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对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云松 徐亮 +1 位作者 王津津 马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及其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用Rhodamine123标记培养7d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线粒体,分为正常对照组、EGb76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及其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用Rhodamine123标记培养7d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线粒体,分为正常对照组、EGb761组、谷氨酸组以及EGb761+谷氨酸组,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动态检测MM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谷氨酸组MMP下降;EGb761组MMP及EGb761+谷氨酸组MMP升高,P<0.01。结论EGb761可能通过升高视网膜神经细胞MMP的途径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并且可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线粒体膜电位 视网膜神经细胞 谷氨酸 大鼠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谷氨酸作用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姚慧萍 钟一声 +1 位作者 程瑜 刘小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生存影响。方法原代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混合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培养细胞Epo和EpoR的表达;经与不同浓度Epo共同培养,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评价Epo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经...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生存影响。方法原代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混合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培养细胞Epo和EpoR的表达;经与不同浓度Epo共同培养,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评价Epo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经不同浓度Epo预培养12 h,再用谷氨酸刺激,MTT法检测细胞存活,观察Epo是否能抵抗谷氨酸兴奋毒性。结果培养的神经样细胞表达Epo和EpoR;Epo不影响正常培养神经细胞的存活,但是能提高谷氨酸刺激后的神经细胞存活。结论Epo能部分抵抗谷氨酸对混合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兴奋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视网膜神经细胞 细胞培养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散对人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永升 王津津 +2 位作者 庄曾渊 安莹 李根林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石斛散治疗视网膜变性类疾病方面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同类疾病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以人视网膜神经细胞为研究对象,用AnnexinV+PI为染料标记的凋亡试剂盒,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药物干预后不同组别中各类凋亡细胞及活细胞的比... 目的探讨石斛散治疗视网膜变性类疾病方面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同类疾病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以人视网膜神经细胞为研究对象,用AnnexinV+PI为染料标记的凋亡试剂盒,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药物干预后不同组别中各类凋亡细胞及活细胞的比例。结果正常情况下,对照组活细胞占61·32%,石斛散组为73·8%,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用1mmol/L的谷氨酸干预细胞2h后,活细胞比例降为44·23%,而晚期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分别增为24·90%和21·63%。预先给予石斛散干预的中药组,活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其他各类细胞少于对照组。结论石斛散具有抵抗谷氨酸损伤,延缓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过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变性 石斛散 流式细胞 细胞凋亡 视网膜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蒙花方防护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机制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严京 严华 +5 位作者 王谦 葛东宇 吴正正 接传红 宫喜梅 宋小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9-1113,共5页
目的探讨密蒙花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20只,其中正常组30只,其余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 目的探讨密蒙花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20只,其中正常组30只,其余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及密蒙花方组,密蒙花方组采用密蒙花方灌胃3个月,模型组用与密蒙花方组等容的蒸馏水灌胃。给药1个月后,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情况;分别在给药1个月、2个月、3个月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谷氨酸含量; PCR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中Sigma-1R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给药1个月后,TUNEL法检测结果示,密蒙花方组RGCs凋亡数少于模型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示,给药1个月、2个月、3个月后,模型组较正常组谷氨酸含量均增加(均为P <0. 01),密蒙花方组谷氨酸含量较模型组均降低(均为P <0. 01)。给药3个月后,正常组、模型组和密蒙花方组视网膜Sigma-1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71±0. 11、0. 67±0. 09和1. 50±0. 14,Sigma-1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 39±0. 02、0. 16±0. 02和0. 30±0. 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Sigma-1R mRNA及蛋白水平均降低(均为P <0. 01);与模型组相比,密蒙花方组Sigma-1R mRNA及蛋白水平均升高(均为P <0. 01);密蒙花方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即出现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及损伤,密蒙花方可通过谷氨酸和Sigma-1R介导机制干预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从而起到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蒙花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细胞 谷氨酸 Sigma-1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麝香酮对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硕 宋衍芹 +2 位作者 鞠传霞 刘忠荣 岳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15-419,共5页
为比较麝香、麝香酮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分别单独将麝香、麝香酮加入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混悬液中,用MTT法评价麝香、麝香酮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另分别在麝香和麝香酮中加入定量的m-NGF,采用同法评价麝香(或麝香... 为比较麝香、麝香酮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分别单独将麝香、麝香酮加入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混悬液中,用MTT法评价麝香、麝香酮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另分别在麝香和麝香酮中加入定量的m-NGF,采用同法评价麝香(或麝香酮)+m-NGF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应用麝香、麝香酮对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存活无明显影响(P>0.05);在加入定量m-NGF的条件下,麝香、麝香酮分别在50~800μg/mL和100~800μg/mL的浓度范围明显促进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存活,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说明麝香、麝香酮无直接促进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作用;麝香、麝香酮均与NGF协同增进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存活;麝香酮是麝香中增强NGF生物效应的有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细胞 麝香 麝香酮 神经生长因子(NGF)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宋虎平 惠延年 +2 位作者 王丽丽 韩晓霞 王海燕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在制模成功后1周、2周、4周、...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神经细胞病变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在制模成功后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及12周取眼球组织,以年龄匹配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IF-1α表达的位置及表达量;同时,以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t,VEGF)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模型诱导成功后1周,视网膜组织即有HIF-1α表达,主要位于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的细胞核内,4周时阳性细胞数大于1周(12.34±0.41vs9.32±0.74),6~10周达到高峰(分别为16.51±0.35,45.33±0.52和37.31±0.43),12周下降(9.82±0.54)。Western blotting显示HIF-1α蛋白表达模式与免疫组织化学相似,1周时即有表达,6~10周达到高峰,12周下降。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视网膜组织VEGF的mRNA水平在基础状态下少量表达,糖尿病诱导成功后表达水平逐渐提高,8周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结论HIF-1α及其下游基因VEGF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中的瞬时高表达而不是持续表达,可能是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损害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练海东 李双 +3 位作者 杨俊洁 闫瑞嘉 杨炜 张奕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1-515,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NGF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雄性2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糖尿病组和NGF组,每组20只,后两组制作糖尿病模型。...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NGF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雄性2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糖尿病组和NGF组,每组20只,后两组制作糖尿病模型。NGF组给予NGF腹腔注射(1000 U·kg-1),每天1次,共注射10 d,正常组和糖尿病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分别在注药后4周末和8周末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取视网膜组织,做电镜标本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制备视网膜石蜡切片,采用TUNEL法进行凋亡细胞原位标记,行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计数,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镜下正常组视网膜结构正常;糖尿病组膜盘局部模糊,线粒体肿胀,嵴消失,染色质边集;NGF组神经细胞无明显改变,仅见视杆细胞膜盘局部模糊不清,内核层和外核层染色质轻度密集,改变较糖尿病组轻。视网膜凋亡指数4周、8周时正常组分别为(3.30±1.52)%和(3.40±1.10)%,糖尿病组分别为(21.53±5.34)%和(31.40±10.15)%,NGF组分别为(12.36±5.26)%和(15.47±6.73)%,不同时间点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结论 NGF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神经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石蕊 王博 杨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嘌呤受体P2X7-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3,NLRP3)炎性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初步研究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 目的探讨嘌呤受体P2X7-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3,NLRP3)炎性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初步研究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N组)、糖尿病组(D组)、非诺贝特治疗组(F组),D组及F组通过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DR模型,分别于造模后每天记录血糖情况,并于4周、8周、12周进行三组间血糖水平的比较。自造模成功后第2天起,F组每天口服非诺贝特100 mg·kg^-1连续喂养12周,4周后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的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中P2X7、NLRP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组相比,D组血糖水平在造模后4周、8周、12周随时间推移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组中,GFAP少量表达;D组4周时GFAP的表达主要分布于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RGC层和内丛状层(inner plexiform layer,IPL);非诺贝特治疗后,F组小鼠视网膜GFAP主要分布于ILM和RGC层,且密度与D组相比明显减弱。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N组中,视网膜P2X7和NLRP3蛋白仅有少量表达;D组中二者的表达水平在4周时明显升高,与N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此时F组经非诺贝特治疗后小鼠视网膜组织中P2X7和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D组明显降低,但仍高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非诺贝特可通过下调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P2X7和NLRP3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视网膜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2X7-NOD样受体蛋白-3 视网膜神经细胞 P2X7 非诺贝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P25激酶活性与RCS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金金 盛迅伦 +3 位作者 任英华 容维宁 李慧平 刘雅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6-550,共5页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眼科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与光感受器细胞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正常功能的维持相关,可能是引起RP光...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眼科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与光感受器细胞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正常功能的维持相关,可能是引起RP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途径,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目的探讨Cdk5/P25激酶活性在RCS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SPF级RCS变性大鼠及RCS—rdy‘正常对照大鼠各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亚分至出生后17、25、35d组,每亚组各6只大鼠。各组大鼠分别在相应时间点直接处死后摘除眼球,并取视网膜组织,以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35、P25蛋白的表达和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用光谱法测定两组不同Et龄大鼠视网膜组织吸光度(A。)峰值的变化,定量分析各组Cdk5/P25激酶的活性。结果P35蛋白在17日龄的RCS大鼠和RCS—rdy’大鼠的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25日龄和35日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3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20±0.48、1.23±0.14,明显高于RCS—rdy’大鼠的1.43±O.13和0.9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4.28,P〈0.05);P25蛋白在17日龄的RCS大鼠及RCS—rdy’大鼠的视网膜组织中均未检测到,但在25日龄和35Et龄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A。)为0.300~0.003、0.230+0.004,明显高于RCS—rdy’大鼠的0.040±0.004和0.070±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81、77.51,P〈0.01);Cdk5蛋白在各Et龄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RCS—rdy’大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0、0.19、1.62,P〉0.05);17日龄RCS大鼠和RCS—rdy’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25激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25日龄和35日龄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25激酶活性分别为0.0058±0.0005、0.0056±O.0004,明显高于RCS—rdy’大鼠的0.0038±O.0003和0.0032±0.0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7、5.97,P〈0.01);25日龄和35日龄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RCS—rdy’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1、3.17,P〈0.05)。结论RC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dk5/P25激酶活性与P25蛋白表达水平和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趋势一致,提示P25表达增加可能诱导Cdk5/P25激酶活性升高,并通过磷酸化其作用底物引起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 RCS大鼠 视网膜神经细胞 凋亡 P35 P25 TAU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B对谷氨酸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梦翔 朱晓波 +2 位作者 罗燕 高艺 唐仕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0-694,共5页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拮抗谷氨酸诱导的体外培养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谷氨酸对原代培养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毒性作用。细胞分为正常组、谷氨酸组和不同浓度(10、50、100...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拮抗谷氨酸诱导的体外培养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谷氨酸对原代培养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毒性作用。细胞分为正常组、谷氨酸组和不同浓度(10、50、100μmol/L)银杏内酯B治疗组(n=6)。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B对谷氨酸诱导凋亡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结合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100μmol/L谷氨酸作用下,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吸光度值降低至0.50±0.07,凋亡率为52.4%,JC-1的红/绿比值为1.77。10~100μmol/L银杏内酯B作用下神经细胞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52±0.09、0.64±0.15和0.74±0.1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下降至36.7%,12.4%和2.1%,JC-1的红/绿比值则分别上升为1.898、2.089、2.276(P<0.05)。【结论】银杏内酯B可以拮抗谷氨酸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线粒体膜机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 谷氨酸 银杏内酯B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族维生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及节细胞的神经营养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白海青 王竫华 李树宁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评价维生素B1、B6、B12及其衍生物甲钴胺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及神经节细胞(RGCs)的生存和轴突再生伸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技术,与不同浓度的B族维生素共同培养,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进行HE染色和抗T... 目的评价维生素B1、B6、B12及其衍生物甲钴胺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及神经节细胞(RGCs)的生存和轴突再生伸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技术,与不同浓度的B族维生素共同培养,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进行HE染色和抗Thy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测量视网膜神经细胞和RGCs轴突长度,比较各种维生素对细胞轴突伸长的影响。结果维生素B1、B6、B12和甲钴胺的最有效作用浓度分别为100、100、1.0、1.0μmol/L;高密度培养该营养作用更明显。用该浓度作用于细胞,维生素B6、B12和甲钴胺可促进视网膜神经细胞和RGCs轴突伸长。结论B族维生素在体外短期内能够显著提高视网膜神经细胞和RGCs的活力,促进上述细胞轴突再生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维生素 体外培养 大鼠 视网膜神经细胞 细胞 神经营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和初步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永升 王津津 +1 位作者 庄曾渊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建立成人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系统,为深入研究视网膜细胞及观察药物作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以含100g·L^-1 FBS的IMDM作为细胞培养液,培养成人视网膜细胞,对培养7—10d的细胞进行初步细胞鉴定。结果体外培养成... 目的建立成人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系统,为深入研究视网膜细胞及观察药物作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以含100g·L^-1 FBS的IMDM作为细胞培养液,培养成人视网膜细胞,对培养7—10d的细胞进行初步细胞鉴定。结果体外培养成人视网膜细胞原代培养可达80d左右,早期培养的细胞中视网膜神经细胞占65%左右,其中可见多数带有外节段的感光细胞。结论这种培养方法提供的视网膜细胞早期主要以神经细胞为主,可用于视网膜神经细胞的药物作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视网膜 细胞培养 视网膜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麝香酮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毒性的对比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硕 宋衍芹 +2 位作者 鞠传霞 刘忠荣 岳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39-641,共3页
为考察麝香、麝香酮对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C0),比较两者的细胞毒性,分别将倍比稀释的麝香、麝香酮试液加入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中培养观察,用MTT法测得存活细胞OD值,经公式计算麝香与麝香酮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 为考察麝香、麝香酮对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C0),比较两者的细胞毒性,分别将倍比稀释的麝香、麝香酮试液加入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中培养观察,用MTT法测得存活细胞OD值,经公式计算麝香与麝香酮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C0)及对50%细胞产生毒性的浓度(TC50)。结果表明,麝香、麝香酮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TC0分别为1.29、7 mg/mL;麝香对其的TC50为8.7 mg/mL。说明麝香对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毒性高于麝香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麝香酮 视网膜神经细胞 细胞毒性 最大无毒浓度(TC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促进体外培养SD乳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红 赵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SD乳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用MTT法检测0.065%、1.25%、2.5%、5%、10%、15%不同浓度壳聚糖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并设立空白对照组。结果1.25%、2.5%、5%、10%...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SD乳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用MTT法检测0.065%、1.25%、2.5%、5%、10%、15%不同浓度壳聚糖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并设立空白对照组。结果1.25%、2.5%、5%、10%壳聚糖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10%浓度壳聚糖最适宜神经细胞生长。结论壳聚糖有较好的促进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的作用,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细胞 壳聚糖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网膜神经细胞bcl-2蛋白动态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祥 张湘 +1 位作者 刘月月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新生小牛视网膜神经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新生小牛视网膜为研究对象,传代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细胞传至第2代,以加入BDNF为BDNF组,不加任何药...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新生小牛视网膜神经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新生小牛视网膜为研究对象,传代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细胞传至第2代,以加入BDNF为BDNF组,不加任何药物为正常对照组。在接种后第3天BDNF组加入终浓度为50μg.L-1的BDNF,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给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BDNF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时间点以及两组间对应时间点bcl-2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BDNF组bcl-2蛋白的表达在给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447±0.052、0.355±0.039、0.287±0.031,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第2天与第4天(t=2.788,P=0.016)、第2天与第6天(t=4.844,P=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4天与第6天(t=2.056,P=0.0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314±0.033、0.300±0.004、0.299±0.060,第2天与第4天(t=0.411,P=0.688)、第2天与第6天(t=0.441,P=0.667)、第4天与第6天(t=0.030,P=0.976)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给药后第2天,BDNF组bcl-2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2,P=0.002),第4天(t=1.645,P=0.126)、第6天(t=0.381,P=0.710)与相应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DNF能在短期内促进视网膜神经细胞bcl-2蛋白表达,提高细胞抗凋亡的能力,对延缓退行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凋亡形成,开展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神经保护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cl-2 视网膜神经细胞 新生小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丘提取液促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一声 蒋幼芹 方建珍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 观察上丘提取液(SCE) 能否促进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方法 12 只生后2 ~3 天SD 大鼠视网膜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细胞悬液后,接种于覆有鼠尾胶原的96 孔培养板(75 μl/ 孔,约1 ×... 目的 观察上丘提取液(SCE) 能否促进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方法 12 只生后2 ~3 天SD 大鼠视网膜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细胞悬液后,接种于覆有鼠尾胶原的96 孔培养板(75 μl/ 孔,约1 ×105 细胞/孔) 。分为1 ,3 ,5 天培养组,每一培养时期又分为对照组和SCE 组。分别用MTT 微量自动比色法测量存活细胞OD 值。结果 培养在鼠尾胶原上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良好。培养1 ,3 天时,SCE 组细胞存活OD 值明显高于同时期对照组( P< 0 .01) ,培养5 天时,SCE 组OD 值约为对照组的2 倍( P< 0 .01) 。 结论 SCE 能明显促进培养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存活和生长,可能是由于S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细胞 细胞增减 丘丘提取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家族因子对视网膜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祥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872-875,共4页
现有大量研究表明神经营养素家族因子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在所有家族成员中,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有效保护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阻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与受体p75的结合,可以抑制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脑源性神经... 现有大量研究表明神经营养素家族因子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在所有家族成员中,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有效保护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阻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与受体p75的结合,可以抑制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防止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增强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后的修复。在刺激神经节细胞轴突生长和突触形成方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素-3及神经营养素-4/5均具有显著效应。通过对神经营养素家族因子的研究,了解其作用机制,以期能够应用于视网膜神经细胞变性及损伤性疾病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 视网膜神经细胞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视网膜神经细胞Bcl-2蛋白动态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雷祥 张湘 +1 位作者 刘月月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4-917,共4页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新生期小牛视网膜神经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新生小牛视网膜为研究对象,传代培养视网膜神...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新生期小牛视网膜神经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新生小牛视网膜为研究对象,传代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细胞传至第2代,以加入CNTF和bFGF为加药组,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在接种后第3天加药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0μg·L-1的CNTF和bFGF,检测给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给药组内和正常对照组内不同时间点以及两组间对应时间点Bcl-2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CNTF组Bcl-2蛋白的表达在给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502±0.029、0.389±0.022、0.320±0.031,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2、0.035)。bFGF组Bcl-2蛋白的表达在给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481±0.034、0.568±0.068、0.615±0.083,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1、0.143、0.521)。正常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相应灰度值分别为0.314±0.033、0.300±0.004、0.299±0.060,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88、0.667、0.976)。在给药后第2天、第4天,CNTF组Bcl-2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2),第6天与相应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在给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bFGF组Bcl-2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11、P=0.029)。结论 CNTF和bFGF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新生小牛视网膜神经细胞Bcl-2蛋白表达,提高细胞抗凋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CL-2蛋白 视网膜神经细胞 新生小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发育的调控作用
19
作者 黄倞 胡芳 易敬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92-1095,共4页
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广泛表达,是神经细胞分化的关键调控因子。小鼠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的良好研究模型,在发育初期bHLH转录因子作用于视网膜祖细胞(retinal proge... 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广泛表达,是神经细胞分化的关键调控因子。小鼠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的良好研究模型,在发育初期bHLH转录因子作用于视网膜祖细胞(retinal progenitor cells,RPC)增生与分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确保视网膜中具有足够的细胞数量和丰富的细胞类型;在RPC分化过程中,bHLH转录因子协同同源盒基因共同调控RPC分化时的细胞命运选择过程,在视网膜发育的不同时期生成特定的细胞类型;当RPC完成分化后,bHLH转录因子仍然是其分化所产生的视网膜神经细胞正常存活的必要条件,对视网膜的正常发育和生理功能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视网膜发育过程中bHLH转录因子对不同种类神经细胞分化发育的调控作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螺旋-环-螺旋 转录因子 视网膜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XIST靶向miR-410对谷氨酸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调控机制研究
20
作者 王丽纯 舒宝童 +1 位作者 马宇 刘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6-941,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XIST(lncRNA XIST)对谷氨酸(Glu)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Glu处理后建立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Glu对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使用试剂盒检测Glu对乳酸脱氢酶...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XIST(lncRNA XIST)对谷氨酸(Glu)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Glu处理后建立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Glu对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使用试剂盒检测Glu对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qRT-PCR检测Glu对lncRNA XIST、微小RNA-410(miR-410)表达水平的影响。分别将si-lncRNA XIST、si-con、miR-410模拟物(mimics)、miR-con转染至视网膜神经细胞,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及LDH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lncRNA XIST与miR-410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leaved Caspase-9)、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ADH脱氢酶1(NQO1)、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培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比较,Glu诱导后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率、LDH活性及细胞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lncRNA XIST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miR-410和Nrf-2、HO-1、NQO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阴性转染相比,转染si-lncRNA XIST后细胞凋亡率、LDH活性及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Nrf-2、HO-1、NQO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ncRNA XIST可靶向结合miR-410,并可抑制miR-410的表达(P<0.05);干扰miR-410的表达可逆转沉默lncRNA XIST对Glu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结论lncRNA XIST通过靶向miR-410促进Glu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且其可能是通过抑制Nrf-2信号通路活化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XIST 微小RNA-410 谷氨酸 视网膜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