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莓花青素调控Notch1/Hes-1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邢爽 赵伟 +2 位作者 刘丽 郭莹 郭硕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目的探讨蓝莓花青素(B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n=10)和造模组,造模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构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 目的探讨蓝莓花青素(B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n=10)和造模组,造模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构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蓝莓花青素组(BA组)、DAPT组(Notch1通路抑制剂)和蓝莓花青素+DAPT组(BA+DAPT组),每组10只。BA组每天给予20 mg/kg的BA灌胃,DAPT组给予10μmol/L的DAPT干预,BA+DAPT组给予20 mg/kg的BA灌胃+10μmol/L的DAPT干预,NC组和DM组用等量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于末次给药24 h后,摘取大鼠眼球,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活性氧(ROS)、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RGC计数;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量HO-1和iNO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和Hes-1蛋白的表达。结果建模后,DM组、BA组、DAPT组和BA+DAPT组空腹血糖(FBG)值均大于16.7 mmol/L;经BA干预治疗后,BA组和BA+DAPT组FBG含量明显降低,BA组低于BA+DAPT组(P<0.05)。ELISA结果表明,与NC组比较,DM组视网膜组织中ROS和MDA含量升高,CAT和SOD含量降低(P<0.05);与DM组比较,BA组和BA+DAPT组视网膜组织中ROS和MDA水平下降,CAT和SOD水平显著上升(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NC组视网膜结构清晰,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DM组大鼠RGC层排列紊乱,内、外核层伴随有水肿,出现了空泡现象,视网膜厚度变薄;BA组大鼠视网膜层结构排列较整齐,水肿程度和视网膜厚度较DM组有一定的改善;BA+DAPT组大鼠视网膜组织较DM组有所改善,但视网膜厚度相比BA组还是较薄。RGC计数结果显示,DM组、BA组、DAPT组和BA+DAPT组RGC数量分别为7.35±1.28、12.05±1.52、5.61±1.72、8.72±1.19,明显低于NC组的16.63±1.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905,P<0.05)。qRT-PCR结果表明,NC组、DM组、BA组、DAPT组和BA+DAPT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HO-1水平分别为1.28±0.32、0.68±0.15、1.03±0.19、0.50±0.13和0.73±0.11,iNOS水平分别为0.48±0.08、1.17±0.21、0.89±0.17、1.35±0.15和1.1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92、35.843,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DM组视网膜组织中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均下调;与DM组比较,BA组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DAPT组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BA+DAPT组两蛋白表达低于B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26、54.709,P<0.05)。结论BA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FBG,增强其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损伤,从而对神经节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1/Hes-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花青素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氧化损伤 Notch1/Hes-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宋诗易 梁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16-1420,共5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细胞坏死,是涉及效应分子参与的独特的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凋亡、自噬和焦亡等多种形式。PCD参与人类正常生理活动的诸多环节,更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青光眼是全球不可逆失明的主要...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细胞坏死,是涉及效应分子参与的独特的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凋亡、自噬和焦亡等多种形式。PCD参与人类正常生理活动的诸多环节,更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青光眼是全球不可逆失明的主要原因。相关研究表明,青光眼的发生与多种PCD的相关蛋白异常表达有关。文章将对青光眼发病过程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自噬、焦亡、铁死亡及依赖性细胞死亡相关机制及其相互作用作一综述,为青光眼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凋亡 铁死亡 细胞焦亡 细胞自噬 依赖性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黄芩素对青光眼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3
作者 田笑雨 李婷 +1 位作者 张盛楠 戴林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观察汉黄芩素对青光眼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10只(10眼)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40只(40眼)DBA/2J小鼠用于制备青光眼模型,并分为模型组和实验1、2、3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模型组小鼠... 目的观察汉黄芩素对青光眼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10只(10眼)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40只(40眼)DBA/2J小鼠用于制备青光眼模型,并分为模型组和实验1、2、3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实验1、2、3组小鼠分别灌胃50、100、150 mg·kg^(-1)汉黄芩素。以小鼠右眼为入选眼,比较各组小鼠灌胃前和灌胃2周、4周、8周眼压;苏木素-伊红染色并比较各组小鼠RGC数量、视网膜厚度;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半胱天冬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灌胃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实验1、2、3组小鼠眼压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灌胃2周、4周、8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实验1、2、3组小鼠眼压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1、2、3组小鼠眼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实验1组相比,实验2、3组小鼠眼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实验2组相比,实验3组小鼠眼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实验1、2、3组小鼠RGC数量及视网膜厚度、SOD水平、GSH-Px水平均降低,NOS、IL-6、IL-1β、TNF-α水平以及NLRP3蛋白、Caspase-1蛋白、ASC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1、2、3组小鼠RGC数量及视网膜厚度、SOD水平、GSH-Px水平均增加,NOS、IL-6、IL-1β、TNF-α水平以及NLRP3蛋白、Caspase-1蛋白、ASC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实验1组相比,实验2、3组小鼠RGC数量及视网膜厚度、SOD水平、GSH-Px水平均增加,NOS、IL-6、IL-1β、TNF-α水平以及NLRP3蛋白、Caspase-1蛋白、ASC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实验2组相比,实验3组小鼠RGC数量及视网膜厚度、SOD水平、GSH-Px水平均增加,NOS、IL-6、IL-1β、TNF-α水平以及NLRP3蛋白、Caspase-1蛋白、ASC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汉黄芩素可改善青光眼小鼠视网膜厚度,缓解视网膜组织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节蛋白1调节NLRP3/Caspase-1/GSDMD通路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4
作者 朱宇腾 崔苗 +2 位作者 宋长经 闫海波 王保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50-954,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Zucker糖尿病肥胖(ZDF)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探讨NRG-1对视网膜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的ZDF雄性大鼠24只(24眼),通过食用高脂高糖饲料(Purina5008)建立糖尿病肥胖大鼠模型... 目的观察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Zucker糖尿病肥胖(ZDF)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探讨NRG-1对视网膜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的ZDF雄性大鼠24只(24眼),通过食用高脂高糖饲料(Purina5008)建立糖尿病肥胖大鼠模型,16周后随机分为ZDF组和NRG-1组(每组各12只)。NRG-1组大鼠通过玻璃体内注射人重组NRG-1(每周1次,共2次),ZDF组大鼠作为阴性对照,同时选取健康Zucker(ZLC)大鼠(12只12眼)作为空白对照(ZLC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大鼠RGCs数量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GasderminD(GSDMD)蛋白表达。结果在进食高脂饲料16周后,与ZLC组相比,ZDF组大鼠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ZLC组大鼠RGCs排列连续整齐,与ZLC组相比,ZDF组大鼠RGCs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ZDF组相比,NRG-1组大鼠RGCs数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视网膜NLRP3、Caspase-1和GSDMD平均光密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ZLC组相比,ZDF组大鼠视网膜NLRP3、Caspase-1和GSDMD平均光密度值均增加(均为P<0.01)。与ZDF组相比,NRG-1组大鼠视网膜NLRP3、Caspase-1和GSDMD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视网膜Brn3a、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ZLC组相比,ZDF组大鼠视网膜Brn3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ZDF组相比,NRG-1组大鼠Brn3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发生病变后,NLRP3、Caspase-1和GSDMD均有显著激活,NRG-1可降低NLRP3、Caspase-1和GSDMD的表达,减少对RGCs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蛋白1 Zucker糖尿病肥胖大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青兰总黄酮(TFDM)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5
作者 谷李影 杨胜富 +1 位作者 张启明 王书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37-942,共6页
目的探讨香青兰总黄酮(TFDM)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实验对象为小鼠RGCs,将RGCs接种于24孔板中(每孔2.5×10^(4)个),分为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48 h)、高糖组... 目的探讨香青兰总黄酮(TFDM)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实验对象为小鼠RGCs,将RGCs接种于24孔板中(每孔2.5×10^(4)个),分为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48 h)、高糖组(用含3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48 h)、高糖+TFDM-L组(用含30 mmol·L^(-1)葡萄糖、25 mg·L^(-1) TFDM的培养基共同培养48 h)、高糖+TFDM-M组(用含30 mmol·L^(-1)葡萄糖、50 mg·L^(-1) TFDM的培养基共同培养48 h)、高糖+TFDM-H组(用含30 mmol·L^(-1)葡萄糖、100 mg·L^(-1) TFDM的培养基共同培养48 h)、miR-NC组(细胞先转染miR-NC后用含3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48 h)、miR-93-5p组(细胞先转染miR-93-5p mimics后用含3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48 h)、anti-miR-NC组(细胞先转染anti-miR-NC后用含100 mg·L^(-1) TFDM、3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基共同培养48 h)、anti-miR-93-5p组(细胞先转染anti-miR-93-5p后用含100 mg·L^(-1) TFDM、3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基共同培养48 h)。依据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各组RGCs氧化应激指标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比色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RNA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93-5p、E2F转录因子1(E2F1)靶向调控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糖组RGCs MDA、8-OHdG含量及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CAT含量、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高糖+TFDM-L组、高糖+TFDM-M组、高糖+TFDM-H组MDA、8-OHdG含量及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高糖组(均为P<0.05);CAT含量、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高糖组,且高糖+TFDM-L组、高糖+TFDM-M组、高糖+TFDM-H组随着TFDM浓度的增高各指标逐渐向对照组恢复(均为P<0.05)。高糖组RGCs miR-93-5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E2F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高糖+TFDM-L组、高糖+TFDM-M组、高糖+TFDM-H组miR-93-5p表达水平均高于高糖组,E2F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高糖组(均为P<0.05)。miR-93-5p组RGCs E2F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miR-NC组,anti-miR-93-5p组E2F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anti-miR-NC组(均为P<0.05)。miR-93-5p组miR-93-5p表达水平高于miR-NC组,MDA、8-OHdG水平及细胞凋亡率均低于miR-NC组,Bax、E2F1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miR-NC组,CAT含量、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miR-NC组(均为P<0.05)。结论TFDM可以抑制RGCs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减轻高糖诱导的RGCs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iR-93-5p/E2F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总黄酮 微小RNA-93-5p E2F转录因子1 高糖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F和Ad-BDNF对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崔志利 康军 +1 位作者 惠延年 胡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视神经夹伤后玻璃体腔内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Ad-BDNF)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存活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定量夹伤模型,玻璃体腔内注射CNTF和Ad-BDNF... 目的:观察大鼠视神经夹伤后玻璃体腔内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Ad-BDNF)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存活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定量夹伤模型,玻璃体腔内注射CNTF和Ad-BDNF,经上丘荧光金(FG)逆行标记RGC,计数视网膜铺片上的RGC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SD大鼠视网膜上RGC密度为2155±265个/mm。(n=12),视神经夹伤后RGC在1~2wk内下降速率最快,到3,4wk时RGC细胞数量虽仍有减少但下降速度已经明显减慢。CNTF组在视神经夹伤后1wk时视网膜RGC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但2~4wk的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Ad—BDNF组视神经夹伤后1~4wk视网膜RGC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NTF治疗组玻璃体腔内一次性注射CNTF可以在损伤早期2wk内为损伤的RGC提供神经营养因子,减少RGC的早期死亡。Ad.BDNF治疗组的这种保护作用可以持续到损伤后4wk,能够为RGC提供长时间地营养支持,但这种作用比较局限,可能与单一营养因子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夹伤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荧光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体外培养类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何小娟 周卫为 +3 位作者 张庆平 谭少健 梁皓 张鸿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体外培养类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SD大鼠RGC为研究对象,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前列地尔组。建立类缺血再灌...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体外培养类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SD大鼠RGC为研究对象,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前列地尔组。建立类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前列地尔组在缺血期与再灌注期均加入浓度分别为15μg·L-1、45μg·L-1、135μg·L-1前列地尔。类缺血模型建立后24h、48h、72h应用MTT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细胞的吸光度值(A值),确定前列地尔的最佳有效作用浓度与时间;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各组细胞中Bax、Bcl-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RGC培养48h后,可见RGC伸出突起,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突起变长,部分细胞突起相互连接。使用抗大鼠Thy-1单克隆抗体对RGC进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RGC胞浆及轴突染成棕黄色。模型建立后24h、48h、72h时,与正常组、模型+前列地尔组比较,模型组A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模型建立后24h时,模型+45μg·L-1前列地尔组A值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组、模型+45μg·L-1前列地尔组与模型+15μg·L-1前列地尔组、135μg·L-1前列地尔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模型+15μg·L-1前列地尔组与模型+135μg·L-1前列地尔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建立后48h、72h时,正常组、模型+前列地尔组之间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组Bcl-2的相对表达量为0.999±0.035,模型组为0.657±0.012,模型+45μg·L-1前列地尔组为1.715±0.016(P<0.05);正常组Bax相对表达量为1.001±0.048,模型组为1.712±0.089,模型+45μg·L-1前列地尔组为1.508±0.061(P<0.05)。结论前列地尔对体外培养类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GC具有保护作用;前列地尔可能通过上调细胞内Bcl-2的表达,同时下调Bax的表达,进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原代培养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杜然然 毕宏生 +3 位作者 郭俊国 王兴荣 郭大东 田庆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评价枸杞多糖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株RGC-5,采用谷氨酸作为细胞凋亡诱导剂建立RGC-5凋亡模型,终浓度为5 mmol·L-1的谷氨酸作用24 h可造成约50%的RGC-5凋亡,用此方法作为RGC-5... 目的评价枸杞多糖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株RGC-5,采用谷氨酸作为细胞凋亡诱导剂建立RGC-5凋亡模型,终浓度为5 mmol·L-1的谷氨酸作用24 h可造成约50%的RGC-5凋亡,用此方法作为RGC-5凋亡模型。并用不同浓度(10 mg·L-1、20 mg·L-1、40 mg·L-1)枸杞多糖加入培养基干预24 h及48 h,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和AnnexinV-FITC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枸杞多糖作用24 h后,对照组存活率为48.7%,枸杞多糖组(10 mg·L-1、20 mg·L-1、40 mg·L-1)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3.1%、59.6%、66.9%,对照组与各浓度枸杞多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0 mg·L-1枸杞多糖组与20 mg·L-1枸杞多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杞多糖作用48 h,各浓度枸杞多糖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0.5%、75.2%、88.6%,各浓度枸杞多糖组的RGC-5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且40 mg·L-1枸杞多糖组RGC-5存活率最高,与20 mg·L-1枸杞多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V-FITC法检测结果显示:枸杞多糖作用24 h,对照组凋亡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所占比例为44%,枸杞多糖组(10 mg·L-1、20 mg·L-1、40 mg·L-1)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20.6%、12.3%、8.5%,对照组与各浓度枸杞多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枸杞多糖作用48 h时,枸杞多糖组(10 mg·L-1、20 mg·L-1、40 mg·L-1)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1.6%、6.2%、3.7%;24 h及48 h时,40 mg·L-1枸杞多糖组与20 mg·L-1枸杞多糖组之间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杞多糖对RGC-5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剂量-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剂对高糖和(或)缺氧状态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力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殿伟 谢学军 +1 位作者 张梅 万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0-514,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高糖和(或)缺氧状态下体外共同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和Müller细胞活力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中药血清药理学...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高糖和(或)缺氧状态下体外共同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和Müller细胞活力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获得补肾活血复方中药含药血清。建立RGC与视网膜Müller细胞共同培养模型,在体外共同培养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葡萄糖(终浓度为50 mmol·L-1)/连二亚硫酸钠(终浓度为1.0 mmol·L-1)造成细胞高糖(缺氧)模型(高糖/缺氧组),仅加入终浓度为50 mmol·L-1葡萄糖造成细胞高糖模型(高糖组),仅加入终浓度为1.0 mmol·L-1连二亚硫酸钠造成细胞缺氧模型(缺氧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体积分数20%中药含药血清进行中药血清干预。在实验干预24 h、48 h及72 h 3个时间段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体外共同培养细胞外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量和GS活性。结果高糖组、缺氧组及高糖/缺氧组共同培养的细胞LDH漏出量在24 h、72 h比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缺氧组视网膜Müller细胞GS活性在48 h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高糖组视网膜Müller细胞GS活性在24 h、48 h和72 h三个时间点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均为P<0.05),补肾活血中药血清能够增加缺氧条件下及高糖缺氧条件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GS活性,并且该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作用逐渐加强。结论补肾活血中药血清可能通过降低高糖和(或)缺氧状态下共同培养的RGC与Müller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细胞活力。同时提高视网膜Müller细胞和RGC共同培养时视网膜Müller细胞GS活性,转化Glu,减轻Glu的兴奋性毒性,从而起到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补肾活血剂 高糖 缺氧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损伤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程钰 王亮 +3 位作者 田莹 赵俊宏 曹燕 郭建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RGC随机分为对照组,NMDA组,NMDA+1μmol·L-1、10μmol·L-1、100μ...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RGC随机分为对照组,NMDA组,NMDA+1μmol·L-1、10μmol·L-1、100μmol·L-1槲皮素处理组,槲皮素处理组,NMDA+槲皮素+茴香霉素(anisomycin,ANISO)处理组,NMDA+槲皮素+P79350处理组。NMDA组细胞加入100μmol·L-1的NMDA作用24 h,NMDA+1μmol·L-1、10μmol·L-1、100μmol·L-1槲皮素处理组则在NMDA作用前分别加入相应浓度槲皮素预处理2 h,槲皮素处理组只加入10μmol·L-1槲皮素处理,NMDA+槲皮素+ANISO处理组和NMDA+槲皮素+P79350处理组在NMDA和槲皮素处理后分别加入25μg·L-1的ANISO和50μmol·L-1的P79350处理。随后利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RT-PCR检测细胞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Bax、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hosphorylated p38 MAPK,p-p38 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3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MDA组细胞活性、SOD、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LDH,ROS,MDA,NO,iNOS mRNA、nNOS mRNA、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3活性,p-JNK蛋白表达水平,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均升高(均为P<0.05)。相比于NMDA组,NMDA+槲皮素处理组则提高细胞活性和SOD水平,上调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LDH、ROS、MDA和NO,下调iNOS mRNA、nNOS mRNA、Bax mRNA和蛋白,p-JNK蛋白以及p-p38 MAPK蛋白表达,并降低Caspase-3活性和细胞凋亡率(均为P<0.05)。ANISO和P79350抵消槲皮素的作用。结论槲皮素通过JNK/p38 MAPK信号通路防止NMDA诱导的RG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N-甲基-D-天冬氨酸 c-Jun氨基末端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召溪 武明媚 +2 位作者 焦西英 钱新宏 游思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941-944,共4页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ET)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存活的作用。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2只,眶内距视神经根部1mm处切断左侧视神经,残端留置浸有荧光金(50g/L)的明胶海绵逆行标记RGC。术后大鼠随机分为ET(4mg/kg,ip,1次...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ET)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存活的作用。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2只,眶内距视神经根部1mm处切断左侧视神经,残端留置浸有荧光金(50g/L)的明胶海绵逆行标记RGC。术后大鼠随机分为ET(4mg/kg,ip,1次/d)治疗组、1,2-丙二醇(PG)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再根据术后不同存活时间将前3组动物分为7d和14d两个亚组,正常对照组动物则存活2d。于相应存活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出各组大鼠左侧视网膜平铺后计数存活RGC并得出RGC的平均密度。结果:术后7dET治疗组存活RGC平均密度为1307±55/mm2,显著高于PG对照组(1128±75/mm2)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068±75/mm2,P<0.001)。然而,未能在术后14d观察到ET的这种保护作用,因为ET治疗组存活RGC平均密度(210±36/mm2)与PG对照组(215±20/mm2)和生理盐水对照(208±19/mm2)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T在视神经切断后一定时期内对RGC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神经切断 神经元存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荧光金逆行示踪技术评价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率 被引量:15
12
作者 任蕾 牛建军 +3 位作者 王一 王仕军 曾玉晓 刘志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利用荧光金逆行示踪技术评价正常及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ganglioncells,RGCs)的数目。 方法 正常成年LongEvans大鼠 2 0只 ,体重(2 70± 2 0 ) g ,雌雄不限。按对照组、损伤后 7d、14d、2 1d分组 ... 目的 利用荧光金逆行示踪技术评价正常及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ganglioncells,RGCs)的数目。 方法 正常成年LongEvans大鼠 2 0只 ,体重(2 70± 2 0 ) g ,雌雄不限。按对照组、损伤后 7d、14d、2 1d分组 ,每组 5只大鼠。在球后视神经钳夹伤前 7d行荧光金逆行标记。 7d后损伤组大鼠用反向血管夹于左眼球后 2mm处夹视神经 10s。对照组大鼠只暴露视神经不行钳夹 ,分别于各时间点将大鼠用 4 %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 ,行全视网膜铺片 ,3h内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每张视网膜的上、下、鼻、颞侧距视盘 1/ 6、1/ 2、5 / 6半径处共拍摄 12张荧光照片。对照片上标记的RGCs进行计数 ,求平均值 ,计算损伤后各时间点剩余的RGCs与正常视网膜中RGCs的百分比。结果 视网膜铺片的RGCs边界清晰 ,并可见明显的细胞突起 ,血管走行区未见节细胞分布。正常组每张铺片的平均节细胞数为 (2 0 31± 2 87)个·mm-2 ,损伤后 7d的RGCs存活率为 71% ,14d存活率为 5 1% ,2 1d存活率为 35 %。结论 荧光金逆行标记是评价视神经损伤后RGCs存活率可靠并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金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东洁 吴迪 张旭乡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670-672,共3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对患者造成严重视功能损害。在视网膜出现微血管病变之前,已经出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的病变。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早期视功能...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对患者造成严重视功能损害。在视网膜出现微血管病变之前,已经出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的病变。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是糖尿病早期视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RGC的损伤机制可能与高血糖代谢紊乱、氧化应激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以及谷氨酸兴奋毒性有关。许多实验研究发现神经元保护药物能减少RGC凋亡,一些关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损伤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廖良 孔莹莹 +3 位作者 韦企平 周剑 徐铭谦 孙艳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视神经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轴突构成,一旦损伤难以再生,视神经保护是治疗视神经疾病的关键,本研究拟评价黄芪注射液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GCs,采用谷氨酸作为细胞凋亡诱导剂建立RGCs凋亡模... 目的视神经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轴突构成,一旦损伤难以再生,视神经保护是治疗视神经疾病的关键,本研究拟评价黄芪注射液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GCs,采用谷氨酸作为细胞凋亡诱导剂建立RGCs凋亡模型,并用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加入细胞培养基进行干预,分别用MTT和流式细胞检测的方法进行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凋亡相关检测。结果黄芪注射液加入DMEM-F12培养基共培养RGCs24h后,MTT检测结果示终浓度为(0.10~0.40)×103g.L-1时黄芪注射液均可促进RGCs存活,其中0.20×103g.L-1、0.30×103g.L-1浓度促生长作用最好(P=0.040、0.005,n=10),谷氨酸浓度为3.2mmol.L-1时可造成理想的RGCs凋亡模型,0.20×103g.L-1黄芪注射液可促进谷氨酸损伤的RGCs存活(P=0.08,n=10)并减少其细胞凋亡率(P=0.36,n=4)。结论黄芪注射液作为视神经保护中药制剂对RGCs具有一定保护作用,黄芪对RGCs的保护作用很可能跟抑制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俊华 张国安 +1 位作者 金威尔 林颖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氧自由基 (O- 2 )诱导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凋亡的作用及 2种作用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 RGCs,用细胞形态学变化和 DNA断裂百分率来确定 NO供体 -硝普钠 (SNP)以及 O- 2 产生体系黄嘌...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氧自由基 (O- 2 )诱导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凋亡的作用及 2种作用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 RGCs,用细胞形态学变化和 DNA断裂百分率来确定 NO供体 -硝普钠 (SNP)以及 O- 2 产生体系黄嘌呤氧化酶 (XO)和黄嘌呤 (X)所致的RGCs凋亡情况。结果  (1) NO诱导组较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百分率和 DNA断裂百分率显著增高 ,且与 SNP的浓度相关 ,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后可明显抑制 SNP所致的RGCs凋亡 ;(2 ) O- 2 损伤组的结果与 NO损伤组结果相似 ,同时应用 O- 2 和 NO组所致 RGCs的凋亡作用显著高于单独应用 O- 2 组或 NO组。结论  NO和 O- 2 都能诱导培养的RGCs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氧自由基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凋亡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皮杉醇对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杜倩 侯旭 +2 位作者 李剑波 周蜂人 杜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7-530,547,共5页
目的观察白皮杉醇对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皮杉醇低剂量组和白皮杉醇高剂量组。采用光凝法建立青光眼大鼠模型,白皮杉醇低... 目的观察白皮杉醇对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皮杉醇低剂量组和白皮杉醇高剂量组。采用光凝法建立青光眼大鼠模型,白皮杉醇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0 mg·kg^(-1)和200 mg·kg^(-1)白皮杉醇灌胃。测量各组大鼠眼压;荧光金逆行标记各组大鼠RGCs并计数;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磷酸化原癌基因蛋白Jun(proto oncogene protein Jun,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ylation c-Jun N-terminal kinase,p-JNK)、磷酸化c-Jun(phosphorylation c-jun,p-c-Jun)、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hosphorylation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p38,p-p38 MAPK)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眼压、p-JNK、p-c-Jun、p-ERK、p-p38 MAPK和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RGCs低于对照组(P<0.05),视网膜组织结构可见空泡和水肿样改变。与模型组相比,白皮杉醇低剂量组和白皮杉醇高剂量组大鼠RGCs显著增多(P=0.003、P=0.002),视网膜组织水肿和空泡样状况改善,p-JNK、p-c-Jun、p-ERK、p-p38 MAPK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均为P<0.05),且高剂量组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白皮杉醇具有保护青光眼大鼠RGCs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MAR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高压诱导凋亡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瑛 徐亚吉 +1 位作者 段俊国 路雪婧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ycium bararum polysaccharides,LBP)对体外高压诱导调亡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钾电流的影响。方法生后2~3 d的SD乳大鼠RGCs原代培养,分为对照组、加压组和LBP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6 d;加...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ycium bararum polysaccharides,LBP)对体外高压诱导调亡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钾电流的影响。方法生后2~3 d的SD乳大鼠RGCs原代培养,分为对照组、加压组和LBP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6 d;加压组为常规培养6 d后用自行设计的加压装置加压1 h 80 mm Hg(1 k Pa=7.5 mm Hg);LBP组为常规培养5 d后,加入LBP共培养24 h后,再加压80 mm Hg 1 h。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各组钾电流、半数最大激活电压(V1/2)、斜率(K)、最大电导(Gmax)的变化。结果加压能使电流幅度显著增加,LBP能抑制加压引起的电流增加。在刺激电位为-10~60 m V时,加压组的电流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n=5/6);LBP组电流密度明显小于加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n=6/8)。三组钾电流V1/2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0,P<0.01),加压组V1/2(11.65±1.30)m V与对照组(21.42±1.33)m V、LBP组(19.33±13.75)m 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LBP组V1/2与对照组V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K值分别是17.09±1.24、16.58±1.18、18.13±1.29,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9,P>0.05)。三组Gmax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7,P<0.05),加压组Gmax(0.59±0.13)与对照组Gmax(0.46±0.06)、LBP组Gmax(0.46±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BP组Gmax与对照组G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P能抑制加压引起的RGCs钾电流增加,对RGCs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延迟整流钾电流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加压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高糖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喻小龙 谭钢 +1 位作者 刘二华 周寿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高糖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RGC细胞株RGC-5细胞,50mol·L-1葡萄糖孵育细胞诱导损伤。应用CCK-8法测定并计算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高糖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RGC细胞株RGC-5细胞,50mol·L-1葡萄糖孵育细胞诱导损伤。应用CCK-8法测定并计算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细胞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释放量,测定细胞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高糖(50mol·L-1)以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了RGC-5细胞的生长,高糖处理24h、48h和72h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2.37±3.49)%、(42.18±6.34)%和(57.33±5.39)%(均为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组(0.1×10-6mol·L-1、10-6mol·L-1、10×10-6mol·L-1)处理48h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高糖诱导的RGC-5细胞生长:生长抑制率高糖组(42.18±6.34)%,高糖+不同浓度RSG组分别为(35.66±4.73)%、(27.35±4.15)%和(25.17±3.42)%(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处理24h、48h和72h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了细胞凋亡(均为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组(0.1×10-6mol·L-1、10-6mol·L-1和10×10-6mol·L-1)处理48h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高糖诱导的RGC-5细胞凋亡:高糖组凋亡率为(31.55±5.34)%,高糖+不同浓度RSG组分别为(23.75±3.72)%、(18.75±2.17)%和(17.53±3.05)%(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Glu释放量显著增加:2组分别为(85.64±12.75)μg·L-1和(246.84±33.48)μg·L-1(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0.1×10-6mol·L-1、10-6mol·L-1和10×10-6mol·L-1)处理48h组Glu的释放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少:高糖组Glu释放量为(246.84±33.48)μg·L-1,高糖+不同浓度RSG组分别为(175.34±23.69)μg·L-1、(117.25±18.76)μg·L-1和(109.34±15.54)μg·L-1(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SOD活性显著降低:分别为(3.06±0.38)kU·g-1和(0.56±0.07)kU·g-1(均为P<0.05),而MAD水平显著增加:分别为(5.67±0.76)μmol·g-1和(37.64±4.37)μmol·g-1(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较,高糖+不同浓度RSG处理48h组细胞中SOD活性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均为P<0.05),而MAD水平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 RSG抑制了高糖诱导的RGC损伤,其机制与RSG减少了RGC中Glu的释放和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高糖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谷氨酸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定量研究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段宣初 卿国平 李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667-670,共4页
尼氏染色、逆行标记和免疫标记是目前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定量研究的基本方法。尼氏染色是用碱性染料与神经元细胞内的尼氏体结合,使RGCs染色,并行计数,记数时需要排除非神经元的干扰。逆行标记是将荧光染液注射或贴附到上丘... 尼氏染色、逆行标记和免疫标记是目前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定量研究的基本方法。尼氏染色是用碱性染料与神经元细胞内的尼氏体结合,使RGCs染色,并行计数,记数时需要排除非神经元的干扰。逆行标记是将荧光染液注射或贴附到上丘、外侧膝状体或视神经,染液通过神经元细胞轴突内的逆行轴浆运输,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胞体内移行,并使其染色。免疫标记是使用特异性的Brn-3b或者Thy-1抗体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上的抗原结合标记,再行染色和计数。本文综述尼氏染色,逆行标记及免疫标记3种方法对RGCs进行定量计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氏染色 行标记 疫标记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急性高眼压家兔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志刚 吕淑慧 +2 位作者 王玉清 杨笑天 刘子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实验性急性高眼压家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家兔按照随机等分的方法分为3组,即姜黄素干预青光眼模型组(姜黄素组)、未给予姜黄素干预的青光眼模型组...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实验性急性高眼压家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家兔按照随机等分的方法分为3组,即姜黄素干预青光眼模型组(姜黄素组)、未给予姜黄素干预的青光眼模型组(青光眼组)和不经任何干预措施的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应用前房灌注升高眼压的方法给姜黄素组和青光眼组的家兔建立急性高眼压模型,急性高眼压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姜黄素组家兔玻璃体腔注射比例浓度为0.1mg/0.1mL的姜黄素,青光眼组家兔玻璃体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共7d。正常对照组不做上述任何处理直接取眼球。实验完成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家兔眼球视网膜神经节细胞Thy-1的表达并计数。结果:姜黄素组和正常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Thy-1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组和正常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Thy-1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姜黄素组、正常组和青光眼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分别为20.3±2.7、21.5±1.8和15.1±2.3个/高倍视野。结论:在姜黄素作用的急性高眼压模型家兔的实验中,姜黄素可以通过提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Thy-1的表达,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急性高眼压状态下家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推测姜黄素可能对视网膜在特定情况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