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康网灵汤剂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吸收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雷晓琴 薛晓辉 +2 位作者 雷春灵 于斌科 杜善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64-766,共3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中药康网灵汤剂对波及黄斑部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术后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吸收作用。方法将脱离波及黄斑部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行视网膜成功复位术后、经OCT证实黄...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中药康网灵汤剂对波及黄斑部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术后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吸收作用。方法将脱离波及黄斑部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行视网膜成功复位术后、经OCT证实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30眼,对照组常规口服迈之灵,康网灵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康网灵汤剂,每天1剂,分3次服,30d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治疗前后行视力及OCT检查,观察黄斑区组织结构变化。数据结果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2组在年龄、病程、视力及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康网灵组视力提高的眼数高于对照组、残留视网膜下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个月时康网灵组视力>0.5者5眼,对照组2眼,残留视网膜下液量前者为(170.87±20.88)μm,后者为(247.47±53.81)μ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药康网灵汤剂能促进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并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网灵汤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残留视网膜下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网灵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杜善双 雷晓琴 +3 位作者 于彬科 王润生 张玉磊 张存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529-153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康网灵汤剂对波及黄斑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影响。方法:将2004-11/2006-09脱离波及黄斑部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视网膜成功复位术后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证实黄斑... 目的:观察中药康网灵汤剂对波及黄斑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影响。方法:将2004-11/2006-09脱离波及黄斑部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视网膜成功复位术后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证实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处理,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康网灵汤剂,3次/d,30d为1疗程,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行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ERG)及视力检查。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1,3,6mo黄斑部OCT,mERG的P1波振幅密度值(nV/deg2)及视力。数据结果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年龄、病程、视力、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量及P1波振幅密度值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组视力提高的眼数、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残留视网膜下液量减少,明显好于对照组;黄斑部mERG1,2环P1波振幅密度值在1,3m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3,4,5环在3,6mo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中药康网灵汤剂能促进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改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网灵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残留视网膜下液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多焦视网膜电图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康网灵汤剂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残留视网膜下液患者振荡电位的影响
3
作者 雷晓琴 田冰玉 +2 位作者 刘建国 雷春灵 杨新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应用视觉电生理技术观察中药康网灵汤剂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残留视网膜下液患者的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的影响。方法选取波及黄斑部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行视网膜成功复位术后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证实黄斑部残留视... 目的应用视觉电生理技术观察中药康网灵汤剂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残留视网膜下液患者的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的影响。方法选取波及黄斑部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行视网膜成功复位术后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证实黄斑部残留视网膜下液的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30眼,对照组常规口服迈之灵,康网灵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康网灵汤剂,每天1剂,分3次服,30d为1疗程,共治6个疗程。治疗前、后行视力及视觉电生理检查,观察视力、OPs的变化。结果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2组在年龄、病程、视力及OPs总振幅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康网灵组视力提高的眼数高于对照组、OPs总振幅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1个月时康网灵组视力>0.50者5眼,对照组2眼,OPs总振幅前者为(84.17±7.96)μV,后者为(74.40±7.39)μV,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康网灵汤剂能促进视网膜循环改善、视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网灵汤剂 视网膜振荡电位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残留视网膜下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屈光改变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贺海宁 吴栋 +3 位作者 刘洋 王彦荣 高小燕 王琦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 了解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变及恢复情况。方法 收集 39例 (39只眼 )手术复位成功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于术前及术后 1周、1、3、6月分别进行检影验光 ,A超测量眼轴长度 ,角膜曲率计检查 ,观察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目的 了解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变及恢复情况。方法 收集 39例 (39只眼 )手术复位成功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于术前及术后 1周、1、3、6月分别进行检影验光 ,A超测量眼轴长度 ,角膜曲率计检查 ,观察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本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 ,近视眼占 82 .0 5 %。 >4 .0 D者占 6 9.2 3% ,眼轴长度>2 6 mm者占 6 9.2 3%。 3例环扎术后 ,全部眼轴加长 ,近视度加深。术后 1周及 1月时 ,散光值 >2 .0者为 12 .82 % ,术后 3个月逐渐减少。放射状加压术后散光值更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 6个月内能恢复原状。结论 术前眼轴越长 ,近视度越高 ,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机会越多。环扎术后 ,眼轴变长 ,近视度加深 ,且半年内无明显改善。环形加压术或放射状加压术后早期 ,近视度数降低 ,向远视方向改变 ,从 +0 .5 D~ +5 .0 D不等 ,1月时最为明显。放射状加压术更易引起角膜曲率改变 ,散光值更大。但这种屈光改变是暂时性的 ,术后 6个月逐渐恢复原状 ,并趋于稳定。临床上适宜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 6个月重新验光配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屈光改变 眼轴 近视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放射 检查 降低 内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与直接检眼镜下手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傅智伏 柯灿明 +1 位作者 张国平 廖建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随访比较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裂孔定位并冷凝与常规应用直接检眼镜进行手术的远期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2例(52眼)由同一术者进行手术,其中28眼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裂孔定位、冷凝封闭、巩膜外加垫... 目的:随访比较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裂孔定位并冷凝与常规应用直接检眼镜进行手术的远期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2例(52眼)由同一术者进行手术,其中28眼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裂孔定位、冷凝封闭、巩膜外加垫,24眼应用直接检眼镜下进行同样手术。随访观察6mo比较二组的裂孔定位准确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复位率。结果:显微镜组视网膜裂孔定位的准确率达到100%(28/28);一次手术复位率达96%(27/28),明显优于直接检眼镜组的75%(18/24),67%(16/24),χ2检验,P<0.05。显微镜组未出现脉络膜出血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仅3例出现裂孔周围视网膜出血,1例巩膜缝针穿透意外放液;直接检眼镜组则出现2例玻璃体出血、2例视网膜出血,1例巩膜缝针穿透意外放液。显微镜组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封闭的平均时间为6.1±3.4min,低于直接检眼镜组的9.2±4.4min;总体手术时间前者为49.4±16.5min,后者为58.5±21.5min,t检验,P<0.05。结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手术与常规直接检眼镜下手术比较具有:裂孔定位准确率高,冷凝程度更加准确,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显微于术 商接检眼镜 并发症 疗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临床应用28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柯灿明 傅智伏 +1 位作者 廖建忠 谢章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879-879,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巩膜外冷凝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脱1号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42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恩辉 林咸平 +1 位作者 崔刚峰 李高春 《江西中医药》 2010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网脱1号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作用。方法:将视网膜脱离术后证实残存视网膜下液的76眼,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处理,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网脱1号,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行眼底、B超及视力检查。结果:治... 目的:观察中药网脱1号方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作用。方法:将视网膜脱离术后证实残存视网膜下液的76眼,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处理,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网脱1号,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行眼底、B超及视力检查。结果:治疗后中药组视网膜复位率明显好于对照组;视网膜下液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网脱1号方剂能促进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脱1号方 视网膜脱离 复位术 残留视网膜下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例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8
作者 杨红梅 《华夏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554-555,共2页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组织中的神经上皮的色素上皮(RPE)层分裂,视网膜脱离是眼科难治性疾病,预后差,复发率高,且复发后治疗困难.随着近视患者的增多,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眼病,手术的成...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组织中的神经上皮的色素上皮(RPE)层分裂,视网膜脱离是眼科难治性疾病,预后差,复发率高,且复发后治疗困难.随着近视患者的增多,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眼病,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术后护理有着密切关系。视网膜脱离由于病情复杂,术后患者可能产生各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正确的护理,以减轻患者的不适,促进康复。本科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实施了视网膜脱离手术11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围手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中应用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65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段芳 区显宁 +3 位作者 曹珊 梁勇 黄敏丽 衷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970-972,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法在巩膜扣带术中定位和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2000/2004年的住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随访超过2mo的患者65例65眼。通过手术显微镜巩膜顶压作裂孔定位,冷凝。根据术前设计分别行环扎+巩膜外加压,或巩...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法在巩膜扣带术中定位和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2000/2004年的住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随访超过2mo的患者65例65眼。通过手术显微镜巩膜顶压作裂孔定位,冷凝。根据术前设计分别行环扎+巩膜外加压,或巩膜外加压。结果:术后65例65眼视网膜裂孔均位于手术嵴上,裂孔封闭好。出院后3例视网膜脱离复发,经二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65例65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症有高眼压4眼,视网膜脱离复发3眼。一次手术成功率是95%。随访2mo以上,最佳矫正视力≥1.0的8眼,≥0.8并<1.0的5眼,≥0.5并<0.8的16眼,≥0.3并<0.5的9眼,≥0.1并<0.3的20眼,≥0.05并<0.1的6眼,<0.05的1眼。结论: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法定位、封闭裂孔准确、操作简单、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视网膜裂孔 手术显微镜 巩膜扣带 直视下 术中应用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加压 封闭裂孔 术后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眼科杂志》第12卷(2004年)文题索引
10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6期572-575,共4页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小梁切除术 羊膜移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青光眼滤过术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 复发性翼状胬肉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临床眼科 索引 通检 检索工具 文题 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