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
1
作者
董楠楠
魏丽清
+2 位作者
陈榆
汪家鹏
林蕾蕾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5期718-724,共7页
目的: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2-01/2023-05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PRP治疗的PDR患者98例98眼。在治疗前,完成PRP治疗后1 wk,1、3...
目的: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2-01/2023-05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PRP治疗的PDR患者98例98眼。在治疗前,完成PRP治疗后1 wk,1、3 mo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中心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厚度(CMT)、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深层血管丛(DVC)血流密度、浅层血管丛(SVC)血流密度。随访过程中1眼行玻璃体切割,2眼不明原因失访,最终95眼完成1 a随访,失访率3%。根据治疗后1 a时视力预后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73眼和预后不良组22眼(包括视力残疾9眼和视力回退13眼),比较两组患者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对PDR患者PRP治疗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DR分期、CRT、CMT、SFCT、DVC血流密度、SVC血流密度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 wk,1、3 mo FAZ均较治疗前降低,DVC、SVC血流密度较治疗前均升高(均P<0.05),但两组间治疗后1 wk,1、3 mo FAZ、DVC、SVC血流密度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治疗后1 wk CRT、CMT、SFCT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治疗后1、3 mo CRT、CMT、SFCT较治疗后1 wk和治疗前均降低,预后不良组治疗后3 mo CRT、CMT、SFCT均较治疗后1 mo升高,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PDR患者治疗后3 mo时CRT、CMT、SFCT单独及联合预测PRP治疗后1 a治疗情况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781、0.783、0.902,联合预测价值更高(P<0.05)。决策曲线显示PDR患者PRP治疗后3 mo CRT、CMT、SFCT联合检测能提高预测价值。结论:PDR患者行PRP治疗后1 wk-1 mo期间是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恢复的最佳时刻,治疗后3 mo时采用OCTA测量CRT、CMT、SFCT能预测治疗1 a期间视力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
视网膜
病变
全
视网膜
激光光凝(PRP)
视网膜结构与功能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
1
作者
董楠楠
魏丽清
陈榆
汪家鹏
林蕾蕾
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病中心
杭州西湖之江眼科医院眼病中心
出处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5期718-724,共7页
基金
温州市科技局基础性医疗卫生科技项目(No.Y20210199)。
文摘
目的: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2-01/2023-05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PRP治疗的PDR患者98例98眼。在治疗前,完成PRP治疗后1 wk,1、3 mo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中心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厚度(CMT)、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深层血管丛(DVC)血流密度、浅层血管丛(SVC)血流密度。随访过程中1眼行玻璃体切割,2眼不明原因失访,最终95眼完成1 a随访,失访率3%。根据治疗后1 a时视力预后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73眼和预后不良组22眼(包括视力残疾9眼和视力回退13眼),比较两组患者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对PDR患者PRP治疗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DR分期、CRT、CMT、SFCT、DVC血流密度、SVC血流密度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 wk,1、3 mo FAZ均较治疗前降低,DVC、SVC血流密度较治疗前均升高(均P<0.05),但两组间治疗后1 wk,1、3 mo FAZ、DVC、SVC血流密度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治疗后1 wk CRT、CMT、SFCT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治疗后1、3 mo CRT、CMT、SFCT较治疗后1 wk和治疗前均降低,预后不良组治疗后3 mo CRT、CMT、SFCT均较治疗后1 mo升高,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PDR患者治疗后3 mo时CRT、CMT、SFCT单独及联合预测PRP治疗后1 a治疗情况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781、0.783、0.902,联合预测价值更高(P<0.05)。决策曲线显示PDR患者PRP治疗后3 mo CRT、CMT、SFCT联合检测能提高预测价值。结论:PDR患者行PRP治疗后1 wk-1 mo期间是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恢复的最佳时刻,治疗后3 mo时采用OCTA测量CRT、CMT、SFCT能预测治疗1 a期间视力预后情况。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
视网膜
病变
全
视网膜
激光光凝(PRP)
视网膜结构与功能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Keywords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
retin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分类号
R774.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RP治疗前后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
董楠楠
魏丽清
陈榆
汪家鹏
林蕾蕾
《国际眼科杂志》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