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敲减天冬酰胺合成酶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老的延缓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丁杰 辛向阳 赵鑫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2-602,共11页
目的探究敲减天冬酰胺合成酶(ASNS)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取人RPE细胞系ARPE-19,分为对照组、ASNS短发夹RNA(shASNS)组、对照+JAK抑制剂组和shASNS+JAK抑制剂组,分别转染对照慢病毒+二甲基亚砜(D... 目的探究敲减天冬酰胺合成酶(ASNS)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取人RPE细胞系ARPE-19,分为对照组、ASNS短发夹RNA(shASNS)组、对照+JAK抑制剂组和shASNS+JAK抑制剂组,分别转染对照慢病毒+二甲基亚砜(DMSO)、shASNS+DMSO、对照+JAK抑制剂、shASNS+JAK抑制剂12 h。采用500μmol/L H_(2)O_(2)处理细胞24 h构建RPE细胞衰老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ASNS和JA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应用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采用MTT法测定各组培养1~5 d细胞活力值;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衰老细胞比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损伤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衰老相关蛋白p16、pRb以及RPE特征性标志物KRT18、CTNNB1、TJP1及BEST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hASNS组、对照+JAK抑制剂组和shASNS+JAK抑制剂组ASNS和JAK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CFH-DA染色结果显示shASNS组、对照+JAK抑制剂组、shASNS+JAK抑制剂组ROS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hASNS组、对照+JAK抑制剂组、shASNS+JAK抑制剂组G2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TT检测shASNS组、对照+JAK抑制剂组及shASNS+JAK抑制剂组各培养时间点细胞活力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显示,shASNS组、对照+JAK抑制剂组和shASNS+JAK抑制剂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占比分别为(42.36±1.28)%、(43.20±1.89)%和(25.97±1.1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25±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hASNS组、对照+JAK抑制剂组、shASNS+JAK抑制剂组p16和pRb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hASNS组、对照+JAK抑制剂组、shASNS+JAK抑制剂组γ-H2AX相对荧光强度均较对照组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hASNS组、对照+JAK抑制剂组及shASNS+JAK抑制剂组中KRT18及CTNNB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增加,TJP1和BEST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hASNS+JAK抑制剂组KRT18、CTNNB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shASNS组和对照+JAK抑制剂组增加,TJP1、BEST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shASNS组和对照+JAK抑制剂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敲减ASNS可通过抑制JAK通路促进RPE细胞增殖,减轻RPE细胞损伤,并延缓其衰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酰胺合成酶 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衰老 JA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铁死亡的诱导作用
2
作者 童俊 解正高 +2 位作者 雷黄依 包延波 黄振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ARPE-19细胞系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并传代,选取第3~6代的细胞进行研究。分别在培养板中加入0、50、100、200、400μg/ml A...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ARPE-19细胞系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并传代,选取第3~6代的细胞进行研究。分别在培养板中加入0、50、100、200、400μg/ml AGEs,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各组细胞活性。选取200μg/ml AGEs培养细胞48 h,采用脂质过氧化试剂盒(Bodipy 581/591 C11)联合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标志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果ARPE-19细胞活性随着AGEs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0、50、100、200、400μg/ml AGEs组细胞活性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1,P<0.01),200、400μg/ml AGEs组ARPE-19细胞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AGEs组荧光强度为622.0±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7.7±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09,P=0.002)。qRT-PCR检测结果显示,AGEs组细胞中SLC7A11、GPX4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t=3.72、7.14,均P<0.05;蛋白:t=6.20、5.15,均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AGEs组中线粒体皱缩,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线粒体脊较对照组减少,线粒体膜密度较对照组增加。结论AGEs能诱导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发生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生化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3
作者 唐青海 刘博 +6 位作者 谢金文 魏凤 谷英华 高翠翠 曹宗喜 张艳 王文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1,共10页
【目的】建立永生化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为病毒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材料。【方法】合成猪腺病毒3型E1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I-neo中,构建E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I-neo-E1,进行PCR和测序鉴定。提取pCI-neo-E1质粒,转染原代... 【目的】建立永生化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为病毒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材料。【方法】合成猪腺病毒3型E1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I-neo中,构建E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I-neo-E1,进行PCR和测序鉴定。提取pCI-neo-E1质粒,转染原代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用新霉素G418筛选猪永生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RPECs)。检测RPECs的角蛋白18和19,通过细胞计数测定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分别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CV77毒株、猪圆环病毒2型(PCV2)DBN-SX07株和猪伪狂犬病毒(PRV)Bartha-K61株接种RPECs,同时将PEDV CV77毒株接种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将PCV2 DBN-SX07株接种猪肾细胞(PK15细胞),将PRV Bartha-K61株接种仓鼠肾成纤维细胞(BHK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的滴度。【结果】PCR和测序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质粒pCI-neo-E1构建成功。将pCI-neo-E1转染原代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永生化细胞株,该细胞株表达角蛋白18和19,传代50代仍保持上皮样细胞形态,增殖活性良好,细胞周期及染色体核型特征与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一致。PEDV CV77毒株感染猪RPECs 24 h后,CPE明显,滴度为10^(5.25)TCID_(50)/mL,低于其在Vero细胞中的滴度(10^(8.125) TCID_(50)/mL)。PCV2 DBN-SX07毒株感染猪RPECs后可产生明显CPE,病毒滴度为10^(6.125)TCID_(50)/mL,略高于其在PK15细胞上的滴度(106.0 TCID_(50)/mL)。PRV Bartha-K61毒株感染猪RPECs后,CPE明显,病毒滴度为10^(8.75)TCID_(50)/mL,略低于其在BHK上的滴度(108.875 TCID_(50)/mL)。【结论】成功构建了永生化猪视网膜细胞系,可用于猪源病毒的培养,尤其是培养PCV2可产生明显CPE,易于观察,为后续开展疫苗工艺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细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永生化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猪伪狂犬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单纯性视网膜色素上皮错构瘤伴黄斑裂孔一例
4
作者 闫淑 杜敏 杨凯转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6-847,共2页
患者,女,5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中心黑影遮挡1个月于2019年11月25日就诊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患者自述视力好,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病史,无近亲结婚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入院视力检查右眼0.3,左眼0.8;双眼眼前节未见... 患者,女,5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中心黑影遮挡1个月于2019年11月25日就诊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患者自述视力好,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病史,无近亲结婚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入院视力检查右眼0.3,左眼0.8;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右眼黄斑中心凹偏颞下方见约0.5个视盘大小的圆形棕黑色隆起、边界清晰,左眼未见明显异常(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黄斑裂孔 右眼视力 患者自述 黄斑中心凹 医院眼科 视力检查 全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P1调控线粒体稳态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汤中 唐云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3-448,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构建H_(2)O_(2)干预ARPE-19细胞模型,将ARPE-19细胞分为3组,NG组:采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细胞6 h;H_(2)...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构建H_(2)O_(2)干预ARPE-19细胞模型,将ARPE-19细胞分为3组,NG组:采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细胞6 h;H_(2)O_(2)组:先采用650μmol·L^(-1)H_(2)O_(2)干预细胞,此后培养方式及时间与NG组相同;H_(2)O_(2)+Mdivi-1组:先采用10μmol·L^(-1)Mdivi-1处理ARPE-19细胞2 h,再给予650μmol·L^(-1)H_(2)O_(2)干预,此后培养方式及时间与NG组相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DRP-1/DRP1、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型蛋白(Vimintin)及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水平;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形态;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JC-1染色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中ZO-1表达水平。结果H_(2)O_(2)组细胞p-DRP-1/DRP1蛋白表达比值高于NG组,H_(2)O_(2)+Mdivi-1组细胞p-DRP-1/DRP1蛋白表达比值低于H_(2)O_(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_(2)O_(2)+Mdivi-1组细胞较H_(2)O_(2)组线粒体碎片化程度得到改善。H_(2)O_(2)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4.42±0.29)与NG组(1.00±0.17)及H_(2)O_(2)+Mdivi-1组(2.15±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_(2)O_(2)组细胞红/绿荧光强度比值(0.16±0.12)与NG组(1.00±0.09)及H_(2)O_(2)+Mdivi-1组(0.42±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_(2)O_(2)组细胞上皮样标志物表达下降,间质样标志物表达上升,H_(2)O_(2)+Mdivi-1组细胞上皮样标志物表达上升,间质样标志物表达下降。各组细胞α-SMA、N-钙黏蛋白、E-钙黏蛋白、Vimintin及ZO-1相对表达量比较,H_(2)O_(2)组与NG组及H_(2)O_(2)+Mdivi-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ZO-1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显示,H_(2)O_(2)+Mdivi-1组的细胞连接紧密程度优于H_(2)O_(2)组。结论DRP1可调控线粒体动态平衡,靶向DRP1可改善线粒体功能并抑制EMT进展,从而减轻H_(2)O_(2)诱导的RPE细胞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 线粒体功能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高优歌 王艳歌(综述) 宋宗明(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6-880,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球老年人不可逆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变性和感光细胞不可逆性损伤或丢失。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类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异质性纳米囊泡,包括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球老年人不可逆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变性和感光细胞不可逆性损伤或丢失。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类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异质性纳米囊泡,包括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它们通过传递RNA和蛋白质等分子发挥生物学效应。本综述论述了RPE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RPE-EVs)参与调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新生血管生成等AMD病理生理过程。RPE-EVs来源的Apaf1、HDAC6、miR-494-3p、miR-138-5p、miR-21、miR-543、miR-302a-3p等可作为诊断和治疗AMD的候选分子靶点,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由于RPE-EVs具有高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低毒性、靶向性、稳定性、特异性等独特优势,未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RPE-EVs在A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将关注点放到RPE-EVs在AMD诊疗中的作用,实现RPE-EVs的临床转化,为AMD的诊断和治疗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外囊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氧化应激 炎症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抗氧化和抗衰老的调控作用
7
作者 蒋明君 尚国辉 +4 位作者 张凤妍 殷凡响 薛梦姣 胡延忠 彭旭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7-427,共11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ARPE-19细胞系中HSF 1基因,构建并获得2种HSF1缺失ARPE细胞株(AR...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人ARPE-19细胞系中HSF 1基因,构建并获得2种HSF1缺失ARPE细胞株(ARPE/Hsf1-/-),分别命名为H8、H9细胞株。取野生型、H8和H9细胞株,应用DHE探针染色结合流式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细胞周期;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胞活力值;采用结晶紫染色实验测定细胞相对存活率;采用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实验检测衰老细胞比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细胞株中热休克蛋白(HSP)70、HSP27、聚集素(CLU)、p53、p21和白细胞介素(IL)-1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细胞株中p53、p21、IL-6、IL-8、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水平。比较各细胞株在不同热休克处理条件下和HSP90抑制剂IPI504处理下热休克反应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各细胞株不同浓度H_(2)O_(2)处理后相对存活率,比较各细胞株经或未经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后p2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基因测序显示H8和H9细胞株成功携带突变基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8、H9细胞株不表达HSF1蛋白,HSF1在ARPE-19细胞中被成功敲除。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H9细胞株中的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细胞株HSP90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P>0.05)。在不同热休克刺激和IPI504诱导下野生型细胞株中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和H9细胞株的HSP70、HSP27、CLU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处理的野生型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相比,H8和H9细胞株培养24、48、72和96 h的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野生型细胞株比较,H8和H9细胞株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53、p2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比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衰老相关炎症因子IL-6、IL-8、IL-1β、MC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8和H9细胞株ROS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细胞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8和H9细胞株经NAC处理后p2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未经NAC处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8和H9细胞株200、400、600、800μmol/L H 2O 2处理条件下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低于野生型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敲除HSF1可下调HSP的表达,激活ROS/P53/P21通路,诱导RPE细胞衰老,并增加RPE对氧化应激刺激的敏感性。HSF1在RPE细胞中可能具有抗衰老和抗氧化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衰老 视网膜色素上皮 衰老治疗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HAGLR靶向miR-625-5p对脂多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李晶 曾卫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AGLR(LncRNA HAGLR)是否可通过靶向调控微小RNA-625-5p(miR-625-5p)表达而影响脂多糖(LPS)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炎症因子表达,为揭示视网膜病变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将LPS诱导人视网膜色素...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AGLR(LncRNA HAGLR)是否可通过靶向调控微小RNA-625-5p(miR-625-5p)表达而影响脂多糖(LPS)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炎症因子表达,为揭示视网膜病变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将LPS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设为LPS组,正常培养的ARPE-19细胞设为Con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ncRNA HAGLR、miR-625-5p表达水平。根据转染物不同分为LPS+sh-NC组、LPS+sh-HAGLR组、LPS+miR-NC组、LPS+miR-625-5p组、LPS+sh-HAGLR+anti-miR-NC组、LPS+sh-HAGLR+anti-miR-625-5p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验证LncRNA HAGLR、miR-625-5p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蛋白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LPS组LncRNA HAGLR表达水平升高,miR-625-5p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蛋白水平,IL-6、IL-1β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与LPS+sh-NC组比较,LPS+sh-HAGLR组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蛋白水平,IL-6、IL-1β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LncRNA HAGLR可负向调控miR-625-5p表达水平(P<0.05)。与LPS+miR-NC组比较,LPS+miR-625-5p组miR-625-5p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蛋白水平,IL-6、IL-1β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LPS+sh-HAGLR+anti-miR-NC组比较,LPS+sh-HAGLR+anti-miR-625-5p组miR-625-5p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蛋白水平,IL-6、IL-1β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结论 干扰LncRNA HAGLR表达可通过靶向调控miR-625-5p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炎症因子表达,以减轻LPS诱导的ARPE-19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HAGLR 微小RNA-625-5p 脂多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光诱导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9
作者 师若迪 徐晨 俞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8-664,共7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光诱导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自噬的影响。方法:将自噬双标mRFP-eGFP-LC3质粒转染进ARPE-19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的转染细胞株,随后随机分为6 h对照组、6h模型组、6 h雷帕霉素组;12 h对照组、12 h模型组、12 ...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光诱导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自噬的影响。方法:将自噬双标mRFP-eGFP-LC3质粒转染进ARPE-19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的转染细胞株,随后随机分为6 h对照组、6h模型组、6 h雷帕霉素组;12 h对照组、12 h模型组、12 h雷帕霉素组和24 h对照组、24 h模型组、24 h雷帕霉素组。对照组避光培养,模型组受光照刺激;雷帕霉素组加入10μmol/L雷帕霉素后受光照刺激,光源采用LED冷光灯,在(16500±500)lx光照强度下照射细胞6、12、24 h。检测转染效率,MTT检测ARPE-19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自噬流变化进行定性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对Beclin1、LC3、P62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光照6、12、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01);雷帕霉素组经光照后细胞存活率高于模型组(P<0.05)。光照6、12、24 h后模型组红色荧光斑点较对照组逐渐增多,绿色荧光斑点也随之增加,Merge图中从光照12 h开始黄色斑点数量增多明显。雷帕霉素组在光照6、12、24 h时红色荧光斑点较模型组加强,绿色荧光较模型组弱。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模型组胞内见较多的自噬泡,雷帕霉素组细胞见大量聚集分布自噬囊泡。蛋白免疫印迹结果发现光照6、12、24 h后,模型组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LC3Ⅰ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增加,P62蛋白表达较低。而采用雷帕霉素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组在光照6 h时Beclin 1蛋白表达量差异不明显、在12、24h时Beclin 1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LC3Ⅱ/LC3Ⅰ的比值均高于模型组;P62蛋白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光照可诱导ARPE-19细胞自噬现象的发生,且雷帕霉素能上调其自噬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光损伤 雷帕霉素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恩沛 孙先勇 +3 位作者 高荣玉 刘建东 李南 杨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的PCV并发sPED患者共13例(13眼),所有患眼术前接受过至少3次(每月1次)的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雷珠单抗)注射治疗,且治疗无效。检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凹PED高度及宽度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患眼BCVA较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7,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CRT均较术前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0、-3.180、-3.110、-3.180,P=0.001、0.001、0.002、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PED高度和宽度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13眼平均接受过(4.15±1.40)次玻璃体内注药(雷珠单抗)治疗,治疗时间为(5.92±3.95)个月(相当于每6周注射1次)。术后随访6个月内13眼平均接受了(2.31±1.97)次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相当于每10周注射1次)。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CRT的降低量呈弱正相关(r=0.416,P=0.203);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PED高度和宽度的变化量无明显相关性(r=0.218、0.209,P=0.520、0.538)。术后1个月时,9眼出现PED复发或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后期配合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ED均改善。术后6个月时,3眼黄斑中心凹下PED完全消失,视网膜解剖完全复位,1眼黄斑区视网膜仍存在活动性渗出。13眼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全身及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PCV并发sPED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CRT和改善PED,减少PED长期存在对视网膜的损害,但对术后6个月时患者BCVA的提高无明显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抽液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P2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转录组和m6A的改变
11
作者 张咏雅 李晓华 +1 位作者 赵雪茹 李雪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8-416,共9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处理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mRNA和N6-甲基腺嘌呤(m6A)改变及其机制。方法将传代ARPE-19细胞贴壁培养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和MeCP2组,正常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培养液培养,MeCP2组细胞于含终质量浓... 目的探讨重组人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处理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mRNA和N6-甲基腺嘌呤(m6A)改变及其机制。方法将传代ARPE-19细胞贴壁培养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和MeCP2组,正常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培养液培养,MeCP2组细胞于含终质量浓度20 ng/ml重组人MeCP2蛋白培养液中,连续培养72 h。提取细胞内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和甲基化免疫共沉淀测序(MeRIP-seq)分析。采用edgeR软件包根据P<0.05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采用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描述,采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DEGs与DMGs交集的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差异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出DEGs 100个,DMGs 7441个,富集分析发现DEGs与细胞外基质(ECM)-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分裂、细胞周期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DMGs与微管细胞骨架、血管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等相关。DEGs中24个基因表达增加,76个基因表达减少;DMGs中5个基因含有高甲基化峰,7439个基因含有低甲基化峰,注释峰后,正常对照组有7626个基因发生m6A甲基化,MeCP2组有8006个基因发生m6A甲基化,2个组间有7360个交集基因。正常对照组和MeCP2组的m6A甲基化富集于转录本的CDS、内含子和3'-非翻译区(3'UTR)区域,其甲基化比例分别为23.62%/22.27%、48.53%/48.35%和23.66%/25.28%。联合分析发现2个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基因CSPG 5和RBP1的mRNA和m6A水平均降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eCP2组GSPG5、RBP1、ZNF48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85、7.613、7.345,均P<0.01)。结论RPE细胞中MeCP2对EMT的调控机制与m6A甲基化修饰相关。CSPG 5和RBP 1基因可能是m6A甲基化的靶基因,参与MeCP2调控的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MECP2 m6A MeRIP-seq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KCNQ1重叠转录物1靶向抑制miR-628-5p在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12
作者 秦朝军 王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3-618,共6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OT1)靶向抑制miR-628-5p在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型糖尿病(T2DM)、葡萄膜炎患者血清和房水KCN...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OT1)靶向抑制miR-628-5p在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型糖尿病(T2DM)、葡萄膜炎患者血清和房水KCNQ1OT1表达水平。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并检测KCNQ1OT1表达情况,选择最佳作用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CON组)、高糖组(HG组)、HG+抑制物对照(si-NC)组、HG+KCNQ1OT1抑制物(si-KCNQ1OT1)组、HG+模拟物对照(miR-NC)组、HG+miR-628-5p组、HG+si-KCNQ1OT1+anti-miR-NC组、HG+si-KCNQ1OT1+anti-miR-628-5p组。RT-qPCR检测各组细胞KCNQ1OT1、miR-628-5p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KCNQ1OT1、miR-628-5p靶向关系。结果血清和房水中KCNQ1OT1表达水平:DR患者>T2DM患者>葡萄膜炎患者(均为P<0.05)。ARPE-19细胞中KCNQ1OT1表达水平:0 mmol·L^(-1)葡萄糖组<5 mmol·L^(-1)葡萄糖组<15 mmol·L^(-1)葡萄糖组<30 mmol·L^(-1)葡萄糖组(均为P<0.05),故选择30 mmol·L^(-1)葡萄糖进行实验。与CON组比较,HG组细胞KCNQ1OT1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MDA含量均显著升高,SOD活性、miR-628-5p显著降低(均为P<0.05)。与HG+si-NC组比较,HG+si-KCNQ1OT1组细胞KCNQ1OT1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MDA含量均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均为P<0.05)。与HG+miR-NC组比较,HG+miR-628-5P组细胞miR-628-5p、SOD活性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MDA含量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与HG+si-KCNQ1OT1+anti-miR-NC组比较,HG+si-KCNQ1OT1+anti-miR-628-5p组细胞miR-628-5p、SOD活性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MDA含量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结论lncRNA KCNQ1OT1通过靶向抑制miR-628-5p可以减轻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KCNQ1OT1 miR-628-5p 高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和自噬对高糖诱导下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作用
13
作者 秦婷婷 王苏涵 +2 位作者 张乐颖 王娇娇 宋宗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0-785,共6页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Notch1与自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Notch1抑制剂DAPT和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预实验选定25 mmol·L^(-1)葡萄糖作为ARPE-19细胞的高糖培养液,5 mmol·L^(-1)3-MA作为自噬...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Notch1与自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Notch1抑制剂DAPT和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预实验选定25 mmol·L^(-1)葡萄糖作为ARPE-19细胞的高糖培养液,5 mmol·L^(-1)3-MA作为自噬抑制剂浓度。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添加5 mmol·L^(-1)葡萄糖培养48 h)、高糖组(添加25 mmol·L^(-1)葡萄糖培养48 h)、高糖+DAPT组(添加25 mmol·L^(-1)葡萄糖+40μmol·L^(-1)DAPT,40μmol·L^(-1)DAPT先处理2 h,然后更换25 mmol·L^(-1)葡萄糖处理48 h)及高糖+3-MA组(添加25 mmol·L^(-1)葡萄糖+5 mmol·L^(-1)3-MA,5 mmol·L^(-1)3-MA处理2 h,然后更换25 mmol·L^(-1)葡萄糖处理48 h)。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超微结构;CCK-8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Notch1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的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otch1、LC3、Becl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照组细胞结构正常,核呈圆形或卵圆形,自噬小体少量可见;高糖组细胞损伤略微明显,胞质不均且可见较多自噬溶酶体。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均上升,Notch1、LC3、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DAPT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均下降,Notch1、LC3、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3-MA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均下降,LC3、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高糖可激活Notch1和自噬过程并促进ARPE-19细胞的增生,而Notch1抑制剂DAPT和自噬抑制剂3-MA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自噬的进程,发挥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NOTCH信号通路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基因转染的研究
14
作者 蔡春梅 周香莲 +1 位作者 代海燕 陈丽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6-257,共2页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基因转染治疗 腺病毒载体 视网膜色素上皮 protein 腺病毒介导 绿色荧光蛋白 腺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甲基乙二醛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周云丰 李琳 +7 位作者 葛争艳 周立东 郭宇洁 金龙 任烨 李彦林 孙兰 许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5-921,共7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Ⅳ)对甲基乙二醛(MGO)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MGO诱导ARPE-19细胞损伤,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测定细胞内...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Ⅳ)对甲基乙二醛(MGO)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MGO诱导ARPE-19细胞损伤,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JC-1染色法观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和PARP蛋白的表达量,荧光酶标法检测caspase家族蛋白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水平。结果MGO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ARPE-19的细胞活力,AS-Ⅳ预处理能够明显逆转MGO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改善细胞核形态,减少细胞凋亡,减少ROS和MDA的产生(P<0.05),增加SOD活力(P<0.05),抑制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提高Bcl-2/Bax蛋白表达率(P<0.05)和PARP的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水平(P<0.05)。结论 AS-Ⅳ对MGO损伤的ARPE-19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调节线粒体通路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芪甲苷 甲基乙二醛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抗氧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照射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线粒体凋亡的途径及机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红 吕建平 +3 位作者 蔡善君 宿罡 武志鹏 宫鑫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背景 研究已证实蓝光照射可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凋亡,但其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探讨线粒体凋亡通路是否参与蓝光照射诱导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过程.方法 分离新鲜的供体视网膜,对人RPE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用角... 背景 研究已证实蓝光照射可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凋亡,但其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 探讨线粒体凋亡通路是否参与蓝光照射诱导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过程.方法 分离新鲜的供体视网膜,对人RPE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用角蛋白单克隆抗体行细胞鉴定.将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分为无光照组、单纯光照组、光照+硝苯地平组、光照+钙磷酸结合蛋白C(calphostin C)组、光照+佛波酯(PMA)组.光照组细胞用(2 000±500) lx的蓝光照射人RPE细胞6h,然后继续培养24 h后终止.采用Western blot法比较两个组间RPE细胞中凋亡相关调控因子bax、bcl-2、bcl-xl的相对表达,以评价蓝光照射对RPE细胞凋亡的影响.光照+硝苯地平组、光照+calphostin C组、光照+PMA组细胞在蓝光照射前1h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药物,然后以(2 000±500) lx的蓝光照射人RPE细胞6h,并继续培养24 h,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5个组细胞中caspase-9蛋白表达量的变化,观察钙通道和蛋白激酶C(PKC)通路对RPE细胞线粒体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细胞质内充满色素颗粒,呈铺路石样排列,对角蛋白呈阳性反应.无光照组和单纯光照组均可见bax、bcl-2及bcl-xl蛋白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3 000、26 000和30 000.与无光照组比较,单纯光照组bax、bcl-2和bcl-xl蛋白表达相对值(A)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09,P=0.012;t=7.575,P=0.002;t=6.068,P=0.004).与无光照组比较,单纯光照组、光照+calphostin C组、光照+PMA组细胞中caspase-9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2、0.000),而光照+硝苯地平组与无光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与单纯光照组比较,光照+PMA组caspase-9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光照+硝苯地平组及光照+calphostin C组caspase-9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0.643). 结论 蓝光致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凋亡,同时细胞中caspase-9表达增强,凋亡抑制基因bcl-2及bcl-xl表达下降,凋亡促进基因bax蛋白表达增强.线粒体凋亡通路参与蓝光照射致RPE细胞凋亡的过程;PKC通路可能参与了蓝光导致的人RPE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光损伤 视网膜色素上皮 凋亡 线粒体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苷通过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途径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噬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余静 赵海岚 +2 位作者 程凯尧 沈平宇 金黄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61-368,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通过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途径影响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自噬水平。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黄芪皂苷...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通过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途径影响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自噬水平。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黄芪皂苷组(30 mmol/L葡萄糖+2.5、5、10μg/mL黄芪皂苷)。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ARPE-19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及PERK途径关键因子表达水平。添加PERK特异性抑制剂GSK2606414,Western blot检测对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ARPE-19细胞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另一自噬相关蛋白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ERK途径关键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Perk和增强子结合蛋白的同源蛋白(CHOP)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比较,黄芪皂苷组ARPE-19细胞活性升高,凋亡率降低,LC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GRP78、Perk和CHOP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K特异性抑制剂GSK2606414能够进一步抑制黄芪皂苷组ARPE-19细胞LC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6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皂苷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噬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苷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途径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自噬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笃斯越橘花色苷提取物对光损伤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宋雪 韩勇 +2 位作者 籍保平 刘翼翔 吕业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24-328,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光损伤模型评价笃斯越橘花色苷对眼睛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光损伤设置光强、光照时间、后续培养时间3个影响因素,以细胞存活率和乳酸脱氢酶活性评价模型建立情况;根据越橘花色苷提取物的干... 目的:通过建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光损伤模型评价笃斯越橘花色苷对眼睛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光损伤设置光强、光照时间、后续培养时间3个影响因素,以细胞存活率和乳酸脱氢酶活性评价模型建立情况;根据越橘花色苷提取物的干预方式分为预防组、应激组和修复组,每组设高、中、低3个浓度,检测细胞存活率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评价保护效果。结果:选择光照度2500lx,光照24h后培养24h作为最佳造模条件,细胞损伤率达20%;预防组和应激组能有效保护细胞活力(P<0.01),修复组没有效果,各组都能抑制由光损伤诱导hRPE细胞VEGF的过表达,但是不同浓度之间抑制能力有差异。结论:hRPE细胞光损伤程度呈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依赖性;越橘花色苷能通过保护hRPE的细胞活力和VEGF的过表达,实现保护眼科健康、预防眼科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笃斯越橘花色苷提取物 光损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及其线粒体机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邹秀兰 俞永珍 +3 位作者 徐哲 张楚 王观峰 邹玉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背景 研究表明,线粒体及氧化应激反应在蓝光导致的视网膜光化学损伤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蓝光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损伤与照射时间的关系研究较少. 目的 从供体眼球中分离和培养人RPE细胞,研究蓝光诱导的人RPE细胞氧化损伤... 背景 研究表明,线粒体及氧化应激反应在蓝光导致的视网膜光化学损伤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蓝光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损伤与照射时间的关系研究较少. 目的 从供体眼球中分离和培养人RPE细胞,研究蓝光诱导的人RPE细胞氧化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 从供体眼球中分离和培养RPE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0h组)、光照0.5、1、2、3、4、5、6、12和24 h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培养在暗环境中且不给予蓝光照射,光照组细胞给予辐射强度为(4.0±0.5) mW/cm2的蓝光照射,按分组分别照射相应时间.采用MTT法检测各组RPE细胞的活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PE细胞中活性氧簇(ROS)的生成量以评价各组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PE细胞线粒体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及环氧合酶1(COX1) mRNA的相对表达量,评价RPE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细胞存活率为(100.00±20.00)%,光照1、2、3、4、5、6、12、24 h组人PRE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73±0.89)%、(94.67±2.56)%、(84.23±0.16)%、(78.57±3.09)%、(75.43±2.18)%、(66.13±1.42)%、(53.43±1.91)%和(47.97±1.36)%,各组细胞存活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270,P=0.000),其中光照3、4、5、6、12、24 h组细胞存活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光照6、12、24 h组RPE细胞空泡样变、线粒体肿胀、微绒毛减少甚至消失等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正常对照组、光照0.5、1、2、3、4、5、6h组人RPE细胞中ROS的相对量分别为(14.75±2.49)%、(19.04±1.02)%、(22.81±3.20)%、(28.75±2.15)%、(33.06±0.96)%、(40.64±2.11)%、(48.25±2.50)%和(60.44±2.68%),其中光照1、2、3、4、5、6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PE细胞中ROS的相对量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光照后3h,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人RPE细胞中NAPDH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1 mRNA在光照2、3、4和5h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后逐渐下降并接近正常值. 结论 蓝光照射3h即可引起RPE细胞中线粒体的氧化损伤,光照5 ~6h细胞损伤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活性氧簇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鹏 王雨生 +3 位作者 张星 惠延年 胡丹 马吉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观察缺氧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al,RPE)细胞增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培养的人RPE细胞接种于 2 4孔板 ,分别放入正常和缺氧环境中培养 ,于 ... 目的 观察缺氧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al,RPE)细胞增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培养的人RPE细胞接种于 2 4孔板 ,分别放入正常和缺氧环境中培养 ,于 1、2、3、4、5d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3 ( 4 ,5 dimethylthiazole 2yl) 2 ,5 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 ,MTT]比色法检测RPE细胞的增生 ,于 6、12、2 4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PE细胞对VEGF的表达 ,经计算机图像处理 ,定量分析。结果 缺氧组的MTT实验吸光度 (A值 )均高于正常组 (P <0 .0 1) ;抗VEGF抗体染色 ,缺氧组明显强于正常组 (P <0 .0 5 )。结论缺氧可促进RPE细胞的增生及其对VEGF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培养 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