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碘酸钠诱导兔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立春
刘建宗
郭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碘酸钠后观察兔视网膜色素上皮形态学及视网膜功能变化,以探索注射碘酸钠的合适剂量。方法选取成年健康无眼病青紫兰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实验1组(静脉注射碘酸钠15 mg·kg-1)、实验2组(静脉注射碘...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碘酸钠后观察兔视网膜色素上皮形态学及视网膜功能变化,以探索注射碘酸钠的合适剂量。方法选取成年健康无眼病青紫兰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实验1组(静脉注射碘酸钠15 mg·kg-1)、实验2组(静脉注射碘酸钠25 mg·kg-1)、实验3组(静脉注射碘酸钠35 mg·kg-1)各9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在耳缘静脉注射碘酸钠后1 d、3 d、7 d、15 d、28 d视网膜电图检查后处取视网膜后极部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2、3组诱导了兔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实验2组:给药后3 d可见大量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Bruch膜上脱落,视细胞外节破坏,游离入感光细胞层;给药后7 d可见更严重的感光细胞破坏溶解,但外界膜完整;随时间推移;给药后28 d外核层细胞数明显减少,视网膜成为无视网膜色素上皮或多层视网膜色素上皮相间结构。实验3组:给药后3 d即可见大量的视细胞内外节溶解坏死,外界膜、外核层受损。结论静脉注射适当剂量的碘酸钠生理盐水能够选择性破坏视网膜色素上皮,成功造成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模型,25 mg·kg-1碘酸钠为合适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酸钠
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
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视觉假体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转化研究现状、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文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1,共5页
视网膜变性疾病(RDD)虽然发病背景不同,但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无论是遗传因素还是年龄相关因素引起的RDD,最终均导致视功能的严重损害甚至致盲,因此,RDD是发达国家难治性的致盲眼病,其共同表现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变性或丧失.目前...
视网膜变性疾病(RDD)虽然发病背景不同,但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无论是遗传因素还是年龄相关因素引起的RDD,最终均导致视功能的严重损害甚至致盲,因此,RDD是发达国家难治性的致盲眼病,其共同表现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变性或丧失.目前临床上虽然采取很多措施以期望能够减缓其进展,但是光感受器细胞一旦丧失将无法再生,特别是目前严重视网膜色素变性(RP)和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等病变,尚无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工视觉假体作为能够代替变性或死亡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功能的一类人工器官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在近20年的研究中取得很大进展,一些代表性产品已通过了美国FDA的批准进入临床转化阶段,为RDD患者的视功能重建带来了新希望.中国目前也有研究人员积极参与相关研究,建议有志于参与这方面研究的工作者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背景,并进行多学科的联合研究,尤其是在该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方面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人类
假体和植入物/进展趋势
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
/手术
黄斑
变性
/手术
视觉障碍/修复
转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准医疗时代的RP研究:发现与转化
被引量:
1
3
作者
Yang Jing
Xiaowu Gai
Eric Pierce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0,共6页
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RP)包括多种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这种变性是由一系列不同的基因突变造成的,其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具有高度异质性。在过去25年来的研究中,半数以上的RP病例的致病基因已经确定,预测剩余的致病基因绝大多数将...
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RP)包括多种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这种变性是由一系列不同的基因突变造成的,其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具有高度异质性。在过去25年来的研究中,半数以上的RP病例的致病基因已经确定,预测剩余的致病基因绝大多数将会在2020年以前得到鉴定。RP基因诊断和治疗研究进程的快速进展基于DNA测序技术及其相关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近期的2种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RP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包括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和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核酸酶-9(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使得RP致病基因的鉴定结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新发现具有转化成RP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
/遗传学
个性化医疗/趋势
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
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碘酸钠诱导兔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立春
刘建宗
郭莹
机构
北京市乖杨柳医院眼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文摘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碘酸钠后观察兔视网膜色素上皮形态学及视网膜功能变化,以探索注射碘酸钠的合适剂量。方法选取成年健康无眼病青紫兰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实验1组(静脉注射碘酸钠15 mg·kg-1)、实验2组(静脉注射碘酸钠25 mg·kg-1)、实验3组(静脉注射碘酸钠35 mg·kg-1)各9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在耳缘静脉注射碘酸钠后1 d、3 d、7 d、15 d、28 d视网膜电图检查后处取视网膜后极部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2、3组诱导了兔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实验2组:给药后3 d可见大量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Bruch膜上脱落,视细胞外节破坏,游离入感光细胞层;给药后7 d可见更严重的感光细胞破坏溶解,但外界膜完整;随时间推移;给药后28 d外核层细胞数明显减少,视网膜成为无视网膜色素上皮或多层视网膜色素上皮相间结构。实验3组:给药后3 d即可见大量的视细胞内外节溶解坏死,外界膜、外核层受损。结论静脉注射适当剂量的碘酸钠生理盐水能够选择性破坏视网膜色素上皮,成功造成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模型,25 mg·kg-1碘酸钠为合适剂量。
关键词
碘酸钠
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
兔
Keywords
sodium iodat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generation
rabbit
分类号
R774.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视觉假体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转化研究现状、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文生
机构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1,共5页
文摘
视网膜变性疾病(RDD)虽然发病背景不同,但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无论是遗传因素还是年龄相关因素引起的RDD,最终均导致视功能的严重损害甚至致盲,因此,RDD是发达国家难治性的致盲眼病,其共同表现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变性或丧失.目前临床上虽然采取很多措施以期望能够减缓其进展,但是光感受器细胞一旦丧失将无法再生,特别是目前严重视网膜色素变性(RP)和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等病变,尚无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工视觉假体作为能够代替变性或死亡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功能的一类人工器官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在近20年的研究中取得很大进展,一些代表性产品已通过了美国FDA的批准进入临床转化阶段,为RDD患者的视功能重建带来了新希望.中国目前也有研究人员积极参与相关研究,建议有志于参与这方面研究的工作者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背景,并进行多学科的联合研究,尤其是在该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方面作出贡献.
关键词
临床试验
人类
假体和植入物/进展趋势
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
/手术
黄斑
变性
/手术
视觉障碍/修复
转化研究
Keywords
Clinical trials
Humans
Prosthesis and implantation/trends
Retinitis pigmentosa/surgery
Macular degeneration/surgery
Vision disorders/rehabilitation
Translational research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准医疗时代的RP研究:发现与转化
被引量:
1
3
作者
Yang Jing
Xiaowu Gai
Eric Pierce
机构
哈佛大学医学院
南加州大学Keek医学院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0,共6页
文摘
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RP)包括多种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这种变性是由一系列不同的基因突变造成的,其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具有高度异质性。在过去25年来的研究中,半数以上的RP病例的致病基因已经确定,预测剩余的致病基因绝大多数将会在2020年以前得到鉴定。RP基因诊断和治疗研究进程的快速进展基于DNA测序技术及其相关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近期的2种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RP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包括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和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核酸酶-9(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使得RP致病基因的鉴定结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新发现具有转化成RP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的潜力。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
/遗传学
个性化医疗/趋势
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
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遗传学
Keywords
Retinitis pigmentosa/genetics
Individualized medicine/trend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s/transplantation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genetics
分类号
R774.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碘酸钠诱导兔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模型的研究
王立春
刘建宗
郭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工视觉假体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转化研究现状、挑战与展望
李文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精准医疗时代的RP研究:发现与转化
Yang Jing
Xiaowu Gai
Eric Pierce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