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P-核糖基化因子拮抗剂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管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敬 刘高勤 +3 位作者 陈志刚 肖艳辉 徐静 陆培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4,共5页
背景研究证实ADP-核糖基化因子(ARF)能促进角膜组织中促血管相关因子的分泌,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等,从而导致病理状态下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但ARF对人视网膜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管腔形成能力的影... 背景研究证实ADP-核糖基化因子(ARF)能促进角膜组织中促血管相关因子的分泌,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等,从而导致病理状态下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但ARF对人视网膜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和机制尚不清楚,了解ARF对HRECs形成管腔能力的影响对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ARF拮抗剂对HRECs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对HRECs进行常规培养和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对照组和ARF拮抗剂组,对照组细胞在实验过程中按常规培养法培养,培养基中不添加ARF拮抗剂,而ARF拮抗剂组细胞在后续实验时于培养液中添加15 μmol/L的ARF拮抗剂1 ml。采用逆转录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RF mRNA及蛋白在HRECs中的表达。应用半固态Matrigel胶体外三维成型法检测对照组和ARF拮抗剂组HRECs形成管腔形态和数目。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NOS、局部黏着斑激酶(FAK)、热休克蛋白90(HSP90)mRNA及蛋白在各组HRECs中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对照组和ARF拮抗剂组HRECs中AR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0.14和0.32±0.10,对照组和ARF拮抗剂组HRECs中AR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5±0.15和0.24±0.17,ARF拮抗剂组ARF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2,P=0.00;t=5.15,P=0.00)。对照组和ARF拮抗剂组HRECs形成管腔的数量分别为(51.46±7.12)和(34.66±8.57)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P=0.04)。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ARF拮抗剂组HRECs中VEGF mRNA和NOS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4;t=3.68,P=0.02;t=3.33,P=0.03;t=2.89,P=0.04)。ARF拮抗剂组HRECs中FAK mRNA和HSP9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0.18和0.28±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0.76±0.25和0.46±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ARF拮抗剂对HRECs的管腔形成能力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NOS和下游重要信号转导因子FAK、HSP90在HRECs中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一核糖基化因子/拮抗剂&抑制 内皮细胞/药物作用 视网膜 基因表达/药物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ROP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可可(综述) 张杰(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74,共6页
随着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外陆续开展了各种抗VEGF药物1/2成人剂量玻璃体腔注射治疗ROP试验并初步取得显著疗效。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抗VEGF药物可以通过玻璃体腔进入... 随着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外陆续开展了各种抗VEGF药物1/2成人剂量玻璃体腔注射治疗ROP试验并初步取得显著疗效。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抗VEGF药物可以通过玻璃体腔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暂时降低患儿的血清VEGF水平,从而给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早产儿带来潜在的全身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外专家开始重点关注1/2成人剂量治疗ROP的全身不良反应风险,并相继开展了各种低剂量抗VEGF药物治疗ROP的相关研究。目前,大部分研究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各剂量抗VEGF药物治疗ROP均属探索阶段。本文就各剂量抗VEGF药物治疗ROP的疗效及问题进行综述,为ROP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贺荣华 周国宏 +1 位作者 孔丽 李宸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对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7日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高氧诱导组、Genistein组、二甲亚砜(DMSO)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9只。高氧...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对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7日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高氧诱导组、Genistein组、二甲亚砜(DMSO)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9只。高氧诱导组、Genistein组、DMSO组小鼠与母鼠在氧体积分数为(75±2)%的密闭氧箱内喂养5 d,然后返回到正常室内环境中喂养5 d。高氧诱导组小鼠不给予药物处理,Genistein组和DMSO组小鼠于出生后12 d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Genistein(溶于DMSO,400 mg/L)和DMSO各1 μl。正常对照组小鼠在正常室内环境中喂养。各组分别取2只17 d鼠龄小鼠,采用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后制备视网膜铺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双眼视网膜血管形态。另将各组各7只小鼠全部处死,获取双眼视网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小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的相对表达量(2-ΔΔCt);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和bF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主要血管和毛细血管形态正常,高氧诱导组和DMSO处理组小鼠血管迂曲,较多新生血管簇和视网膜缺血无灌注区,Genistein处理组小鼠视网膜血管清晰,可见无灌注区。正常对照组、高氧诱导组、DMSO组和Genistein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4±0.02、0.64±0.25、0.37±0.23和0.03±0.02,bF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7±0.23、21.40±3.07、17.22±2.63和0.52±0.25,与正常对照组和Genistein组比较,高氧诱导组和DMSO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 mRNA和bF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与Genistein组间小鼠视网膜中VEGF mRNA和bF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高氧诱导组、DMSO组和Genistein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05、1.01±0.05、1.06±0.07和0.73±0.05,bFGF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0.05、0.97±0.06、1.03±0.08和0.76±0.07,4个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和bFGF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74、57.98,均P=0.00)。与正常对照组和Genistein组比较,高氧诱导组和DMSO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和bFGF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enistein能抑制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药物 视网膜新生血管 高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ACEI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琦 盛耀华 +1 位作者 邱长斌 祝明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或单一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80只Wistar大鼠应用链尿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组、ACEI治疗组及联合用药组... 目的探讨联合或单一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80只Wistar大鼠应用链尿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组、ACEI治疗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20只大鼠。造模16周后处死大鼠,取每只大鼠左眼,利用视网膜胰蛋白酶消化铺片进行PAS染色,观察视网膜毛细血管形态的改变以及血管壁细胞的变化。以10只未建模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白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周细胞比值上升,视网膜毛细血管面积密度明显增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组、ACEI治疗组和联合用药组的视网膜微血管改变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能更有效地抑制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改变(P<0.01)。结论与单一的药物应用比较,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ACEI联合应用的疗效更好,能更有效地抑制糖网病微血管改变,减少周细胞的损伤,改善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聂晓怡 陈盛举 +1 位作者 金婉蓉 张文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抑制剂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化抑制作用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新生 7天的C5 7BL/ 6J小鼠暴露 75 %高氧中 5天 ,再置于一般空气中 5天 ,造成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动物模型 ,分成 3组 ,其中1组为对照组。实验组...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抑制剂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化抑制作用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新生 7天的C5 7BL/ 6J小鼠暴露 75 %高氧中 5天 ,再置于一般空气中 5天 ,造成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动物模型 ,分成 3组 ,其中1组为对照组。实验组中 1组给予Batimastat腹腔注射 ,另 1组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用免疫组化染色 ,并用显微镜下微血管计数方法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及其使用MMPS抑制剂的情况。同时采用酶谱法 ,分析MMPS在各组中含量的变化。结果 注射Batimastat的试验组微血管的数量明显低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 ,同时MMPS的表达也减少 ,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Batimastat作为一种新的MMPS抑制剂可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并减低MMP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M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K2抑制剂PF-3644022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湛 齐赟 +5 位作者 李晶明 崔丽珺 陈丽 谢安明 康前雁 刘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探讨MK2抑制剂PF-3644022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激光光凝建立BRVO模型大鼠,将BRV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按1 mg... 目的探讨MK2抑制剂PF-3644022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激光光凝建立BRVO模型大鼠,将BRV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按1 mg·kg^(-1)、5 mg·kg^(-1)、10 mg·kg^(-1)给予2 mL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2(MK2)抑制剂PF-3644022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2 mL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灌胃,共治疗21 d。分别在治疗后1 d、7 d和14 d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MK2、p-MK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VEGF-α)的表达。结果HE染色、眼底照相、FFA和OCT检查结果均显示,MK2抑制剂PF-3644022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减轻BRVO模型大鼠视网膜水肿、血管排列紊乱和收缩、视盘陷凹消失等病理现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1 d,与模型组(1.00±0.05)相比,低剂量组(0.75±0.04)、中剂量组(0.52±0.03)和高剂量组(0.43±0.02)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α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均为P<0.05);治疗后21 d,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α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治疗后1 d和21 d,与模型组(1.00±0.05、1.00±0.06)相比,低剂量组(0.51±0.03、0.47±0.02)、中剂量组(0.26±0.01、0.23±0.01)和高剂量组(0.22±0.01、0.21±0.01)大鼠视网膜组织中MK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均为P<0.05)。结论MK2抑制剂PF-3644022通过减轻视网膜水肿、调节VEGF-α蛋白的表达、抑制MK2活性等作用对BRVO动物模型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2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2抑制 PF-364402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PDGF受体抑制剂对缺氧条件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洁文 李明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受体抑制剂对CoCl_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增殖、迁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 RNA及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受体抑制剂对CoCl_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增殖、迁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取对数生长良好的细胞,用不同浓度CoCl_2诱导培养,细胞增殖与CCK-8法检测ARPE-19细胞增殖活性,筛选最佳CoC l2浓度用于构建缺氧模型;将培养的ARPE-19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不同浓度康柏西普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康柏西普对缺氧损伤后ARPE-19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最佳康柏西普浓度;将培养的ARPE-19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不同浓度PDGF受体抑制剂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DGF受体抑制剂对缺氧损伤后ARPE-19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最佳PDGF受体抑制剂浓度;将培养的ARPE-19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20 mg·L^(-1)康柏西普组、20μmol·L^(-1)PDGF受体抑制剂组、康柏西普联合PDGF受体抑制剂组(最佳药物浓度组合);CCK-8法检测缺氧损伤后各组ARPE-19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蛋白浓度,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VEGF mR 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筛选结果显示,100μmol·L^(-1)CoC l2处理组ARPE-19细胞的吸光度值最大(1.063±0.031),设立为缺氧细胞模型浓度。CCK-8筛选结果显示,20 mg·L^(-1)康柏西普组细胞增殖率为(94.58±3.80)%、20μmol·L^(-1)PDGF受体抑制剂组细胞增殖率为(96.72±5.44)%,效果均较其他相应组好,选取该浓度进行后续实验。析因分析发现缺氧损伤后各药物处理组(康柏西普、PDGF受体抑制剂、康柏西普联合PDGF受体抑制剂)与缺氧组比较,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迁移数降低,VEGF蛋白浓度亦下降,其中康柏西普联合PDGF受体抑制剂组下降最明显,康柏西普组及两药联合处理组ARPE-19细胞VEGF mR NA表达较缺氧组降低。结论缺氧损伤后可诱导ARPE-19细胞增殖、迁移,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VEGF mR NA表达上调;康柏西普联合PDGF受体抑制剂对缺氧损伤后ARPE-19细胞的增殖、迁移及VEGF蛋白、VEGF mR 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作用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康柏西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抑制 缺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抑制剂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对CR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侯立亭 郭洋 胡红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89,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对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只SPF级、健康雄性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对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只SPF级、健康雄性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对照组,建模成功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无菌柠檬酸组(无菌柠檬酸)、VEGF抑制剂组(贝伐单抗)各10只。测定CRA血流舒张期最低流速(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Ras、Raf-1及ERK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无菌柠檬酸组、VEGF抑制剂组EDV(31.53±8.42/47.46±10.29/90.26±16.55 mm/s,F/P=14.956/0.001)、PSV(58.92±11.37/84.16±14.52/155.57±18.67 mm/s,F/P=21.116/0.001)、脂联素水平升高;RI(1.12±0.32/0.85±0.20/0.68±0.18,F/P=7.046/0.001)、PI(1.35±0.35/0.91±0.22/0.69±0.12,F/P=8.861/0.001)、血液流变学指标、空腹血糖、VEGF、ICAM-1、IL-1β水平,Ras、Raf-1及ERK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菌柠檬酸组相比,VEGF抑制剂组EDV(47.46±10.29/90.26±16.55 mm/s,t/P=6.945/0.001)、PSV(84.16±14.52/155.57±18.67 mm/s,t/P=9.548/0.001)、脂联素水平升高;RI(0.85±0.20/0.68±0.10,t/P=2.404/0.027)、PI(0.91±0.22/0.69±0.12,t/P=2.776/0.012)、血液流变学指标、空腹血糖、VEGF、ICAM-1、IL-1β水平,Ras、Raf-1及ERK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抑制剂可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CRA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VEGF、ICAM-1及IL-1β水平,抑制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 视网膜中央动脉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郑志 陈海冰 +1 位作者 许迅 顾青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0-275,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与正常大鼠随机分别实施ACEI福新普利、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和安慰剂治疗。24周后,应用酶联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与正常大鼠随机分别实施ACEI福新普利、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和安慰剂治疗。24周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技术和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分别检测血浆、玻璃体和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鼠玻璃体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ACEI治疗后则显著减少。糖尿病鼠心得安治疗后,玻璃体视网膜VEGF蛋白及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ACEI治疗组玻璃体视网膜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心得安治疗组,两组之间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EI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独立于它的抗高血压作用,ACEI治疗伴或不伴高血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依赖其降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 Β-受体阻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R患者血浆、眼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与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武淑玲 杨默迟 袁进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t-P...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t-PA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的表达,并评价VEGF表达与t-PA、PA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来自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的PDR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t-PA、PAI的含量。结果 PDR组血浆中VEGF(63.12±16.25)pg·mL-1、PAI(10.27±7.62)ng·mL-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14.39±10.48)pg·mL-1、(0.28±0.11)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PDR组血浆中t-PA(19.91±9.90)ng·mL-1与对照组(12.00±2.61)ng·m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房水中VEGF(291.21±45.04)pg·mL-1、t-PA(5.38±2.40)ng·mL-1、PAI(0.53±0.31)ng·mL-1均高于对照组(30.60±11.70)pg·mL-1、(3.87±1.32)ng·mL-1、(0.16±0.09)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组玻璃体中VEGF(527.62±79.00)pg·mL-1、t-PA(10.41±6.33)ng·mL-1、PAI(7.72±2.32)ng·mL-1的表达浓度均高于对照组(37.58±8.31)pg·mL-1、(3.68±2.48)ng·mL-1、(0.27±0.13)n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匀P<0.05)。PDR组自身血浆、房水、玻璃体三者比较,VEGF表达:玻璃体>房水>血浆;t-PA表达:血浆>玻璃体>房水;PAI表达:血浆、玻璃体均高于房水,但血浆和玻璃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的表达与t-PA及PAI的表达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VEGF、t-PA、PAI可能参与了PDR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VEGF与t-PA、PAI在PDR的发展中可能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4抑制剂对缺氧诱导的人RPE细胞中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静 杨静 康前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抑制剂对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APRE-19细胞分为Avastin干预组和VAS2870干预组,并按照药物剂量不同将Avastin干预组亚分为... 目的观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抑制剂对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APRE-19细胞分为Avastin干预组和VAS2870干预组,并按照药物剂量不同将Avastin干预组亚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及0.25 mg/ml、0.50 mg/ml和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将VAS2870干预组亚分为1μmol/ml、3μmol/ml和5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缺氧对照组采用终浓度为300μmol/L CoCl2处理ARPE-19细胞以建立细胞化学缺氧模型。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不同干预组细胞中NOX4和VEGF表达进行测定和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法对不同干预组细胞中NOX4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及0.25 mg/ml、0.50 mg/ml和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NOX4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7±0.153、1.000±0.200、1.206±0.300、1.260±0.200和1.413±0.273,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21±0.110、1.210±0.100、0.672±0.100、0.340±0.120和0.300±0.130,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631,P<0.001;F=4.777,P=0.020),其中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细胞中NOX4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25、0.50和0.75 mg/ml Avastin干预组VEGF-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氧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及1μmol/ml、3μmol/ml和5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细胞中NOX4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70+0.120、1.060+0.130、0.880+0.130、0.567+0.135和0.450+0.120,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7+0.135、0.627+0.125、0.370+0.140、0.363+0.140和0.160+0.100,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933,P<0.001;F=4.948,P<0.05),其中3μmol/ml和5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细胞中NOX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μmol/ml、3μmol/ml和5μmol/ml VAS2870干预组细胞中VEGF-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缺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OX4抑制剂可抑制人RPE细胞中VEGF-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12
作者 黄萍 王雯倩 +2 位作者 石砚 刘恩泽 张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2-366,共5页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继发性改变,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部的应用为NV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仍在进一步研究.目的 观察和比较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球内注...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继发性改变,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部的应用为NV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仍在进一步研究.目的 观察和比较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球内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NVG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NVG的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非随机分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NVG患者23例23眼,根据采用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小梁切除术组9例9眼和睫状体光凝组14例14眼.所有患者确诊后先行贝伐单抗眼内注射,用胰岛素注射针头在角膜缘后4 mm处垂直眼球中心刺入眼内,前房穿刺放液50 μl后注射贝伐单抗50 μl(1.25 mg),然后各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的手术.分别于术后1周和3个月进行视力、眼压和治疗相关指标的检测,并观察各组术眼的并发症情况,对2个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建立NVG的治疗流程.结果 2个组患眼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梁切除术组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43.4±6.2)、(15.6±3.0)和(19.7±3.2) mmHg(1 mmHg=0.133 kPa),睫状体光凝组为(42.8±4.9)、(25.4±7.5)和(23.3±6.6) mmHg,2个组注射药物前与抗青光眼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8.817,P<0.001;F时间=158.418,P<0.001;F交互作用=7.260,P=0.002).各组内术后1周和3个月的眼压值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睫状体光凝组术眼的眼压明显高于小梁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3个月,2个组间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术后3个月,小梁切除术组视力下降者3眼,睫状体光凝组视力下降者9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睫状体光凝组患者贝伐单抗注射后与抗青光眼手术的间隔时间以及抗青光眼手术后与进一步眼底病治疗的间隔时间均明显长于小梁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02、0.003).2个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晚期NVG患者接受贝伐单抗注射后不能降低眼压,但可减少抗青光眼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较贝伐单抗联合睫状体光凝术眼压降低更快,抗青光眼术前先进行贝伐单抗眼内注射可降低手术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治疗用途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用途 联合疗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 眼压 玻璃体腔注射 小梁切除术 睫状体光凝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CRVO前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杜玉芹 韩梅 +2 位作者 解士勇 王莹 李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7,共6页
背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目前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已用于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但关于CRVO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动态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CRVO前后... 背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目前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已用于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但关于CRVO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动态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CRVO前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6月~2014年1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的单眼非缺血型CRVO患者31例31眼,其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13±16.65)岁。所有患者均在无菌条件下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5 mg,5 ml),每个月注射1次,共注射3次。分别于注射前及首次注射后1、2、3个月采用频域OCT测量仪的深度增强成像(EDI)模式对CRVO眼及对侧健眼中心凹下、距中心凹鼻侧1 mm、距中心凹颞侧1 mm处的脉络膜厚度和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采用仪器中的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手动测量分析,同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对患眼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眼均可见视网膜点、片形火焰状出血,FFA早期可见荧光素渗漏,晚期可见荧光素积存。患眼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为(325.32±83.04)μm,治疗后1、2、3个月分别为(294.83±80.61)、(315.95±90.77)和(314.81±84.98)μm,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6,P=0.00),治疗后各时间点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0.00);治疗后3个月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为(314.81±84.98)μm,较健眼的(260.47±55.90)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1)。治疗前CRVO眼平均BCVA为0.17±0.09,治疗后1、2、3个月BCVA分别为0.37±0.23、0.42±0.26和0.49±0.21,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CV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0,P=0.00),治疗后各时间点BCVA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健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值为(244.14±23.28)μm,CRVO患眼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个月分别为(523.81±147.61)、(352.13±166.71)、(376.39±209.46)和(369.00±225.61)μm,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明显降低,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9,P〈0.01)。 结论CRVO眼黄斑下脉络膜较对侧健眼明显增厚,经过连续3个月ranibizumab的玻璃体腔注射后其厚度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患眼BCVA明显改善。EDI OCT可客观评价脉络膜厚度的变化,黄斑下脉络膜厚度有望成为评估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后CRVO预后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 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抑制剂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 玻璃体注射 脉络膜/病理 黄斑/病理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抗VEGF药物治疗湿性AMD疗效的因素和对策 被引量:14
14
作者 戴虹 卢颖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世界上老年人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玻璃体注射疗法是目前治疗wAMD的主要方法。然而在长期的随诊中发现,部分患者经抗VEGF治疗后...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世界上老年人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玻璃体注射疗法是目前治疗wAMD的主要方法。然而在长期的随诊中发现,部分患者经抗VEGF治疗后视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下降,或视力提高后不能长期维持,因此眼科医师应该关注相关疗效的影响因素。影响wAMD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抗VEGF药物治疗wAMD的局限性、患者自身的条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灶的特征、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等。CNV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时机可作为疗效预后判断的指标,而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和优化是提高疗效的可能措施。分析和了解影响wAMD疗效的因素可为制定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达到最好的视力收益提供依据,眼科医师应该充分认识wAMD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血管生成抑制/治疗应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拮抗剂&抑制 玻璃体注射 疗效 影响因素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凯转 乔玉好 闫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8-302,307,共6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100例(100眼)DME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DM...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100例(100眼)DME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DME病理学类型将患者分为3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组(40眼)、囊样黄斑水肿组(35眼),弥漫性视网膜增厚组(25眼)。以末次抗VEGF治疗后1个月CMT下降率≥20%为患者黄斑水肿消退疗效达标,反之为未达标。以BCVA提高2行及以上为患者视力提高疗效达标,反之为未达标。比较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1个月三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糖相关指标、血压、血脂指标及生化指标、眼科相关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抗VEGF玻璃体内注射对DME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末次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BCVA(logMAR)、CM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水肿消退疗效未达标患者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HDL)、基线CMT、感光细胞外节长度均小于疗效达标患者,收缩压(SBP)、基线BCVA(logMAR)、椭圆体带(EZ)破坏比例均大于疗效达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力提高疗效未达标患者HbA1c、载脂蛋白(apoA)、基线BCVA均大于疗效达标患者,基线CMT小于疗效达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SBP、低HDL、基线CMT薄、EZ破坏是DME患者抗VEGF治疗后黄斑水肿消退未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高apoA水平、基线BCVA(logMAR)高是DME患者抗VEGF治疗后视力提高未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结论 高SBP、低HDL、基线CMT薄、EZ破坏、高apoA水平、基线BCVA(logMAR)高是DME患者抗VEGF治疗后短期疗效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 疗效反应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