斑区视网膜浅层和深层的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采用秩和检验、方差分析以及SNK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四组患者的年龄呈非正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黄斑中心凹周围区以及黄斑旁中心凹区:四组患者间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网膜厚度:以0级组作为参照组,0级组与1级组、2级组、3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呈负相关关系。在黄斑中心凹区域:四组患者间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管密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随着豹纹状眼底级别的加深,眼底黄斑中心凹周围区以及旁中心凹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管密度有统计学差异,且视网膜厚度随豹纹状眼底的级别加重呈进行性变薄趋势。OCTA可为评估不同级别豹纹状眼底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变化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近视 视网膜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灌注 被引量:3
4
作者 余海跃 滕娟 朱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方法对90例(90眼)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n=30)、无DR(NDR)组(n=30)和非增生型DR(NPDR)组(n=30)。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视盘周围视网膜血... 目的定量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方法对90例(90眼)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n=30)、无DR(NDR)组(n=30)和非增生型DR(NPDR)组(n=30)。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视盘周围视网膜血流灌注(RP)、视网膜血管密度(R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厚度(C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DR组患者RP[(13.16±0.98)mm^(2)]、RVD[(61.80±5.29)%]、RNFL[(75.41±11.19)μm]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NPDR组患者RP[(11.70±1.53)mm^(2)]、RVD[(56.92±5.61)%]、RNFL[(68.77±9.61)μm]和CVI(0.16±0.05)均降低(均为P<0.05)。与NDR组相比,NPDR组患者RP、RVD、RNFL和CVI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NPDR期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已发生变化。扫频OCTA可以用于早期评估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周围视网膜血管密度 神经纤维层厚度 脉络膜毛细血管指数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沐叶 张学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2-486,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继时域OCT和频域OCT之后的另一个里程碑。OCTA扫描更快、更密集,可以提取变化的OCT信号,在不注射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继时域OCT和频域OCT之后的另一个里程碑。OCTA扫描更快、更密集,可以提取变化的OCT信号,在不注射造影剂的前提下安全、快速地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信息,对于眼底疾病的观察和随访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致盲疾病。本文将综述OCTA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DR的临床应用,通过了解其不同阶段的OCTA表现,以期改善DR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 视网膜血管 视网膜血管密度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崔凯迪 张敏 恽文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7-433,共7页
随着神经眼科的发展,视网膜成像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视网膜形态结构病变的研究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为高分辨率、非侵入性的视网膜成像技术,可对视网膜组织结构及血管成... 随着神经眼科的发展,视网膜成像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视网膜形态结构病变的研究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为高分辨率、非侵入性的视网膜成像技术,可对视网膜组织结构及血管成像。脑小血管病(CSVD)与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步态障碍、精神情感异常等密切相关。作者对OCT及OCTA在CSVD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CSVD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血管成像 视网膜血管密度 视网膜厚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体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黄斑结构及微循环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舒本亮 黄水琴 +3 位作者 熊淑敏 魏彬 黄沁怡 吴晓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772,共5页
目的探究屈光参差患者双眼黄斑结构及微循环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44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根据对比双眼屈光度数分成高度组和低度组,比较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 目的探究屈光参差患者双眼黄斑结构及微循环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44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根据对比双眼屈光度数分成高度组和低度组,比较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血管密度以及灌注密度等参数。结果44例患者中,除黄斑中心区及外鼻区外,高度组黄斑中上区、中下区、中颞区、中鼻区、外上区、外下区、外颞区视网膜厚度和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均薄于低度组(P均<0.05)。两组视网膜血管密度及灌注密度各区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中,高度眼视网膜厚度大部分区域薄于低度眼,而双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及灌注密度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近视性屈光参差 视网膜厚度 脉络膜厚度 视网膜血管密度 视网膜灌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